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消化性溃疡穿孔

消化性溃疡穿孔

消化性溃疡穿孔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1年内共计390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内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89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39183篇;相关期刊174种,包括河南外科学杂志、腹部外科、腹腔镜外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灾害医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三届灾害医学学术会议等;消化性溃疡穿孔的相关文献由915位作者贡献,包括陈钢、张冬辉、梁振家等。

消化性溃疡穿孔—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89 占比:0.98%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39183 占比:99.01%

总计:39573篇

消化性溃疡穿孔—发文趋势图

消化性溃疡穿孔

-研究学者

  • 陈钢
  • 张冬辉
  • 梁振家
  • 刘业星
  • 冷希圣
  • 庄哲宏
  • 张剑宝
  • 张延军
  • 张思森
  • 徐彦立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周军; 何杰; 邹恩纪
    • 摘要: 目的 分析腹腔镜下修补术对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炎性因子、T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5年8月—2020年8月收治的120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手术方法分为A组(n=62)与B组(n=58),A组采用腹腔镜下穿孔修补术,B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临床疗效、炎性因子水平、T细胞免疫功能、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A组手术时间较B组长,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及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显著低于B组(P0.05).术后,两组白细胞介素-10(IL-10)、IL-6、C反应蛋白(CRP)均较术前上升,以B组上升显著(P<0.01);术后1、4 d,B组CD3+、CD4+、CD8+细胞水平较术前明显降低,且明显低于A组(P<0.01);A组术后1 d的CD3+、CD4+、CD8+细胞水平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A组术后VA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B组(P<0.01).结论 腹腔镜下修补手术治疗对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疗效显著,创伤小,可减轻对T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炎症程度轻,有助于患者术后恢复.
    • 倪志展; 王松; 朱俩辰; 黄陈申; 葛步军; 黄琦
    • 摘要: 目的 研究消化性溃疡穿孔修补术后患者远期再发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寻找预防再发严重并发症的方法.方法 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在上海市同济医院普通外科接受穿孔修补术的117例上消化道溃疡穿孔患者,随访术后3个月内是否行内镜检查、根治幽门螺旋杆菌治疗,术后是否继续吸烟、饮酒,是否服用非甾体类消炎药、溃疡症状,是否出现穿孔、出血、梗阻等严重并发症.结果 本组117例患者术后3个月内行胃镜检查22例(21.4%),接受幽门螺旋杆菌根治治疗5例.共有10例患者(12例次)发生严重溃疡并发症,其中幽门梗阻6例,再次穿孔4例,溃疡出血2例.从穿孔手术至首次发生严重并发症平均间隔(24.8 ±5)个月.2例穿孔及1例反复梗阻者行手术治疗,其余患者均行保守治疗.与严重并发症组比较,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组患者术后早期行胃镜检查比例较高(23.7%比0,P = 0.184).结论 上消化道溃疡穿孔修补术后,患者的内镜检查及内科正规治疗依从率较低,长期严重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 张学勇
    • 摘要: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老年非典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为37例老年非典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行腹腔镜穿孔修补术的临床资料(腹腔镜组),并选择同期41例行开腹穿孔修补术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开腹组),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切口感染、胸腔积液、腹腔脓肿等并发症情况.结果: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技术具有创伤小、康复快等优点,对于老年非典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具有较高的诊疗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 艾常华; 陈伟; 刘洪波; 李皓; 蒋世宇; 龙祥恺; 甘泽林; 李盛国; 罗喜顺
    • 摘要: 目的:探讨改良五孔法在困难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根据病例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2017年12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50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研究组(n=25)行改良五孔法腹腔镜穿孔修补术,对照组(n=25)行非改良五孔法腹腔镜穿孔修补术,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分别为(67.0±29.5)min与(85.4±51.5)min,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0.4±2.7)d与(10.9±4.8)d,术后分别发生消化道瘘1例与2例,术后均死亡1例,对照组发生切口感染3例;两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消化道瘘、死亡率与切口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转开腹1例,对照组为6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五孔法行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安全、有效,尤其对于复杂困难病例优势明显,降低了中转开腹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陈晓梅
    • 摘要: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上消化道穿孔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72例急症上腹痛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通过分析超声影像有无腹腔游离气体及腹腔间隙游离液区,初步诊断上消化道穿孔.结果 72例患者,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有31例观察到隔下、剑突下、右上腹部出现游离气体声像,经临床手术证实上消化道穿孔28例,诊断符合率为90%,2例急性胰腺炎,1例高位肠梗阻;41例观察到右上腹小网膜囊间隙、右侧髂窝间隙或左侧腹小肠间隙游离液区,经临床诊断有14例为上消化道穿孔,诊断符合率为34%,其余27例中分别为4例肠梗阻,4例回盲部肠炎,19例急性阑尾炎.同时观察到腹腔游离气体和腹腔积液17例,临床诊断为上消化道穿孔14例,诊断符合率为82%,其余3例为急性胰腺炎.讨论彩色多普勒超声作为简便、无创、对气体及液体敏感性较强等优点,能够及时对急性上消化道穿孔做出较为准确的诊断,从而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的临床价值,争取在短时间内治愈疾病,减轻患者痛苦,值得临床推广.
    • 郭腾飞
    • 摘要: 非创伤性急腹症是指腹腔内、腹壁、胸部或全身性疾病引起的急性腹痛,发病时间小于1周,可能需要手术等紧急干预。因为病情急,病种多,进展快,变化多,一旦出现诊疗疏忽,救治不及时,可能给患者带来严重后果。非创伤性急腹症的常见病因包括急性阑尾炎、急性胰腺炎、憩室炎、胃炎、盆腔炎、胆石症、输尿管结石、消化性溃疡穿孔、肠梗阻等。除上述常见的病因外,近些年因血管性疾病,如腹主动脉瘤、肠系膜动脉缺血、主动脉夹层破裂等所致的情况明显增多,急诊医生在诊疗过程中,需要尽快明确病因,并给予适当的处理。
    • 王春云; 梁艺; 谢文彪
    • 摘要: 消化性溃疡穿孔(PPU)是一种常见的急腹症,通常需急诊手术治疗.腹腔镜修补PPU手术起步较早,但发展缓慢.相对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普及和推广,腹腔镜修补PPU手术仍处于有争议、不同地区及国家发展不平衡的状态.随着腹腔镜微创优势的体现及腹腔镜技术的提高,加上外科医师理念的更新以及更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的出现,腹腔镜治疗PPU的比例在逐渐升高.为充分利用腹腔镜的微创价值和鉴别诊断价值,可在合适的PPU群体中推行腹腔镜优先,关键在于病例选择与医师的经验与熟练程度,应积极采用但不宜轻易扩大范围,必要时及时中转开腹,否则腹腔镜的优势将被埋没.
    • 戴国林; 汤绍辉
    • 摘要: 临床上由慢性穿透性胃溃疡所致的胃壁脓肿并不多见,由于病变进展缓慢,缺乏典型临床表现,易发生误诊,诊断时应特别注意与恶性溃疡、胃肠间质瘤等相鉴别。本文对1例慢性穿透性胃溃疡并发胃壁脓肿,最终导致幽门梗阻并被误诊为胃恶性间质瘤病例的诊治经过进行复习,总结分析鉴别诊断思路,以期帮助临床医师提高对该病的认识,从而有助于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 梁堂帅; 孙楠; 张宝磊; 赵丙波; 杨道贵
    • 摘要: 目的 评估非手术治疗急性上消化道穿孔的疗效并探讨其治疗指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聊城市人民医院胃肠外科出院诊断为急性上消化道穿孔并将非手术治疗作为首要治疗方式的19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非手术治疗组(保守组163例)和中转手术组(手术组29例),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影响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结果 192例急性上消化道穿孔患者均治愈出院,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患者,非手术治疗有效率为84.9%.穿孔时间(OR=0.238,P=0.046)、心率(OR=1.043,P=0.004)、血清白蛋白(OR=0.869,P=0.002)是影响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非手术治疗急性上消化道穿孔是安全有效的,穿孔时间、心率、血清白蛋白是影响其疗效的独立影响因素.发病时间>12h、心率>100次/min、血清白蛋白低于正常、血清降钙素原质量浓度明显高于正常时,要谨慎选择非手术治疗.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