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吸烟行为是吸烟者多个抽吸参数的综合描述,同时受社会因素以及卷烟特征的影响.为了解不同焦油量吸烟者的吸烟行为,本研究采用分子流行病学方法,即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和生物标志物测定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焦油量吸烟者的吸烟行为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在对435名18岁及以上居民的吸烟行为进行横断面调查的基础上,按照吸烟者抽吸的卷烟焦油量,将435名居民分为非吸烟组,低焦油组1~6mg/支,中焦油组7~8mg/支和高焦油组9~11mg/支共4个组,同时收集各组人群的尿液.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尿液中烟碱、烟草特有亚硝胺、多环芳烃、1,3-丁二烯、丙烯腈、丙烯醛、巴豆醛和苯等8种生物标志物的表达量.结果显示: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及月收入等因素在不同焦油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婚姻状况、身高体重指数在不同焦油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抽吸支数在不同焦油组间无显著差异(P=0.572,>0.05),抽吸行为在不同焦油组间(抽吸间隔时间(P=0.443,>0.05)、吸入深度(P=0.934,>0.05)、烟蒂保留长度(P=0.854,>0.05))无显著差异.尼古丁依赖在不同焦油组间无显著差异(P=0.149,>0.05).吸烟者抽吸卷烟的焦油量发生改变(焦油量上升或下降),吸烟支数无显著差异(P>0.05).随焦油量降低,吸烟者尿液中烟碱、烟草特有亚硝胺、巴豆醛、丙烯醛、1,3-丁二烯、丙烯腈、苯等生物标志物的暴露量降低(P>0.05);多环芳烃暴露量无显著差异(P>0.05).本研究结果表明,人群的吸烟行为受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及月收入等因素影响,卷烟的焦油量并不是影响吸烟者抽吸行为的主要因素,抽吸低焦油卷烟,体内危害物的暴露水平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