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热瘀结型
湿热瘀结型的相关文献在1996年到2022年内共计140篇,主要集中在妇产科学、中国医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4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945360篇;相关期刊76种,包括中国妇幼健康研究、内蒙古中医药、实用中医药杂志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三届岐黄论坛等;湿热瘀结型的相关文献由268位作者贡献,包括韩秀英、倪广芝、刘瑞芬等。
湿热瘀结型—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945360篇
占比:99.99%
总计:945485篇
湿热瘀结型
-研究学者
- 韩秀英
- 倪广芝
- 刘瑞芬
- 卢路艳
- 吴芳
- 孙自学
- 宋亚楠
- 张幸华
- 徐华明
- 朱炜
- 李志刚
- 李晖
- 李海霞
- 李烨
- 李雅静
- 李鹏利
- 杨冬梅
- 杨玉英
- 杨鉴冰
- 毕华
- 王美霞
- 田小英
- 程芳
- 缪培培
- 胡慧娟
- 蔡彬彬
- 赖玉琴
- 郑志刚
- 门波
- 陈建设
- 陈瑶
- 陈鸿
- 丁小双
- 丛慧芳
- 乔宏惠
- 于菲菲
- 任菲菲
- 何倩
- 何嘏娜
- 何甜甜
- 余文彩
- 俎丽
- 倪桂娥
- 冯依娜
- 冯彦君
- 冯爱民
- 冯玉
- 凌沛
- 刁孟瑶
- 刘军
-
-
拉毛友
-
-
摘要:
目的探讨活血补肾方对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患者自然杀伤细胞(NK)、CD4^(+)、CD8^(+)百分比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红素氧合酶-1(HO-1)、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水平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4月至2021年8月青海省藏医院收治的100例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患者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左氧氟沙星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活血补肾方治疗,两组患者持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主、次证积分,NK细胞、CD4^(+)、CD8^(+)百分比及血清CRP、HO-1、GM-CSF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小腹疼痛、腰骶胀痛、带下量多、乏力、纳呆、小便黄、大便干燥积分,CD8^(+)百分比,以及血清CRP、HO-1、GM-CSF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者NK细胞、CD4^(+)百分比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活血补肾方可改善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患者的免疫功能,降低机体炎症反应,进而促进患者临床症状的缓解。
-
-
安允允;
李玲;
朱璐
-
-
摘要:
目的:观察红藤败酱散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湿热瘀结型的临床疗效。方法:1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92例,两组均给予奥硝唑分散片口服,治疗组加用红藤败酱散保留灌肠。结果:治疗后两组实验室指标[白细胞计数(WBC)及C反应蛋白(CRP)]、中医症状积分均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红藤败酱散保留灌肠辅治慢性盆腔炎湿热瘀结型疗效较好。
-
-
-
郭洁;
李海霞;
李小云
-
-
摘要:
目的:观察康妇炎胶囊联合抗生素治疗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12月本院妇科门诊及住院部收治的100例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对照组采用抗生素治疗(左氧氟沙星片+甲硝唑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康妇炎胶囊,7d为一个疗程,共治疗2周。比较两组综合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局部体征积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6.00%)高于对照组(68.00%)(P0.05)。结论:康妇炎胶囊联合抗生素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疗效显著,能够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安全性良好。
-
-
许静
-
-
摘要:
目的:分析甲珠红藤汤辅助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CPID)患者的效果。方法:前瞻性采集我院2019年5月—2020年8月收治的102例湿热瘀结型CPID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基于对照组予以甲珠红藤汤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免疫功能指标[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Smad信号通路表达[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7、Smad-3]、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8%,较对照组的76.47%高,中医证候积分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甲珠红藤汤辅助治疗湿热瘀结型CPID疗效显著,可改善免疫功能,并通过调节TGF-β/Smad信号通路表达,抑制炎症反应,且安全性高。
-
-
陈苗苗;
陈祥艳;
周熹
-
-
摘要:
目的:探究四逆清带汤对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湿热瘀结型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0年6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该病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选用左氧氟沙星联合甲硝锉片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四逆清带汤治疗;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ELISA检测血清炎症因子IL-2(白细胞介素-2)、IL-10(白细胞介素-10)、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血液流变仪检测血流变学指标(血浆黏度、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IL-2、IL-10、TNF-α水平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IL-2、IL-10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提高(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浆黏度、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均显著性降低(P<0.05),并且观察组血浆黏度、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调节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提高免疫力、改善血液流变状态是四逆清带汤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湿热瘀结型患者的部分作用机制。
-
-
赵佳琪;
高强;
刘凯莉;
丛慧芳
-
-
摘要:
目的:观察酒煎仙方活命饮加减治疗SPID慢性盆腔痛(湿热瘀结型)的临床疗效。方法:符合标准的6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中成药灌肠—红虎灌肠液;治疗组采用汤剂灌肠—仙方活命饮加减。治疗时间为3个月。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中医证候改善情况,盆腔超声的变化情况,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经治疗,治疗组和观察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27/30)、76.67%(23/3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治疗组为(5.33±1.73)分、对照组为(6.73±1.97)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局部体征积分治疗组为(3.07±1.67)分、对照组为(4.63±1.68)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盆腔积液变化及盆腔包块治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盆腔积液(15.13±6.38)mm明显少于对照组(20.72±7.07)mm(P<0.05)。治疗组盆腔包块治愈率72.22%(13/18)明显高于对照组25%(4/16)(P<0.05)。结论:仙方活命饮加减灌肠在改善湿热瘀结型SPID慢性盆腔痛方面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
胡慧娟;
李雅静;
王美霞;
蔡彬彬;
田小英
-
-
摘要:
目的探讨中医Ⅱ期疗法治疗湿热瘀结型子宫腺肌病疗效及对免疫指标CA125和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的影响。方法湿热瘀结型子宫腺肌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经期腺肌汤联合痛经1号贴治疗,非经期予消癥汤联合痛经1号灌肠液治疗,对照组采用月经周期第5天服用去氧孕烯炔雌醇(妈富隆)片,1片/d,共服用21 d。两组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察治疗前后血清CA125、EMAb、子宫体积及临床症状变化等,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相关指标水平。结果两组CA125、子宫体积、月经失血评分(PBAC)、痛经视觉模拟评分(VAS)、中医证候评分治疗后均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PBAC、VAS、中医证候评分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Ⅱ期疗法对改善子宫腺肌病患者月经量多、痛经程度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缩小子宫体积,降低血清CA125水平,且安全性较高。
-
-
周婷婷
-
-
摘要:
目的:探讨清湿止痛汤联合奥硝唑、头孢硫脒治疗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104例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2例.对照组采用奥硝唑、头孢硫脒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清湿止痛汤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临床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38%(47/5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92%(40/5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7.69%(4/5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23%(10/5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清湿止痛汤联合奥硝唑、头孢硫脒治疗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可以有效改善该病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减少不良反应.
-
-
胡慧娟;
李雅静;
王美霞;
蔡彬彬;
田小英
-
-
摘要:
目的 探讨中医Ⅱ期疗法治疗湿热瘀结型子宫腺肌病疗效及对免疫指标CA125和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的影响.方法 湿热瘀结型子宫腺肌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经期腺肌汤联合痛经1号贴治疗,非经期予消癥汤联合痛经1号灌肠液治疗,对照组采用月经周期第5天服用去氧孕烯炔雌醇(妈富隆)片,1片/d,共服用21?d.两组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察治疗前后血清CA125、EMAb、子宫体积及临床症状变化等,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相关指标水平.结果 两组CA125、子宫体积、月经失血评分(PBAC)、痛经视觉模拟评分(VAS)、中医证候评分治疗后均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PBAC、VAS、中医证候评分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医Ⅱ期疗法对改善子宫腺肌病患者月经量多、痛经程度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缩小子宫体积,降低血清CA125水平,且安全性较高.
-
-
魏绍斌;
石玲
- 《第三届岐黄论坛》
| 2015年
-
摘要:
目的:分析总结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湿热瘀结型)采用中医综合治疗方案治疗的临床方法及疗效.方法:纳入510例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采用中医综合治疗方案(二联疗法及三联疗法),观察并分析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结果:510 例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经过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后,缓解盆腔疼痛愈显率73.14%-78.52%,改善局部体征愈显率59.92%-66.67%,消散盆腔包块愈显率80.45%-93.33%.结论:以辨证论治、内外合治、多途径给药形成的中医综合治疗方案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对于缓解盆腔疼痛、改善局部或全身症状有明显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