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沙坝

沙坝

沙坝的相关文献在1966年到2022年内共计159篇,主要集中在水利工程、海洋学、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7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57篇;相关期刊79种,包括四川党的建设(城市版)、人民政坛、当代贵州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中国水利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首届海洋女科学家论坛、第十三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等;沙坝的相关文献由340位作者贡献,包括娄志平、邹志利、娄成城等。

沙坝—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7 占比:61.01%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3.14%

专利文献>

论文:57 占比:35.85%

总计:159篇

沙坝—发文趋势图

沙坝

-研究学者

  • 娄志平
  • 邹志利
  • 娄成城
  • 刘尚蔚
  • 姜在兴
  • 王彦
  • 魏群
  • 魏鲁双
  • 尹晶
  • 张元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邱隆伟; 李欣; 杨勇强; 董道涛; 伏健; 文旭; Danish Khan
    • 摘要: 湖泊碎屑岩沙坝因波浪和沿岸流的反复冲刷,成熟度较高,显示出巨大的油气勘探潜力,已成为隐蔽油气藏勘探的重点。作者在大量文献调研的基础上,总结了近年来前人在滩坝定义、沉积特征、主控因素、成因机制及内部构型研究中的重要进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沙坝演化阶段及沉积构型的新认识。结果表明,沙坝完整的演化历程主要包括4个阶段,分别是弱波浪作用阶段、动荡水流—冲洗回流阶段、风成阶段及沼泽化阶段。影响沙坝发育的控制因素多样,其中物源和风场是沙坝发育的根本因素,两者分别影响了沙坝发育的物质来源和能量供给;而风场所决定的水动力是影响沙坝储集体发育的最直接因素;构造运动和层序演化则控制沙坝的分布位置及保存程度;各因素综合作用决定了坝的形态、发育规模及保存状况。依据前人构型理论,将沙坝构型按照正序方案依次划分为6级,对构型表征方法和沙坝3~5级构型定量表征进行了初步探索,以期为滩坝砂体勘探开发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 喜扬洋; 王日明; 冯炳斌; 陈波
    • 摘要: 极端高能事件影响下的海滩动力地貌过程直接关乎岸滩稳定及海堤安全。本文基于2020年16号台风“浪卡”前后北海银滩顺直岸段的剖面高程及表层沉积物等资料,探究了中等潮差的顺直响应台风作用的地貌变化机制。结果表明:1)台风后海滩地貌表现为冲流带的大型沙坝消失,后滨沙丘-滩槽体系被削平,滩面坡度趋于平缓。2)银滩沉积物均以中砂、细砂和极细砂为主,三者占比超过95%;台风后,高潮位带沉积物变细,低潮位带沉积物变粗,沙坝附近则出现粗细交错式变化;银滩中高潮位带滩面响应台风过程的特征与强潮型海滩相似,呈现消散型海滩的特征,而低潮位带滩面则因大型沙坝的作用而呈现弱潮型海滩特征。3)台风期间波浪是影响海滩的主要动力因素,海滩地形影响了近岸水动力的表现形式,从而改变了沉积物的粒径分布。
    • 刘壮添; 陈睿智
    • 摘要: 赤石河口外东西向的沿岸输沙,在河口区涨落潮流和波浪共同作用下,口外沙坝自东向西延伸,间接加长了河道,影响赤石河流域防洪纳潮。为强化赤石河口管理,保障泄洪、纳潮,兼顾旅游开发等需求,本文结合赤石河口近期演变及潜在的岸线利用需求,拟定三个治导线方案,并从对防洪防潮、流态、纳潮量、河势稳定等几个方面综合论证,最终推荐了左岸沿港尾河口顺接赤石河口规划海堤线出河口后,以45°角延伸至规划海堤管理范围线的方案。
    • 王彦; 朱雨昕; 刘忠波; 尹晶; 邹志利; 沈良朵
    • 摘要: 为研究沙坝对沿岸流不稳定运动特征的影响,本文开展了缓坡沙坝海岸沿岸流不稳定运动特征实验和理论分析,通过对流速时间历程的谱特征和示踪图像2方面进行研究,并讨论沙坝对沿岸流不稳定运动的影响。结果表明:1∶100坡度缓坡沙坝海岸的沿岸流存在明显的周期摆动,波动周期为100 s~150 s,且规则波的波动周期略大于不规则波情况。沙坝对沿岸流不稳定运动的影响,是通过对沿岸流速度剖面的改变来实现的,沙坝控制着沿岸流速度剖面峰值位置,从而控制沿岸流不稳定增长率和运动周期,这使得沙坝海岸与斜坡海岸沿岸流不稳定运动波动周期存在差异。
    • 张盼; 闫吉顺; 王鹏; 张连杰; 赵博; 林霞
    • 摘要: 沙坝—潟湖是一类持续处于动态平衡调整过程中的地貌系统,具有河口典型的生态系统和重要的科研价值。文章从物源供给特征、外部干扰特征和沙坝—潟湖系统结构特征3个方面考虑,构建了沙坝—潟湖系统稳定性评价指标模型,用于评估浮渡河河口沙坝—潟湖稳定性。结果表明:2001—2012年沙坝—潟湖稳定性明显下降,河口筑坝、围海养殖等海岸开发活动强度的增加是引起稳定性下降的主要原因。在人类干扰活动较小的阶段,沙坝—潟湖稳定性会逐步调整并趋于动态平衡,但很难恢复原始稳定状态。沙坝-潟湖海岸是海岸整治修复的重要对象,采用量化指数方法识别沙坝-潟湖海岸演化趋势,可进一步增强海岸整治修复对策合理性。
    • 甘永年; 晁彩霞; 曹阳; 王猛; 代百祥
    • 摘要: 利用岩心、测井、铸体薄片等资料,采用SMI软件地震波形指示反演技术,分析珠江口盆地西部文昌A油田钙质隔夹层的空间结构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开发井构造位置、储层物性及产能探讨钙质隔夹层对油藏开发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波阻抗对钙质隔夹层预测效果明显,基于波阻抗的地震波形指示反演精度高(可识别0.5 m的钙质隔夹层);研究区目的层段ZJ2Ⅰ-1砂组发育3套钙质隔夹层,按其垂向位置分为顶钙层、中钙层与底钙层,顶、底钙层的岩性以生物碎屑灰岩为主,形成于海平面高频振荡的超短期反旋回顶部的临滨沙坝中,平面延伸规模大;中钙层的岩性以钙质砂岩为主,形成于基准面上升的超短期正旋回的中部和顶部,中钙层的形成与差异性成岩作用有关,其横向连续性差、分布局限.钙质隔夹层通过影响含水率而间接影响开发效果.研究认为:当底钙层缺失或存在天窗时,若储层物性较好,可以采取提液措施来提高产能;若储层物性较差,则开发效果差.该新认识突破了传统的"底钙层存在天窗就产能低"的观点,可为油田挖潜提供依据.
    • 孙阳
    • 摘要: 荣成天鹅湖是典型完整的天然沙坝—潟湖体系,近年来在人类活动及自然因素影响下,沙坝—潟湖动力地貌体系发生重大变化.本文在野外考察的基础上,以不同时期成像的遥感影像为数据源,综合使用数字岸线分析、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方法,对近50年来荣成天鹅湖沙坝—潟湖海岸地貌演变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975—2021年,天鹅湖沙坝坝体剧烈侵蚀且位置变化显著,坝尾处侵蚀后退距离达112.53 m;沙坝先侧蚀变窄,后切蚀变短;潮汐通道逐年展宽,2005—2015年,潮汐通道的平均展宽速率高达14.00 m·a-1,2015—2021年坝体剧烈变窄,尾端内弯显著,但长度变化不明显.沙坝宽度与长度的变化主要受1979年潮汐通道内建闸和2015年3座丁坝建设的时空耦合作用.上述人类活动改变了沙坝尾端和潮汐通道的地貌冲淤动态平衡,是沙坝尾端严重蚀退的主要原因.
    • 王婷; 周恒; 苏加林; 杨经会; 王福运; 高垠; 李新杰
    • 摘要: 基于黄河刘家峡水库实测资料,分析了坝前沙坝演化过程,研究了入库水沙、洮河淤积形态及水库调度对沙坝的影响,提出了坝前沙坝抬升与主要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入库沙量增大和洮河淤积三角洲向坝前推进,坝前沙坝抬升幅度增加;随着汛期运用水位抬升,坝前沙坝抬升幅度降低.研究成果对优化水库泥沙调度方案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 张尧; 陶金波; 王岗; 刘旭楠; 刘强; 王斌; 洪晓; 周水华; 张娟; 孟潇洁; 李锐
    • 摘要: 为应对频发的致命性海滩溺水事故,自然资源部开展了我国首次滨海旅游区裂流灾害技术调查,在华南地区发现大量滨海休闲海滩存在浅滩沙坝和裂流现象.作为全国调查的部分成果,本文应用多种方法研究了广东省3个热门海滩沙坝触发的裂流机理、特征和演变规律.地形动力计算和卫星影像显示了沙坝形态、岸线形状以及裂流的高度动态性,尤其在青澳湾裂流呈现非常规的反季节变化,冬季风险较高而夏季风险较低.在相位解析水动力数值模拟中,裂流表现出对沙坝形态、浪高、浪向的高度敏感性.沙坝间较宽间隙会产生尺寸较大的裂流区,但比起窄沟槽不一定伴随更强的流速.当大部分水流集中从邻近的较宽通道回流入海时,部分窄沟槽几乎没有裂流产生.裂流流速与浪高成正比与入射角成反比.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当入射角达到10°~30°时,沿岸流会取代离岸流占主导地位.现场调查也验证了在低潮时,较浅的水深会放大水流和波浪的地形效应,导致裂流风险加剧.本文研究结果可为滨海旅游区裂流灾害的工程减缓措施和公共警示提供有益参考.未来将会持续开展针对特定岸线的长期观测,以为裂流预警报和风险管控积累足够的统计数据.
    • 杨红英
    • 摘要: 阳光与羽绒服从内威荣高速走上雅西高速,周围风景变化不大,无非就是山高一点,雾气浓一点,树多一点。待到从十公里长的泥巴山隧道穿越而出,再爬上双螺旋的高架桥隧道,行至海拔三千左右的高山巅,遇到飘移的结实的坨状浓雾时,在开着暖气的车内也能感到寒意四起。哆嗦一下,我和同事却相视一笑,激动得为自己背羽绒服的行径点赞。中午十二点左右,一出扯羊隧道,雾气全散,阳光无遮无拦地投射到四周的山和眼前的高速路,看一下导航,得知己进入大凉山的冕宁县。长途跋涉,翻山越岭,冕宁竟以这般不一样的明媚出现在我们眼前,我们的谈吐陡然活跃起来。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