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水质安全

水质安全

水质安全的相关文献在2001年到2022年内共计807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环境污染及其防治、水利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48篇、会议论文157篇、专利文献420280篇;相关期刊311种,包括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广东化工、净水技术等; 相关会议105种,包括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2013给水深度处理及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交流会、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设备材料工作委员会年度工作会议暨水厂达标升级改造设备技术研讨会等;水质安全的相关文献由1558位作者贡献,包括贾瑞宝、孙韶华、胡洪营等。

水质安全—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48 占比:0.13%

会议论文>

论文:157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420280 占比:99.83%

总计:420985篇

水质安全—发文趋势图

水质安全

-研究学者

  • 贾瑞宝
  • 孙韶华
  • 胡洪营
  • 刘永定
  • 刘浩
  • 刘湛
  • 孙福红
  • 施正纯
  • 沈尧
  • 吴丰昌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冰
    • 摘要: 水土保持是水生态城市建设的基本组成部分,是推动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水平提升的重要影响因素。文章在阐述水土保持工作影响因素基础上,分析水土保持工作对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影响,结合临沂市水土保持工作现状提出对应的建议,为临沂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提供参考。
    • 朱晓瑞; 王宇; 焦志欢
    • 摘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畜牧业持续稳定发展,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养牛业得到快速发展。然而,养牛所产生的粪污已构成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加快对牛粪的资源化利用,将有效缓解农业面源污染,实现对生态脆弱区生态环境和水质安全的保护,从而推进养牛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对牛粪的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迫在眉睫。
    • 田涛; 王月婷; 沈桢; 姚昊; 许航; 莫天培; 刘伯男
    • 摘要: 蓝藻水华暴发时原水管道可能混入大量藻细胞,威胁饮用水安全。研究采用BAR模拟管道装置,对比探究105 cell/mL、106 cell/mL两种不同浓度含藻原水在长距离输送过程中的水质变化。以无藻原水作为对照,采用高通量测序研究管壁生物膜群落结构多样性,以探究原水管道中藻类浓度对水质及管壁生物膜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藻类浓度下原水pH略微上升,溶解氧和浊度逐渐降低,UV254和总磷呈下降趋势,而溶解性有机碳在高藻水中先上升后下降。胞外有机物在低藻水中变化不大,在高藻水中波动上升,而胞内有机物均不断增加。高藻水可能存在藻毒素超标风险。原水中藻类浓度增加有利于管壁生物膜群落多样性的提高,其对管壁生物膜影响不大,优势菌门均为变形菌门和拟杆菌门。
    • 冯雨欣; 马雪婷; 杨坤澎; 刘艳
    • 摘要: 水作为一切生命赖以生存的基础,自生命诞生之日起,它便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饮用水的水质安全不只关系人类自身的生命健康安全,还涉及世界卫生安全。由此,生活饮用水相关的检测技术不断更新与进步,而微生物检测技术作为一项全新的饮用水检测技术,有着广阔的前景。但是,鉴于我国的微生物检测技术刚刚开始兴起,大多数技术还不完善,需要进一步改善。饮用水微生物检测技术在操作可及化方面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文章对饮用水中微生物检测的重要意义、检测指标、检测技术及存在问题进行简要介绍,并对微生物检测技术发展方向做出展望。
    • 郑莹莹; 张可佳; 岑程; 毛如寅; 张土乔
    • 摘要: 微/纳米塑料具有分布广泛、粒径小、难降解、可吸附有毒物质等特性,其去除效果及对环境污染的现状尚不明晰,是当前研究热点和难点.本文从供水管网中微/纳米塑料的来源、分布规律及水质安全危害等角度,概述了全球范围内供水管网中微/纳米塑料的研究现状.结果表明,给水处理厂出厂水携带残留的微/纳米塑料颗粒进入供水管网,而塑料材质管道在水力、水质作用下(流速、机械磨损、消毒剂等)同样存在微/纳米塑料释放可能.微/纳米塑料自身的密度、电荷等固有特性影响了它在供水管网中的空间分布规律,且在饮用水输配过程中,微/纳米塑料可同有机物、微生物等物质反应,从而影响供水管网的水质安全.本文旨在提出未来的研究重点和方向,从而为进一步了解微/纳米塑料对饮用水安全的影响及如何控制其污染提供理论基础.
    • 何艳梅
    • 摘要: 在对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饮用水水源保护所涉立法和实务部门进行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研究和探讨了示范区饮用水水源的立法现状与水质状况、水质安全问题的主要成因、协同立法的理论基础和有利条件,并就协同立法的形式选择和核心内容提出了具体建议。研究发现,水质安全与相关实体性制度的构建是示范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及其协同立法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上下游之间的利益冲突,尤其是在水域功能定位、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水源保护区的管理等方面存在的冲突需要实体性制度协同立法予以协调。建议江浙沪三地采取协商分散地方立法形式,建立水质标准、水污染物排放标准、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水源保护区的弹性管理等实体性制度应当是协同立法的核心内容。
    • 宁月辉; 佟晓芳; 时圣永; 李月梅
    • 摘要: 为避免塑料给水管材对水质安全产生不良影响,分析了塑料管材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指出了塑料给水管材对水质安全性的影响,包括重金属、有机物、塑料水管透光性对水质安全的影响。应对输送管材进行深入研究,进一步探讨塑料给水管材对水质安全的影响,保证日常生活用水安全,为人们生活用水及监管提供保障支持。
    • 马慧俊; 李云; 徐云飞; 杨婷
    • 摘要: 医院手术部给水应保证水量、水压和水质安全可靠。针对医院手术部双路供水规范要求,介绍了常见的3种供水方式,并分析了各自优缺点。在当前双路供水系统设计中,普遍存在一路供水备而不用带来的水质污染风险。调研了二次供水系统中条件致病菌存在的影响因素.结合规范要求,从设计角度提出了保证双路供水水质安全的系统构成,并确定了相关措施的设计参数。对于其中2种推荐的供水方式进行了系统优化。
    • 陈俊颖; 张亚辉; 杨吉强; 王燕鹏; 安树青; 阮晓红
    • 摘要: 水质目标管理是以保障水体物理、化学及生物的完整性为目标的流域水环境管理模式,将其融入我国现行的水功能区管理,对水生态系统及人类健康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从水质目标管理角度剖析了我国现行水功能区管理存在的两大不足,主要表现为在目标设定上,缺乏生态系统连通度、种群规模及种群结构、生物完整性指数等物理完整性及生物完整性目标;在功能设定上,排污控制区的设置忽视了生物安全性要求.以保障水体的完整性为流域管理的核心目标,提出了水功能区调整及其目标体系构建的技术方法.首先,在功能设定上取消排污控制区,结合排污控制区对应的水生态功能、压力状况及实际用水需求,进行功能调整.其次,根据水功能区功能需求、水生态系统安全性需求、生境物理完整性需求,提出水功能区保护目标的指标体系.并对淮河流域的主要支流沙颍河流域进行了功能调整实践,对颍河登封-禹州段进行了调整可行性和目标可达性验证,可为我国水功能区管理提供新思路.
    • 邬晓梅
    • 摘要: 农村供水水质安全保障是农村供水高质量发展的基础。研究了我国农村供水水质保障现状和存在的主要水质问题,剖析了农村供水水质安全保障问题成因,从水质保障格局、水源保护、水处理技术装备及运维管理、水质检测监测体系、技术示范推广应用等方面提出了提升农村供水水质安全保障水平的对策建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