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边
沿边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3年内共计387篇,主要集中在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经济计划与管理、贸易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07篇、专利文献180篇;相关期刊139种,包括党的生活(河南)、今日民族、广西经济等;
沿边的相关文献由476位作者贡献,包括赖钦伟、李永勇、肖刚军等。
沿边
-研究学者
- 赖钦伟
- 李永勇
- 肖刚军
- 吴燕
- 孔德元
- 郭盖华
- 李明
- 于行尧
- 周和文
- 张展鹏
- 李少海
- 邓文钧
- 陈卓标
- 黄惠保
- 龙有炼
- 吴庆
- 戴晶星
- 李富华
- 杨白
- 刘继展
- 叶爱民
- 居锦
- 张吉
- 成玲丽
- 李男
- 翁岳康
- 翁岳昆
- 范春荣
- 赵兴国
- 邱俊
- 陈熙
- I·库奇曼
- J·S·汤姆森
- M·布罗
- 严小兵
- 严献忠
- 井上正哉
- 何弢
- 余光飞
- 余忠核
- 刘凯阳
- 刘坤
- 刘天瑜
- 刘明
- 刘朋飞
- 刘飞
- 原田健司
- 史亚聪
- 史延杰
- 吉田真一郎
-
-
无
-
-
摘要:
文山州位于祖国西南边陲,是云南省东南沿边多民族地州,自古以来就是云南通往华南沿海地区、越南及东南亚的重要通道。近年来,文山州尽管经济发展保持较高增速,但与全国、全省发达地区相比差距依然明显,文山州如何跑出“加速度”,抢抓发展机遇,实现高质量跨越发展。
-
-
字强
-
-
摘要:
云南是多民族边疆省份,与越南、老挝、缅甸接壤,有25个边境县(市)、110个沿边乡镇、374个沿边行政村(社区),边境线长达4000余公里,是祖国西南安全稳定屏障。2021年11月,云南全面启动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计划用3年时间,将374个沿边行政村(社区)建成基础牢、产业兴、环境美、生活好、边疆稳、党建强的现代化边境小康村。
-
-
谭江华
-
-
摘要:
临沧市地处西南边陲,其所辖镇康县、耿马县、沧源县与缅甸接壤,边境线长290余公里,沿边有44个行政村,241个沿边自然村。这些边境村大多地处偏僻山区,且与国家戍边固防工作关系.密切。如何让这些边境村脱贫并走上振兴之路,临沧市进行了积极探索。
-
-
张轲风;
戴龙辉
-
-
摘要:
清代官缺制度是官员、岗位(官缺)、地域紧密结合,以实现行政管理资源有效配置的一项人事管理和官员选任制度。清朝订定的特殊官缺,主要有台湾缺.沿海缺.烟瘴缺.沿边缺.极边缺、苗疆缺、夷疆缺等多种名目,分布于沿边、沿海及民族省份,因此也统称为“边缺”。
-
-
孙丙成
-
-
摘要:
本文以广西大新县为例,通过梳理沿边地区经济发展的相关文献发现,财政资金支持和金融政策相关研究较多.本文立足大新县发展现状,利用广西沿边8个县的相关数据,建立影响沿边地区经济增长的实证模型,通过实证分析得到产业结构对GDP的贡献率最大,进而提出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现代化特色产业和扩大资本投入的建议.
-
-
高正荟
-
-
摘要:
自开展云南省临沧市沿边村寨小康村建设以来,镇康 沿边村寨发生了巨大变化,从“边疆、民族、贫困”转变为“边 疆、民族、美丽”,实现了华丽转身,真正做到了“产业兴旺、 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在祖国的西南边 陲会就了一幅美丽的发展画卷,干出了镇康精彩。
-
-
魏翔琪
-
-
摘要:
作为东北三省的领头羊,辽宁是东北地区唯一的既沿海又沿边的省份,也是中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沿海省份之一,被誉为“共和国长子”“东方鲁尔”,更重要的是沈阳一直引领着整个东北三省的珠宝市场。我作为地道的东北人,还是第一次以珠宝市场走访的身份来到是沈阳。
-
-
邓涛
-
-
摘要:
清朝北部边疆的拓展是依次进行的,漠南蒙古、漠北蒙古、青海蒙古、漠西蒙古纳入清朝版图的时间不一,故由于原明九边地区地理位置不同,其在清朝的战略地位也不同。清代,辽东在山海关外,原明长城已被柳条边所取代,太原镇地处山西腹地,不在明边墙附近,且偏关长城一带绿营亦被划归大同镇。九边中的其他"七边",依然处于直省同藩部的交界处,位于明边墙的南侧,故具有一定的共同性,即:皆为长城以南沿边地区。对于内地而言,这些地方是直省的边缘,但是对于漠南、漠北、漠西蒙古等区域而言,这些地方又是十足的内地。
-
-
邓涛
-
-
摘要:
明代九边是明朝在长城以南地带设立的控御北部边疆的九个军事重镇.明清鼎革之后,原明九边地带战略地位发生了较大变化.清前期,由于直省、藩部二元并存的疆域结构和长城的客观存在,清朝君臣对长城以南沿边地带的属性有不同的看法,或视其为边地,或视其为内地.清前期,清朝曾将长城以南沿边地带视为控御藩部的依托,在该区域设立了绿营和八旗驻防,形成了保卫中原的军事防御体系,体现出长城以南沿边地带作为直省和藩部交接地带的战略地位.
-
-
吴丰1
-
-
摘要:
发展特色产业并加速其产业集聚是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重要途径,这已经成为各方共识。对于如何促进特色产业发展并加速其产业集聚,许多学者们做出了多方面探索,并取得一系列研究成果。在中国知网检索到有49篇关于民族地区产业集群的研究文献,提出各种发展路径来促进民族地区产业集群发展。而有关利用外商直接投资(FDI)促进民族地区产业集群发展的研究,尚未在中国知网检索到。事实上,目前中国只有东部沿海地区有了成型的产业集群,而这些产业集群的形成都直接得益于改革开放以来大量外商直接投资的进入与推动,西部民族地区须要借助外商直接投资来促进特色产业集群的发展。刘秀玲主著的《FDI与沿边民族省区特色外向型产业集群发展研究》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展开深入研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