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个体化心理干预

个体化心理干预

个体化心理干预的相关文献在2009年到2022年内共计67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内科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7篇、专利文献566624篇;相关期刊47种,包括基层医学论坛、当代护士(学术版)、护理学杂志等; 个体化心理干预的相关文献由138位作者贡献,包括栾琳琳、段红香、殷静静等。

个体化心理干预—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7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566624 占比:99.99%

总计:566691篇

个体化心理干预—发文趋势图

个体化心理干预

-研究学者

  • 栾琳琳
  • 段红香
  • 殷静静
  • 焦丽
  • 王功朝
  • 关双弟
  • 敖梅
  • 由威妍
  • 祝书琼
  • 苏秀宁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胡宏叶; 李菊芳; 陆岳萍
    • 摘要: 目的:探究减轻应激训练联合个体化心理干预应用于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某院90例肝癌患者,均接受介入治疗,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个体化心理干预,观察组联合减轻应激训练,对比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睡眠情况[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1(CSF-1)水平、C反应蛋白(CR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缺氧诱导因子-1α多肽(HIF-1α)水平。结果:干预后观察组SAS、SDS、PSQI、CSF-1、CRP、HIF-1α、VEGF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减轻应激训练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干预,可显著降低焦虑抑郁情绪的表达,减轻应激反应、CSF-1水平,提升睡眠质量。
    • 王娜
    • 摘要: 目的:探讨个体化心理干预对产妇睡眠质量和精神状态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8月德州市陵城区人民医院收住院的产妇7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个体化心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睡眠质量。结果:1)干预前,2组患者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患者PSQI评分均下降,观察组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SAS量表评分、SDS量表评分均下降,观察组SAS量表评分、SDS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心理干预能显著改善初产妇的睡眠状态和精神状态,值得推广。
    • 朱文君
    • 摘要: 目的:分析乳腺癌手术患者采用术前访视利用个体化心理干预对患者应激反应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乳腺癌手术 患者,实验组术前访视利用利用个体化心理干预,对照组术前访视利用常规指导。结果:对比对照组相关数据,实验组护理后血压、护理 后心率、次日清晨焦虑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均明显改善,P0.05。结论:乳腺癌手术患者采 用术前访视利用个体化心理干预,可改善患者应激反应及满意度。
    • 井鹏程; 李克
    • 摘要: 目的 探讨个体化心理干预对重症监护室呼吸重症患者情绪、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重症监护室的104例呼吸重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2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个体化心理干预,观察1周,出院后随访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治疗配合度及住院时间,干预前及干预1周末比较两组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水平,于治疗前及随访1个月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定两组患者心理状态,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定两组患者睡眠质量,采用生存质量量表简表评定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配合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干预1周末两组超氧化物歧化酶及谷胱甘肽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随访1个月末两组焦虑自评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评分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1),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总分及各因子分均较干预前均显著降低(P<0.01),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各项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1),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个体化心理干预能提高重症监护室呼吸重症患者的配合度,减轻氧化应激反应,缩短病程,缓解不良情绪,提高其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
    • 马晓玲
    • 摘要: 目的 探索个体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对突发性听力障碍患者耳鸣负面感觉的影响.方法 将60例接受最大剂量利多卡因联合:复合声学疗法的突发性听力损失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为常规护理,观察组为个别心理护理.分析和比较干预前后两组之间的负面情绪和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的自我评估焦虑量表评分(41.58±5.72)和抑郁症自我评估量表评分(40.59±6.82),对照组为(48.59±7.37)分与(46.25±6.0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注射利多卡因和鼓膜腔内的复合声音对患有突然听力障碍的患者进行个别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改善患者对耳鸣的负面感觉,提高临床疗效,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汤婷; 胡欣; 余谦; 钟玉仙; 江庆华
    • 摘要: 目的:探讨个体化心理干预在宫颈癌后装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2017年12月至2019年10月期间,选取78例宫颈癌后装治疗患者作研究对象,并按随机抽签法分组:将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者设为对照组(n=39),将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个性化心理干预者设为研究组(n=39),比较两组患者的阴道自我护理依从性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结果:研究组阴道自我护理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X2=4.522、5.186,P=0.033、0.023).结论:个体化心理干预在宫颈癌后装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提高患者的阴道自我护理依从性,并降低并发症,可借鉴.
    • 张政; 徐新安; 郑燕
    • 摘要: 目的研究个体化心理干预对结肠癌术后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结肠癌术后化疗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意愿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50例。对照组的患者给予传统护理干预模式,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个体化心理干预,两组患者均连续进行干预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癌因性疲乏情况、生活质量以及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对比组间差异。结果干预2个月之后,两组患者的癌症疲乏量表(CF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干预后的生理健康评分、心理健康评分、社会功能评分以及总体感觉明显高于干预前,其差异显著(P<0.05);而研究组干预后的各项评分均比对照组高。两组患者干预后的SAS及SDS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P<0.05),而研究组干预后的各项评分均较对照组更低,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结肠癌患者术后化疗后进行个体化心理干预,可有效降低癌症诱发的疲劳程度,从而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身体康复。
    • 宋丽
    • 摘要: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联合个体化心理干预对健康体检人员体检满意度、依从性及护理风险事件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2月医院体检科健康体检人员240例,根据体检时间分为观察组(2019年1月~2019年12月)120例、对照组(2018年1月~2018年12月)120例。对照组实施健康体检人员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联合个体化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体检满意度、体检依从性及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实际完成问卷调查113例,对照组实际完成问卷调查108例。观察组体检人员对体检环境、体检流程、体检秩序、健康教育、护患沟通、专业技术以及主动服务意识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体检依从率98.2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4.44%(P<0.05);观察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1.7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41%(P<0.05)。结论优质护理联合个体化心理干预有助于提高健康体检人员体检满意度和体检依从性,对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维护医院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 黄杨梅; 许宝华; 王红; 刘陈; 杜菊梅; 宋媛; 阮俊
    • 摘要: 目的 探讨基于网络的个体化心理干预在疫情暴发时一线医务人员心理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1月-4月在湖北地区参加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一线医务人员,且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一线医务人员心理状况调查问卷调查中存在严重中度及以上问题(抑郁、焦虑、睡眠)的医务人员为研究对象,按照调查时的答题顺序进行排序分组,奇数设为对照组,偶数设为观察组.对照组医务人员进行常规的干预及疏导,观察组在常规心理疏导及干预的基础上给予基于网络平台的个体化心理干预,比较两组医务人员抑郁、焦虑、睡眠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医务人员的抑郁、焦虑、睡眠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网络的个体化心理干预方案,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及实用性,能较好地改善医务人员的抑郁、焦虑、睡眠情况,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 陈琳琳; 潘君; 谢桂琼; 范潇月; 孙子科技木
    • 摘要: 目的 探讨规培护士心理暴力现状及心理培训对其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规培的护士203例,采用中文版工作场所心理暴力行为量表对我院规培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初步了解规培护士心理暴力现状,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采取心理干预,观察组规培护士采用个体化综合心理干预,记录下2组规培护士心理暴力现状、性别、年龄、学历等一般资料、干预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交流恐惧自评量表(PRCA-24)评分.结果 203例规范化培训的护士中有115例护士受到心理暴力影响,其中患者为主要的心理暴力来源,约占46.09%,其次是同龄护士,约占20.00%.然而,目前规培护士受到心理暴力后并未很好的将其上报,仅有34.78%规培护士将其上报,多数护士选择忍气吞声,而选择不上报的原因主要有害怕报复、上报流程繁琐、认为无法解决、怕嘲笑等,其中害怕报复为主要因素,占56.52%,其次是护士认为无法解决,占45.22%.2组规培护士干预前SAS、SD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规培护士SAS、SDS评分明显较干预前改善(P0.05),干预后PRCA-24均显著降低(P<0.05),但干预1月观察组护士PRCA-24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规培护士心理暴力是普遍存在并亟待改善的现状,个体化综合心理干预较常规心理干预更能有效改善规培护士心理暴力现状,减少其交流恐惧及焦虑抑郁等情况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