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极低频

极低频

极低频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2年内共计222篇,主要集中在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电工技术、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6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11654篇;相关期刊69种,包括中国电子商情·通信市场、地震地质、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测控、计量与仪器学术年会、中国电子学会第四届青年学术年会、2007年全国天线年会等;极低频的相关文献由565位作者贡献,包括郭静波、刘庆、牛有田等。

极低频—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6 占比:0.90%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11654 占比:99.07%

总计:11763篇

极低频—发文趋势图

极低频

-研究学者

  • 郭静波
  • 刘庆
  • 牛有田
  • 卓贤军
  • 李纵
  • 胡铁华
  • 习岗
  • 刘锴
  • 张佳炜
  • 查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摘要: 日前,京东方发布了中国半导体显示首个技术品牌,包括ADS PRO、f-OLED和α-MLED。京东方表示,ADS PRO子品牌代表京东方独有的高端LCD技术解决方案,具有全视角、超高刷新率等优势;f-OLED子品牌代表京东方独有的高端柔性OLED技术解决方案,具有色彩绚丽、形态多变、功能集成度高等优势;α-MLED子品牌代表京东方首创的玻璃基新型LED显示系统及解决方案,具有超高亮度、超高对比度、超广色域与极低频闪等特点。
    • 袁泉; 林瀚峥; 张军; 魏春岭
    • 摘要: 针对具有0.01 Hz极低频主模态的超大型航天器的姿态机动问题,给出利用经典的Bang-Bang轨迹规划方法、滤波轨迹规划方法和传统的相平面控制方法进行姿态机动的方案,构建了极低频超大型航天器姿态机动地面物理试验系统,对不同的姿态机动控制方法进行了试验验证。针对不同的姿态机动轨迹规划方法,采用喷气发动机或控制力矩陀螺作为执行机构,构建了5种超大型航天器姿态机动控制方案,即:姿态跟踪控制+Bang-Bang轨迹规划+喷气发动机,姿态跟踪控制+滤波轨迹规划+喷气发动机,姿态跟踪控制+Bang-Bang轨迹规划+控制力矩陀螺,姿态跟踪控制+滤波轨迹规划+控制力矩陀螺,相平面控制+角速度偏置规划+喷气发动机。利用构建的超大型物理试验系统对上述5种方案进行了试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机动轨迹对挠性变形的影响超过执行机构的影响,姿态跟踪控制+滤波轨迹规划+控制力矩陀螺方案最优,其变形量相对相平面控制方案能减少约81.8%。
    • 范晔; 汤吉; 缪杰; 叶青; 崔腾发; 董泽义; 韩冰; 孙贵成
    • 摘要: 文中使用时间域波形分析、滑动傅式去年变分析、归一化变化速率方法和矢量方位角方法处理分析了2020年7月12日古冶M_(S)5.1地震震中距400km范围内的地电阻率、地电场、极低频观测数据。在排除各台站仪器运行、台站观测环境、空间电磁活动等影响因素后,认为有6个地电阻率台站于震前出现了“趋势性下降—加速下降—震后恢复”的变化过程,7个地电阻率台站在震前1a内的归一化变化速率超过±2.4阈值;滦县地电场NS和NW向测道于震前3个月出现先下降后回升的变化,且矢量方位角在震前向古冶地震方向偏移,后恢复为沿滦县-乐亭断裂方向;文安和丰宁极低频台清晰地记录到16hz天然源磁场同震变化,磁场垂直分量的变化超过水平分量的2倍,由于台站的地下结构存在巨大差异,2个台站的电场观测值差别较大,且电场同震扰动淹没在背景噪声中。文中利用首都圈极低频台站观测数据反演了地下电性结构,发现古冶地震的震源位于电性发生变化的边界附近,北边为高阻区,西南方向为低阻区,宝坻和文安处于局部低阻区,并据此初步分析了古冶地震的电磁现象特征。针对异常空间选择性问题,认为可能与京津唐地区NEE和NW向2个主要共轭构造方向有关。对地震电磁异常机理开展研究时,应从地震电磁同震现象入手,从地震电磁信号产生的源和传播路径2方面展开相关工作。
    • 池海江; 温佳
    • 摘要: 极低频探地工程是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的“十一五”国家重大科学技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之一,该项目通过人工源极低频电磁新技术(CSELF)进行资源探测和地震预测及其他前沿科学研究。文中总结了建设怀来极低频地震台时在新技术实施或操作中曾经遇到的问题,基于分析长期观测数据得到的经验,应用VB语言进行编程,实现仪器状态实时巡检、短信告警、数据文件检查与传送、预处理EDI文件产出及日志填写报送等工作环节的模块化和自动化,提高了台站观测数据的质量并优化了运行效果。
    • 章鑫; 范晔; 叶青; 钱银苹
    • 摘要: 高压直流输电(HVDC)换流站的入地电流造成了地电场观测中的显著干扰,通常在入地极附近数百千米范围内会引起很大的阶变。但判断阶变来源于某个换流站的入地电流是较为困难的,一般需要借助高压直流线路对地磁场的影响数据来识别。文中以海驻线(海南藏族自治州—驻马店)、扎青线(扎鲁特—青州)和宝德线(宝鸡—德阳)为例,获取了3次典型干扰的响应数据,对3条线路周边58个地电场台站的数据展开分析,并使用山东大山台极低频数据作为对比案例。首先,解释了不同位置的台站对入地电流有不同的响应方式,即台站分别位于1个入地极附近、两极中间以及两极之间靠近一侧入地极这3种情况时,对应的3类响应分别为台阶状阶变、脉冲状响应和脉冲+半台阶状响应。然后,采用日变化幅度对高压直流输电干扰的阶变量进行校正,基于多台的电位差具有方向性的原理对入地极进行定位,判断入地电流的来源和换流站的大致位置。定位结果对海驻线、扎青线和宝德线的入地极位置都有较好的指向,结合多台的阶变合成矢量能够判断换流站的位置;此外,经日变化校正后的阶变幅度能显示入地极所在,可对定位结果进行补充。进一步建立入地电流的定量扩散电流模型,展示大电流入地时电位差的分布规律,判断入地电流的干扰范围和台站响应的阶变量。基于58个地电场台站和1个极低频台站的观测数据,文中给出了入地电流对周边地电场台站干扰的特点,可将其应用于实际观测中对HVDC干扰的数据校正。
    • 杨巨涛; 李清亮; 郝书吉; 董慧
    • 摘要: 利用大功率高频(HF)电波调制加热电离层可在电离层中有效形成辐射源,并用于辐射ELF电磁波.本文基于磁流体力学的基本方程通过对电离层中极低频(ELF)辐射源的辐射场分析,获得ELF电磁波在电离层中传播的色散关系式,建立电离层中的ELF辐射源向下传播衰减模型.并依据建立的传播衰减模型,分析不同纬度地区传播衰减的差异,以及传输频率和背景电离层参数对传播衰减的影响.
    • 刘勇; 孔亚丽; 丁葵; 卓贤军
    • 摘要: 论文概述了海洋资源电磁勘探发展状况,介绍了极低频探地工程组成,论述了极低频信号随距离传播特性,计算极低频穿透海水深度;通过实际试验进行了初步验证,证明极低频探地工程覆盖范围大,覆盖我国领土和近海,并总结归纳了极低频探地工程应用于海洋资源的特点.极低频探地工程为我国海洋石油矿产等资源的勘探开发提供了一种新手段,将推动我国海洋电磁勘探技术的发展.
    • 胡铁华; 郭静波
    • 摘要: 油气管道内检测是保障油气管道安全的最有效的技术措施之一,而近年来出现的高碳钢、大管径、高压力、高流速油气管道对内检测技术与装备提出了新的挑战.为此,在调研电磁内检测新技术、极低频微弱瞬态信号检测新技术以及油气管道内检测新装备工程应用的基础上,基于电磁信号的主动发射与接收实现金属缺陷的检测,研发出电磁控阵检测器新技术与装备;基于杜芬混沌振子对含噪信号进行检测,实现对噪声中的极低频信号的检测,研发出极低频瞬态微弱信号检测新方法与装备,并开展了实际检测工程验证.研究结果表明:①研发的电磁控阵内检测新技术,利用直流励磁磁场和高频激励磁场协同作用的机理,仅用小信号激励即可实现响应的摄动效果;②引入采集信息成分的压缩采样,可突破内检测器的速度瓶颈,使电磁控阵检测器的检测速度达到创世界记录的8 m/s;③研发的基于混沌的极低频微弱瞬态信号检测新方法,可突破高速运动条件下内检测器管外跟踪定位过程中接收信号微弱且持续时间短暂的技术瓶颈,将微弱瞬态信号实时检测的信噪比降低到-10 dB以下.结论认为,该新装备的优越性能已经在实际运行的油气管道检测工程中得到了检验,将为国内主干油气管道的安全运行提供技术支撑和设备保障.
    • 尹琪; 周刚; 邹志峰; 屠楚明; 王韬
    • 摘要: 针对目前极低频电磁辐射检测仪主要采用霍尔元件或电感线圈作为检测电磁辐射的传感器,分析两种传感器的测量原理、频率响应和灵敏度等,并进一步比较相应检测仪的模拟信号处理部分,包括信号的采集、放大、滤波、积分处理等.通过在原理上对这两种测量方式进行比较,为两种传感器在极低频电磁辐射测量中的应用提供指导.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