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混凝土
新旧混凝土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3年内共计173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公路运输、化学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6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210874篇;相关期刊61种,包括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福建质量管理、石河子科技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CCPA预拌混凝土分会第七届“井冈山论坛”等;新旧混凝土的相关文献由513位作者贡献,包括林浩、许红叶、赵星等。
新旧混凝土—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10874篇
占比:99.96%
总计:210951篇
新旧混凝土
-研究学者
- 林浩
- 许红叶
- 赵星
- 郭达文
- 刘平湖
- 刘斯力
- 刘海东
- 吴宏磊
- 唐先习
- 唐先周
- 姬秀明
- 孙焕重
- 孟庆宏
- 崔东霞
- 张影
- 张雷
- 易溪
- 李登华
- 李贵勋
- 李钢
- 李鸿全
- 杨碧华
- 杨维国
- 江恩慧
- 潘景龙
- 熊明荣
- 王云峰
- 王晓云
- 王毅
- 王深山
- 王金亮
- 申力涛
- 舒兴旺
- 董朝阳
- 蒋睿
- 郑军
- 郭容宽
- 雷冬
- 马殷军
- 高剑平
- 黄辉辉
- 丁帅东
- 上官明辉
- 严岗
- 付军鹏
- 党龙龙
- 冯化新
- 冯家辉
- 冷予冰
- 刘东
-
-
黄涛
-
-
摘要:
为了在消除因混凝土龄期差大造成的混凝土收缩裂缝的同时保证高空接塔时混凝土的正常泵送,在原有混凝土配合比上添加纤维和澎胀剂,以提高其抗裂性并抑制其早期收缩,通过观察其塌落度与泌水情况,发现长、短纤维的加入会降低其塌落度、保水性能,膨胀剂的掺入会导致其流动性显著下降,无法满足泵送施工的要求,通过逐步上调砂率与减水剂的掺量,使新的混凝土配合比达到原配合比的工作状态。混凝土的收缩试验与劈裂试验表明掺长纤维的混凝土收缩率小于掺短纤维的。9#掺长纤维的混凝土作为新老混凝土接塔的优选配合比,其早期收缩率较原配合比下降30%,劈裂强度较原配合比提高30%。
-
-
张绍松;
黄芳玮;
陈宇良;
覃贝录;
秦裕全
-
-
摘要:
为研究再生混凝土新旧黏结界面的剪切强度,对新旧混凝土进行了黏结强度直剪试验.考虑到新旧混凝土类型对新旧混凝土黏结界面强度的影响,设计了4组试验,共12个标准立方体试件,得到了各界面试件的破坏形态、剪切应力-名义应变曲线及损伤发展曲线,提取了峰值应力、峰值名义应变、初始剪切模量等特征值参数,对比分析了再生混凝土新旧黏结界面抗剪性能及损伤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新旧混凝土类型对结合试件的破坏形态影响较小,试件均为结合面剪切破坏,且其黏结界面是剪切破坏的薄弱界面;新旧混凝土类型对结合试件的黏结强度和变形影响较大;所有试件的损伤曲线趋势基本相同,新旧混凝土类型均为再生混凝土时,其损伤相较于其他类型试件出现最早.
-
-
张绍松;
黄芳玮;
陈宇良;
覃贝录;
秦裕全
-
-
摘要:
为研究再生混凝土新旧黏结界面的剪切强度,对新旧混凝土进行了黏结强度直剪试验.考虑到新旧混凝土类型对新旧混凝土黏结界面强度的影响,设计了4组试验,共12个标准立方体试件,得到了各界面试件的破坏形态、剪切应力-名义应变曲线及损伤发展曲线,提取了峰值应力、峰值名义应变、初始剪切模量等特征值参数,对比分析了再生混凝土新旧黏结界面抗剪性能及损伤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新旧混凝土类型对结合试件的破坏形态影响较小,试件均为结合面剪切破坏,且其黏结界面是剪切破坏的薄弱界面;新旧混凝土类型对结合试件的黏结强度和变形影响较大;所有试件的损伤曲线趋势基本相同,新旧混凝土类型均为再生混凝土时,其损伤相较于其他类型试件出现最早.
-
-
郭朋
-
-
摘要:
常州市新北区某化学品仓库厂房混凝土地面原设计为一次浇筑,总承包为保证地面的平整度,实际施工时分两次浇筑,甲方对该施工工艺有异议。本文采用欧盟规范计算出新旧混凝土结合面抗剪承载力的规范值。根据现场实测数据及甲方提供的相关资料,运用ANSYS有限元软件分析,得到两种不同工况作用下新旧混凝土结合面的剪应力值。通过对新旧混凝土结合面剪应力规范值和有限元结果的对比分析可知,在甲方要求的荷载作用下,分两层浇筑的混凝土可以共同工作。
-
-
梁宇;
王大永;
谢丽霞;
刘运生;
夏振兴
-
-
摘要:
随着地铁工程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推广和使用,装配式建筑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为解决装配整体式地下空间结构车站施工中约束收缩开裂,保证侧墙新旧混凝土结合面有效粘结,通过配合比试验,配制出适应于装配式结构新旧结合面的有膨胀效果的补偿收缩混凝土,确保预制叠合装配式板或支护墙体与补偿收缩混凝土新旧混凝土结合面的有效粘结,并通过室内试验测试混凝土的补偿收缩能力、新旧混凝土结合面的劈拉强度等,得出一种适用于装配式结构中的补偿收缩混凝土,并应用于装配式结构车站中,可以为装配式结构施工过程提供技术参考,取得了较为有意义的成果.
-
-
张光明;
杨荣山;
魏春城;
梁爽;
胡猛;
常逢文
-
-
摘要:
针对编组站驼峰缓行器前端的轨枕埋入式无砟轨道新旧混凝土界面开裂问题,基于断裂力学理论建立了轨枕边缘道床板裂缝稳定性计算模型.通过轨枕周边裂缝处的应力强度因子评价了裂缝稳定性;提出了裂缝修复材料的合理参数取值,并验证了有效性和可行性.结果表明:温度荷载是影响埋入式轨枕周边裂缝稳定性的主要因素,降温幅度越大,轨枕周围道床板的容许初始裂缝深度越小,轨枕越容易松动;为有效限制修复后裂缝的扩展,采用环氧树脂混凝土对编组站缓行器前端无砟轨道的轨枕松动病害进行修复时,应在环境温度15°C左右的春秋季节进行修复工作,修复层厚度在40 mm左右为宜.
-
-
-
张胡澳;
郭红铄
-
-
摘要:
在工程加固维修中,新旧混凝土结合面往往是最薄弱的环节,因此,工程加固质量的关键在于结合面的质量,主要在于其抗剪性能.文章通过试验研究了植筋法在新旧混凝土加固中的植筋率、植筋深度对新旧混凝土结合面抗剪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植筋率、植筋深度可以有效提高粘结界面的抗剪强度,在工程实践中需要综合考虑承载力、经济等各方面的问题.
-
-
-
-
Zhang Tanlong;
张谭龙;
Liu Linkai;
柳林凯
- 《CCPA预拌混凝土分会第七届“井冈山论坛”》
| 2020年
-
摘要:
分别采用物理磨耗和化学增强对再生集料进行强化,研究两种强化方式后的再生集料吸水率和压碎值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当洛杉矶磨耗仪转动磨耗圈数为400圈及钢球数为4个时,物理磨耗强化效果最好;硅酸钠溶液能够显著降低再生集料的吸水率和压碎值,当硅酸钠溶液浓度为5%,浸泡时间为2h时,对再生集料强化效果最好.通过观察两种强化方式下再生集料新旧混凝土界面微观形貌,发现经硅酸钠溶液强化后的再生集料表面水化程度较高,新旧混凝土界面粘结性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