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棘球绦虫

棘球绦虫

棘球绦虫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208篇,主要集中在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基础医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5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111485篇;相关期刊67种,包括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中国医药导报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全国人畜共患病与重大动物疫病检测防控交流研讨会、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第二届全国代表大会、2017年全国包虫病防控技术研讨会等;棘球绦虫的相关文献由555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壮志、付永、杨光友等。

棘球绦虫—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5 占比:0.10%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11485 占比:99.89%

总计:111603篇

棘球绦虫—发文趋势图

棘球绦虫

-研究学者

  • 张壮志
  • 付永
  • 杨光友
  • 郭宝平
  • 张文宝
  • 景涛
  • 贾万忠
  • 吕薇
  • 孙旭东
  • 宋晓霞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赵福振; 都勇; 蒋晓霞; 李玉全; 周傲白雪; 李寒雪; 谌升友; 罗宝正
    • 摘要: 目的为了高效检测棘球绦虫(Echinococcus)。方法针对棘球绦虫的线粒体基因高度同源区域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建立了一种检测棘球绦虫的荧光PCR检测方法。在优化反应条件并测试灵敏度和特异性之后进行样本检测。结果该方法有较高的灵敏度,检测质粒浓度极限为10 copies/μL;特异性好,未见非特异性扩增;应用该方法对84份犬粪样本进行检测,发现41份样本为阳性。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荧光PCR方法可快速、准确地检测棘球绦虫,为棘球蚴病的早期诊断和预防提供了技术支撑。
    • 杨国丽
    • 摘要: 包虫病也称为棘球蚴病,严重威胁动物的健康,包虫病寄生虫是指棘球绦虫,是由猪、牛、羊等动物的肺脏、肝脏和其他器官中的棘球绦虫侵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慢性寄生虫病,呈地方性流行,被称为地方性寄生虫病。棘球蚴体积大活动力强,它所寄生部位的周围器官组织易继发感染,从而造成技能障碍和损伤。棘球蚴的蚴囊的破裂能导致动物过敏和死亡。
    • LIU ZHONG-LI; GUO XIAO-LA; GUO AI-JIANG
    • 摘要: 包虫病(Echinococcosis)是由棘球绦虫所引起的一类流行广泛且危害严重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分为泡型包虫病(多房棘球蚴病)和囊型包虫病(细粒棘球蚴病),给我国农牧区造成重大公共卫生负担和经济损失。最凶险的泡型包虫病患病10年致死率高达90%,当前,该类疾病仅有阿苯达唑一种药物可用于临床治疗,治疗手段非常有限,患者需长期服药且药效有限。
    • 祝传海
    • 摘要: 包虫病(亦称“棘球蚴病”),一个对我国中东部的人来说有点陌生的词汇,在西部却让许多农牧民闻之色变。这种由棘球绦虫寄生于人或动物体内引起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在西部农牧区被视为“瘟神”,因为它不仅导致农牧民因病致贫返贫,也给畜牧业生产带来巨大损失。新疆就曾是包虫病高发地区之一。
    • 尚婧晔; 王谦; 钟波; 刘阳; 张光葭; 丹巴泽里; 王奇; 喻文杰; 何伟; 廖沙; 沈芸舟; 黄燕
    • 摘要: 旨在探索粪便样本分析对犬科动物物种鉴别的方法及其可行性,同时对野外犬科动物棘球绦虫感染情况进行调查.采用哺乳动物线粒体DNA控制区通用引物对101份采集自野外环境的犬科动物粪便DNA进行PCR扩增和测序,通过核苷酸位点变异分析、BLAST相似性比对、遗传距离分析和系统进化树构建,对粪样来源物种进行分子鉴别.同时,采用粪-抗原ELISA检测,对粪样棘球绦虫感染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表明:粪样来源物种鉴别的检测成功率为73.27%,获得的74条序列共定义单倍型20个,所有单倍型序列均可在GenBank数据库中匹配到单一物种,序列相似度为98.52%~100%.单倍型根据序列差异可分为4个单倍型集,各单倍型集间平均碱基差异为17.83~70.10,各单倍型集内单倍型碱基差异在1~10个之间.各集合间遗传距离为0.068~0.342,远大于各集合内单倍型间遗传距离0.009~0.022.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同一集合的单倍型以高自展值聚集成一支.综合各项分析结果,可推测所检测粪样宿主来源分别为犬、灰狼、赤狐和红狐.粪-抗原ELISA检测发现阳性样本11份,样本棘球绦虫抗原阳性率为10.89%.综上表明:线粒体DNA控制区序列分析可用于犬科动物的分子鉴别,可结合核基因等其他分子标记进一步提升检测准确率.研究区域野外犬科动物棘球绦虫粪抗原阳性率较高.
    • 黄荣; 朵红; 沈秀英; 付永; 张学勇; 马怡隽; 陈有录; 郭志宏
    • 摘要: 为了解野生犬科动物在包虫病流行中的作用,探索野生犬科动物棘球绦虫的防控方法,通过野外收集疑似野生犬科动物粪便进行DNA宿主鉴定,粪便用蔗糖漂浮法收集虫卵,对虫卵进行DNA检测鉴定,结合动物解剖法对青海省部分地区野生犬科动物棘球绦虫的流行病学进行了调查.在3处狐狸窝附近投放驱虫药物吡喹酮,采集驱虫前后的狐狸粪便,用虫卵检查方法,评价驱虫防控效果.野外收集的160份材料,经DNA鉴定,53份为野生犬科动物粪便,其中,红狐粪便9份、藏狐粪便24份、沙狐粪便13份、狼粪便7份;剖检67只狐狸,其中,红狐33只、藏狐25只、沙狐9只;检查狼肠道1副.粪便检查结果表明:野生犬科动物中狮弓首蛔虫的感染率最高为18.87%(10/53),狐狸棘球绦虫感染率为10.87% (5/46),其中,多房棘球绦虫感染率为6.52%(3/46),狼多房棘球绦虫感染率42.86%(3/7);剖检结果表明:野生犬科动物线中绦虫的感染率最高达61.76% (42/68),其次是狮弓首蛔虫36.76% (25/68),多房棘球绦虫的感染率为13.24% (9/68).野生狐狸药物防控试验中,药物投放前的狐狸粪便中检出狮弓首蛔虫、有翼翼形吸虫、带状带绦虫和多房棘球绦虫.药物驱虫6个月之内狐狸粪便中未检出多房棘球绦虫,但驱虫1年后再次检出多房棘球绦虫虫卵,说明野生狐狸存在棘球绦虫的重复感染,每年至少要进行2次驱虫防控工作.研究结果可为野生犬科动物源性包虫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 黄荣; 朵红; 沈秀英; 付永; 张学勇; 马怡隽; 陈有录; 郭志宏
    • 摘要: 为了解野生犬科动物在包虫病流行中的作用,探索野生犬科动物棘球绦虫的防控方法,通过野外收集疑似野生犬科动物粪便进行DNA宿主鉴定,粪便用蔗糖漂浮法收集虫卵,对虫卵进行DNA检测鉴定,结合动物解剖法对青海省部分地区野生犬科动物棘球绦虫的流行病学进行了调查。在3处狐狸窝附近投放驱虫药物吡喹酮,采集驱虫前后的狐狸粪便,用虫卵检查方法,评价驱虫防控效果。野外收集的160份材料,经DNA鉴定,53份为野生犬科动物粪便,其中,红狐粪便9份、藏狐粪便24份、沙狐粪便13份、狼粪便7份;剖检67只狐狸,其中,红狐33只、藏狐25只、沙狐9只;检查狼肠道1副。粪便检查结果表明:野生犬科动物中狮弓首蛔虫的感染率最高为18.87%(10/53),狐狸棘球绦虫感染率为10.87%(5/46),其中,多房棘球绦虫感染率为6.52%(3/46),狼多房棘球绦虫感染率42.86%(3/7);剖检结果表明:野生犬科动物线中绦虫的感染率最高达61.76%(42/68),其次是狮弓首蛔虫36.76%(25/68),多房棘球绦虫的感染率为13.24%(9/68)。野生狐狸药物防控试验中,药物投放前的狐狸粪便中检出狮弓首蛔虫、有翼翼形吸虫、带状带绦虫和多房棘球绦虫。药物驱虫6个月之内狐狸粪便中未检出多房棘球绦虫,但驱虫1年后再次检出多房棘球绦虫虫卵,说明野生狐狸存在棘球绦虫的重复感染,每年至少要进行2次驱虫防控工作。研究结果可为野生犬科动物源性包虫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 边巴卓玛; 康珠益西
    • 摘要: 目的 了解西藏自治区棘球蚴病的流行特征及影响因素,为棘球蚴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2016年西藏自治区棘球蚴病流行病学调查数据库收集相关资料,描述性分析居民棘球蚴病检出率,棘球蚴病防治知识、态度和行为合格率,犬和牲畜及棘球蚴病感染情况,采用广义线性模型分析棘球蚴病检出率的影响因素.结果 2016年西藏自治区居民棘球蚴病检出率为1.60%,棘球蚴病防治知识、态度和行为合格率为33.39%,犬粪棘球绦虫抗原阳性率为6.31%,牲畜棘球蚴病感染率为13.36%,养犬率为62.33%,牲畜养殖率为91.66%,牲畜自宰率为72.08%.广义线性模型结果显示,犬粪棘球绦虫抗原阳性率(OR=1.560, 95%CI: 1.359~ 1.790)、牲畜棘球蚴病感染率(OR: 1.182~1.843, 95%CI: 1.024~2.772)、养犬率(OR=1.256, 95%CI: 1.037~ 1.521)和牲畜自宰率(OR=1.534,95%CI: 1.337~1.760)是棘球蚴病检出率的影响因素.结论 西藏自治区居民棘球蚴病检出率较高,与犬粪棘球绦虫抗原阳性率、牲畜棘球蚴病感染率、养犬率及牲畜自宰率等有关.
    • 吕凤军; 陈云英; 郭涛; 王方; 乌云花; 张壮志; 王冰洁; 丁伟强; 赵莉; 班万里; 段兰利; 穆尼拉•特列吾汗; 吴小霞; 徐晶
    • 摘要: (目的 )利用线粒体NA DH脱氢酶亚基1基因(NA DH1)和微卫星标记进行棘球绦虫感染的基因型和遗传多样性分析.(方法)对不同地区牛、羊肝/肺包囊(8份)、野生鼠肝包囊(4份)和狐狸肠道寄生棘球绦虫成虫(2份)共14个样本提取DNA后,分别用棘球绦虫线粒体NA DH1基因和微卫星标记进行检测.(结果)PCR扩增分别得到大小约为510 bp的NA DH1核苷酸片段和200~300 bp不等的微卫星标记片段,产物的长度与引物设计的预期产物长度一致;序列比对发现不同地区、不同宿主来源的样品序列存在碱基的颠/转换和碱基缺失现象;测序发现8份牛、羊肝/肺包囊样本均为细粒棘球蚴G1基因型感染,4份野生鼠肝包囊均为多房棘球蚴感染,2份狐狸肠道寄生棘球绦虫样本为多房棘球绦虫感染.(结论)线粒体NA DH1基因和微卫星标记均适用于棘球绦虫种间和种内的鉴别、分类及系统进化分析研究.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