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社会隔离

社会隔离

社会隔离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194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社会学、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1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74260篇;相关期刊152种,包括民主与法制、人口学刊、西北人口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第九届全国生理心理学学术研讨会、第三届北京大学老龄健康博士生论坛、第十九次全国行为医学学术会议 等;社会隔离的相关文献由436位作者贡献,包括徐红、殷盛明、赵雅宁等。

社会隔离—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91 占比:0.26%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74260 占比:99.74%

总计:74454篇

社会隔离—发文趋势图

社会隔离

-研究学者

  • 徐红
  • 殷盛明
  • 赵雅宁
  • 刘瑶
  • 唐一源
  • 王爱敏
  • 赵梦璐
  • 赵迪
  • 韩影
  • 于德钦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焱; 刘方; 徐瑞; 易梦思; 郭姣姣
    • 摘要: 目的:探讨养老机构老年人社会隔离、抑郁与老年衰弱的关系,并分析抑郁在社会隔离与衰弱间的中介作用。方法:2020年10月—2021年1月便利抽取郑州市4所养老机构的244名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采用Lubben社会网络量表⁃6(LSNS⁃6)、老年抑郁量表(GDS⁃5)及中文版Tilburg衰弱量表(TFI)进行调查。结果:养老机构老年人社会隔离、抑郁及衰弱得分分别为(14.51±5.14)分、(1.42±1.00)分和(5.70±2.45)分。社会隔离得分与抑郁和衰弱均呈负相关(P<0.01)。社会隔离可直接影响衰弱(β=-0.31),还可通过抑郁间接影响衰弱(β=-0.56);抑郁的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64.37%。结论:养老机构老年人社会隔离风险较高。社会隔离可直接影响或通过抑郁间接影响养老机构老年人衰弱的发生,应促进老年人积极融入社会,从而改善其负性情绪,降低衰弱发生率,促进积极老龄化。
    • 张妍欣; 杨丽; 李家燕; 朱静文; 梁秋婷; 周溢; 叶夏兰; 卢佳美
    • 摘要: 目的:调查鼻咽癌病人疾病心理社会适应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便利选取2020年12月—2021年5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疗科收治的鼻咽癌放化疗病人共200例,采用疾病心理社会适应量表、疾病接受度量表、Lubben社会网络量表-6进行调查。结果:鼻咽癌病人心理社会适应总分为(55.13±18.60)分,呈低心理社会适应水平;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人年龄、文化程度、症状种数、疾病接受度、社会隔离是鼻咽癌病人心理社会适应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医护人员要关注鼻咽癌病人心理社会适应状况,根据其影响因素制定并实施系统性、有效性的心理社会护理干预策略。
    • 秦琼; 孟爽; 唐启群
    • 摘要: 目的探讨抑郁对养老机构老年人影响并检验社会隔离在抑郁与自我老化感知间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唐山市抽取6所养老机构老年人502名。采用一般资料问卷、简版自我感知老化量表(B-APQ)、老年抑郁量表简版(GDS-15)及《社会网络量表》简版(LSNS-6)进行调查。结果抑郁和社会隔离是自我老化感知的重要影响因素,且社会隔离在抑郁和自我老化感知之间起调节作用。结论降低社会隔离能够缓解抑郁对机构老人自我老化感知的影响,机构护理人员可以通过增加老人亲友探望,加强心理及社会支持排解抑郁情绪来调节消极老化感知,达到积极老化。
    • 蒋鑫; 张文海; 李鑫; 李倞; 林箐
    • 摘要: 以当代老城区改造过程出现的隔离现象为切入点,从日常生活的视角出发,选取济南老城区具有公共空间异化特征的曲水亭片区作为观察和研究对象,运用以PSPL调研法、动线观察法为核心的多目标导向的人群活动综合调研方法,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解译老城区公共空间中存在的割裂现象和异化表征,并以其中4个典型的街道界面进行"空间-行为"模式的对比分析,总结出"流动型、闭环型、单层隔离型、双层隔离型"4类公共空间异化模式,从而更深层次地揭示公共空间异化产生的动因和机制。最后,在当代存量更新的语境下,基于日常生活与物质空间的动态关联,探讨走向社区融合的老城区公共空间互融更新策略,以期为老城区的活化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提供途径。
    • 倪晨旭; 王震
    • 摘要: 社会隔离在老年群体中普遍存在,对老年人健康等一系列福祉产生消极影响。有证据表明当代信息和通信技术(ICT)会通过各种机制预防或减少老年人的社会隔离。本文使用2018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CLASS)数据研究互联网使用对减轻我国老年人社会隔离的影响。老年人主观社会适应态度是衡量社会隔离问题的一个重要指标,研究发现老年人互联网使用水平每上升1个层次,其主观社会适应能力提高0.037个标准差,这一结论在克服内生性偏误和多种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机制检验结果表明这一效果主要通过提高老年人健康和幸福感知、认知能力及参加社交活动和与亲人朋友交往的频率来实现,个人主观条件的改善和社会环境的融入能让老年人拥有更多自主学习新鲜事物的机会和随时了解社会进展的渠道进而提高老年人主观社会适应能力。同时本文还发现有效性不存在性别差异,而受教育程度更高、住在城市的老年人更能从互联网使用减轻社会隔离中受益。此外,不同上网活动、上网方式及熟练度起到了调节作用,视频娱乐和阅读方面的网上活动及更高的手机使用熟练度对提高老年人社会适应更有效。互联网技术可以成为消除老年数字鸿沟,解决老年人社会隔离问题的有效工具。
    • 刘衍素; 杨静; 范艳珠; 沈迪; 孙若磊; 钮文俊; 方光战
    • 摘要: 目的探究不同饲养条件下小鼠Mus musculus的焦虑行为特征及神经活动特征。方法对21日龄的雄性CD-1小鼠进行社会隔离(SI)或社会群居(SG)饲养处理2周后,采用经典的焦虑行为范式(高架十字迷宫)进行测试,并同步采集内侧前额叶(mPFC)、内侧杏仁核(MeA)、腹内侧下丘脑(VMH)等脑区的局部场电位(LFP)。通过分析行为和LFP相关参数,探索隔离饲养小鼠焦虑行为特征及神经活动特征。结果(1)行为特征上,SI组小鼠的焦虑水平高于SG组;(2)对不同脑区而言,δ节律和θ节律的绝对功率谱在双侧mPFC及双侧VMH最大,α节律、β节律和γ节律的绝对功率谱在双侧mPFC最大;(3)2组闭合臂对应的EEG绝对功率谱显著大于开放臂。结论隔离饲养导致小鼠的焦虑水平升高;虽然闭合臂对应的绝对功率谱更大,但饲养条件并未显著影响神经活动特征。
    • 孟翔飞
    • 摘要: 伴随城市化的高速发展,城市公共生活空间安全问题逐渐成为影响社会关系、利益结构及居民生活方式的重要因素,社会秩序失衡、空间正义缺失、城市风险不断累加而形成的城市治安问题陆续以空间的形式显现,主要表现为城市化发展滋生的治安空间盲区和城市居民的社会隔离。城市更新要在充分融合治安元素的过程中与空间治理有机结合,通过在环境规划中打造“可防卫空间”、在空间规划中优化警力配置以及引导社区“自主规划”等综合治安治理的空间策略,实现对被隔离社会群体的社会融合,进而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现代化水平,提升城市居民的幸福感和安全感,全面推进新时期我国城市化建设高质量发展。
    • 曹广文; 张燕伟; 陶梦超; 魏鹏晟; 郎文萱; 李兴怡; 金戈; 朱启文
    • 摘要: 目的研究7-硝基吲哚(7-NI)对青春期大鼠焦虑样行为的作用,并从神经兴奋性中毒方面探究相关机制。方法将10只母鼠在同一时期产下的90只仔鼠按照雌雄各半、同窝对照的原则随机分为母婴分离组和对照组,母婴分离组在断奶前每天将仔鼠与母鼠分离6 h,断奶后再进行17 d的社会孤养,对照组正常群养。实验前将母婴分离组按照相同分组原则再分为4组,每组12只,分别为模型组、7-NI 25 mg组、7-NI 50 mg组,MK801+7-NI 25 mg/kg组。对照组和模型组均腹腔注射等量的溶剂;7-NI 25 mg组和50 mg组分别注射25 mg/kg和50 mg/kg的7-NI;MK801+7-NI 25 mg/kg组先腹腔注射0.075 mg/kg的MK801,15 min后注射25 mg的7-NI。注射时间为每天行为学进行前1 h。应用旷场实检、社会交往实验、多功能闭合式迷宫实验检测大鼠母婴分离合并社会隔离对青春期大鼠焦虑样行为的改变,蛋白印迹法检测nNOS、PSD-95相关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和MK801+7-NI 25 mg/kg组大鼠在旷场中央区访问累计时间显著减少(P<0.05,P<0.01)、社交攻击性显著增加(P<0.001),并且其在多功能闭合式迷宫起始扇区中央区访问频数减少(P<0.05),访问累计时间显著减少(P<0.05)。与模型组相比,7-NI 25 mg组和7-NI 50 mg组的大鼠旷场中央区访问累计时间均显著增加(P<0.05)、社交攻击性均显著减少(P<0.001)。与模型组相比,7-NI 25 mg组和7-NI 50 mg组的大鼠在迷宫中央区访问频数显著增加(P<0.05),访问累计时间显著增加(P<0.05)。Western blot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和MK801+7-NI 25 mg/kg组的PSD-95(P<0.01)及nNOS(P<0.05,P<0.01)表达均明显升高;与模型组相比,7-NI 25 mg以及7-NI 50 mg大鼠海马区PSD-95(P<0.05)及nNOS蛋白(P<0.01,P<0.001)表达明显减少。结论母婴分离合并社会隔离可引起大鼠焦虑样行为,7-NI可通过PSD-95/nNOS耦联改善焦虑样行为。
    • 谢博钦; 陈利群; 刘成成; 陈瑜
    • 摘要: 目的调查社区高龄独居老年人生活质量现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1年5-7月在上海市区2个街道选取218名75岁及以上的高龄独居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量表老年模块(WHOQOL-OLD)评价高龄独居老年生活质量现况。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表、衰弱筛查量表(FRAIL量表)、老年抑郁量表简表(GDS-5)、Lubben社交网络量表(LSNS-6)和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孤独量表简表(UCLA-6)、调查研究对象的人口学特征、慢性病数目、躯体衰弱、抑郁、孤独感和社会隔离等资料,以分析其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社区高龄独居老年人WHOQOL-OLD得分为(60.21±13.68)分,其中社会参与(56.97±17.80)、感觉能力(55.44±21.73)以及亲密关系(53.93±22.20)这3个维度得分最低。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多重用药、躯体衰弱、抑郁状态、社会隔离状态和孤独感是社区高龄独居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P<0.05),共解释52%的WHOQOL-OLD变异程度。其中,孤独感、社会隔离、抑郁、躯体衰弱、年龄和多重用药依次解释了WHOQOL-OLD得分13.06%、12.38%、9.74%、6.67%、3.59%和3.27%的变异度。结论社区高龄独居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不理想。孤独感、社会隔离和抑郁状态是影响高龄独居老年人生活质量最重要的3个影响因素。社区卫生工作者应发展个体化的干预措施来延缓躯体衰弱、减少抑郁和孤独感、消除社会隔离,进而改善高龄独居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 张思思; 沈勤; 王伟利
    • 摘要: 目的分析近10年来老年人社会隔离领域文献,以提升该领域的护理研究水平。方法检索2011-2021年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收录的老年人社会隔离相关文献,借用CiteSpace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共纳入1766篇文献,发文量整体逐年增长;较有影响力的期刊有《Lancet》、《Soc Sci Med》、《Plos One》等,主要出自美国和英国等欧美国家;通过高频引文和关键词分析可得,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社会隔离流行病学调查、社会隔离与听力损失的关系、社会隔离的不良结局以及干预管理措施。结论近年来老年人的社会隔离问题受到持续关注,发达国家研究较多。国内研究者可借鉴国外研究热点,为国内开展相关研究打下基础。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