物品编码
物品编码的相关文献在1993年到2022年内共计309篇,主要集中在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经济计划与管理、贸易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74篇、会议论文9篇、专利文献119810篇;相关期刊82种,包括物流技术、物流技术与应用、中国自动识别技术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第十届中国标准化论坛、中国通信学会信息通信网络技术委员会2011年年会、第七届中国标准化论坛等;物品编码的相关文献由239位作者贡献,包括张成海、李素彩、罗秋科等。
物品编码—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19810篇
占比:99.76%
总计:120093篇
物品编码
-研究学者
- 张成海
- 李素彩
- 罗秋科
- 刘晓冬
- 黄燕滨
- 于超群
- 吴永飞
- 周文豪
- 赵建萍
- 郭锐
- 黄怡婷
- 于晓虹
- 刘颖
- 周顺骥
- 张玉英
- 张铎
- 徐颂
- 隆亮
- 韩树文
- M·塞托
- O·布雷蒙德
- T·蒂勒
- 何华清
- 刘小兵
- 刘文超
- 刘炳祥
- 吴新敏
- 周晋
- 孙建凯
- 孙海东
- 孟燕燕
- 安庆权
- 宋丽红
- 岳善勇
- 徐文超
- 朱晶妮
- 李朝霞
- 杨毅
- 林丽莉
- 樊向军
- 殷文正
- 殷秀凯
- 王向民
- 王威娜
- 王崇
- 王琳
- 田娟
- 肖文之
- 董晓文
- 赵新华
-
-
殷文正
-
-
摘要:
利用商品条码+商品源数据作为商品资产“数字身份证”,从源头赋予资产唯一的物品编码,商品条码应用在通用办公设备政府采购和资产管理领域的优势,为各地政府采购和资产管理部门提供有益借鉴。商品条码是商品在全球自由流通的“身份证”,是全球应用最为广泛的商务语言,随着物品编码与自动识别技术的快速发展,商品条码已在全球150个国家和地区广泛应用。在我国,商品条码累计服务于70多万家企业的产品生产、存储、流通与销售,全国有上亿种商品包装上印有商品条码。
-
-
-
-
摘要:
中国物品编码中心是统一组织、协调、管理我国商品条码、物品编码与自动识别技术的专门机构,隶属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1988年成立,1991年4月代表我国加入国际物品编码组织(GS1),在全国设有47个分支机构,形成了覆盖全国的集编码管理、技术研发、标准制定、应用推广以及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工作体系。
-
-
王航环
-
-
摘要:
近两年,突发的新冠疫情席卷全球,在疫情不断反复的现状下,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物品编码工作也迎来了新的挑战。面对疫情,福建省条码印刷品质量检验站积极转变思路,全力以赴做好疫情防控下的企业商品条码免费质量服务工作。商品条码作为商品流通的唯一“身份证”,其印刷质量必须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控制商品条码的印刷质量成为亟需重点考虑的问题。
-
-
-
-
摘要:
《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杂志社是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主管的出版机构,负责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主办的《条码与信息系统》与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主办的《中国自动识别技术》两刊的编辑出版发行工作。《条码与信息系统》杂志1993年创刊,现每期发行量超过20万册,一直以来立足于为中国商品条码系统成员服务;重点宣传报道商品条码、二维条码、产品电子代码(EPC)和射频技术(RFID)等物品编码知识和技术,把自动识别技术在各行业中的应用作为宣传的主要内容。
-
-
张玉英;
周顺骥
-
-
摘要:
福建省食品安全“一品一码”全过程追溯体系作为我国第一个由政府部门通过物品编码技术应用在全省范围内大规模推行食品安全监管的示范系统,自2017年起依托标准引领和数据赋能两大抓手扎实推进GS1标准在福建省食品安全监管领域的根基作用。此后,通过数据对接、数据反馈、数据更新持续为福建省食品安全“一品一码”追溯平台(以下简称“一品一码”平台)提供数据支撑。在国际新冠疫情、国内经济紧缩的局势下,中国物品编码中心福建分中心(以下简称福建分中心)积极探索物品编码工作与食品安全监管的融合,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与政府管理效能。
-
-
齐凯;
孙佳敏
-
-
摘要:
根据国家相关部门要求,自2022年6月1日起,所有三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需要为产品申请医疗器械唯一标识即UDI编码,并将编码信息上传UDI数据库。GS1标准作为UDI的合规编码标准之一,是目前国内大多数医疗器械生产企业选择使用的编码标准,且是由国际物品编码组织成员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以下简称编码中心)统一管理实施应用。近年来,大力推广实施基于GS1标准的UDI医疗器械唯一编码,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
-
-
张玉英;
周顺骥
-
-
摘要:
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中提出“重点加强食品冷链、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物品编码、批发零售、房地产服务等领域标准化”,这为物品编码工作指明了新的方向,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
-
邱江风(编译/整理);
高卓君(编译/整理);
龚俏凝(编译/整理)
-
-
摘要:
国际物品编码组织(GS1)推出了集全球GTIN和标准化数据的条码数据核验互联服务--GS1数据验证。通过数据验证,品牌商简化录入流程,产品更快进入市场,提供数据质量可见性和洞察力分析;零售商减少收集和验证数据的时间和成本,优化业务流程;消费者获得更可靠的产品信息,提高消费满意度,减少退货;监管部门解决产品标识不统一、数据不唯一、系统不互认等问题,破解产品从“生产到餐桌”追溯“断链”及合规化等难题,为相关部门实现精准、高效监管提供有效手段。该服务一经启动,很快在全球得到超过30家跨国公司的响应与支持。本刊收集相关应用案例,以“国际视角”“全球方案”启发思维,为我国产品和服务质量提升赋能添力。
-
-
董晓文
-
-
摘要:
2022年6月7日至9日,国际标准化组织/国际电工委员会第一联合技术委员会第31分技术委员会(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技术分技术委员会,ISO/IECJTC1/SC31,以下简称国际SC31)第28次全会以视频会议形式成功召开。来自中国、奥地利、加拿大、德国、日本、韩国、瑞典、美国等10多个国家成员体和国际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国际物品编码组织(GS1)、国际自动识别制造商协会(AIMGlobal)等联络组织的40余名专家参加了会议。我国代表团有7名专家参会,来自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以下简称编码中心)、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及中建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编码中心罗秋科担任团长。
-
-
-
-
摘要:
《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杂志社是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主管的出版机构,负责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主办的《条码与信息系统》与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主办的《中国自动识别技术》两刊的编辑出版发行工作。《条码与信息系统》杂志1993年创刊,现每期发行量超过20万册,一直以来立足于为中国商品条码系统成员服务;重点宣传报道商品条码、二维条码、产品电子代码(EPC)和射频技术(RFID)等物品编码知识和技术,把自动识别技术在各行业中的应用作为宣传的主要内容。《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杂志2006年创刊,注重自动识别行业新技术、新设备、新方案的宣传,关注自动识别技术发展,推动自动识别技术应用,是行业内的权威性专业杂志。
-
-
傅传荣
- 《第十届中国标准化论坛》
| 2013年
-
摘要:
本文重点论述了信息共享在物联网建设中的必要性,信息共享是物联网自身发展的需要;信息共享为促进行业共同发展提供契机;信息共享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信息共享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分析信息共享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并建议建设一个物品编码体系的统一机制,以标准化方法护航物联网产业发展.且该标准化工作可分为两部分:物联网物品编码国家标准的研究和制定;物联网物品编码国家标准的实施和管理。
-
-
-
宋丽红
- 《第十四届中国标准化论坛》
| 2017年
-
摘要:
农村电子商务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是精准扶贫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农村电商呈现快速增长,市场处于快速发展期,但存在物流支撑不足,品牌特色缺乏,供应商管理欠规范,供应链管理滞后等困难.本文探索农村电商引入GS1标准应用,发挥物品编码的基础性作用更好服务农村电商,共同推进农村电子商务不断发展壮大,有利于促进农民增收、改善民生.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