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母婴分离

母婴分离

母婴分离的相关文献在1993年到2022年内共计588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妇产科学、预防医学、卫生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76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225370篇;相关期刊248种,包括母婴世界、医疗装备、中国社区医师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脑病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学术年会、中国医师协会第三次全国新生儿科医师大会、2012全国妇产科新技术、新理论进展研讨会等;母婴分离的相关文献由1141位作者贡献,包括罗琳雪、董文斌、陈丽芬等。

母婴分离—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76 占比:0.25%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225370 占比:99.74%

总计:225953篇

母婴分离—发文趋势图

母婴分离

-研究学者

  • 罗琳雪
  • 董文斌
  • 陈丽芬
  • 李雯馨
  • 凌燕兰
  • 刘志杰
  • 卢健
  • 吴斌
  • 孙鸿燕
  • 岳广欣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肖祥秀; 王洁
    • 摘要: 目的:调查母婴分离母亲母婴依恋关系现状,以期为制订母婴依恋关系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以2021年1月—2021年8月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患儿母亲为调查对象,借助问卷星平台收集所需问卷。结果:共纳入有效问卷245份。母婴分离母亲母婴依恋关系得分为(74.51±11.35)分。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家庭年收入以及计划带养方式为母婴分离母亲母婴依恋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母婴分离母亲母婴依恋关系处于中等水平,护理人员应引起重视,积极探索有效干预措施。不同特征的母婴分离母婴依恋关系水平存在差异,较为年轻、家庭年收入较高以及计划他人带养的母亲母婴依恋水平较低。
    • 黄小满; 李小平; 霍伟芬
    • 摘要: 目的:探讨以专科护士为主导的医院-家庭联合护理模式对早产母婴分离高龄产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2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收治早产母婴分离的352例高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74例和观察组178例,对照组采用高龄产妇产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以专科护士为主导的医院-家庭联合护理模式;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1个月后负性情绪[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母亲角色适应能力[采用母亲角色适应调查问卷]、产后行为状态[采用Rubin分期标准]及应对方式[采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结果:干预1个月后,观察组HAMA、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母亲角色适应调查问卷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1个月后,观察组产后行为状态优于对照高(P<0.01);干预1个月后,观察组SCSQ中积极应对维度得分高于对照组(P<0.01),消极应对维度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专科护士为主导的医院-家庭联合护理模式能缓解早产母婴分离高龄产妇的负性情绪,促进其母亲角色转变,推动产后行为状态进入释放期,促使其采取积极应对方式。
    • 徐雪; 封洁
    • 摘要: 目的探析早产儿母婴分离高龄产妇心理状态及角色转变情况。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20年10月于南阳市某医院分娩早产儿的82例高龄产妇为观察组,再随机选取同时间段于该院正常分娩胎儿的82例产妇为对照组;均于2组产妇顺利分娩胎儿后,进行母婴分离。比较2组产妇在母婴分离后角色适应情况和新生儿照护能力;比较2组产妇在母婴分离后第1天、第2天和第3天的泌乳量和纯母乳喂养情况;比较在母婴分离后2组产妇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结果母婴分离后,观察组产妇SDS、SA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母婴分离后,观察组产妇第3天泌乳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母婴分离后的早产儿高龄产妇负面情绪较正常分娩胎儿产妇严重,但角色转换适应及新生儿照护能力与正常分娩胎儿产妇无明显差异。
    • 刘海迎; 黄冬雪; 高燕; 邓哲
    • 摘要: 母婴分离导致产妇不便哺乳,影响产后泌乳状况,造成大量乳汁淤积乳房,引起乳房肿胀、疼痛。因此需根据产妇情况进行促进乳汁分泌或回乳治疗。母婴分离时选择科学合理的方式促进乳腺分泌,手法护理、低频脉冲治疗仪、电动吸乳器、乳房按摩、中医穴位刺激等均是促使产妇分泌乳汁的有效措施。在不同的哺乳期,选择合适的促进乳腺分泌方法,可提高孕妇产奶量。孕妇分娩后,可能因为多种原因导致产妇不能哺乳,通常此时需要对产妇及时进行回奶护理,芒硝外敷回奶、生麦芽回奶、维生素B6回奶、雌激素回奶均是科学的回奶方法。现对母婴分离时促进乳汁分泌方法及回奶方法进行综述,使其在实施中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降低乳房胀痛、疼痛等并发症的发生。
    • 杨莉莉; 郑双双; 林亚香; 蔡莉
    • 摘要: 目的:探讨电动吸乳器刺激联合循证护理干预对母婴分离产妇乳汁分泌和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20年7月莆田学院附属医院住院分娩的88例母婴分离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电动吸乳器刺激联合循证护理。对比两组产妇乳汁分泌情况、乳房肿胀度和纯母乳喂养率。结果:观察组泌乳始动时间(8.97±2.71) h,短于对照组的(12.04±2.36)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67,P<0.05)。产后72 h泌乳量为(179.58±22.13) mL,多于对照组的(152.06±18.94)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67,P<0.05)。观察组产后72 h乳房肿胀度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77,P<0.05)。纯母乳喂养率为90.91%,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38,P<0.05)。结论:电动吸乳器刺激联合循证护理干预能够提升母婴分离产妇泌乳量,缩短泌乳始动时间,减轻乳房肿胀情况与纯母乳喂养率。
    • 曹广文; 张燕伟; 陶梦超; 魏鹏晟; 郎文萱; 李兴怡; 金戈; 朱启文
    • 摘要: 目的研究7-硝基吲哚(7-NI)对青春期大鼠焦虑样行为的作用,并从神经兴奋性中毒方面探究相关机制。方法将10只母鼠在同一时期产下的90只仔鼠按照雌雄各半、同窝对照的原则随机分为母婴分离组和对照组,母婴分离组在断奶前每天将仔鼠与母鼠分离6 h,断奶后再进行17 d的社会孤养,对照组正常群养。实验前将母婴分离组按照相同分组原则再分为4组,每组12只,分别为模型组、7-NI 25 mg组、7-NI 50 mg组,MK801+7-NI 25 mg/kg组。对照组和模型组均腹腔注射等量的溶剂;7-NI 25 mg组和50 mg组分别注射25 mg/kg和50 mg/kg的7-NI;MK801+7-NI 25 mg/kg组先腹腔注射0.075 mg/kg的MK801,15 min后注射25 mg的7-NI。注射时间为每天行为学进行前1 h。应用旷场实检、社会交往实验、多功能闭合式迷宫实验检测大鼠母婴分离合并社会隔离对青春期大鼠焦虑样行为的改变,蛋白印迹法检测nNOS、PSD-95相关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和MK801+7-NI 25 mg/kg组大鼠在旷场中央区访问累计时间显著减少(P<0.05,P<0.01)、社交攻击性显著增加(P<0.001),并且其在多功能闭合式迷宫起始扇区中央区访问频数减少(P<0.05),访问累计时间显著减少(P<0.05)。与模型组相比,7-NI 25 mg组和7-NI 50 mg组的大鼠旷场中央区访问累计时间均显著增加(P<0.05)、社交攻击性均显著减少(P<0.001)。与模型组相比,7-NI 25 mg组和7-NI 50 mg组的大鼠在迷宫中央区访问频数显著增加(P<0.05),访问累计时间显著增加(P<0.05)。Western blot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和MK801+7-NI 25 mg/kg组的PSD-95(P<0.01)及nNOS(P<0.05,P<0.01)表达均明显升高;与模型组相比,7-NI 25 mg以及7-NI 50 mg大鼠海马区PSD-95(P<0.05)及nNOS蛋白(P<0.01,P<0.001)表达明显减少。结论母婴分离合并社会隔离可引起大鼠焦虑样行为,7-NI可通过PSD-95/nNOS耦联改善焦虑样行为。
    • 方喻; 来晓莉; 任林杏; 卢静; 邓柳君
    • 摘要: 目的:探讨回授法在母婴分离初产妇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将符合标准的102例母婴分离初产妇按病区分为观察组49例(产科二区)和对照组53例(产科三区),对照组采用产科常规健康教育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回授法进行干预,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泌乳始动时间早于对照组(P<0.01),产后48、72 h泌乳量多于对照组(P<0.01),手法挤奶操作掌握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产后1、3、6个月纯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母婴分离初产妇采用回授法干预,可以促进早期泌乳,改善其负性情绪,提高后期纯母乳喂养率。
    • 李懿; 杨茜; 蔡果; 马英; 孙维
    • 摘要: 目的评价高智能婴儿互动照料模拟人在母婴分离产妇健康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2月在我院分娩,且分娩后新生儿即刻转入新生儿科处于母婴分离状态的初产妇108例,将产妇按母婴分离先后时间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5例和观察组5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产后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产后护理干预基础上采取高智能婴儿互动照料模拟人训练。干预1周末,对2组产妇母亲角色适应能力、产后抑郁及对新生儿护理操作技能3个方面进行效果评价。结果观察组产妇在母亲角色适应能力方面优于对照组产妇(P<0.05);在新生儿护理操作技能考核中,观察组新生儿抚触、新生儿穿脱衣服法、母乳喂养、臀部护理、新生儿包布法、更换尿不湿法得分优于对照组(P<0.05);而产妇产后抑郁总分及3个分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智能婴儿互动照料模拟人训练活动能有效提高母婴分离初产妇的母亲角色适应能力,提升产妇对新生儿护理操作技能水平,降低其产后抑郁状况。
    • 李大春; 刘梅
    • 摘要: 目的探讨高危妊娠产妇产后母婴分离时的心理状态及造成其负面情绪出现影响因素。方法共200例高危妊娠产妇,回顾性分析产妇的临床资料,依据产妇分娩后新生儿是否转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实施母婴分离进行分组,其中未转入NICU、未经历母婴分离的118例产妇纳入A组,新生儿转入NICU、经历母婴分离的82例产妇纳入B组,比较两组产妇的心理状态以及其产生负面情绪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产前焦虑的发生率、抑郁的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产后B组焦虑发生率、抑郁发生率均高于A组(P<0.05);通过对于B组发生产后抑郁和未发生产后抑郁产妇的临床资料发现,两类产妇在家庭月收入、户籍状况、分娩情况、流产情况、出生时孕周、新生儿出生时体重和Apgar评分方面存在明显差异(P<0.05),并且经Logistic回归方程计算显示,上述存在差异的因素均是造成产妇产后抑郁的危险因素。结论经历母婴分离的高危妊娠产妇发生焦虑和抑郁等负面情绪的风险更高,而造成其产后抑郁的影响因素中包含生理、环境及心理等多个方面,因此在此类产妇的日常护理中需针对产妇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干预,从而促进产妇尽早恢复。
    • 刘聪香; 施伟慧; 陈青林; 董晗琼; 田梅梅; 陈亚梅; 张海英; 陈琳; 黄芸; 褚晓敏
    • 摘要: 目的通过循证实践促进母婴分离产妇在住院期间保持正常的泌乳状态。方法通过文献检索、文献质量评价等方法制订4条保持母婴分离产妇产后正常泌乳的审查指标、制订相应的行动策略,并应用到临床实践中。选择2019年2月至2020年1月在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分娩的产妇120名,比较证据应用前母婴分离产妇(n=60)和证据应用后母婴分离产妇(n=60)在住院期间保持正常泌乳的执行情况、产后3 d内的乳汁分泌量。结果证据应用后,4条审查指标执行率均高于证据应用前(P<0.05),证据应用后第2天、第3天母婴分离产妇的乳汁分泌量均多于证据应用前(P<0.05)。结论对母婴分离产妇实施循证护理干预,能够有效保持产妇住院期间正常泌乳状态。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