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烧变岩

烧变岩

烧变岩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2年内共计129篇,主要集中在矿业工程、地质学、建筑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0篇、会议论文11篇、专利文献121299篇;相关期刊63种,包括地下水、西北地质、西部资源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2017城市轨道交通关键技术论坛暨第26届地铁学术交流会 、陕西省煤炭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2013年环渤海、泛珠三角洲地球物理论坛暨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成立十周年学术交流研讨会等;烧变岩的相关文献由310位作者贡献,包括姬中奎、罗安昆、江球等。

烧变岩—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0 占比:0.09%

会议论文>

论文:11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21299 占比:99.90%

总计:121420篇

烧变岩—发文趋势图

烧变岩

-研究学者

  • 姬中奎
  • 罗安昆
  • 江球
  • 牛光亮
  • 高小伟
  • 范立民
  • 蒋泽泉
  • 任智智
  • 张池
  • 杨志斌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杨磊; 杨斯亮; 车晓阳
    • 摘要: 烧变岩是陕北浅埋煤层上覆的重要含水层之一,烧变岩水是威胁矿井安全生产的重要水源,同时也是河谷径流的重要补给来源。科学评价烧变岩含水层富水性,有利于保护生态水资源与矿井安全。以红柳林井田为例,根据原岩烧变程度不同,将烧变岩分为类熔岩、烧结岩和烘烤岩3大类。研究区各煤层烧变岩分布面积3.07 km^(2),烧变岩泉6处,泉流量0.014~6.984 L/s。根据烧变岩泉流量、钻孔单位涌水量、瞬变电磁物探综合成果,将烧变岩含水层富水性分为中等—弱类型。结合研究区内的烧变岩分布和富水特征,给出了烧变岩水的防治措施建议。烧变岩水尽管威胁矿井安全生产,但也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煤炭开采在做好矿井防治水工作的同时也应尽量对烧变岩水进行保护。
    • 薛小渊
    • 摘要: 以榆神矿区某矿火烧区放水试验为例,根据放水量、井上下水位变化幅度及水质变化情况等资料,结合烧变岩岩性、抽水试验、补径排条件等,综合分析了烧变岩含水层的可疏性。实践表明,放水试验可弥补地面抽水试验的局限性,对于查明煤矿区水文地质条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其结果可为矿井防治水提供合理的依据。
    • 代飞龙; 于江浩
    • 摘要: 将军戈壁二号露天煤矿首采区西北部富存大量烧变岩,随着将军戈壁二号露天煤矿工作帮向西推进,预计2024年西帮将到达烧变岩边界线;为了保证将军戈壁二号露天煤矿西帮及北帮边坡的稳定性,基于高密度电法、瞬变电磁法、水文地质钻探、抽水试验、物探测井等技术手段,查明了首采区西北部烧变岩层地下水分布范围、分布规律,同时根据本次勘察成果对将军戈壁二号露天煤矿西北部烧变岩区域富水性做出了评价。
    • 张池
    • 摘要: 高精度磁法勘探因为其在探测火烧区中的独特优势而得到广泛应用。张家峁煤矿15207及15208工作面受火烧区水害威胁,通过在该矿区地面布设多条测线进行高精度磁法探测,进而分析磁异常剖面曲线,发现烧变岩区域磁异常明显。通过对磁异常范围布设3个钻孔验证,结果显示磁异常附近4^(-2)煤层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火烧,且火烧区大部充水。探测结果表明,高精度磁法探测煤层火烧区具有较明显的优势,是进行煤矿火烧区范围圈定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技术手段,对于煤矿进行火烧边界修订以及相关的烧变岩区灾害治理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 张京民; 孟凡林; 武海文; 赵飞; 薛建坤; 王益; 罗安昆; 黄欢
    • 摘要: 为研究新疆阿艾矿区煤层开采导水断裂带发育规律,选取某煤矿1013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井下分段压水探测及理论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煤层开采导水断裂带发育高度。结果表明:煤层开采后工作面周边出现应力集中现象,应力主要分布在距离煤壁0~20 m的煤岩柱上,同时采空区上方顶板岩体内形成减压区,最大减压区位于采空区中心线位置;随着开采距离的增加,导水断裂带发育高度逐渐增高;数值计算得到的导水断裂带发育最大高度为53.50 m,裂采比为16.72;采用井下分段压水方法探测了1013工作面导水断裂带发育高度,得到测试钻孔处最大导水断裂带高度为50.08 m,裂采比为15.65倍;采用经验公式计算得到导水断裂带发育高度分别为42.30、45.78 m,裂采比分别为13.22、14.31倍,3种方法得到的导水断裂带发育高度较为接近,证明研究结果具有一定可靠性。
    • 吴群英; 彭捷; 迟宝锁; 宁奎斌; 王宏科; 李成; 王碧清; 姬怡微; 范立民
    • 摘要: 陕北毛乌素沙地地质环境脆弱,水资源贫乏,煤炭绿色开发已经成为陕北煤炭基地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而陕北煤炭基地大规模、高强度的煤炭开采对水资源的影响程度一直是煤炭绿色开采的重要考核指标之一.为了研究陕北煤炭基地以水资源监测为核心的绿色开采监测,完善该地区水资源监测网的内容,以神南矿区柠条塔煤矿、红柳林煤矿、张家峁煤矿3座大型现代化矿井为例开展了水资源监测研究,结果表明:神南矿区内的萨拉乌苏组和风化基岩组为中-强富水性含水层,烧变岩组为强富水性含水层,这3个岩组是区内的主要含水层,神南矿区针对区内不同含水层位共布置了60个监测钻孔,其中布置在萨拉乌苏组8个,烧变岩6个,风化基岩37个,直罗组基岩1个,延安组基岩8个.地下水监测数据通过自动监测系统的无线传输系统传输至数据中心,通过中心的监测管理软件实现数据的远程采集、远程实时监测.地表水监测则是在考考乌素沟上游及下游、肯铁令河、小侯家母河沟、塔沟、肯铁令沟、乌兰不拉沟及常家沟水库等地表水体各布置1个地表水监测点.通过以神南矿区60个地下水监测井、8个地表河流及泉监测点构成的水资源监测网为例,实施矿区水资源动态监控,以期为陕北煤炭基地煤炭绿色开采水资源监测提供借鉴.
    • 孙进步; 朱涛
    • 摘要: 为查明将军戈壁一号露天煤矿北帮烧变岩区水文地质情况,探明地下水分布规律及水文地质参数,采用高密度电法、瞬变电磁等工作方法,根据垂向断面电阻率值特征及横向电阻率值变化特征推断烧变岩区及富水区域;通过钻孔补勘进一步验证烧变岩区边界,同时开展抽水试验确定烧变岩区富水性信息,从多维角度分析烧变岩区空间形态和水文地质特性,为进一步研究采场北帮开采方案提供依据.
    • 沈福斌; 王施智; 万兆昌
    • 摘要: 以陕北侏罗纪煤田煤层火烧区为研究对象,在收集以往火烧区物探成果资料的基础上,总结该区烧变岩的磁性特征.根据烧变岩磁性体空间组合关系及其相对强弱变化的情况,建立多煤层重叠火烧区地质模型类型,即多层烧变岩磁性体叠加组合模型类型;利用马奎特法对实测磁异常曲线进行反演解释.实践表明,不同烧变岩磁性体重叠异常类型均可进行马奎特法反演解释,成果可靠、效果明显;同时收集以往火烧区物探资料,结合钻孔、巷道揭露等资料,对以往煤矿火烧区解释精度进行了评价,并在解释成果可靠性较差区域,进行重新分析,修正了煤层自燃边界.
    • 张辛亥; 窦凯; 李经文; 程望收; 李勋广; 朱辉; 赵斌; 陈飞; 杨少雄
    • 摘要: 磁异常是煤田火灾重要的地球物理特征,为研究高温烘烤过后岩石的磁性变化规律,对磁法在火区圈定应用的中提供有效指导,利用磁化率测定系统测定了纳林庙3-1煤顶板砂岩的磁化率,分别研究了温度、粒径以及磁场强度对样品磁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5~600°C整体范围内烘烤形成的烧变岩的磁化率整体上随温度增高而增大,随外界磁感应强度变大而减小.烘烤温度小于400°C时,样品粒径越小磁化率越大;通过X射线衍射实验分析了高温烘烤对岩石成分与结构的影响,表明岩石高温烘烤的过程中,菱铁矿(FeCO3)被氧化成铁磁性物质磁铁矿(Fe3O4),这是烧变岩相对常温岩石磁性增强的主要原因.
    • 时志强; 王美玲; 陈彬
    • 摘要: 中国北方烧变岩分布广泛,见于以昆仑山—秦岭—大别山为界的中国北方地区多个沉积盆地边缘,但地质学家对其研究较为薄弱.野外调查显示中国北方烧变岩主要以 4 种方式分布:(1 )大面积连片分布, (2)沿山脉走向的线状分布,(3)沿河流下切河谷分布,(4)为第四系黄土覆盖.烧变岩主要为侏罗系、石炭—二叠系煤层自燃所致.各类型的烧变岩在中国烧变岩区不同程度发育,具瓷化结构、白化结构、烧熔结构、残余构造、气孔构造、微柱状节理、角砾状构造、垮塌构造、裂缝充填等结构和构造.其颜色以砖红色、赭红色、棕色、钢灰色最为典型,岩石中发育鳞石英、方石英、堇青石、铁堇青石、莫来石等典型高温矿物.中新世以来,中国西部、北部地区构造活动强烈,干旱气候加剧,烧变岩也主要形成于这一时期,但煤层自燃与构造运动、环境变化、古野火事件的耦合关系还鲜有提及,其所蕴含的各种地质信息值得在今后的研究中予以关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