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藏模型
油藏模型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27篇,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气工业、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工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0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149987篇;相关期刊54种,包括石油天然气学报、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内蒙古石油化工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中国石油学会石油工程专业委员会2013年精细油藏描述技术研讨会、第九届全国计算数学年会、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20届年会等;油藏模型的相关文献由319位作者贡献,包括姜汉桥、于馥玮、成宝洋等。
油藏模型—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49987篇
占比:99.93%
总计:150092篇
油藏模型
-研究学者
- 姜汉桥
- 于馥玮
- 成宝洋
- 李俊键
- 李法律
- 李金鸿
- 沈康琦
- 苏航
- 范桢
- 黄旭日
- 张永庆
- 渠永宏
- 等
- 乔岩
- 于涛
- 刘其成
- 刘冰璇
- 刘宝良
- 刘文周
- 刘立彬
- 单联瑜
- 史亚会
- 吕德灵
- 姚传进
- 孙兴义
- 尚新民
- 帅松青
- 廉抗利
- 张丽囡
- 张凯
- 张勇
- 张文庆
- 张方礼
- 张烈辉
- 张黎明
- 成绥民
- 戴涛
- 方朝亮
- 李新华
- 李波
- 李海涛
- 李玉凤
- 李玉君
- 杨宏伟
- 杨永飞
- 汪彦
- 熊琦华
- 王健
- 王光海
- 王兴谋
-
-
刘珊珊;
蒋宏伟;
赵亦朋;
罗光强
-
-
摘要:
针对实时绘制大规模油藏地质网格模型存在速度慢、效果差等问题,在分析Eclipse油藏网格模型存储格式、网格模型的表示及单元格排序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网格模型消隐算法,对原始网格数据进行优化,从而提高油藏网格模型的绘图显示速度.通过油藏地质模型与井轨迹三维可视化软件的具体实现,验证了消隐算法的正确性和效率.软件中首先通过预处理有效减少了显示网格的数量,采用WPF和Helix三维图形技术,实现了油藏模型的高效显示.对不同规模的油藏模型进行对比测试,证明了该方法可减少85%以上的点和面数据,显示速度和优化效果显著.软件有助于钻井解释与决策,为钻井过程提供合理的随钻跟踪地质目标钻井方案,实现地质工程一体化的无缝衔接.
-
-
缪云;
王亚会;
闫正和;
夷晓伟
-
-
摘要:
油藏模型的精细预测是编制油田开发方案、 油藏动态分析及开发方案设计或调整的重要环节.目前油藏数值模拟工作制度的设计只是涵盖了初期和末期的产量设计,未能考虑中期阶段中提液时机和幅度的设计.针对分段稳步提液的油田,若无法实现中间阶段设计会导致油井实际生产效果与设计误差大,后期难评定新井的真实效果,方案中工作制度的设计对现场的实施操作指导性弱.针对以上问题,通过系统分析MM油田百余口油井实际工作制度,提出模拟工作制度分初、中、末三阶段,初、末两个阶段需细化出不同地质油藏条件下的单井预测条件,中期设计中创新性采用"多变量联动"设计技术,在模型输入参数和输出结果间引入虚拟模型估算器,新方法以结构化和自动化的方式首次实现了中期阶段工作制度的高速高效模拟.
-
-
刘永卫
-
-
摘要:
目前通用的商业油藏数值模拟器(Eclipse、CMG、VIP等)对于油藏水力压裂的研究,仍旧采用修改渗透率的等效模拟方法,该方法很难模拟修改前后油藏模型的变化情况,无法有效的表征油气井在压裂后的产量变化情况,并且无法处理重复压裂。tNavigator数值模拟软件是俄罗斯软件公司RFD与Intel合作研发,该软件在油井水力压裂研究上,考虑了修改前后油藏模型的变化情况,并且能够处理不同时间的重复压裂,并能够对水力压裂参数进行合理设置,能够真实的表征油气井在压裂后的产量变化情况。
-
-
-
-
-
-
-
李波
-
-
摘要:
随着油田开发的不断深入,开发井的地层条件差异很大,井距不断缩小,使得井间、层间干扰日益严重,这就造成了所测得的压力恢复曲线的复杂性.本文结合实际地质情况对杏北开发区的一些典型的压力恢复曲线进行了初步分析,说明我们在试井解释油藏模型的运用上,一定要结合测试井的动、静态资料进行分析,才能得到较为合理的解释结果.
-
-
-
杨宏伟;
吕德灵;
高寿涛
- 《中国石油学会石油工程专业委员会2013年精细油藏描述技术研讨会》
| 2013年
-
摘要:
油藏模型是利用计算机通过三维网格来再现油藏的地下实际地质状态和参数,在油藏资料覆盖程度和分辨率一定的条件下,网格尺度要选择适度.网格步长过大,油藏模型将不能正确展示油藏资料表现地下实际状态的程度;过小则只能增加工作量和研究周期,对提高油藏认识程度并无实质性意义.油藏模型是利用计算机通过三维网格来再现油藏地下实际地质状态和参数的,所以在资料覆盖程度一定的条件下,网格步长小的模型能更精确地体现油藏的非均质性。在资料覆盖程度及分辨率一定的条件下,网格步长也不是越小(或网格规模越大)越好,资料覆盖程度低、分辨率低,再小的步长对表现正确的油藏模型也没有任何意义,只是一种插值的结果。同时考虑到油藏模型是油藏数值模拟的输入,网格步长小、网格规模大将大大降低运算速度,延长研究周期,所以网格步长(或网格规模)足以展示目前的资料覆盖和分辨率程度即可。
-
-
-
苑志旺;
杨宝泉;
杨莉;
顾文欢;
张昕
- 《中国石油和化工自动化第十五届年会》
| 2016年
-
摘要:
深水油田开发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涵盖了地质、油藏、井筒和管网等各个环节.真实有效模拟深水油田实际生产动态,需要在地质建模、油藏数值模拟及历史拟合、井筒模拟和管网模拟各个环节(从地下到地面,从储层到管网)做到各专业间的紧密衔接渗透.地质建模与油藏模型一体化,有效实现储层精细刻画和渗流特征精细表征,为精细数值模拟研究奠定了基础.充分利用各类成果信息修正完善模型,实现油藏生产历史一体化拟合,使模型真实反映油田实际生产特征.应用油藏-井筒-管网一体化模型,实现深水油田实际生产情况模拟,可快速发现生产系统中的制约因素,实现各环节资源的最佳配置和产能最大化,实现深水油田高效开发.该技术应用于西非深水X油田,使油田采收率达到近50%,取得了很好的开发效果.
-
-
赵加凡;
陈小宏
-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20届年会》
| 2004年
-
摘要:
本文将地震属性标定和分析技术与时移地震技术有机地结合,在特定油藏动态模型的基础上建立时移地震响应模型,从岩石物理变化机理上筛选出敏感的时移地震属性,并结合岩石物理学及油藏流体运移规律探讨、分析属性变化的物理意义和特征,从而建立其与油藏动态参数的关联,该过程定义为时移地震属性分析体系.本文采用模型迭代的反演方式,建立特定油藏的初始地震地质模型,通过正演模拟合成时移地震响应,利用时移地震属性分析体系求取理论地震响应模型与实际观测地震数据属性值的差值,以测井解释数据为约束条件,在误差场内修改初始模型,反复迭代,直至误差场小于某个门限值,最后确定期望模型的地震地质参数及其优选的时移地震属性和属性组合,并总结时移属性的变化规律,最后利用径向基函数网络进行参数预测.这是一套时效性较强的时移地震属性分析方法和解释流程.本文以X油藏为研究特例,建立符合该油藏特点的注水开采薄互层模型.采用模型分析法和流体饱和孔隙介质地震波传播理论,分析研究流体替换和储层参数变化引起的时移地震响应以及属性变化特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