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热忱
爱国热忱的相关文献在1959年到2022年内共计193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史、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中国政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3篇、专利文献15篇;相关期刊163种,包括中国天主教、实事求是、绍兴文理学院学报等;
爱国热忱的相关文献由207位作者贡献,包括丁品森、且大连、且志宇(整理)等。
爱国热忱
-研究学者
- 丁品森
- 且大连
- 且志宇(整理)
- 丘引
- 丰子恺
- 于传兴
- 于帅
- 于振英
- 于润洋
- 于福泽
- 任世强
- 任天义
- 任梦璋
- 任钟坤
- 何云华
- 何新军
- 何炳辉
- 何百华
- 何立军
- 余家驹
- 余福媛
- 余秋雨
- 俞旦初
- 倪廉洁
- 关英民
- 冬芳
- 冷遇春
- 刘亮
- 刘传英
- 刘国龙
- 刘志刚
- 初晓
- 包立民
- 匡珊吉
- 卢纲
- 叶式煇
- 叶蓁
- 吴万善
- 吴学谦
- 吴永孚
- 吴铎
- 周旭初
- 周洪林
- 周溶泉
- 周荷初
- 和甫
- 唐文颖
- 唯唐
- 商燕虹
- 夏志诚
-
-
张英;
崔晓旭
-
-
摘要:
杨大群的创作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个人风格。作为一名辽宁作家,他的创作大部分都离不开辽河这一独特的地域背景,一直在倾情书写着辽河两岸的风光和人民的生活,以及这片土地在大时代下的风云变迁。此外,杨大群还有很多战争题材的创作,作品依然是以东北地区为背景。杨大群笔蘸辽河,挥洒爱国热忱,饱含深情地描绘着辽河周边的风景,书写着时代的风云。
-
-
张顺生
-
-
摘要:
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在中国近现代的历史上,武汉历经沧桑,留下了浓重的印记。翻开珍藏的红色档案资料,从点滴中开启记忆的大门,感受武汉的热血往事。刘光烈出生在黄陂,参军到黄埔军校,毕业后参加过北伐,曾任叶挺独立团连长。参加“八一”南昌起义后奉命回乡担任黄冈县农民自卫军参谋,参与组织领导了“黄麻起义”。1927年不幸在战斗中牺牲。该日记再现了刘光烈在武昌中华大学中学部学习期间的生活、学习、社会活动情况,字里行间彰显出其爱国热忱和进步思想。
-
-
陈初生
-
-
摘要:
容庚先生毕生从事教学与学术研究,不仅在学术上赢得了学术界的高度评价,在为人道德上也做出了表率,为世人景仰。日本发动侵华"九一八"事变时,容庚先生正在燕京大学。他对日寇侵略我东北,而当局又采取不抵抗政策,节节败退,感到非常气愤。他积极支持燕京大学学生组织的抗日救国委员会,被聘为该会顾问(同受聘者还有郑振铎教授)。在他的指导下,编写了一本小册子宣传品《九一八事变记》,分送海内外同胞以激发华侨的爱国热忱。他又发起成立抗日十人团,联合十大教授宣传抗日,并主编《火把》白话小报。
-
-
陈立平
-
-
摘要:
东莞人民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出同仇敌忾、奉献一切的爱国热忱。在民族危难、家园沦陷的时刻,东莞人民奋起抵抗外来侵略者,涌现了不少"抗日家庭"。厚街"小坞园"王氏家族先后有王琪、王作尧、王启光、王章、王步尧、王侬、王兰、王焕尧、王珍等15人投身抗日斗争,"小坞园"也成为中共地下党组织和抗日游击队的活动据点。革命母亲区丝宝与她的5个儿女何鼎华、何与成、何太、何通、何景珣一起参加了东江纵队。
-
-
高碧春
-
-
摘要:
兼善中学由著名爱国实业家卢作孚于1930年在重庆北碚创办,校名初为兼善学校,是当时重庆最具影响力的中学之一。建校不久,兼善中学即成为中共地下党活动的据点。漆鲁鱼、黄乃麦、倪雪松、李先照、刘传茀、黄世元(后名黄友凡)等一批中共党员,在兼善中学通过党的外围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使其逐渐发展成为一所民主进步的学校,培养造就了一批"素抱爱国热忱,满怀济世大志"的进步青年。
-
-
张飞
-
-
摘要:
抗日战争后期,各种人财物消耗巨大,沦陷区扩大又导致税收减少,国民党内贪腐情况也日益恶化,财政入不敷出,赤字严重,中华民族可谓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为唤起民众危机意识和爱国热忱,争取抗战最后胜利,冯玉祥在四川发起节约献金救国运动,巴蜀儿女不分男女老幼、贫富贵贱,万众一心,共赴国难,踊跃捐献,为支援抗战尽了最大最重要的责任,永远铭记史册。
-
-
且大连;
且志宇(整理)
-
-
摘要:
王恩洋先生,字化中,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生于四川南充县,1964年卒于成都。先生幼承庭训,熟读儒家典籍。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时,先生在北京大学哲学系读书,激于爱国热忱,参加了学生示威游行。先生与部分游行学生被北洋军阀政府无理逮捕,后来在全国人民反帝爱国斗争压力下,北洋政府被迫释放了先生和其他被捕学生。
-
-
杨俊
-
-
摘要: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运动,极大地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忱,给在朝鲜作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以巨大的精神鼓舞和物质支援,使志愿军的武器装备得到明显改善和加强,同时也减轻了国家的财政负担。
-
-
郭靖宇
-
-
摘要:
戊戌变法失败后,"六君子"以身殉国。深受谭嗣同爱国热忱感染的霍元甲,欲投身历史洪流之中有所作为,却屡屡碰壁。不久后,八国联军侵华,大刀王五为御外辱,玉碎成仁。霍元甲得知消息连夜去为义兄收尸,虽然让王五留存全尸,却给霍家引来大祸。一年后,隐居沧州的霍元甲出山走镖,却不想又陷入仇家的圈套之中……
-
-
罗志东
-
-
摘要:
清远市清城区东城街石板村,一片红色的土地、一片英雄的土地。曾经,众多革命先烈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在这里热血奋战、英勇献身;如今,革命老区红色精神深深植根于当地百姓心里,激励着他们继续矢志奋斗、砥砺前行。石板村位于东城街东北面,辖区内面积约5平方公里,下辖23条自然村,户籍人口4355人,党员107人。该村是清远市著名的革命老区,曾经历过多次革命与热血奋战,留存着清远市人民光荣的革命传统和爱国热忱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