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两熟制

两熟制

两熟制的相关文献在1974年到2022年内共计196篇,主要集中在农学(农艺学)、农作物、农业基础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7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224286篇;相关期刊106种,包括耕作与栽培、花生学报、中国棉花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中国棉花学会2004年年会、中国名特产蔬菜恢复与发展学术讨论会等;两熟制的相关文献由366位作者贡献,包括王才斌、成波、郑亚萍等。

两熟制—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77 占比:0.08%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224286 占比:99.92%

总计:224465篇

两熟制—发文趋势图

两熟制

-研究学者

  • 王才斌
  • 成波
  • 郑亚萍
  • 孙秀山
  • 迟玉成
  • 孙莅瑶
  • 张礼凤
  • 郭海军
  • 陈殿绪
  • 万书波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郑曙峰; 王维; 刘小玲; 徐道青; 阚画春; 陈敏; 李淑英; 张彩霞
    • 摘要: 针对传统的两熟制棉花栽培存在的技术复杂、环节多、工序多、用工多、化肥农药用量大、生育期长、难以实行机械化作业等问题,用“三字经”的形式总结了两熟制下棉花全程绿色化轻简化机械化栽培技术。主要包括:理思路、明路线,改模式、换品种,增密度、精直播,减简肥、一次施,全程调、简管理,减农药、简防控,集中熟、一次收,绿色化、轻简化、机械化。归纳为“八个一、四个三”技术,即:一改(改模式)、一换(换品种)、一增(增密度)、一播(一次播)、一肥(一次肥)、一收(一次收)、一调(一直调)、一缩(缩周期),三简(简化施肥、简化防控、简化管理)、三减(减少生产环节和用工、减化肥用量、减化学农药用量)、三机(机播、机管、机采)、三提(提高植棉效益、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机械化率);与两熟制育苗移栽植棉相比,棉花生产周期缩短80 d左右,省工70%,机械替代率达60%,减肥50%,减药40%,增效30%。更好地推广应用该技术体系,对助力两熟复种棉花生产向绿色化轻简化机械化方式的变革和“碳达峰碳中和”战略下棉花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 阮新民; 陈曦; 岳伟; 占新春; 从夕汉; 杜弘杨; 施伏芝; 罗志祥
    • 摘要: 为了进一步明确江淮区域气候变化对两熟制粮食作物物候期及周年光温水资源分配与利用的影响,以安徽省12个农业气象观察站1992—2013年气象数据、作物生长发育期数据与产量数据为基础,采用线性趋势、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不同区域不同熟制作物物侯期变化趋势,以及气候变化对积温、辐射和降水资源分配与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1992—2013年沿淮淮北冬小麦-大豆种植模式,冬小麦播种期提前趋势显著(P<0.05),平均每10a提前3.03d,成熟期变化不显著,全生育期平均每10a增加3.54d;大豆播种期和开花期则显著推迟(P<0.05),平均每10 a推迟3.06 d和0.86 d,全生育期平均每10 a减少3.65 d。江淮冬小麦-一季稻模式,水稻播种期、抽穗期和成熟期均显著提前(P<0.05),平均每10 a分别提前5.12 d、3.87 d和2.92 d,全生育增加2.2 d;小麦有同样的变化趋势,全生育期表现为每10 a缩短0.8 d。沿江江南双季早稻物候期变化不明显,全生育期每10 a缩短0.6 d;晚稻平均每10 a播种期推迟1.14 d,抽穗期与成熟期分别提前0.71d和6.85 d,成熟期提前趋势显著(P<0.01),全生育期每10 a缩短5.17 d。沿淮淮北冬小麦与江淮一季稻以及沿江早稻和晚稻生长季积温呈增加趋势,大豆与江淮冬小麦积温减少。沿淮淮北与江淮冬小麦及沿江早稻和晚稻生长季辐射呈增加趋势,大豆与一季稻则表现为减少。不同种植模式第1季作物冬小麦和早稻的降水均有减少趋势,而第2季作物大豆、一季稻和晚稻则呈增加趋势。冬小麦-一季稻种植模式周年光温水生产效率最高。线性回归分析表明,积温和辐射与沿淮淮北冬小麦和沿江双季稻的产量均呈显著线性正相关(P<0.05),光温是提高其产量的主要限制因子。江淮一季稻积温过高和降水过多也限制产量提升。气候变化改变了两熟制粮食作物物侯期,进一步影响了光温水气候资源的分配与利用效率。通过改良品种、改变播栽时间、提高抗逆性等适应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消气候变化对作物生长的不利影响。
    • 阮新民; 陈曦; 岳伟; 占新春; 从夕汉; 杜弘杨; 施伏芝; 罗志祥
    • 摘要: 为了进一步明确江淮区域气候变化对两熟制粮食作物物候期及周年光温水资源分配与利用的影响,以安徽省12个农业气象观察站1992-2013年气象数据、作物生长发育期数据与产量数据为基础,采用线性趋势、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不同区域不同熟制作物物侯期变化趋势,以及气候变化对积温、辐射和降水资源分配与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1992-2013年沿淮淮北冬小麦-大豆种植模式,冬小麦播种期提前趋势显著(P<0.05),平均每10 a提前3.03 d,成熟期变化不显著,全生育期平均每10 a增加3.54 d;大豆播种期和开花期则显著推迟(P<0.05),平均每10 a推迟3.06 d和0.86 d,全生育期平均每10 a减少3.65 d.江淮冬小麦-一季稻模式,水稻播种期、抽穗期和成熟期均显著提前(P<0.05),平均每10 a分别提前5.12 d、3.87 d和2.92 d,全生育增加2.2d;小麦有同样的变化趋势,全生育期表现为每10a缩短0.8d.沿江江南双季早稻物候期变化不明显,全生育期每10a缩短0.6d;晚稻平均每10a播种期推迟1.14d,抽穗期与成熟期分别提前0.71 d和6.85 d,成熟期提前趋势显著(P<0.01),全生育期每10 a缩短5.17 d.沿淮淮北冬小麦与江淮一季稻以及沿江早稻和晚稻生长季积温呈增加趋势,大豆与江淮冬小麦积温减少.沿淮淮北与江淮冬小麦及沿江早稻和晚稻生长季辐射呈增加趋势,大豆与一季稻则表现为减少.不同种植模式第1季作物冬小麦和早稻的降水均有减少趋势,而第2季作物大豆、一季稻和晚稻则呈增加趋势.冬小麦-一季稻种植模式周年光温水生产效率最高.线性回归分析表明,积温和辐射与沿淮淮北冬小麦和沿江双季稻的产量均呈显著线性正相关(P<0.05),光温是提高其产量的主要限制因子.江淮一季稻积温过高和降水过多也限制产量提升.气候变化改变了两熟制粮食作物物侯期,进一步影响了光温水气候资源的分配与利用效率.通过改良品种、改变播栽时间、提高抗逆性等适应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消气候变化对作物生长的不利影响.
    • 张晓军
    • 摘要: 针对玉米、小麦和水稻、小麦一年两熟地区,在大量农作物秸秆粉碎覆盖地表,或土壤墒情较重情况下,小麦免耕播种质量差的问题,研制开发一种双轴小麦少免耕带状施肥播种机.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该播种机播种作业质量较好,与传统旋耕双圆盘小麦播种机、沟播条带播种机相比,实现增产5%,降低播种作业成本150~375元/hm2,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 刘继元; 崔中凯; 马继春; 焦伟
    • 摘要: 小麦玉米接茬轮作是黄淮海地区主要种植制度,加快其机械化生产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意义重大.为此,针对黄淮海地区小麦玉米接茬轮作机械化生产面临的技术瓶颈和共性问题,分析了其农艺特点和主要障碍,在农机农艺融合、规范栽培模式、优化机具配置、关键技术装备研发和建立机械化生产技术体系等方面,对两熟制栽培模式下农业机械化生产路径进行了深入探讨,从技术及政策层面提出了推进黄淮海地区小麦玉米机械化生产的建议.%Wheat corn rotation is the main cropping system in Huanghuaihai region, accelerating its production mechani-zatio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China food safety.Aiming at key technology and common problems in Huanghuaihai re-gion wheat corn rotation production mechanization,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agronomy characteristic and main obstacle fac-tor.It explores path leading to agriculture production mechanization in two cropping system cultivation patter on aspects of machinery and agronomy combination, cultivation pattern standardization, machinery optimization, key equipment devel-opment and establishing mechanized production technology system.Finally it proposes suggestions on promoting wheat and corn production mechanization in two cropping system region from technology and policy aspect.
    • 卢庭启; 何丹; 王秀全; 蒋晓芳; 庞启华; 张华; 税红霞
    • 摘要: 为鉴选出适宜西南丘陵区旱地两熟全程机械化种植的优良玉米品种,对近年来品种筛选试验中表现较突出的6个玉米品种,开展了全程机械化鉴选试验.结果显示,蠡玉16全生育期适中、产量高、播种质量好、出苗整齐、成穗率高、收获时籽粒含水率低、机收损失率低,较适宜丘陵区旱地两熟全程机械化种植.此外,正红505、国豪玉7号的综合表现也较好,可进一步研究利用.
    • 苏环
    • 摘要: 秸秆机械化混埋还田技术,就是用秸秆切碎机械将摘穗后的玉米、小麦、水稻等农作物秸秆就地粉碎,均匀地抛撒在地表,随即采用旋耕设备耕翻入土,使秸秆与表层土壤充分混匀,并在土壤中分解腐烂,达到改善土壤结构、增加有机质含量、促进农作物持续增产的一项简便易操作的适用技术。
    • 李翠英
    • 摘要: 多年来,南方通过发展油稻稻三熟制、油稻两熟制使油菜播种的面积不断扩大,但水田油菜菌核病发生重。油菜菌核病俗称"白秆子病",是油菜生产上常见的病害,一般年份损失菜籽10%~30%,重病年可达50%以上。病害识别:该病是核盘菌引起的一种真菌性病害。多在油菜开花以后发生,植株各部位均可发病,以茎部受害最重。(1)叶部。通常叶片发病较早。在叶片上最初形成圆形或不规则形水渍状病斑,慢慢地病斑中部变成黄褐色或灰褐色,
    • 刘日华
    • 摘要: 浙西南草莓—杂交稻制种一年两熟高效栽培模式充分利用了杂交稻制种后茬空闲田,提高了单位土地面积效益,水旱连作又解决了草莓的连作障碍,平均产值达3.6万元/667m2,经济效益显著,促进了浙西南山区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 曹伟
    • 摘要: 2012年陕西省石泉县水稻种植面积4.59万亩,是全县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之一。石泉县耕作制度在1990~2012年间没有大的变化,2012年复种指数165.7%,主要的耕作制度是"水稻—油菜"或"玉米一年两熟"和"马铃薯—玉米间作套种一年两熟制"两种形式。川道低山以第一种熟制为主,中高山以第二种熟制为主。中高山部分水田仍是水稻一年一熟制。由于小麦退出主产作物,水稻—小麦、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