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燕山晚期

燕山晚期

燕山晚期的相关文献在1972年到2022年内共计88篇,主要集中在地质学、矿业工程、经济计划与管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4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592篇;相关期刊51种,包括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大地构造与成矿学、岩石学报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2013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第四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讨论会、全国岩浆岩研究发展战略研讨会暨第三届花岗岩成因与地壳演化学术讨论会等;燕山晚期的相关文献由286位作者贡献,包括李文昌、王登红、汪洋等。

燕山晚期—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4 占比:12.35%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59%

专利文献>

论文:592 占比:87.06%

总计:680篇

燕山晚期—发文趋势图

燕山晚期

-研究学者

  • 李文昌
  • 王登红
  • 汪洋
  • 丁勇
  • 乐兴文
  • 付伟
  • 冯长明
  • 刘学龙
  • 卢成忠
  • 吴小勇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波; 李龙明; 赵希林; 刘航; 王磊; 韩旭
    • 摘要: 前坑村岩体和罗村岩体位于福建东北部的迪口地区,侵位于建瓯构造混杂岩中。文章对前坑村岩体的花岗斑岩和罗村岩体的花岗岩进行地质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同位素研究。锆石U-Pb定年显示,花岗斑岩和花岗岩的侵位年龄分别为(140.75±0.92)Ma与(131.70±1.70)Ma,属于燕山晚期岩体。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前坑村岩体与罗村岩体的w(SiO_(2))、w(Na_(2)O+K_(2)O)过高,稀土四分组效应较强,高场强元素富集,Ba、Sr、Ti元素亏损,Eu负异常明显,锆石的饱和温度为730~776°C,这些特征表明其为高分异I型花岗岩。微量元素及同位素特征显示,前坑村岩体与罗村岩体的δEu为0.10~0.12,ε_(Nd)(t)为-10.0~-8.3,Nd模式年龄低于华夏基底变质岩,这些特征意味着岩体的形成存在二阶段成岩过程,即首先经历了幔源岩浆与其诱发地壳物质熔融产生的长英质岩浆在地壳深部混合,随后这一混合岩浆又经历进一步分异演化。研究结果表明,前坑村岩体与罗村岩体可能形成于太平洋板块俯冲引起的岩石圈伸展的构造环境。
    • 钟石玉; 杨成; 李书涛; 石先滨; 胡太平; 秦志军
    • 摘要: 湖北省地质局第六地质大队在娘娘顶钨铍矿区内开展铍钨多金属矿预普查工作,在钻孔中发现隐伏于娘娘顶花岗岩体之下的中性岩体,其呈岩枝状侵入于娘娘顶花岗岩,主要岩性有四种,分别为弱蚀变斑状石英二长岩、弱蚀变斑状正长岩、蚀变二长岩、蚀变二长闪长岩.对隐伏中性岩体样品进行详细的锆石U-Pb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隐伏中性岩体锆石呈独特的长柱状,为典型的中性岩浆锆石,LA-ICP-MS U-Pb年龄为128.9~129.7 Ma,表明其形成于燕山晚期.主微量与稀土特征表明其属于A型花岗岩,主要为幔源成因,其是在造山作用后伸展环境下地幔玄武质岩浆上侵经分异演化所形成.隐伏中性岩体的不同岩石类型反映同源岩浆的演化特征,为地幔玄武质岩浆不同演化阶段的产物.矿区内铍成矿作用发生于燕山期,而娘娘顶花岗岩成岩时间为南华纪,杨新岩铍矿体产于娘娘顶花岗岩与黄麦岭组地层接触界面附近,严格受控于钠化、云英岩化等后期高温气液等围岩蚀变,表明娘娘顶花岗岩很可能仅为赋矿围岩.燕山期隐伏中性岩体的存在揭示娘娘顶花岗岩体之下很可能还存有隐伏的与Be成矿关系紧密的燕山晚期小花岗岩体,如小岩株等,为铍矿的形成提供了成矿热液与成矿物质.
    • 曹杰; 李赛赛
    • 摘要: 罗维钨铋多金属矿床是广西西大明山地区新发现的代表性中型热液矿床.为了促进西大明山地区找矿勘查工作,从地表、深部和显微镜下3个角度观察分析了该矿床的矿化特征,并探讨了矿床成因.罗维钨铋多金属矿床为层控矽卡岩型矿床,矿体主要受寒武纪小内冲组砂岩层理控制,地表氧化后呈黑褐色.矿石矿物主要沿砂岩层理分布,多充填于重结晶的石英间隙,少量被石英包裹.白钨矿与磁黄铁矿密切共生.含矿热液在富集成矿的同时,还沿矿体围岩中的节理形成网格状矿化蚀变.结合同位素组成和成矿时代等资料分析,认为该矿床与燕山晚期形成的隐伏花岗闪长岩体具有直接的成因联系,岩体提供了主要的成矿流体.
    • 李碧乐; 史雨凡; 于润涛; 孙永刚
    • 摘要: 吉黑东部燕山早期(早—中侏罗世)广泛发育斑岩型钼矿床,同期还发育矽卡岩型金矿床和造山型金矿床.3类矿床受统一挤压构造背景控制,形成于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俯冲过程中,强烈挤压过程中由挤压向伸展的转换时期.与斑岩型钼矿床成矿有关的斑岩为高钾钙碱性、准铝质—略过铝质、分异指数高的壳源花岗岩,钼矿质主要来源于硅铝质地壳.燕山晚期(早白垩世晚期)是浅成低温热液型金(铜)矿床形成的高峰期,也发育斑岩型铜矿床如常发沟铜矿床,二者构成不同地壳深度层次的成矿系列.矿床形成于中国东部与太平洋板块俯冲有关的岩石圈强烈减薄时期,为弧后伸展的构造背景.斑岩型铜矿床与成矿有关的侵入岩为分异指数偏低的中酸性—偏碱性浅成侵入岩,岩浆源区和铜矿质主要来源于新生地壳,次为幔源或混合源.早—中侏罗世浅成酸性侵入体、早白垩世晚期中酸性—偏碱性浅成侵入体分别是斑岩型钼矿床和斑岩型铜矿床找矿的目标地质体.
    • 张红波; 李忠权
    • 摘要: 南充构造处于川中隆起斜坡位置,又是龙门山构造带、大巴山构造带和华蓥山构造带等不同方向不同时期构造交汇叠置地区.为研究分析川中地区南充构造,基于区域地质资料、地震资料及物理模拟实验对南充构造成因机制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南充构造形成于燕山晚期,在喜马拉雅期改造定型,通过设计实施构造物理模拟实验,验证了在隆升作用下南充构造形成的可能性.
    • 柯宏飙; 王金泉; 丁勇; 陈明
    • 摘要: 皖南歙县新溪口岩体为中细粒少斑花岗岩,侵位时间为121.31±0.67 Ma;岩石具有高硅、富钾特征。SiO 2含量为75.97%~76.49%,K 2O含量为4.84%~5.28%,K 2O/Na 2O为1.61~2.05,A/CNK为1.05~1.06、A/NK为1.16~1.19,属弱过铝质花岗岩。稀土元素总量为(261.90~329.83)×10^-6,具有海鸥型右倾配分模式,(La/Yb)N为3.26~5.15,具有强烈的Eu负异常(δEu=0.018~0.063)。大离子亲石元素Rb富集,Ba、Sr亏损,高场强元素Th、U富集,Nb、Ti具有明显的负异常。岩体形成于燕山晚期早阶段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后拉张伸展构造环境,是岩石圈减薄引发软流圈地幔上涌,上覆地壳受热部分熔融并发生结晶分离作用形成的A 2型花岗岩。岩体出露点较多,剥蚀较浅,富含W、Sn、Bi等金属元素,这些元素通过云英岩化等高温气液蚀变扩散至围岩中,指示良好的找矿前景。
    • 钟石玉; 熊意林; 杨成; 李书涛; 屠江海; 石先滨; 胡太平
    • 摘要: 杨新岩铍矿点位于大悟县娘娘顶钨铍矿区内,共圈出了2个铍矿体,均产于娘娘顶花岗岩体与红安岩群黄麦岭组地层接触界面处钠化花岗岩中.大部分铍矿石表面可见独特的黑褐色铁锌锰质皮壳,Be平均品位约为0.05%.运用光薄片岩矿鉴定、电子探针分析、扫描电镜等测试手段,对铍矿石含铍矿物的赋存状态进行研究,发现矿石中含Be矿物为锌日光榴石,含量为0.13% ~0.35%,锌日光榴石内含有少量Fe、Mn;锌日光榴石主要与低计数率部位连生,表明锌日光榴石多赋存于岩石裂隙及孔洞内,推测可能为后期变质成因.笔者认为,杨新岩铍矿体为花岗质岩浆热液沿娘娘顶花岗岩体与黄麦岭组地层之间接触面上侵,经岩浆气液双交代作用所形成.娘娘顶花岗岩为南华纪侵入岩,仅为赋矿围岩.矿区内铍成矿作用主要发生于燕山期,娘娘顶花岗岩体之下很可能存在有隐伏的与Be成矿关系紧密的燕山晚期小花岗岩体,为铍矿的形成提供了成矿热液与成矿物质.
    • 柯宏飙; 王金泉; 丁勇; 陈明
    • 摘要: 皖南歙县新溪口岩体为中细粒少斑花岗岩,侵位时间为121.31±0.67 Ma;岩石具有高硅、富钾特征.SiO2含量为75.97%~76.49%,K2O含量为4.84%~5.28%,K2O/Na2O为1.61~2.05,A/CNK为1.05~1.06、A/NK为1.16~1.19,属弱过铝质花岗岩.稀土元素总量为(261.90~329.83)×10-6,具有海鸥型右倾配分模式,(La/Yb)N为3.26~5.15,具有强烈的Eu负异常(δEu=0.018~0.063).大离子亲石元素Rb富集,Ba、Sr亏损,高场强元素Th、U富集,Nb、Ti具有明显的负异常.岩体形成于燕山晚期早阶段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后拉张伸展构造环境,是岩石圈减薄引发软流圈地幔上涌,上覆地壳受热部分熔融并发生结晶分离作用形成的A2型花岗岩.岩体出露点较多,剥蚀较浅,富含W、Sn、Bi等金属元素,这些元素通过云英岩化等高温气液蚀变扩散至围岩中,指示良好的找矿前景.
    • 王新宇; 吴祥珂; 何川; 时毓; 刘希军; 付伟; 王酉臣
    • 摘要: 右江褶皱带地处扬子陆块和华夏陆块的结合部位,区内广泛发育以基性-超基性岩墙群和超酸性岩脉为主的燕山晚期双峰式岩浆活动.对桂中都安地区的金云钾镁煌斑岩脉进行了金云母40Ar/39Ar法测年,斑晶和基质金云母样品均给出了较一致的坪年龄,分别为93.6±0.6Ma和92.9±0.6Ma,相应的等时线年龄分别为93.4±0.9Ma和92.7±0.8Ma,上述年龄代表了岩脉的侵位年龄.结合区内报道的同期年代学资料,进一步证明右江褶皱带及其周缘晚白垩世双峰式岩浆活动响应了华南地区燕山晚期的构造转换事件及随后大规模的岩石圈伸展减薄.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