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熹平石经

熹平石经

熹平石经的相关文献在1957年到2022年内共计106篇,主要集中在信息与知识传播、书法、篆刻、中国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4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41837篇;相关期刊80种,包括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文博、文史知识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2013中国历代碑刻及碑刻文献研讨会、古籍整理研究与中国古典文献学学科建设国际学术研讨会等;熹平石经的相关文献由102位作者贡献,包括虞萬里、覃美娟、陈根远等。

熹平石经—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4 占比:0.25%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41837 占比:99.75%

总计:41943篇

熹平石经—发文趋势图

熹平石经

-研究学者

  • 虞萬里
  • 覃美娟
  • 陈根远
  • 姜赢鑫
  • 李林娜1
  • 秦明
  • 趙立偉
  • 阎孝慈
  • Zhang Zongpin
  • tommy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古今
    • 摘要: 《熹平石经》始刻于东汉灵帝熹平四年(175),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官定儒家经典刻石。本文以故宫藏清前仅存古拓本之一的黄易本《宋搨汉石经》册为研究对象,探讨《熹平石经》破碎散落之后,人们对于这一残破石经的认识和接受角度的变化;并通过对黄易本各部分内容的分析,讨论该拓本所反映出收藏者黄易通过将拓本书册概念化,实现自我学术身份的建立,并最终得到后继者万航的认同、追忆和借鉴。
    • 甄雪燕
    • 摘要: 在古代印刷术并不发达的年代里,书籍的保存和流传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手工传抄,将文献写在简牍、帛纸上,通过借阅传抄流传,如敦煌就藏有一定数量的手工传抄医书文本。然而,手工传抄会出现抄错、抄丢、删改、增补等情况,需要后人不断校对,保证最佳的底本流传。二是石刻文献,将文献铭刻于金石上,放置于公共场所公开陈列,阅读者可以直接拓印或传抄,如汉代的熹平石经
    • 任哨奇
    • 摘要: 《漢熹平石經殘字譜》録關百益藏六十塊熹平石經拓片,絶大多數不見他家著録。該書所收拓本少有釋讀考證,本文首次對其全面考證,考得《魯詩》12石,《尚書》1石,《春秋》2石,《公羊》2石,《儀禮》7石,《論語》2石,後記或校記3石,其中18石屬首次考釋,合計63字。另有3石文字雖著録于《漢石經集存》,但馬衡未見原石,可補《集存》未收拓片。《殘字譜》中可得數處石經經文異文,其中《魯詩》兩處異文爲首次發現。在經文分佈上可糾正多處張國淦《漢石經碑圖》之誤。
    • 张衍远
    • 摘要: 我们跟着《兰亭序》《熹平石经》一起穿梭时空,从它们的诞生出发,经历了后世不同时代的流传,辗转于不同的地域之间,开启了一次又一次的大冒险。有一个叫晓晓的小朋友最近也迷上了书法,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她在书法的世界里去过哪些神奇的地方,见过哪些有趣的人吧!
    • 张珮瑜
    • 摘要: 我们跟着书法作品一起穿梭时空,就不仅要在时间的长河里上下穿行,还要去不同的地方,看看书法作品都游历过哪里。让我们随着著名的《熹平石经》一起周游东汉吧!诞生于洛阳1800多年前,洛阳城内出现了罕见的一幕:连续几天城内车马络绎不绝,万人空巷。到底是什么吸引着人们从四面八方来到洛阳城呢?跟随着人流走就会发现,原来大家正在往一个地方涌去——太学。
    • 高明峰
    • 摘要: 本文针对熹平石经(即汉石经)有关史料作出考证,辑考出王念孙佚文《跋孙承泽本汉石经残字》及江藩佚文《跋文选楼汉石经残字》;并指出顾炎武《金石文字记》将宋代重刻汉石经的胡元质误作胡宗愈,对其致误之由也作了分析.
    • 李荣有
    • 摘要: 汉以来史籍中多见《乐经》佚失,仅剩"五经"之说.出土的熹平石经两块乐律残石虽仅有77个汉字,但结合文献史料的零星记述和历代学人对散佚《乐经》研究文献的综合考证发现,乐律残石足以看成《乐经》再现于汉代的重要证据;同时,印证了媒介变革与艺术历史演进之间有着一种相互依存、交融互补的发展关系,存在着创新模式与传统模式并存发展的稳固序列.媒介变革往往受到艺术发展的影响并为记录艺术历史提供新的平台,艺术历史的演进则因媒体变革而绽放出强大的活力和瑰丽色彩.
    • 郑雅妹
    • 摘要: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古巴比伦人在石头上镌刻了《汉谟拉比法典》,古埃及人在石头上镌刻了一段诏书罗塞塔石碑,而中国人在石头上镌刻了《熹平石经》。在不同的时间和地域,它们在法律、政治和文化方面有着各自的意义,并流传至今。
    • 吴涛
    • 摘要: 东汉洛阳太学建立后,政府一直没有放松对太学的控制.但是太学的发展又在某些方面与东汉政府产生了激烈的冲突,党锢之祸就是其典型表现.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之下,"熹平石经"的刊刻就成为东汉政府进一步强化对太学控制的手段.刊刻"熹平石经"不仅有文化的动机,更带有政治的色彩."熹平石经"的刊刻强化了太学的考试功能,使太学生回归到学校之中,同时也使得太学考试更多关注经典文本本身,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太学阐发经义的学风,太学精神因此受到阉割,太学也随着东汉政权的衰落而衰落.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