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完井
智能完井的相关文献在1998年到2022年内共计174篇,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气工业、海洋学、机械、仪表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3篇、会议论文11篇、专利文献795155篇;相关期刊49种,包括石化技术、石油矿场机械、石油钻采工艺等;
相关会议11种,包括2013油气田监测与管理联合大会、中国石油学会2010复杂结构钻井前沿技术研讨会、2009全国复杂结构油气井开发与油气藏增产改造技术高级研讨会等;智能完井的相关文献由412位作者贡献,包括张亮、盛磊祥、刘景超等。
智能完井—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795155篇
占比:99.99%
总计:795269篇
智能完井
-研究学者
- 张亮
- 盛磊祥
- 刘景超
- 许亮斌
- 李瑞丰
- 张卫平
- 沈泽俊
- 周建良
- 钱杰
- 何东升
- 何玉发
- 王宇
- 刘书杰
- 杨建义
- 王金龙
- 薛德栋
- 车争安
- 郝忠献
- 刘传刚
- 刘波
- 刘淑静
- 刘清友
- 张凤辉
- 戴维·J·斯蒂尔
- 曲从锋
- 曹杰
- 李天太
- 焦青青
- 王兆会
- 王威
- 王浩
- 罗卫
- 袁进平
- 刘增辉
- 孟英峰
- 屈展
- 布雷特·W·博尔丁
- 张冰
- 张娇
- 张楠
- 李海涛
- 李滨
- 李皋
- 杨万有
- 武宇琛
- 王振华
- 王樱茹
- 程嘉瑞
- 罗伯特·约翰·特纳
- 艾哈迈德·Y·布哈姆森
-
-
何东升;
谭娅;
熊浪;
李若岚;
栾京生
-
-
摘要:
采用液压湿接头技术可以有效减少电潜泵更换操作期间流体损失事故引起的成本问题和安全问题。在介绍国外Baker Hughes公司、Schlumberger公司和Halliburton公司液压湿接头结构及性能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液压湿接头的技术现状,介绍了宝鸡石油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水下液压连接器及东营市福利德石油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智能井管柱快速接头的结构及性能。指出国内外液压湿接头存在的问题,即井下湿接头控制管线存在密封问题,井下湿接头可靠性对于流量控制阀、温度传感器及压力传感器等井下设备的影响非常大。最后就井下湿接头提出了发展建议:应进一步提升其密封系统的性能;井下湿接头连接过程中的碎屑清洁功能有待进一步研究;在开展井下液压湿接头技术研发的同时,也需推进对其测试方法及测试装置的研究。所得结论可为井下液压湿接头今后的研究提供指导和借鉴。
-
-
王支柱;
李佳祥
-
-
摘要:
英国北海油田平均水深88-145m,最大井深超过5000m,且多为水平井,采用平台和水下井口的生产方式,采用半潜式钻井船和自升式钻井平台钻探和修井,开采技术要求高,环保和监管非常严格,钻探和开采成本高。为提高油田开发经济效益,更为便捷获取井下温度/压力数据,调节生产制度,所以该地区部分油井采用智能完井方式进行完井。通过智能完井技术的应用,英国北海某油田实现油田管理数据化、智能化。通过中央控制室实现实时监测、大数据模拟分析、远程快速精准控制,大大提高油井管理效率,提高油田采收率。
-
-
李瑞丰;
刘景超;
张亮;
刘传刚;
刘亚鑫
-
-
摘要:
智能完井技术可根据产层需要调节井下液控滑套的开度大小实现最优化开发油气田的目标,如何判定井下液控滑套开度变化准确到位是智能完井系统应用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介绍了一种智能完井测试管柱结构,提出了通过进入液控滑套活塞腔累计进回油量和瞬时进回油量变化趋势判定液控滑套开度变化的方法,结合智能完井系统现场测试进行了开度变化测试验证。测试结果表明,液控滑套开度调节准确到位,该判定方法对后续智能完井系统的现场应用具有参考和借鉴意义。
-
-
吴子现
-
-
摘要:
过去数十年内,采油井普遍使用铜线和光纤(Bragg Grating)永久井下监测系统(Permanent Downhole Monitoring Systems/PDMS),以对井下压力、温度和流量进行监测。近年来,光纤PDMS已被证明非常可靠,其提供了高质量的实时压力、温度和流量测量,并在国内外的多个油田广泛使用。高效的井下测量,降低了对试井的要求,同时增加了实时优化生产的机会。而水下采油树光纤PDMS性能一直不够可靠,在笔者研究的某海外油田,其五口井中有四口出现不同程度的仪表故障,而所有这些的成本都比铜线系统高得多。基于此,通过对某海外油田的油藏开发生产设计中对于智能监测工具的使用进行研究分析,对未来的油田的完井设计提供了有益借鉴。
-
-
王航超;
冯旭东
-
-
摘要:
针对油气井生产过程中,油气水多相流流量的在线测量问题,设计了一套基于STM32和ZigBee的井上实时流量监测系统装置,实现可以对油气井生产过程中流量、温度和压力等参数的实时监测和远程控制.系统选择STM32F103ZET6作为主控芯片,通过和流量、温度和压力等传感器采集模块相连接使用串口通信构成数据采集平台,通过使用ZigBee无线通信技术将实时测量数据传输至上位机,实现上位机和下位机的信息交互,并通过LCD屏幕实时显示数据.通过搭建的系统实验平台进行验证,该系统具有低功耗、实时性较强、低成本和可靠性强的优点,对油田优化生产和实现智能完井,并且促进新型多相流仪器的发展,具有生产指导意义和价值.
-
-
韦红术;
魏裕森;
程心平
-
-
摘要:
深水开发井修井费用高,作业难度大.面对越来越突出的层间矛盾,常规的合采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生产需求.开发了一种适用于深水的全电控智能完井工艺,该工艺采用全电控方式,通过电缆控制井下调控工作筒,实现了井下温度、压力、流量等信号的实时测试及井下产液量的实时调整.有效地降低了调控作业费用,提高了调控效率,降低了层间矛盾,有利于整体采收率的提高.对深水开发模式下电信号的传输进行调研与研究,通过脐带缆终端设备(UTA)、水下采油树控制模块(SCM模块)、采油树穿越装置等关键设备,实现了深水开发井智能完井的信号传输.
-
-
李越;
韩子玞;
李英松;
王爱双;
周欢;
郑金中;
时营磊
-
-
摘要:
井下流量计是智能完井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现有井下流量计在注水应用过程中存在的如测量精度低、量程比窄、探头长时间接触液体导致寿命降低等问题,基于时差法设计了新型外置式超声流量计。利用设计制作外置式超声流量计结构,并进行流量测试,结果显示测量精度高于1.5%,同时具备高可靠性,为新一代智能注水、智能完井技术的改进提供了思路。
-
-
杜晓霞;
季公明;
郭宏峰;
杨树坤;
赵广渊;
李啸峰
-
-
摘要:
随着油田注水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化分层注水技术以其特有的优势日益得到国内各大油田的青睐,其中无缆智能注水技术以其安装简便、性价比高等特点具有较强的应用优势,无缆智能注水技术是近几年发展最为迅猛、应用最广的一种智能注水技术.该文重点介绍了三种主要的无缆智能注水技术,并对制约无缆智能技术规模化应用的瓶颈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最后对无缆智能技术的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
-
-
李越;
韩子玞;
李英松;
王爱双;
周欢;
郑金中;
时营磊
-
-
摘要:
井下流量计是智能完井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现有井下流量计在注水应用过程中存在的如测量精度低、量程比窄、探头长时间接触液体导致寿命降低等问题,基于时差法设计了新型外置式超声流量计.利用设计制作外置式超声流量计结构,并进行流量测试,结果显示测量精度高于1.5%,同时具备高可靠性,为新一代智能注水、智能完井技术的改进提供了思路.
-
-
崔小江;
李海涛;
李三喜;
蔡斌;
李艳飞;
葛俊瑞;
王楠
-
-
摘要:
底水脊进问题是制约水平井经济高效开发的难点之一,水平井找水-控水一体化智能完井技术是解决该难题的有效方法.介绍了水平井找水-控水一体化智能完井管柱的控水短节、开关短节、示踪短节和定压短节等主要组成部分,阐述了智能管柱的找水和控水原理,以及开关短节和定压短节的工作原理.通过实验验证了开关短节、定压短节的响应压力及固体示踪剂的释放速率.实验结果表明,找水与控水相结合的方法能有效提高产液剖面解释和产液剖面调整作业效率.水平井找水-控水一体化智能完井技术在中国海域Y油田目标井X8井的应用表明,该技术实现了对X8井的长效找水和均衡产液剖面,有效提高了找水-控水效率及经济开发效益,具有良好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
-
胡志平
- 《2017中国石油和化工科技创新与智能发展大会暨中国石油和化工自动化第十六届年会》
| 2017年
-
摘要:
本文简要地介绍了智能完井技术作为一种高智能的综合性技术,为油气田开发提供了一种更智能化、更灵活的智能管理方案.随着油气开发的不断深入,全球所面临的技术挑战日益增多,人们需要更加有效的办法解决实际问题,应对各种恶劣条件下如何高效开发油气资源的困难和挑战.智能完井技术在优化生产效率和提高最终油气采收率方面具有巨大潜力.文章通过对智能完井系统的基本介绍,其核心技术以及其优势及使用范围,以及智能完井技术发展的概况进行了初步介绍,同时结合东海平湖油气田开发的实际情况,提出智能完井系统在实际中应用的可行性.智能完井技术是一项高效、智能的油气开发技术,具有广阔的潜在空间.
-
-
王彬;
艾传志;
范志利;
许红林
- 《首届油气井工程直属研究院学术报告会》
| 2016年
-
摘要:
巴西盐下碳酸盐岩油藏位于Campos和Santos盆地,所处海域水深1900m~2400m,属于超深水海域;油藏位于巨厚盐层下,部分区域盐层达2000米,钻完井作业难度大,费用高.套管内射孔并下入智能完井管柱成为该区域主要的完井方式.然而,套管射孔作业对储层伤害严重,时间长,超深水作业综合日费昂贵,使得油田开发成本进一步增加.为提高油田开发经济效益,通过分析巴西盐下碳酸盐岩储层岩石特征,本文提出适用于该区块的裸眼智能完井技术,并利用三维数值仿真软件对裸眼井在不同生产压差下井壁稳定性进行模拟.结果表明:巴西盐下碳酸盐岩储层岩石力学强度较高,生产压差15MPa时,井眼极限扩大率1.5%,发生塑形屈服区域小,井壁稳定性好,优化后的裸眼智能完井技术方案经济、可行,能较大幅度的降低钻完井成本.
-
-
WANG Jinlong;
王金龙;
ZHANG Ningsheng;
张宁生;
YANG Bo;
杨波;
FAN Xiujiang;
樊秀江
- 《2013油气田监测与管理联合大会》
| 2013年
-
摘要:
生产流体控制技术是智能完井技术的关键核心技术,层段控制阀是实现生产流体控制技术的核心工具.通过使用层段控制阀的节流功能可以实现对不同层段或者分支流量的单独控制,从而调节油藏的生产动态,实现油藏的实时控制与优化开采.rn 文章通过解析国外WellDynamic、Schlumberger、Baker Hughes与Weathford等公司智能完井生产流体控制技术的核心工具--层段控制阀,了解各个公司层段控制阀的工作原理及其各自的特点,得出我国研发智能完井层段控制阀的成熟条件与函待解决的关键问题.需要充分发挥优势条件,通过企业与高校合作联合攻关智能完井层段控制阀,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并最终研发出适合于我国油气藏条件的智能完井系统。
-
-
曲从锋;
王兆会;
袁进平;
刘硕琼
- 《中国石油学会2010复杂结构钻井前沿技术研讨会》
| 2010年
-
摘要:
智能完井技术近几年来发展迅速,国外已经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智能完井技术,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而采用智能完井的智能油田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因此加大此方面的研究工作已经非常必要.通过对国外智能完井技术的研究分析,针对国内油田的实际情况,设计了两套智能完井在国内应用的实施方案,并着重对智能完井系统的关键技术包括滑套、封隔器等做了较为详细的设计,希望对国内智能完井的发展有一定的帮助.另外,通过分析智能完井的发展趋势,给出了一些建议.
-
-
-
陈军斌;
西安石油大学;
屈展;
沈建文;
肖书琴
- 《2005年中国智能自动化会议(ICAC'2005)》
| 2005年
-
摘要:
本文在智能完井系统的理论基础上,采用数学方法分别建立了常产量、变常量、井筒温度分布的数学模型,通过实验数据对建立的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用拟稳态方法在稳定状态下可求得可靠的地层渗透率;球形流压力恢复方法求得的渗透率比压降方法求得的准确,球形流分析方法对于渗透性越差的地层求得的渗透率越准确;平面径向流方法在压力恢复过程中尤其对于低渗透性地层可求得可靠的渗透率,并且可由压力恢复晚期直线段确定原始地层压力;无论是压降过程还是压力恢复过程,用修正的半球形流动方法求得的地层渗透率及原始地层压力都比较精确;用变产量方法求地层渗透率和表皮系数是非常可行的.
-
-
-
张绍槐;
熊继有
- 《2009年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第五次国际学术会议》
| 2009年
-
摘要:
本文的技术路线是采用长延伸大直径水平井(LH),TAML5、6级完井标准的大直径多分支井(ML5、6)和最大油藏接触面积井(MRC),同时采用智能完井方法及有关集成技术的钻完井新技术。文章分析了在碳酸盐岩地层钻上述复杂结构井存在的难题,提出了在7"(或更大直径更好)技术套管以下用旋转地质导向闭环钻井系统(并在下部钻柱中串接扩眼器)边钻边扩和精控井身轨迹,依次钻成较大直径的主眼和各分支井眼;在主—分井眼中都要下入套(尾、衬、筛)管或膨胀管,提高主—分井眼的机械连通性、水力整体性、管柱重入性的“三性”水平。根据油藏特征预置串接多个管外封隔器并分层段封隔以能分段多级压裂酸化作业,在油藏内形成密布的“井—缝”结构。在完井时配置多种传感器和地面可控的井下多位阀门、开关、密封件和封隔器等,建成智能油井。集成技术还可以包括欠平衡钻进,保护油气层技术、以及钻(完)井信息技术与智能技术等。这种智能LH/ML(MRC)井可在地面实时测控各主—分井眼的各层段的工作参数并选择分采或合采。可实现少井高产,大幅度提高采收率(翻番,翻两番……最终达到40%-50%-70%),合理利用油田地面和地下空间,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等目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