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地膜残留

地膜残留

地膜残留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2年内共计137篇,主要集中在环境污染及其防治、农作物、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3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20207篇;相关期刊74种,包括农业环境与发展、农业环境科学学报、农业工程学报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2017年中国马铃薯大会、2012年全国耕地资源保育保耕及农田土壤生态调控若干科学问题研讨会、2010国际农业工程大会等;地膜残留的相关文献由394位作者贡献,包括严昌荣、赵雪、何文清等。

地膜残留—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3 占比:0.60%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20207 占比:99.38%

总计:20334篇

地膜残留—发文趋势图

地膜残留

-研究学者

  • 严昌荣
  • 赵雪
  • 何文清
  • 唐文雪
  • 张富林
  • 曹肆林
  • 林涛
  • 汤秋香
  • 王亮
  • 王序俭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卓然; 马娟娟; 郑利剑; 郭向红; 杨彩霞; 陈金平
    • 摘要: 为了探究地膜残留对番茄生长的影响,通过设置8个残膜量处理(0、200、400、600、800、1200、1600、2000 kg/hm^(2)),分析土壤含水率、番茄生长指标、果实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残膜量的增加可致使土壤含水率分布不均匀,随着残膜量的增加30 cm以下土层含水率显著降低。当残膜量增加为2000 kg/hm^(2)时,茎粗与成熟期根茎比随着残膜量增加而波动降低,株高变化趋势保持稳定,无较大波动,产量下降18.59%。残膜量的增加,有助于果实品质的提高,当残膜量处于600~1200 kg/hm^(2)范围时,番茄Vc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分别升高81.47%、18.30%,有机酸含量降低28.57%。为了综合评价残膜带来的正负效应,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生长、品质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可知番茄生长及果实品质综合得分会随着残膜量的增加先降低后增加,残膜量为200 kg/hm^(2)时,番茄生长及品质指标综合得分最高。大量地膜残留对番茄生长产生明显影响,但在一定范围内会提升果实品质,因此将残膜量控制在特定阈值内,可减轻残膜对设施番茄造成的危害。
    • 王永宁; 张雷; 傅建伟; 刘宏金; 郭晓宇; 王跃飞
    • 摘要: 通过调查监测内蒙古不同区域地膜的使用情况及残留现状,为不同区域地膜合理使用和残膜有效回收提供参考。2021年春季对内蒙古10个旗县的30个监测点开展典型地块采样调查,同时在每个监测点周围随机选取10个农户或合作社,开展农田地膜应用问卷调查,收集调查问卷300份。监测点中翁牛特旗、喀喇沁旗、开鲁县地膜残留量分别达到311.9,288.6,245.3 kg·hm^(-2),残留量较高。监测的残膜碎片中,≤4 cm^(2)的占68.9%,4~25 cm^(2)的占26.26%,≥25 cm^(2)的占4.84%。残膜监测地块与住处间距离关系为,当距离≤1 km平均残留量为103.2 kg·hm^(-2),距离为1~2 km平均残留量为120.8 kg·hm^(-2),距离≥2 km平均残留量为153.9 kg·hm^(-2)。用0.008 mm厚度的地膜,平均残留量为163.7 kg·hm^(-2),用0.01 mm厚度的地膜,平均残留量达到117.9 kg·hm^(-2)。地膜使用量大、覆膜年限长、地块与住处间距离远、使用薄地膜是残留量高的主要原因。三分之二以上的残膜以≤4 cm^(2)面积存在。随残膜量增加土壤微团聚体增多,稳定性降低,0~10 cm土层土壤容重增加、孔隙度减小、含水率减小,10~30 cm土层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孔隙度减小、土壤含水率增加。
    • 王金玲; 武岩; 刘宏金; 刘会; 郭晓宇; 春兰; 刘俊鹏; 孙德华; 刘波
    • 摘要: 为摸清内蒙古农田地膜残留污染现状、明确地膜残留特征,制定符合内蒙古实际情况的农田地膜污染防治措施,在内蒙古典型覆膜地块布设地膜残留长期定位监测点,采用问卷调查和挖取样方的方法,对内蒙古2020年农田地膜残留情况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2020年内蒙古农田平均地膜残留量为101.7 kg/hm^(2),其中锡林郭勒盟、赤峰市、巴彦淖尔市、阿拉善盟平均地膜残留量(127.66~145.83 kg/hm^(2))显著高于其他盟市(P0.05)。内蒙古农田地膜残留量主要受土壤质地类型和覆膜年限影响。建议各盟市进一步加强地膜源头管控、推广地膜源头减量增效技术,每年开展地膜回收工作、加强耕地土壤培肥改良,多措并举构建农田地膜污染防治技术体系。
    • 阚炜杰; 徐明泽; 田硕; 杨雯祎; 张雷; 石春梅; 牟国兴; 施鹏飞
    • 摘要: 传统地膜残留对农业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2017年以来我国针对农用地膜提出了一系列政策与规划,目前北京市的农用地膜回收已逐步形成“职能部门管理监督+农资网点具体实施”的基本模式,其中昌平区2019—2021年地膜年回收率均在95%以上,但目前的地膜回收工作仍存在难点,为此提出严格质量监控、从源头减少地膜投入、开展调查研究及残留检测、完善回收处置模式等建议。
    • 王太祥
    • 摘要: 新疆棉花生产的快速发展,与地膜及其配套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是密不可分的。在棉花生产中,棉农为了降低生产成本而大量使用0.008毫米以下的超薄地膜,这些地膜老化快、易破碎、难回收,再加上人工捡拾成本高,大量地膜残留在土壤中,造成极为严重的白色污染,危及到棉田生态和棉花产业的安全。因此,加强棉田白色污染的治理研究刻不容缓。
    • 薛颖昊; 靳拓; 周洁; 魏莉丽; 高海河; 徐志宇
    • 摘要: [目的]地膜是我国农业的重要生产资料之一,覆膜种植技术的广泛应用在带来农作物增产、品质增效、农民增收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污染问题,如"白色污染"等.为进一步提高农田地膜回收利用的比例、减少残膜对生态环境污染、促进农业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文章对地膜覆盖大省——河北、内蒙古、四川的地膜使用及回收再利用情况进行了调研.[方法]文章从地膜使用情况、地膜残留、地膜回收、农户认知程度等角度分析典型地区的地膜使用及回收、区域性的补贴情况等.[结果]通过对调研数据的整理分析发现,目前存在新国标地膜市场占比不高、地膜回收利用产业市场化运行难度大、农户购买国标地膜和主动回收地膜的积极性不高等问题.[结论]为加强地膜回收、推进地膜污染治理,需要从源头控制,加强全程监管.据此提出加强地膜市场监管、探索回收补贴政策、拓展媒介宣传渠道的建议.
    • 李金在; 赵桂桃; 杨瑞军
    • 摘要: 近年来,随着地膜覆盖技术的大面积推广,达拉特旗农膜使用量逐年增大,造成的"白色污染"问题也日益凸显.开展农田地膜残留监测工作,摸清达拉特旗主要覆膜农作物耕层土壤地膜残留状况和变化趋势,为加强地膜残留污染的监管、防控及综合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 朱永亮
    • 摘要: 本文阐述了甘谷县地膜残留及回收利用现状,分析了残膜回收存在的难点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 李守梅
    • 摘要: 地膜覆盖作为一项重要的农业技术,在农作物栽培中起到关键作用。该文从地温、水分、土壤pH值、酶活性等多方面探讨了地膜的影响,分析了地膜覆盖的效果与影响因素,并结合实际分析了地膜残留的影响。
    • 马俊祥
    • 摘要: 随着农用地膜使用量的逐年增加,农田地膜残留对农作物的危害问题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基于此,为探究废旧地膜残留对玉米生产的影响,开展农田残留地膜污染试验.结果表明:残膜对玉米生长发育具有一定影响,残膜越多,玉米受影响越大;残膜对玉米产量的影响不显著,但随着残膜数量增加玉米产量呈下降趋势;残膜会影响土壤理化性质,导致土壤质量下降.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