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燥湿

燥湿

燥湿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304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预防医学、卫生学、皮肤病学与性病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8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45篇;相关期刊118种,包括医药与保健、健康大视野、吉林中医药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中华中医药学会2010年全国中医肿瘤学术年会等;燥湿的相关文献由473位作者贡献,包括施洋、陈文斌、张昕等。

燥湿—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8 占比:51.97%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33%

专利文献>

论文:145 占比:47.70%

总计:304篇

燥湿—发文趋势图

燥湿

-研究学者

  • 施洋
  • 陈文斌
  • 张昕
  • 李旭东
  • 苏建东
  • 鲍恩东
  • 李承平
  • 陈喜军
  • 马玉国
  • A.P.史密斯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蒲昭和
    • 摘要: 黄柏50克,用食醋200毫升浸泡6~7天,用纱布过滤,备用。每次使用时将患处用温水洗净后,用棉签蘸取药液擦患处,每日2次,7天为1个疗程。四川彭州胡佑志成都中医药大学副研究员蒲昭和点评:神经性皮炎是常见的慢性皮肤病,主要以剧烈瘙痒、皮肤局限性苔藓样等为特征。本病属中医“顽癣”“牛皮癣”等范畴,多认为是湿热之毒久滞肌肤所致。中医治疗本病多以燥湿杀虫、清热解毒等法为主。
    • 蒲昭和
    • 摘要: 在非处方中成药中,保济丸的适用范围广泛,很多人都将它作为家庭常备用药,就连外出旅游都会带上几瓶保济丸。保济丸由藿香、苍术、化橘红、白芷、厚朴、菊花、白蒺藜、薄荷、神曲、稻芽、茯苓、薏苡仁、葛根、天花粉、钩藤等组成。其中,藿香芳香辛散、解表化湿兼能止呕,苍术、化橘红、白芷发表散寒、燥湿宽中。
    • 董明灿; 胡霞; 黄乜瑞; 黄鹤; 甘爱萍
    • 摘要: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分析探讨中医药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建库以来至2020年4月10日的中国知网(CNKI),收集符合中医药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纳入标准的文献,建立数据库,进行数据整理及清洗后,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1)进行中药频次、功效、属性、关联规则及层次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154首处方,中药167味,其中频次由高至低的前5位为甘草、黄连、半夏、白术、党参;使用药物的主要功效为清热解毒、燥湿化痰、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健脾益气等;使用药物的性味以温平寒、苦辛甘为多,归经以脾、胃、肺、肝经为主;在关联规则分析中,高频药对组合有黄连-甘草、白术-甘草等;层次聚类分析显示21味高频中药主要形成4个聚类。结论:中医药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以清热解毒燥湿、健脾益气为主,体现了当代医家驱邪扶正、标本兼顾的思想。
    • 许成; 张育葵
    • 摘要: 痔是常见良性肛门直肠病变之一,据统计,肛肠病中约50%为痔疮[1]。中医学认为痔病与湿、热、风、燥侵袭,气虚血瘀,饮食起居失常所致[2-3]。现代医学认为,内痔是由肛垫下移和肛周静脉回流障碍所致[4]。根据症状和体征可分为I~IV期。对I~II期内痔,可采取非手术治疗方式,对于III~IV期内痔,则需要手术治疗[5-6]。槐榆消痔贴是本院自制药剂,临床运用多年,有清热、燥湿、止血、止痛之功。近年来笔者应用槐榆消痔贴神阙贴敷治疗I、II期内痔,疗效满意,现作以下报道。
    • 杨佳鑫; 曹晓燕
    • 摘要: 大多吃过中药的人对其味道记忆都是苦味。所有的中药都是苦的吗?当然不是。中药有辛、甘、酸、苦、咸五类不同的药味[1]。此五味既体现药物的实际性能,又反映药物的临床疗效。一般认为:辛味有发散解表、行气行血的作用;甘味可以滋补和中、调和药性及缓急止痛;酸味有收敛固涩的作用;苦味能清泄火热、泄降逆气、通泄大便、燥湿坚阴;咸味可以泻下通便、软坚散结。本文将带大家品味一下中药的“五味”。
    • 摘要: 苦参100克,白醋250毫升。将苦参放进大玻璃瓶中,倒入白醋,盖好盖子,密封。浸泡数天后,每天洗澡时在洗澡水中加入苦参醋液,或将药液涂抹在皮肤瘙痒的部位,每日2~3次,坚持使用1周,瘙痒症状即可缓解。四川彭州胡佑志成都中医药大学副研究员蒲昭和点评:瘙痒只是一种症状,多因各类皮肤病所引起,如湿疹、顽癣、过敏性皮炎、神经性皮炎等。中医认为,瘙痒是因感受风热湿邪,皮肤经络受阻而成,也可因湿热郁滞肌肤,导致气血失畅所致。治疗多采用祛风、止痒、燥湿、活血、杀虫等法为主。
    • 夏婷婷; 郑文丽; 王惠; 王颖
    • 摘要: [目的]建立“肺脾胃肠”模型,探讨该模型在辨治内伤杂病中的潜在应用。[方法]通过综合性的文献研究,根据五行归属、生理结构、生理特性及生理功能等因素,建立了“肺脾胃肠”模型。并附上名家医案四则,进一步说明此模型的应用。[结果]“肺脾胃肠”模型建立的理论依据为:肺、脾、胃、大肠在五行归属上密切联系;在解剖、经脉循行等生理结构上相连相属;在生理特性上燥湿相济、升降相应;在生理功能上相辅相成,共同参与气、血、津液的化生及运行;在燥湿失济、气机升降失常、水湿痰饮形成、情志致病等病理变化上相互影响。所附医案皆是以“肺脾胃肠”模型指导治疗的内科杂病,临床疗效确切。[结论]“肺脾胃肠”模型建立的理论依据充分,临证应用范围广泛,可为临床上治疗内伤杂病提供新的思路。
    • 胡雪原; 李兵; 佟琳; 张伟娜; 李鸿涛
    • 摘要: 痉厥证的主要症状为神昏抽搐,手足厥逆。清代新安名医余国珮先生从燥、湿两端阐释病机,明辨虚实,再析寒热,对症施治。其治疗以燥者濡润,湿者宣化为总则,并注重顾护阴液,调畅气机。根据不同证型又以救阴缓肝、清润滋补、苦辛通降、通闭开泄等方法选方夺药。本文从痉厥证的概念、病因病机,辨证施治几方面阐述余国佩论治此病的特色思路。
    • 胡雪原; 李兵; 佟琳; 张伟娜; 李鸿涛
    • 摘要: 痉厥证的主要症状为神昏抽搐,手足厥逆.清代新安名医余国珮先生从燥、湿两端阐释病机,明辨虚实,再析寒热,对症施治.其治疗以燥者濡润,湿者宣化为总则,并注重顾护阴液,调畅气机.根据不同证型又以救阴缓肝、清润滋补、苦辛通降、通闭开泄等方法选方夺药.本文从痉厥证的概念、病因病机,辨证施治几方面阐述余国佩论治此病的特色思路.
    • 摘要: 桑叶,气寒,味苦甘,有小毒,出汗。桑叶气寒,禀寒之水气,入足太阳寒水膀胱经,味苦甘有小毒,得地中南火土之味,而有燥湿之性,入手少阴心经、足太阴脾经。气味降多于升,阴也。太阳者行身之表,而为一身之外藩者也,太阳本寒标热;所以太阳病则发寒热,桑叶入太阳,苦能清,甘能和,故除寒热。汗者心之液,得膀胱气化而出者也;桑叶入膀胱而有燥湿之性,所以出汗也。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