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基
煤基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3年内共计1286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冶金工业、工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84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246619篇;相关期刊133种,包括煤炭工程、中国煤炭、炼油技术与工程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2006年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工程热力学与能源利用学术研讨会、中国内燃机学会2005年内燃机联合学术年会、第六届全国新型炭材料学术研讨会等;煤基的相关文献由2492位作者贡献,包括李红智、姚明宇、张一帆等。
煤基—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46619篇
占比:99.88%
总计:246906篇
煤基
-研究学者
- 李红智
- 姚明宇
- 张一帆
- 韩晓林
- 王洪强
- 赵龙
- 王军
- 张勇
- 王勇
- 陆晓东
- 李振国
- 杨俊峰
- 袁玉龙
- 吴学其
- 吴琳
- 张杰
- 朱志荣
- 权芳民
- 蔡进
- 王明华
- 罗春桃
- 陈四仿
- 唐恩
- 张琪
- 朱艳芳
- 李建涛
- 杨科
- 焦洪桥
- 王月明
- 肖长志
- 朱豫飞
- 李云
- 檀结东
- 王成
- 白文刚
- 蔡成伟
- 赵旭
- 陈长新
- 马文瑞
- 魏士新
- 关翀
- 冯飞胜
- 刘卫星
- 刘明锐
- 寇明月
- 岳国印
- 张万尧
- 张伟
- 张志刚
- 杨玉
-
-
吴小燕;
秦志宏;
杨小芹;
林喆
-
-
摘要:
煤炭因其碳含量高、储量丰富及价格低廉,成为优质的多孔碳碳前驱体。以煤炭为原料制备超级电容器用多孔电极材料是实现煤炭高附加值利用的重要方向之一。通过调整孔结构、改善表面化学活性均能有效提高煤基多孔碳电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其中调整孔径分布可利用物理活化和化学活化联合、模板法和化学活化联合以及不同化学活化剂联合3种方法。物理活化和化学活化联合法主要是通过水蒸气或CO_(2)对KOH活化过程进行辅助,在得到大量微孔的同时获得一定量的介孔,并实现煤基多孔碳孔隙与润湿性的协同调控。模板法与化学活化联合则可在获得与模板剂相同孔结构的同时,通过KOH活化进一步造出丰富微孔,从而实现合理的孔径分布。除使用模板剂外,也可利用碳前驱体自身含有的大量杂质充当自模板。采用不同化学活化剂联合的方法也能实现孔结构的调节,如K^(+)和Na^(+)的离子尺寸不同,联合利用可得到不同的孔径分布;利用KCl在高温下的流动性,可以将KOH的中间产物带入更广范围和更深层次,从而实现微孔向介孔的转化。改善表面化学活性则可通过炭前驱体预氧化和引入杂原子2种方式。通过强酸或强氧化剂对原煤进行预处理,可以提高所制备碳材料的有机氧含量,增加活性位点并提高润湿性。通过掺杂剂掺杂可在碳材料中引入杂原子,其中应用最多的是N掺杂,所引入的含氮结构包括吡咯-N(N-5)、吡啶-N(N-6)、季铵-N(N-Q)和氧化-N(N-X)4种。此外,O、B、S和P也是常见的掺杂原子。另一种引入杂原子的方法是通过煤与生物质共碳化,此时生物质既充当碳源也充当杂原子源。杂原子掺杂可改善碳材料的润湿性、导电性和结构稳定性,并可产生一定量的赝电容。从以上方面综述了近几年来煤基多孔碳电极材料的研究进展,分析了不同改性方法的优缺点,并对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对超级电容器用煤基多孔碳未来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
-
-
田崟墙;
屈桂洋;
李斌;
牛鸿权;
崔智辉
-
-
摘要:
煤炭资源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和化工原料之一,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大趋势下,煤化工行业的发展方向乃至产业结构必将发生重大变化。主要概述了现有的煤炭资源的利用途径,主要从煤直接燃烧、煤基燃料、煤基化工材料、煤基新材料来分析煤化工的发展趋势,最终煤炭资源朝着更加清洁更加高值化利用方向发展,煤基新材料在此环境下将会得到更好的发展。
-
-
权芳民;
王明华
-
-
摘要:
高炉炼铁工艺存在的焦炭消耗量大、CO2排放量大、工艺流程长等问题,在研究分析H2还原潜能和还原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铁矿石煤基氢冶金工艺,通过高挥发分煤热解产出H2和水的碳气化反应产出H2,并使H2直接用于铁矿石直接还原之中,实现了铁矿石的煤基氢冶金.为验证铁矿石煤基氢冶金的适应性,通过往回转窑内高温铁矿石中喷入一定比例的高挥发分煤,铁矿石经过温度1050~1250°C、时间30~40 min的还原,可将铁矿石中90%~96%的铁氧化物还原成金属铁.
-
-
郭守敬;
白天忠;
梁雪美;
安良成;
张安贵
-
-
摘要:
考察石油基与煤基基础油及煤基与煤基基础油之间调合关系,并开展煤基基础油与润滑油添加剂复配调合CI-415W40柴油机油实验.选取质量比为46:54的煤基基础油A与煤基基础油B作为复合基础油,考察添加剂的添加量对复合基础油倾点和运动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剂、增黏剂的合适加入质量分数分别为12%,5%.在此配方下制备的柴油机油主要理化性能均满足CI-415W40柴油机油标准要求,与市售同类型品牌柴油机油理化性能对比,其低温性能和黏温性能更优越.
-
-
巩冠群;
张英杰;
袁鑫;
徐良伟
-
-
摘要:
近年来,随着材料科学的迅速发展,自然储量丰富的煤炭资源成为高值利用的重要碳源材料.煤炭既有与其他碳源材料相似的高含碳量,又具有煤炭组分分子本身特殊的化学及丰富的分子物理结构特征,因此在煤基炭材料生成制备过程,由于高温、电磁场及氧化还原等因素影响,及分子特性结构制备需要,不同分子物理结构的碳原子可以实现多种杂化生成及选择自组装,从而定向制备不同杂化纯碳材料分子及杂化碳掺杂煤基炭材料.与此同时,不同型杂化碳原子建构了不同煤基炭材料的功能特性及应用领域,其中多孔大比表面炭材料具有重要理论及特殊应用价值.研究了煤基碳源的多孔大比表面前沿功能炭材料生成、特性及应用.首先简介了不同杂化类别多孔大比表面煤基炭材料构成;重点揭示和归纳前沿热点炭纳米纤维(CNFs)及泡沫炭(CF)等煤基活性炭类、碳纳米管(CNTs)、石墨烯(Graphene)及碳量子点(CQDs)等炭材料及碳/碳复合材料的转化生成规律及制备方法;结合多孔大比表面煤基炭材料结构特征阐述了相应物化、量子学、光电及材料等方面性能及相关基本指征;揭示和建构了官能团富集煤基炭材料的低密度、大比表面、优异的光电特性、生物相容及化学活性等特征信息.展望了多孔大比表面煤基炭材料在生态环境、生物医药、新能源及光电材料等方面发展前景.
-
-
寇明月;
权芳民;
王明华;
雷鹏飞;
靳建毅
-
-
摘要:
针对传统回转窑直接还原工艺的还原时间长、焙烧温度高、能耗高、产能低等问题,提出了一种铁矿石回转窑煤基氢冶金工艺:将铁矿石、粘结剂及液相调制剂配料混匀后制成粒度10~20 mm生球,经链篦机干燥、预热到800~900°C后从氢冶金回转窑窑尾加入,球团在行进至回转窑焙烧区域中后段时,与从回转窑窑头煤枪喷入粒度10~30 mm的烟煤相遇,通过烟煤充分热解产生的H2和以料层中的H2 O作气化剂气化碳产生的H2对铁矿石中的铁氧化物进行还原,实现了主要以H2还原为主的铁矿石氢冶金过程,此过程具有降低铁矿石还原温度、缩短还原时间、提高产品金属化率、降低系统能耗等特点.
-
-
张磊;
张俊杰;
王顺森;
刘辉;
张东青;
石赜
-
-
摘要:
本文针对我国煤炭应用现状,提出实施能量供给侧结构改革,探索发展基于煤基分布式的多能互补能源系统,以大幅降低污染物排放,并有效提高能量利用水平的可行性.本文分析了分布式能源以及煤基分布式能源的发展现状,对煤基分布式能源节能与环保排放的效果进行了研究,分析表明煤基分布式能源既能明显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又能有效降低污染物排放,发展煤基分布式是实施大气污染治理的重要途径之一.
-
-
-
-
陈斌;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金红光
- 《2006年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工程热力学与能源利用学术研讨会》
| 2006年
-
摘要:
本文针对煤基和天然气基DME分产及多联产系统进行研究.通过分析发现煤基DME分产能耗为55.5GJ/t,天然气基DME分产能耗为48.4GJ/t.煤基IGCC-DME联产方式相对节能率达到15.0﹪,高于天然气基CC-DME联产方式的10.2﹪.通过进一步的分析发现,不论是煤基还是天然气基,联产方式都同时遵循化学(火用)和物理(火用)的综合梯级利用原理.
-
-
-
陈永;
徐君;
王国岩;
白金锋
- 《第六届全国新型炭材料学术研讨会》
| 2003年
-
摘要:
本文以煤为主要原料,采用热成型的方法制备炭分离膜,所制备的炭分离膜的孔径分布主要集中在0.1~0.2μm,最大孔径为2.1μm.炭膜的中间层和分离层均有丰富发达的孔结构,且孔径较均匀.炭膜的气体渗透速率10cm/cm·s·cmHg数量级,H/N的理想分离系数达到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