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民收入
牧民收入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1年内共计98篇,主要集中在农业经济、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6篇、会议论文12篇、专利文献314篇;相关期刊69种,包括实事求是、北方经济、活力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第六届农林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论坛、2011中国草原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农业机械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等;牧民收入的相关文献由134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娜娜、姜其林、孟志兴等。
牧民收入
-研究学者
- 刘娜娜
- 姜其林
- 孟志兴
- 张兴伦
- 张娜
- 徐柱
- 方玲
- 朝乐门
- 杜敏
- 杨旭东
- 杨春
- 樊永升
- 田聪颖
- 肖海峰
- 花蕊
- 苏晋绥
- 许承云
- 郑阳
- 钱贵霞
- 马军
- Min Huang
- Randall Jones
- Taro Takahashi
- 一旭
- 东主加
- 乌云花
- 乌仁其其格
- 乔光华
- 侯向阳
- 侯少平
- 关士琪
- 内蒙古党校课题组
- 内蒙古农调队住户处
- 刘帅
- 刘燕平
- 刘维忠
- 刘艳梅
- 刘英俊
- 刘贺贺
- 包尔曼
- 包思勤
- 包阿优喜1
- 却日杰
- 史军伟
- 周小玲
- 唐增
- 商立今
- 图雅
- 孙晶超
- 孙素素
-
-
马清德
-
-
摘要:
问:青海省生态畜牧业建设背景是什么?答:青海是全国五大牧区之一,草原总面积0.36亿公顷,其中可利用面积0.32亿公顷。2008年以前,全省草原严重超载、草畜矛盾突出,生态不断恶化,与上世纪80年代相比,草场单位面积产草量下降10%-40%,牧区人均拥有草场面积从143.9公顷锐减到42.3公顷,且小牧户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突出。2000年以前全省牧民收入一直高于农民,2001年起牧民收入开始低于农民收入,牧民增收趋缓且差距逐年拉大。
-
-
-
-
摘要:
我国草原牧区从19世纪80年代末开始实施的草畜划分到户,促使牧区家庭牧场的形成。长期以来,牧区生产经营在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方面一直较为滞后。从2004年以来,根据家庭牧场尺度上气候、地形、土壤和植被的测定及综合分析,结合小尺度的遥感影像、GIS信息库建立与动态管理,进行草地利用单元划分。利用构建的家庭牧场草地、家畜、劳动力和资金等的信息数据库、信息化管理系统平台和优化管理模型,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提出生产指导意见,优化牧区生产经营管理模式,实现草地植被恢复和家畜生产高效以及牧民收入增加的共赢。
-
-
关士琪;
李泓薇;
唐增
-
-
摘要:
草原牧区的发展对于我国畜牧业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为了促进牧区的可持续发展和牧民增收,我国政府于2011年开始实施草原生态补偿政策,在此政策背景下,基于16篇实证研究的3099个样本,运用Meta分析和累积Meta分析方法,探讨了政策实施以来影响牧民收入的重要因素,并分析了这些因素的影响作用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显著促进牧民收入的因素有牧民受教育程度、家庭劳动力数量、牲畜养殖规模、草场承包面积;其中牧户最为关注的因素有草场承包面积和牲畜养殖规模;而随着政策实施,牲畜数量的影响作用明显增加,其他因素都在减弱;很多变量都存在异质性,其中家庭劳动力数量和草场面积的异质性来源主要是地区因素,除此之外还有政策实施时间和抽样方式的影响.
-
-
张凤元;
孙晶超
-
-
摘要:
在世界屋脊的边缘,遥远的阿尔金山北麓,一条毗邻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蜿蜒曲折,连通生命禁区的牧道,带给铁木里克村这个遥远的村落,脱贫致富的希冀与转机铁木里克村位于阿尔金山与祁曼塔格山相夹的羌塘高原,隶属于新疆巴州若羌县铁木里克乡管辖,是自治区级贫困村,虽然2016年全村已达到整体脱贫标准,脱贫摘帽,但对于这个单一牧业村,稳住当地牧民收入,才能有效保障脱贫攻坚工作成果。
-
-
赵晓云
-
-
摘要:
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乡村振兴,生活富裕是根本。而生活富裕不富裕主要反映在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上。提高农民收入是各地做好"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也是全盟工作的重中之重。
-
-
钱贵霞;
张娜;
钱福檬
-
-
摘要:
运用数据包络法、综合平衡法和多目标规划模型,从技术效率、牧民收入及兼顾草原生态和牧民收入等多目标角度,实证分析内蒙古地区四种不同草原类型区牧户草原畜牧业适度经营规模.结果表明,为实现技术效率目标,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化草原和草原化荒漠四种草原类型户均草场适度经营规模分别为3811.7、4055.5、15239.9和12599.4亩,牲畜养殖规模分别为405.38、293.21、205.74和185.21个羊单位.为保证牧民收入,这四种类型草场适度经营规模分别为4310.7~4632.9、3877.9~5357.8、15445.0~19376.9和15721.7~20039.0亩,牲畜养殖规模458.43~492.69、199.20~275.23、239.41~300.35和171.68~218.82个羊单位.兼顾草原生态和牧民收入等多目标,草甸草原和典型草原适度经营规模为10967.8和12166亩,应分别扩大草场面积7367.88和8310.97亩,应增加牲畜养殖数量566.67和416.97个羊单位.据此提出加快牧户家庭富余劳动力转移、扶持草场规模经营、分阶段推进草原适度规模经营等政策建议,以促使草原畜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
-
钱贵霞1;
张娜1;
钱福檬1
-
-
摘要:
运用数据包络法、综合平衡法和多目标规划模型,从技术效率、牧民收入及兼顾草原生态和牧民收入等多目标角度,实证分析内蒙古地区四种不同草原类型区牧户草原畜牧业适度经营规模。结果表明,为实现技术效率目标,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化草原和草原化荒漠四种草原类型户均草场适度经营规模分别为3811.7、4055.5、15239.9和12599.4亩,牲畜养殖规模分别为405.38、293.21、205.74和185.21个羊单位。为保证牧民收入,这四种类型草场适度经营规模分别为4310.7~4632.9、3877.9~5357.8、15445.0~19376.9和15721.7~20039.0亩,牲畜养殖规模458.43~492.69、199.20~275.23、239.41~300.35和171.68~218.82个羊单位。兼顾草原生态和牧民收入等多目标,草甸草原和典型草原适度经营规模为10967.8和12166亩,应分别扩大草场面积7367.88和8310.97亩,应增加牲畜养殖数量566.67和416.97个羊单位。据此提出加快牧户家庭富余劳动力转移、扶持草场规模经营、分阶段推进草原适度规模经营等政策建议,以促使草原畜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
-
祁晓慧;
刘贺贺;
张宝;
乔光华
-
-
摘要:
本文对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实施、肉羊价格波动双重背景下的牧民收入进行了研究;讨论了肉羊价格波动对政策实施效果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创造最高收入是牧民生产决策的核心;肉羊价格的波动直接影响牧民生产行为,与牧民收入呈显著正相关;政策的激励作用存在阶段性,激励程度与肉羊价格的变化趋势相反;牧民的“惜卖”行为使其面临巨大的金融负债危机,后续发展容易进入盲区.因此,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的实施要与市场机制挂钩,才能实现显著的激励作用,促进牧民生产行为的转变,保证牧民收入稳定.
-
-
樊永升;
张兴伦;
姜其林;
苏晋绥;
杜敏
-
-
摘要:
本文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六个最主要牧业旗从事牲畜养殖的牧户为调查对象,对比了不同草场条件下,在财政部门和金融机构参与下,牧民生产经营投入和产出的具体情况,并根据不同时期牲畜收购价和实地考察结果匡算出牧民实际收益的差异.结果表明:草场类型、养殖方式、畜群结构等因素对牧民牲畜养殖收入有着重要作用.特别是草场条件的好坏,对牧民生产支出的减少和经营收入的提高有着正相关作用.作为牧业最基础的生产资料,维持合理的畜群结构是实现草场生态保护的重要前提,进而可以实现牧民收入的长期稳定增长.
-
-
-
刘娜娜;
许承云;
莎黛提.阿不都外力
- 《中国林牧渔业经济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暨中国林牧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讨会》
| 2016年
-
摘要:
基于新疆牧区不同地区的生产要素配置情况各不相同的特点.本研究以新疆北疆伊犁州直特克斯县、尼勒克县,阿勒泰地区福海县、富蕴县、塔城地区裕民县,南疆喀什地区叶城县、民丰县等7个县市的牧户为调研对象,调查分析了不同牧户的劳动力年龄、劳动力人数、劳动力受教育年限、劳动力参加劳动的经验年限等劳动要素;牲畜头数、生产性支出等资本要素;耕地、人工草料地面积、可利用草场面积等土地要素及牧民收入情况,为新疆牧区畜牧业生产要素配置的系统研究提供了基础依据与参考.
-
-
李景平;
刘帅
- 《2011中国草原可持续发展论坛》
| 2011年
-
摘要:
牧区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但长期以来,由于过度依赖草原畜牧业,加之由于自然、地理、历史等多方面的原因,牧区生产总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小,牧民收入低、增长相对缓慢的情况没有根本改变.本文从牧区经济结构、牧民收入来源、牧区基础设施建设及牧民生活成本等方面分析了牧民收入偏低的原因,并从国家政策、资源等方面的优势提出了加快牧区经济发展和牧民增收的相关措施.
-
-
苏呈文
- 《2017中国草原论坛》
| 2017年
-
摘要:
泽库县地处三江源生态保护区的核心区,是扶贫重点县,畜牧业是牧民群众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支柱产业.长期以来由于产业结构单一,生产经营粗放,牧业资源转化率低,牧业发展处于低水平.随着人口的增长,牲畜数量不断增加,草畜矛盾日渐突出.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依照省委、省政府建设生态文明先行区的战略部署,立足县情,提出了“生态立县,有机富民强县”战略目标,大力推进了全县生态畜牧业建设,取得了瞩目的成绩.特别是泽库县“拉格日”村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以“股份制改造,资源高度整合,生产结构调整,劳力按需分配,合作社多元化发展”的措施为合作经营基础,大力发展草地生态有机畜牧业,增加牧民收入,改善生态环境,为青南地区草地生态有机畜牧业的发展进行了可供借鉴的尝试.
-
-
钱贵霞;
张娜
- 《中国林牧渔业经济学会2017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
| 2017年
-
摘要:
本文利用数据包络法、综合平衡法和多目标规划模型,从技术效率、牧民收入以及兼顾草原生态和牧民收入等多种目标角度,对内蒙古地区四种不同草原类型区牧户草原畜牧业适度经营规模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为实现技术效率目标,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化草原和草原化荒漠四种草原类型户均草场经营的适度规模分别为3811.7亩、4055.5亩、15239.9亩和12599.4亩,相应的牲畜养殖规模分别是405.38个羊单位、293.21个羊单位、205.74个羊单位和185.21个羊单位.为保证牧民现有收入,这四种类型草场的适度经营规模分别为4310.7~4632.9亩、3877.9~5357.8亩、15445.0~19376.9亩、15721.7~20039.0亩,牲畜养殖规模458.43~492.69羊单位、199.20~275.23羊单位、239.41~300.35羊单位、171.68,218.82羊单位.兼顾草原生态和牧民收入等多目标,草甸草原和典型草原的草场适度经营规模为10967.8亩、12166亩,两种类型草原牧户应扩大的草场面积分别为7367.88亩和8310.97亩,应增加的牲畜养殖数量分别为566.67个羊单位和416.97个羊单位.据此结果,本文提出加快草场流转、扶持草场规模经营、建立草场规模经营保险基金制等政策建议,以促使草原畜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
-
孙素素;
恩和
- 《中国林牧渔业经济学会2017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
| 2017年
-
摘要:
本文利用对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纯牧民的调查问卷数据,建立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引入合作社虚拟变量,对牧民是否加入合作社对畜牧业收入的影响进行了计量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合作社能对畜牧业收入的增加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
-
Min Huang;
黄敏
- 《第六届农林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论坛》
| 2015年
-
摘要:
Ecological migrants from Sanjiangyuan region not only improves the herdsman income, but also protects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which coordinates the development of population, environment, society and economy. Based on the ecological condition of Sanjiangyuan region, thisarticle analyzes the ecological migrants in order to ensure the local healthy development. Moreover, this article analyzes in details about the general income, income structure, and the expense change of the ecological migrants. In the end, we can find the research of the positive impact after the income increasing. This article supports the active function to the relative workers on the anti-poverty project and immigrant project.
-
-
陈会敏
- 《2011中国草原可持续发展论坛》
| 2011年
-
摘要:
草原地区牧民增收是牧区工作面临最难也是最核心的问题.文章论述了牧民增收的重要意义,分析了牧民增收面临的形势,提出了促进牧民增收的政策建议.一是进一步加大草原生态保护建设的投入,改善草原生态环境,提高草原畜牧业的效益,同时为发展草原旅游等产业提供重要基础.二是进一步加快转变畜牧业发展的方式,推进牧区畜牧业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有效促进牧民增收.三是进一步加强草原减灾能力建设,保障草原畜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四是进一步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通过发展二、三产业减少牧民数量,增加牧民的工资性收入.
-
-
刘英俊
- 《2011中国草原可持续发展论坛》
| 2011年
-
摘要:
内蒙古草原是我国北方的一大生态屏障.呼伦贝尔市草原是内蒙古草原的重要组成部分.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可以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增加牧民收入,增强牧区发展后劲.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牧区稳定,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遇到的问题:一是草原权属问题;二是机动草场问题;三是牧民身份问题;四是苏木乡镇所在地嘎查的草场问题;五是林牧矛盾问题;六是补助奖励给原承包人的问题;七是牧草良种补贴问题.实施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的建议:一是稳妥解决各项矛盾,使新政畅行;二是制定有效的措施,使之可持续发展;三是制定规划,加强政策执行力。
-
-
杜义日格其;
乌云花
- 《中国林牧渔业经济学会2017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
| 2017年
-
摘要:
针对农牧民生计的研究多数关注的是如何改善农民生计资本和增收问题,对于农民和牧民的生计资本及收入的对比研究报道很少.不同的生计资本没有好与坏的区分,在不同的区域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本文以内蒙古东部农耕区农民和西部草原牧区牧民为研究对象,运用熵值法,对内蒙古农民和牧民的生计资本及收入进行评估,并利用回归分析,揭示农牧民生计资本对收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农民还是牧民,5种生计资本整体比较稀缺,其中最为匮乏的是社会资本,自然资本也不是很充足.而人力资本、金融资本和物质资本相对较丰富,因此农牧民生计资本单一且配置极不合理,从而导致农牧民脆弱性程度高.根据研究结果,本文讨论了相应的政策含义.
-
-
杜义日格其;
乌云花
- 《中国林牧渔业经济学会2017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
| 2017年
-
摘要:
针对农牧民生计的研究多数关注的是如何改善农民生计资本和增收问题,对于农民和牧民的生计资本及收入的对比研究报道很少.不同的生计资本没有好与坏的区分,在不同的区域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本文以内蒙古东部农耕区农民和西部草原牧区牧民为研究对象,运用熵值法,对内蒙古农民和牧民的生计资本及收入进行评估,并利用回归分析,揭示农牧民生计资本对收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农民还是牧民,5种生计资本整体比较稀缺,其中最为匮乏的是社会资本,自然资本也不是很充足.而人力资本、金融资本和物质资本相对较丰富,因此农牧民生计资本单一且配置极不合理,从而导致农牧民脆弱性程度高.根据研究结果,本文讨论了相应的政策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