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萨奇病毒A16型
柯萨奇病毒A16型的相关文献在2002年到2021年内共计107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儿科学、预防医学、卫生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4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966467篇;相关期刊80种,包括微生物学报、中国实验动物学报、中国卫生产业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2013中国生物制品年会暨第十三次全国生物制品学术研讨会、宁波市第五届学术大会、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儿科学术会议等;柯萨奇病毒A16型的相关文献由393位作者贡献,包括何雅青、杨洪、王凡等。
柯萨奇病毒A16型—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966467篇
占比:99.99%
总计:966574篇
柯萨奇病毒A16型
-研究学者
- 何雅青
- 杨洪
- 王凡
- 罗永能
- 何水渊
- 倪红霞
- 刘成
- 周开姣
- 和绍珍
- 夏瑜
- 姚相杰
- 姜莉
- 崔大伟
- 康宁
- 张建群
- 张怡明
- 张海龙
- 张莹
- 张钧
- 张锋
- 朱丽虹
- 朱汝南
- 李斌
- 李秀芳
- 杨二霞
- 杭慧
- 樊旭成
- 欧维琳
- 沈强
- 王凤君
- 罗学辉
- 董承红
- 董泽丰
- 薛娜
- 谢露
- 谭毅
- 邓洁
- 邓莉
- 钱渊
- 闭福银
- 陈瑜
- 陈龙
- 雅雪蓉
- 韩志国
- 高丽美
- 高枫
- 高红
- 高辉
- CHE Shu-yue
- CHENG Chen
-
-
尤明亮
-
-
摘要:
目的 通过对2019年西青区手足口病例标本的检测,了解和掌握我区手足口发病和流行特征,为临床诊治提供检测依据,避免手足口病的聚集和爆发流行,降低手足口发病(HFMD)率.方法 《WS 588-2018手足口病诊断》附录B手足口病相关肠道病毒核酸检测、《手足口病实验室手册(2010年第4版)》.结果 2019年我区共检测手足口病例95份,检出肠道病毒74份,EV71型1份,CA16型44份,CA6型24份,EV未分型5份.我区5~10月份为HFMD高发月份.我区HFMD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5岁以下儿童发病人数占总发病人数的81.1%.结论 2019年我区HFMD流行的病毒型别主要为CA16型(59.5%),其次为CA6型(32.4%),我区HFMD检出呈现明显的年龄、性别、时间发病分布特征,今后要加大对儿童HFMD的监测力度,及时掌握流行特征,为控制疫情、临床诊疗提供检测依据.
-
-
徐英莉;
郭姗姗;
耿子涵;
庞博;
周利润;
王雅欣;
崔晓兰;
时宇静
-
-
摘要:
目的 建立3日龄BALB/c乳鼠CoxA16型手足口病动物模型,并进行免疫、病理学研究.方法 3日龄BALB/c乳鼠腹腔注射感染Cox A16型毒株,测定其50%致死剂量(LD50),观察其14 d内存活天数、临床症状打分.采用3LD50病毒攻毒,并观察其14 d内感染程度、体重变化、死亡数,计算平均存活天数、死亡率,至感染第6天发病达到高峰时取材,采用CBA法检测血清中MCP-1、MIP-1α、G-CSF含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后肢肌肉组织、心脏、脑、肠病毒载量,采用HE染色观察后肢肌肉、脑病理病变情况.结果 Cox A16毒株感染3日龄BALB/c乳鼠,出现活动减少、后肢麻痹瘫痪、体重减轻、死亡,其病毒毒力为每毫升56 LD50.感染后14 d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乳鼠生存天数、死亡率、临床感染评分、体重,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感染后6 d,血清中MCP-1、G-CSF含量均显著性升高(P<0.01).后肢肌肉组织、心脏、脑、肠病毒载量较正常组均显著升高(P<0.01),其中后肢肌肉组织病毒载量最高.HE染色病理观察表明,后肢肌肉组织有大面积萎缩、炎症,脑组织神经细胞有不同程度的萎缩.结论 成功构建了3日龄BALB/c乳鼠CoxA16型手足口病动物模型,为COX A16型手足口病药物评价及机制研究奠定基础.
-
-
史颖颖;
陈仕同;
胡波;
沈铎;
朱旷;
叶思玮;
冯金梅
-
-
摘要:
目的:探讨柯萨奇病毒A16型(CA16)3C蛋白对横纹肌肉瘤RD细胞凋亡的影响,并阐明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RD细胞,分为对照组(转染0.4μg空载体质粒pCMV-HA)、0.1μg pCMV-HA-3C组(转染0.1μg pCMV-HA-3C和0.3μg pCMV-HA)、0.2μg pCMV-HA-3C组(转染0.2μg pCMV-HA-3C和0.2μg pCMV-HA)、0.4μg pCMV-HA-3C组(转染0.4μg pCMV-HA-3C)和蛋白激酶B(AKT)激活剂SC79处理组(先用4 mg·L-1 SC79处理细胞4 h,然后转染0.2μg pCMV-HA-3C和0.2μg pCMV-HA).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各组RD细胞中Bcl-2同源拮抗剂/杀伤剂(Bak)、Bcl-2相关的细胞死亡激动剂(Bad)和p53上调凋亡调节因子(PUMA)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RD细胞中Bad、Bak、PUMA、聚ADP核糖聚合酶(PARP)、裂解聚ADP核糖聚合酶(cleaved-PARP)、裂解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leaved-caspase-3)、AKT和磷酸化AKT(p-AKT)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0.4μg pCMV-HA-3C组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不同剂量pCMV-HA-3C组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1).与对照组比较,0.2μg pCMV-HA-3C组细胞中Bak、Bad和PUMA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与对照组比较,不同剂量pCMV-HA-3C组细胞中cleaved-PARP和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或P<0.01).SC79处理实验中,与对照组比较,0.2μg pCMV-HA-3组细胞中cleaved-PARP、cleaved-caspase-3和AKT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p-AKT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0.2μg pCMV-HA-3C组比较,SC79处理组细胞中cleaved-PARP、cleaved-caspase-3和AKT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或P<0.01),p-AKT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结论:CA16型3C蛋白可能通过抑制AKT信号通路诱导RD细胞凋亡.
-
-
敖杨
-
-
摘要:
目的 分析2018—2020年天津市西青区手足口病流行学和病原学特征,为本辖区制定手足口病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274例手足口病样本进行流行病学分析,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进行病原学检测.结果 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比例1.63:1;易感人群为1~5岁儿童,占81.02%;发病高峰期为5—10月,占86.13%;肠道病毒(EV)阳性率为77.37%,其中,EV未分型(其他肠道病毒),EV71,柯萨奇病毒A16(Cox-A16),Cox-A6的构成比分别为9.91%、0.94%、36.32%、52.83%.对EV未分型、Cox-A16和Cox-A6进行统计学分析,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和不同年份的3种病毒型别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西青区手足口病,男性多于女性,1~5岁儿童为易感人群,季节性明显,CoxA16和CoxA6型肠道病毒型已成为本辖区手足口病的优势病毒型别.
-
-
-
高蕾
-
-
摘要:
小儿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t,HFMD)是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以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71型最为常见,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大多数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溃疡为主要特征,个别患儿可并发心肌炎、脑膜炎等并发症【1】1临床表现1.1皮疹形态为圆形或椭圆形丘疹、斑丘疹、疱疹,周围绕以红晕;大小为3~5 mm,无疼痛和痒感。
-
-
-
-
张应洪;
庞树鑫;
李恩斯;
罗锦强;
叶淦康
-
-
摘要:
目的 分析2012至2019年东莞地区手足口病及疱疹性咽峡炎患儿肠道病毒谱变化及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9年12月在东莞市儿童医院儿科诊断为手足口病或疱疹性咽峡炎患儿的肠道病毒检测结果,并随机选取不同类型病毒感染患儿各50例,比较不同组患儿的临床特点.结果 本地区肠道病毒感染患儿平均年龄为1.9岁,且男性明显多于女性;自2016年以来总感染病例数呈逐年下降趋势,非肠道病毒71型(EV71)和非柯萨奇病毒A16型(CA16)感染组患儿C-反应蛋白(CRP)结果明显高于EV71和CA16感染组,且出现非典型部位皮疹的患儿较多.结论 本研究数据可为本地区相应防御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
-
-
师艾丽;
李昆;
李方;
牛永;
施忠文;
李雪梅;
吴开伟;
卢蕊
-
-
摘要:
目的:了解玉溪市红塔区2017~2018年手足口病的病原学监测情况,为红塔区的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逆转录荧光聚合酶链反方法,对136例临床诊断为手足口病患儿的咽拭子标本进行肠道病毒71型、柯萨奇病毒 A16型及其他肠道病毒 RNA的检测.结果:136份标本中阳性检出率为53 .67%,2017年阳性检出率为43 .66%;2018年阳性检出率为64 .62%,2年间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重症病例阳性率高于普通病例阳性率(P<0 .05) .不同性别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 . 73例实验室确证病例中,男:女性别比是1 .7 :1 ;职业分布以幼托儿童、散居儿童为主;年龄分布以0~5岁为主.病原学中EV-A71 、CV-A16 、其他肠道病毒同时存在,主要以其他病毒为主,占52 .11%,重症病例与普通病例不同病毒型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重症病例以EV71型为主,占52 .63%,普通病例以其他肠道病毒为主,占55 .56%.结论:建议疫苗研制部门针对人群手足口病病毒谱的变化进行多价疫苗的研发,从而从根本上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
-
-
-
-
-
-
黄艳智;
李丽红;
庞焕香
- 《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儿科学术会议》
| 2013年
-
摘要:
目的:探讨柯萨奇病毒A16型感染的手足口病(HFMD)患儿心肌酶谱及心电图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05月至2011年09月收治的1314例手足口病患儿,其中经病毒核酸检测为柯萨奇病毒A16型感染的338例,检测此类患者心肌酶α-羟丁酸脱氢酶(HBDH)、激酸激酶同工酶(CK-MB)、激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谷草转氨酶(AST)的变化,同时,对心肌酶异常患儿均做12导联心电图检查.对心肌酶异常及心电图异常的例数进行统计分析.同时对发现心肌酶异常的患者给予磷酸肌酸钠营养心肌治疗.结果:心肌酶异常的105例,其中:LDH异常78例,异常率为74.3%;HBDH异常69例,异常率为65.7%;CK-MB异常8例,异常率为7.62%;CK异常19例,异常率为18.1%;AST异常17例,异常率为16.2%。12导心电图异常80例,其中:ST-T异常10例,异常率为,2.5%;窦性心动过速为52例,占65%;窦性心动过缓为5例,占6.25%;窦性心律不齐为20例,占25%;异位心动过速为1例,占1.25%;T-U融合波1例,占1.25%;左室高电压1例,占1.25%。经治疗7-10天后复查:心肌酶恢复正常84例;心电图恢复正常78例。其余患者随访一个月仅1例心肌酶未恢复正常,半年后出现心脏扩大,其余均恢复正常。结论:柯萨奇病毒A16型感染的手足口病患儿存在心肌酶以及心电图的改变,血清心肌酶的改变以LDH,HBDH为主,心电图变化以速率的变化为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手足口病患儿存在心肌损害,对临床诊治具有一定指导意义,以期减少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
-
黄艳智;
李丽红;
庞焕香
- 《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儿科学术会议》
| 2013年
-
摘要:
目的:探讨柯萨奇病毒A16型感染的手足口病(HFMD)患儿心肌酶谱及心电图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05月至2011年09月收治的1314例手足口病患儿,其中经病毒核酸检测为柯萨奇病毒A16型感染的338例,检测此类患者心肌酶α-羟丁酸脱氢酶(HBDH)、激酸激酶同工酶(CK-MB)、激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谷草转氨酶(AST)的变化,同时,对心肌酶异常患儿均做12导联心电图检查.对心肌酶异常及心电图异常的例数进行统计分析.同时对发现心肌酶异常的患者给予磷酸肌酸钠营养心肌治疗.结果:心肌酶异常的105例,其中:LDH异常78例,异常率为74.3%;HBDH异常69例,异常率为65.7%;CK-MB异常8例,异常率为7.62%;CK异常19例,异常率为18.1%;AST异常17例,异常率为16.2%。12导心电图异常80例,其中:ST-T异常10例,异常率为,2.5%;窦性心动过速为52例,占65%;窦性心动过缓为5例,占6.25%;窦性心律不齐为20例,占25%;异位心动过速为1例,占1.25%;T-U融合波1例,占1.25%;左室高电压1例,占1.25%。经治疗7-10天后复查:心肌酶恢复正常84例;心电图恢复正常78例。其余患者随访一个月仅1例心肌酶未恢复正常,半年后出现心脏扩大,其余均恢复正常。结论:柯萨奇病毒A16型感染的手足口病患儿存在心肌酶以及心电图的改变,血清心肌酶的改变以LDH,HBDH为主,心电图变化以速率的变化为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手足口病患儿存在心肌损害,对临床诊治具有一定指导意义,以期减少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
-
黄艳智;
李丽红;
庞焕香
- 《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儿科学术会议》
| 2013年
-
摘要:
目的:探讨柯萨奇病毒A16型感染的手足口病(HFMD)患儿心肌酶谱及心电图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05月至2011年09月收治的1314例手足口病患儿,其中经病毒核酸检测为柯萨奇病毒A16型感染的338例,检测此类患者心肌酶α-羟丁酸脱氢酶(HBDH)、激酸激酶同工酶(CK-MB)、激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谷草转氨酶(AST)的变化,同时,对心肌酶异常患儿均做12导联心电图检查.对心肌酶异常及心电图异常的例数进行统计分析.同时对发现心肌酶异常的患者给予磷酸肌酸钠营养心肌治疗.结果:心肌酶异常的105例,其中:LDH异常78例,异常率为74.3%;HBDH异常69例,异常率为65.7%;CK-MB异常8例,异常率为7.62%;CK异常19例,异常率为18.1%;AST异常17例,异常率为16.2%。12导心电图异常80例,其中:ST-T异常10例,异常率为,2.5%;窦性心动过速为52例,占65%;窦性心动过缓为5例,占6.25%;窦性心律不齐为20例,占25%;异位心动过速为1例,占1.25%;T-U融合波1例,占1.25%;左室高电压1例,占1.25%。经治疗7-10天后复查:心肌酶恢复正常84例;心电图恢复正常78例。其余患者随访一个月仅1例心肌酶未恢复正常,半年后出现心脏扩大,其余均恢复正常。结论:柯萨奇病毒A16型感染的手足口病患儿存在心肌酶以及心电图的改变,血清心肌酶的改变以LDH,HBDH为主,心电图变化以速率的变化为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手足口病患儿存在心肌损害,对临床诊治具有一定指导意义,以期减少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
-
黄艳智;
李丽红;
庞焕香
- 《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儿科学术会议》
| 2013年
-
摘要:
目的:探讨柯萨奇病毒A16型感染的手足口病(HFMD)患儿心肌酶谱及心电图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05月至2011年09月收治的1314例手足口病患儿,其中经病毒核酸检测为柯萨奇病毒A16型感染的338例,检测此类患者心肌酶α-羟丁酸脱氢酶(HBDH)、激酸激酶同工酶(CK-MB)、激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谷草转氨酶(AST)的变化,同时,对心肌酶异常患儿均做12导联心电图检查.对心肌酶异常及心电图异常的例数进行统计分析.同时对发现心肌酶异常的患者给予磷酸肌酸钠营养心肌治疗.结果:心肌酶异常的105例,其中:LDH异常78例,异常率为74.3%;HBDH异常69例,异常率为65.7%;CK-MB异常8例,异常率为7.62%;CK异常19例,异常率为18.1%;AST异常17例,异常率为16.2%。12导心电图异常80例,其中:ST-T异常10例,异常率为,2.5%;窦性心动过速为52例,占65%;窦性心动过缓为5例,占6.25%;窦性心律不齐为20例,占25%;异位心动过速为1例,占1.25%;T-U融合波1例,占1.25%;左室高电压1例,占1.25%。经治疗7-10天后复查:心肌酶恢复正常84例;心电图恢复正常78例。其余患者随访一个月仅1例心肌酶未恢复正常,半年后出现心脏扩大,其余均恢复正常。结论:柯萨奇病毒A16型感染的手足口病患儿存在心肌酶以及心电图的改变,血清心肌酶的改变以LDH,HBDH为主,心电图变化以速率的变化为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手足口病患儿存在心肌损害,对临床诊治具有一定指导意义,以期减少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
-
黄艳智;
李丽红;
庞焕香
- 《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儿科学术会议》
| 2013年
-
摘要:
目的:探讨柯萨奇病毒A16型感染的手足口病(HFMD)患儿心肌酶谱及心电图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05月至2011年09月收治的1314例手足口病患儿,其中经病毒核酸检测为柯萨奇病毒A16型感染的338例,检测此类患者心肌酶α-羟丁酸脱氢酶(HBDH)、激酸激酶同工酶(CK-MB)、激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谷草转氨酶(AST)的变化,同时,对心肌酶异常患儿均做12导联心电图检查.对心肌酶异常及心电图异常的例数进行统计分析.同时对发现心肌酶异常的患者给予磷酸肌酸钠营养心肌治疗.结果:心肌酶异常的105例,其中:LDH异常78例,异常率为74.3%;HBDH异常69例,异常率为65.7%;CK-MB异常8例,异常率为7.62%;CK异常19例,异常率为18.1%;AST异常17例,异常率为16.2%。12导心电图异常80例,其中:ST-T异常10例,异常率为,2.5%;窦性心动过速为52例,占65%;窦性心动过缓为5例,占6.25%;窦性心律不齐为20例,占25%;异位心动过速为1例,占1.25%;T-U融合波1例,占1.25%;左室高电压1例,占1.25%。经治疗7-10天后复查:心肌酶恢复正常84例;心电图恢复正常78例。其余患者随访一个月仅1例心肌酶未恢复正常,半年后出现心脏扩大,其余均恢复正常。结论:柯萨奇病毒A16型感染的手足口病患儿存在心肌酶以及心电图的改变,血清心肌酶的改变以LDH,HBDH为主,心电图变化以速率的变化为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手足口病患儿存在心肌损害,对临床诊治具有一定指导意义,以期减少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