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菌性坏死
无菌性坏死的相关文献在1976年到2022年内共计222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临床医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83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448769篇;相关期刊130种,包括解放军健康、医用放射技术杂志、黑龙江医学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全国第十五届传统医学手法学术交流大会、广东省中医药学会推拿分会学术年会、广东省针灸学会手疗法医学专委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委员选举大会、2009年全国骨与关节损伤新技术研讨会、2008年全国医学影像(呼和浩特)学术研讨会等;无菌性坏死的相关文献由427位作者贡献,包括姚旺东、高新周、于杰等。
无菌性坏死—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448769篇
占比:99.96%
总计:448958篇
无菌性坏死
-研究学者
- 姚旺东
- 高新周
- 于杰
- 刘少华
- 刘明山
- 周成刚
- 周风金
- 孔吹兵
- 孙进富
- 孙顺吉
- 宫树芝
- 崔镇海
- 张志红
- 张晓霞
- 张杰
- 新周
- 杨述华
- 武英
- 王丽
- 王兢
- 王文俊
- 王耿
- 田金烨
- 程宪福
- 胡万华
- 苏文杰
- 范少地
- 蒋建广
- 袁浩
- 赵文海
- 赵炎
- 赵静
- 路来金
- 郭永昌
- 钟桂午
- 钱应敏
- 钱森
- 钱玉娟
- 钱玉芹
- 闫毅
- 陈日景
- 顾德毅
- 马伟
- 马宝坤
- 马玉侠
- 马玉廷
- 高力
- Yoo.MC
- 丁一珉
- 丁剑
-
-
-
-
-
颜丙峰;
马俊
-
-
摘要:
目的:探讨成人早期股骨头无菌性坏死CT与MRI诊断差异.方法:收集2015年4月—2018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06例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包括120例男性患者,86例女性患者.年龄范围35~79岁,平均年龄(46.79±6.99)岁.以病理资料为金标准,对比不同检查技术对疾病的分期诊断正确率;CT、MRI诊断灵敏度、特异度、误诊率及漏诊率.结果:CT与MRI检查对中期及晚期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诊断正确率相似(P>0.05);与CT相比,MRI对中期及晚期疾病的诊断正确率及总体诊断正确率明显提高,比较有差异(P<0.05);与病理为金标准,CT诊断疾病灵敏度、特异度、误诊率及漏诊率分别为0.73、0.97、0.03、0.27;与病理为金标准,MRI诊断疾病灵敏度、特异度、误诊率及漏诊率分别为0.91、特异度为0.99、误诊率为0.01、漏诊率为0.09;MRI诊断疾病灵敏度、特异度高于CT,误诊率、漏诊率低于CT,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MRI与CT诊断早期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均有较高的诊断正确率,MRI优势体现在诊断中期及后期病变中.
-
-
罗灏
-
-
摘要:
目的 分析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有效性.方法 选取我院自2016年3月—2017年5月收治的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全部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患者采用显微外科手术的治疗方案;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手术治疗方案.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方案后,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有着显著提升,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所降低.因此,患者在临床治疗中采取使用显微外科手术的治疗方法是一种安全高效的临床治疗方案.
-
-
颜丙峰1;
马俊1
-
-
摘要:
目的:探讨成人早期股骨头无菌性坏死CT与MRI诊断差异。方法:收集2015年4月—2018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06例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包括120例男性患者,86例女性患者。年龄范围35~79岁,平均年龄(46.79±6.99)岁。以病理资料为金标准,对比不同检查技术对疾病的分期诊断正确率;CT、MRI诊断灵敏度、特异度、误诊率及漏诊率。结果:CT与MRI检查对中期及晚期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诊断正确率相似(P> 0.05);与CT相比,MRI对中期及晚期疾病的诊断正确率及总体诊断正确率明显提高,比较有差异(P <0.05);与病理为金标准,CT诊断疾病灵敏度、特异度、误诊率及漏诊率分别为0.73、0.97、0.03、0.27;与病理为金标准,MRI诊断疾病灵敏度、特异度、误诊率及漏诊率分别为0.91、特异度为0.99、误诊率为0.01、漏诊率为0.09;MRI诊断疾病灵敏度、特异度高于CT,误诊率、漏诊率低于CT,比较有差异(P <0.05)。结论:MRI与CT诊断早期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均有较高的诊断正确率,MRI优势体现在诊断中期及后期病变中。
-
-
-
-
喜占荣;
彭鹏;
布林
-
-
摘要:
目的:探索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治疗方法.方法:将符合实验对象的股骨头坏死患者96例随机分成两组,其中的48例采用带血管的腓骨瓣联合红骨髓治疗(实验组),另48例采用钽棒植入的方法治疗(对照组),然后分别在术后3月、6月、1年、2年采用Harris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及X、CT、MRI表现来评价两种治疗方法的效果.结果:96例患者平均随访10.6个月,利用Harris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及X、CT、MRI表现来评价两种治疗方法的效果,采用t检验,差值有统计学意义(P值小于0.05),说明带血管的腓骨瓣联合红骨髓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方法明显优于钽棒植入的治疗方法.结论:带血管的用骨瓣联合红骨髓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方法是一个比较有效的方法.
-
-
路来金;
贾晓燕
-
-
摘要:
月骨无菌性坏死是由于缺血导致的月骨坏死,根据疾病的分期所采用的治疗方法虽多达20余种,但尚无任何方法能用于所有的病例,也无任何方法能使已发生碎裂的月骨恢复原有的形状和功能,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保守治疗、生物学方法、生物力学的方法、月骨的切除与替代术、近排腕骨切除术、全腕关节融合术.月骨无菌性坏死病因仍然不清楚,随着对病因的研究,以期完善基因、病毒及代谢理论的发展,尽早为Kienbock's病提供基因及分子水平的治疗方法.
-
-
-
颜斌
- 《第二届全国解剖与临床学术研讨会》
| 2002年
-
摘要:
本文采用带血管蒂髂骨瓣转位治疗股骨头无菌性坏死,二周内股骨头就有成骨活动,股骨头坏死逐渐得到修复,由于股骨头的血运情况得到明显改善,达到治疗和控制病情发展的作用.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