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褐飞虱
水稻褐飞虱的相关文献在1997年到2022年内共计126篇,主要集中在植物保护、农作物、化学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7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46102篇;相关期刊34种,包括农业装备技术、中国种业、植物保护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第十四届全国农药交流会、第29届中国植保信息交流会、华中三省(湖南、湖北、河南)昆虫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等;水稻褐飞虱的相关文献由309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刚、朱祯、陈书元等。
水稻褐飞虱—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46102篇
占比:99.79%
总计:46197篇
水稻褐飞虱
-研究学者
- 刘刚
- 朱祯
- 陈书元
- 尹显慧
- 张为农
- 李荣玉
- 束兆林
- 于海鹏
- 付群梅
- 何杨兰
- 关丽梅
- 关雄
- 刘冬
- 刘斯军
- 刘芳
- 华红霞
- 吉沐祥
- 吴云天
- 吴祥
- 唐庆红
- 常鑫磊
- 庄浩瀚
- 张夕林
- 张帅
- 张灵玲
- 张超
- 彭俊华
- 徐志
- 徐雪凌
- 李军
- 李冬秀
- 李哲敏
- 李娴
- 李宙炜
- 李容柏
- 李明
- 李翰鹏
- 杜尚根
- 杨国庆
- 杨梅
- 杨萌
- 杨行海
- 林仁魁
- 林拥军
- 林立金
- 林莉
- 梁曼玲
- 焦晓真
- 王禹
- 田冰川
-
-
-
-
摘要:
Nichino India在4月20日在印度的海得拉巴上市了新颖杀虫剂Orchestra(benzpyrimoxan)。它可用于防治水稻褐飞虱(BPH),水稻褐飞虱是毁灭性害虫之一,给农民带来巨大的损失。此产品是Nichino India和日本联合研究开发的,将在日本和印度上市应用。
-
-
刘鸿恒;
李猛;
乔文忠;
李秀钰
-
-
摘要:
在连云港东辛农场用不同药剂及其组合进行对稻田褐飞虱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40%毒死蜱+25%吡蚜酮、40%毒死蜱+25%呋虫胺速效性、持效性好,适用于发生量大、虫情复杂的环境;70%吡蚜·呋虫胺速效性不佳,但持效性好,最终防效好,60%烯啶·吡蚜酮在药后2、7、15 d防效一直处于中上游位置,吡蚜酮与呋虫胺复配后的增效作用明显大于烯啶虫胺与吡蚜酮的复配;50%呋虫胺、40%呋虫胺、25%呋虫胺、60%烯啶虫胺速效性不佳,单用效果不理想;10%醚菊酯速效性好、持效期短;50%吡蚜·异丙威速效性不佳,具有一定持效性;50%丙威·噻虫胺、30%噻虫·异丙威效果不好.药后7、15 d防效表明,对低龄若虫的防效均高于其他虫态,低龄若虫期是褐飞虱防治的最佳时期.千粒重测定结果表明,对褐飞虱防治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稻谷千粒重的增减.
-
-
-
谭海军
-
-
摘要:
三氟苯嘧啶对飞虱等同翅目害虫及其传播的病毒具有很好的防控效果,可用于水稻、玉米、马铃薯、棉花和大豆等作物及其温室苗圃种植。研究表明,三氟苯嘧啶对玉米蜡蝉、马铃薯叶蝉、水稻褐飞虱和二点黑尾叶蝉均具有较高活性,其LC50值为0.2~1.6毫克/公斤,对水稻稻飞虱的活性明显高于吡虫啉;对水稻褐飞虱和白背飞虱特效,可用于该类害虫的抗性管理。
-
-
郑庆伟
-
-
摘要:
为确定呋虫胺(护瑞)与其他常规药剂吡虫啉、噻虫嗪及吡蚜酮在防治水稻褐飞虱方面的药效差异,江西省农科院植保所与江西作悦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合作,采用笼罩法进行稻苗叶面喷雾,调查了药后2~7天20%呋虫胺可溶粒剂(SG)对褐飞虱的防效,研究了20%呋虫胺SG对水稻褐飞虱的田间防效以及施用剂量。
-
-
-
-
张一宾
-
-
摘要:
抗性是一切有害生物为了保护自身生存的一种必然行为,为对付有害生物的抗性,人们采取各种方法和手段。归而言之,主要为以下几种。一、开发高选择性和不同作用机制的新药是替代已产生严重抗性的有效手段开发具有不同作用机制并具高选择性的新农药以取代已产生抗性的药剂是人类目前对付药剂抗性的首选办法。10年前,东南亚地区水稻褐飞虱大暴发,由于长期使用吡虫啉,使褐飞虱对吡虫啉产生严重抗性.
-
-
邹拓;
耿雷跃;
张薇;
张启星
-
-
摘要:
水稻的抗病性是一个水稻品种能否应用于生产的重要性状之一.近年来,随着环境气候的变化以及品种抗病基因的单一化,导致水稻产量在病虫严重年份受到严重影响.农民使用大量的化学农药防治水稻病害虫害的过程中,极大地破坏了种植区的自然环境.因此,挖掘利用水稻自身抗病基因,聚合不同抗性基因,提高水稻自身抗病虫害能力是目前水稻抗病育种的重要途径.对水稻抗稻瘟病基因、抗白叶枯基因、抗褐飞虱基因以及水稻抗病基因聚合等内容进行了阐述.
-
-
张夕林;
杨燕涛;
丁晓丽
-
-
摘要:
水稻褐飞虱是沿江地区中晚粳稻区水稻中后期的重要害虫,特别是三、四代褐飞虱的发生为害,严重威胁水稻的正常生长发育,导致对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大幅度下降,对水稻高产稳产和增产增收影响更大。据初步统计:2005年以来,水稻中后期褐飞虱连年中等以上至大发生,重发年份造成部分田块水稻全田枯死,给水稻生产造成很大威胁。
-
-
袁静;
郁季平;
邢家华;
陈杰;
施顺发;
张芝平;
许艳
- 《第十四届全国农药交流会》
| 2014年
-
摘要:
为了评估环氧虫啶和阿维菌素对水稻褐飞虱的协同作用,采用共毒系数法测定了二者混配的增效作用,并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环氧虫啶与阿维菌素比例为1∶8时增效作用最显著;将2种制剂进行桶混,药后7d,25%环氧虫啶可湿性粉剂45g a.i./hm2+1.8%阿维菌素乳油5g a.i./hm2,25%环氧虫啶可湿性粉剂56g a.i./hm2+1.8%阿维菌素乳油7g a.i./hm2对褐飞虱的防效分别为83.7%和88.4%,环氧虫啶和阿维菌素防治水稻褐飞虱具有增效作用。
-
-
黄军定
- 《第29届中国植保信息交流会》
| 2013年
-
摘要:
水稻褐飞虱是为害广东省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由于其发生期与稻纵卷叶螟(另一主要害虫)发生期通常有较大程度的重叠.在防治褐飞虱过程中,农户常加进一些防治稻纵卷叶螟的农药混用,以减少人工成本和施药次数,提高防治水稻虫害的整体效率、效果和效益.本试验通过25%吡蚜酮WP、25%噻嗪酮WP与20%氯虫苯甲酰胺SC、15%茚虫威SC的混用试验,探索这类长持效期药剂混用对防治褐飞虱的影响.试验结果初步表明,每667m2用25%噻嗪酮WP、25%吡蚜酮WP单用对褐飞虱有良好的防效,可有效控制褐飞虱为害;15%茚虫威SC、20%氯虫苯甲酰胺SC对褐飞虱有一定的防效;25%吡蚜酮WP和25%噻嗪酮WP60g分别混用20%氯虫苯甲酰胺SC和15%茚虫威SC对提高对褐飞虱防效的影响不明显。建议在使用吡蚜酮、噻嗪酮防治褐飞虱时,如测报情况显示稻纵卷叶螟发生为害不严重,不要混用防治氯虫苯甲酰胺、茚虫威这类农药。
-
-
-
-
-
-
苍涛;
王彦华;
李振;
赵学平;
吴长兴;
吴声敢;
陈丽萍
- 《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
| 2009年
-
摘要:
鉴于褐飞虱对多种杀虫剂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防治褐飞虱的高效药剂越来越少,本文参照农业部农技推广中心推荐对褐飞虱具有较高室内毒力的药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明确其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烯啶虫胺、吡蚜酮和氟虫腈对褐飞虱具有较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噻虫嗪对褐飞虱具有较好的持效性,毒死蜱和噻嗪酮对褐飞虱的防治效果一般,但均好于吡虫啉对褐飞虱的防治效果.
-
-
苍涛;
王彦华;
李振;
赵学平;
吴长兴;
吴声敢;
陈丽萍
- 《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
| 2009年
-
摘要:
鉴于褐飞虱对多种杀虫剂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防治褐飞虱的高效药剂越来越少,本文参照农业部农技推广中心推荐对褐飞虱具有较高室内毒力的药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明确其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烯啶虫胺、吡蚜酮和氟虫腈对褐飞虱具有较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噻虫嗪对褐飞虱具有较好的持效性,毒死蜱和噻嗪酮对褐飞虱的防治效果一般,但均好于吡虫啉对褐飞虱的防治效果.
-
-
苍涛;
王彦华;
李振;
赵学平;
吴长兴;
吴声敢;
陈丽萍
- 《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
| 2009年
-
摘要:
鉴于褐飞虱对多种杀虫剂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防治褐飞虱的高效药剂越来越少,本文参照农业部农技推广中心推荐对褐飞虱具有较高室内毒力的药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明确其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烯啶虫胺、吡蚜酮和氟虫腈对褐飞虱具有较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噻虫嗪对褐飞虱具有较好的持效性,毒死蜱和噻嗪酮对褐飞虱的防治效果一般,但均好于吡虫啉对褐飞虱的防治效果.
-
-
苍涛;
王彦华;
李振;
赵学平;
吴长兴;
吴声敢;
陈丽萍
- 《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
| 2009年
-
摘要:
鉴于褐飞虱对多种杀虫剂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防治褐飞虱的高效药剂越来越少,本文参照农业部农技推广中心推荐对褐飞虱具有较高室内毒力的药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明确其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烯啶虫胺、吡蚜酮和氟虫腈对褐飞虱具有较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噻虫嗪对褐飞虱具有较好的持效性,毒死蜱和噻嗪酮对褐飞虱的防治效果一般,但均好于吡虫啉对褐飞虱的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