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膜污染
残膜污染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1年内共计89篇,主要集中在农作物、农业工程、环境污染及其防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2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392134篇;相关期刊57种,包括石河子科技、农业环境科学学报、农机化研究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中国棉花学会2014年年会、2012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国际学术年会、2012年全国耕地资源保育保耕及农田土壤生态调控若干科学问题研讨会等;残膜污染的相关文献由226位作者贡献,包括何文清、冯良山、吕军等。
残膜污染—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392134篇
占比:99.98%
总计:392223篇
残膜污染
-研究学者
- 何文清
- 冯良山
- 吕军
- 曹肆林
- 王序俭
- 王旭峰
- 严昌荣
- 任永峰
- 侯书林
- 刁生鹏
- 刘勤
- 刘晓伟
- 刘爽
- 刘超吉
- 孙良斌
- 安颖蔚
- 常蕊芹
- 张鹏
- 李佳伶
- 李焕春
- 李继红
- 牛瑞坤
- 狄彩霞
- 王吉奎
- 王敏
- 王琼
- 王金莲
- 田玉东
- 聂晶
- 胡灿
- 贾有余
- 赵沛义
- 邹江腾
- 郭文松
- 高宇
- 鲁兵
- An Honglei
- Cao Weibin
- Chu Ping
- Cong Tengda
- Guo Shuxia
- Guo Wensong
- Hou Ailing
- Jian Shichun
- Kan Za
- Kang Jianming
- Ma Jichun
- Meng Junting
- Peng Qiangji
- Tang Shurong
-
-
祁虹;
赵贵元;
王燕;
刘建光;
耿昭;
豆海宽;
张寒霜;
王永强
-
-
摘要:
地膜覆盖技术的应用为我国棉花产量提升做出重大贡献.但随着聚乙烯地膜的长期使用,土壤残膜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影响棉田土壤环境和棉花可持续发展.综述了我国棉田地膜残留现状、分布特征及其对棉花生长的危害,从土壤结构变化、水分迁移状况、有害物质释放、土壤物质代谢、微生物种群结构等方面系统总结了棉田残膜污染的危害机制,归纳了现阶段我国棉田残膜污染防控技术的研究进展及优势与不足,并对残膜污染防控策略及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为我国棉田残膜污染治理技术的研究提供科学参考.
-
-
张秀萍
-
-
摘要:
我国是农业大国,在农业生产中,为了提高农作物萌芽率、成活率,农用地膜成为了被广泛使用的一种农用生产辅助材料.但是农用地膜未经良好回收,残膜对土壤的污染问题始终是困扰农业生产地环境质量的重要问题.使用残膜回收机械能够提升回收残膜的效率,但受机械的使用年限和土地情况等原因影响,残膜回收机械的拾净率还有待提升.本文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主要论述如何提高残膜回收机械的拾净率,起到治理残膜污染的作用.
-
-
马兆嵘;
刘有胜;
张芊芊;
应光国
-
-
摘要:
农用塑料薄膜(农膜)作为设施农业中重要的生产资料,在促进农业增产和增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我国农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我国农膜使用量巨大且逐年不断增加,20多年来年使用量已增长4.05倍,从1991年的64.2万t增长到2017年的252.8万t.农膜的长期大量使用和缺乏有效的回收处理已导致"白色污染"加剧.本文介绍了农膜种类、组成成分和使用状况,分析了农膜造成的环境污染及其生态效应.提出了农膜的生产标准制定、正确使用以及有效的回收处理与再利用是降低农膜环境污染的主要方法,对农膜环境污染防控和构建农业生态环境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
-
-
蔡俊玲;
吕军;
李生太
-
-
摘要:
农业是八师石河子市的基础产业。现有耕地面积278万亩,正播面积230万亩,机械化程度达85%以上。正因为农八师机械化程度高,覆膜率高,残膜污染严重,所以残膜污染急待解决,这是影响到农民的收入和经济的增长的大问题。本文通过调查石河子市农田残膜污染现状,分析残膜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及当前残膜污染治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农田残膜污染治理对策。
-
-
胡灿;
王旭峰;
王士国;
鲁兵;
郭文松;
刘超吉;
汤修映
-
-
摘要:
地膜覆盖的长期广泛应用导致了新疆农田土壤中残留地膜的积累。然而,目前还未有明确的定量结果判断农田残膜残留量(RPF)对作物生长的影响。该研究旨在探讨RPF对新疆重要经济作物—棉花生长的影响。按照新疆棉田实际污染情况,在0-30cm土层中设置了7个塑料残膜污染等级的梯度,(800kg/hm~2、500kg/hm~2、350kg/hm~2、250kg/hm~2、150 kg/hm~2、75 kg/hm~2、0 kg/hm~2)。在不同土壤残膜水平下,研究了膜下滴灌方式下棉花不同生育期的出苗率、干物质和产量等生长指标。结果表明,RPF对土壤水分分布和运动有显著影响。在200kg/hm~2以上的水平上,塑料残留对棉花生长有显著影响,产量随RPF用量的增加而降低。在此基础上,提出以200kg/hm~2为阈值水平来测定RPF对棉花的影响。该研究为农田土壤RPF污染分级提供了依据,有助于了解污染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
-
刘晓伟;
殷涛;
李元桥;
吕军;
何文清
-
-
摘要:
为更科学地应用地膜技术减少残膜污染,研究不同农田管理模式对农田残膜污染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农田残膜人工采样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新疆兵团和地方2种不同农田管理模式下农田地膜残留量、地膜回收现状和残膜处理方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地膜残留量方面,北疆兵团和地方的农田地膜残留量没有显著差异;南疆地方的农田地膜残留量显著高于兵团,高38.93 kg/hm^(2)(P<0.05);东疆兵团的农田地膜残留量显著高于地方,高162.60 kg/hm^(2)(P<0.05)。在地膜回收方式方面,兵团和地方都是主要采用了地表全部清理干净后在翻耕时再捡拾一遍和只进行地表清理的方式。在残膜处理方式方面,兵团主要采用收集后填埋和焚烧的方式,而不同地方残膜收集后填埋、焚烧、放置在路边和卖掉的方式都有使用。不同的农田管理措施导致农田地膜残留量出现差异,本研究为新疆农田残膜防治工作的进一步具体化和高效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
-
-
-
-
-
王吉亮;
曹肆林;
王序俭;
王敏;
何义川;
营雨琨
- 《2012年全国耕地资源保育保耕及农田土壤生态调控若干科学问题研讨会》
| 2012年
-
摘要:
通过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残膜污染情况的调查,初步探索了该地区棉田的地膜残留状况,残膜对棉花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情况。研究结果显示,兵团棉田地膜残留污染十分严重,土壤中地膜平均残留量高达261.1±ll7.8kg/hm2.残膜在土壤0~30cm耕作层中都有分布,三个土层(0~l0cm、10~20cm、20~30cm)的残留比例分别为37.2%、34.9%和27.9%。残膜量与覆膜年限呈正相关,主要是以4~25cm2的大小存在于土壤中。兵团目前的地膜残留水平平均造成棉花减产约11.5%,棉花纤维长度短0.47mm,整齐度降低4.37%,比强降低3%。在此基础上,本文从从推动残膜回收机械化技术应用的角度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对策。
-
-
-
-
-
Cao Weibin;
曹卫彬;
Wang peng;
王鹏;
张振国
- 《2012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国际学术年会》
| 2012年
-
摘要:
本研究以新疆农八师地区作为研究区域,对当地地膜残留状况进行调查取样和分析统计,并对残膜的一些影响因素(如:空间、质量及农业措施和种植模式)的分析研究以掌握残膜污染的状况。结果表明:新疆农八师地区的平均残膜量25.4 g/㎡,最高39.6 g/㎡,最低18.0 g/㎡;残膜主要集中在0~30 cm的土壤中,土壤越深,残膜越少;残膜量分布也呈现出显著的时空特点等;这些将为以后的残膜污染治理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