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斑点追踪显像

斑点追踪显像

斑点追踪显像的相关文献在2006年到2022年内共计261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临床医学、医学研究方法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55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18195篇;相关期刊62种,包括医学影像学杂志、中国超声医学杂志、中国临床医学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2012年十一届全国超声心动图学术会议暨新技术国际研讨会、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十一届全国超声医学学术大会、首届长三角超声医学论坛暨2008上海超声医学大会等;斑点追踪显像的相关文献由772位作者贡献,包括郭瑞强、周青、舒先红等。

斑点追踪显像—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55 占比:1.38%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18195 占比:98.59%

总计:18456篇

斑点追踪显像—发文趋势图

斑点追踪显像

-研究学者

  • 郭瑞强
  • 周青
  • 舒先红
  • 陈金玲
  • 胡波
  • 潘翠珍
  • 许迪
  • 姚静
  • 谢明星
  • 邓又斌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江佩; 张平洋
    • 摘要: 目的:研究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右心室(right ventricle,RV)功能早期变化中的三维斑点追踪(three-dimensional speckle tracking imaging,3D-STI)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0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住院治疗的20例慢性心衰患者,在CRT治疗前和CRT治疗后的1周内进行二维心脏超声检查,测量并收集右室的内径(RVDd)、RV的射血分数(RVEF)数据。并通过三维超声波探查和右心室3D-STI分析,获得右室容积及功能参数,包括RV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GLS)、RV圆周收缩期峰值应变(GCS)、RV面积变化率峰值应变(GAC),RV舒张期末期容积(EDV)、RV收缩期末期容积(ESV)和RV射血分数(3D-RVEF)。比较CRT治疗前后各参数数据之间的变化。结果:CRT治疗后1周RVDd和RVEF与CRT治疗前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CRT治疗1周后右心室3D-STI的测量参数3D-RVEF显著大于CRT治疗前(P0.05)。结论:右心室3D-STI可准确地测定及评价CRT治疗后患者的右室功能的早期改变。
    • 刘建平; 周阿佩; 邱金梅; 洪丹丹; 许洋洋; 王清木
    • 摘要: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二尖瓣狭窄患者右室心肌纵向应变,探讨该技术在评价此类患者右室收缩功能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风湿性心脏病单纯二尖瓣狭窄患者55例,经胸超声心动图测量二尖瓣瓣口面积(MVA)及右室收缩功能指标,包含三尖瓣环收缩期峰值速度(S′)、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APSE)、右室做功指数(RIME)及右室面积变化分数(FAC),根据三尖瓣反流法估测肺动脉收缩压(PASP);二维斑点追踪成像(2D-STI)测量右室游离壁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RVLS_(FW)),并根据RVLS_(FW)值将患者分为两组,RVLS_(FW)<-19%为A组,RVLS_(FW)≥-19%为B组.结果两组患者MVA、PASP、TAPSE、S′、RIMP、FAC及RVLS_(FW)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RVLS_(FW)≥-19%的二尖瓣狭窄患者右室收缩功能减低更为明显(P<0.05);RVLS_(FW)与PASP、RIMP呈正相关关系(r值分别为0.521、0.511,P值均<0.05),与MVA、TAPSE、FAC、S′呈负相关关系(r值分别为-0.521、-0.410、-0.435、-0.385,P值均<0.05).结论右室心肌纵向应变能够评价二尖瓣狭窄患者右室收缩功能,为临床提供更多可靠信息.
    • 肖莉莉; 宋静; 陈晓乐; 林玲玲; 董雁雁; 吴道珠
    • 摘要: 目的:探讨自动心肌运动定量(aCMQ)技术评估射血分数保留型频发室性早搏患者左室收缩功能的价值。方法:选取34例射血分数保留型(LVEF>50%)频发室性早搏患者作为室早组。同期选取性别匹配的27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运用常规超声心动图获取2组左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未内径(LVI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IDs)、左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舒张早期和心房收缩期峰值流速比值(E/A)、二尖瓣舒张早期峰值流速与组织多普勒二尖瓣环(侧壁及室间隔)舒张早期速度平均值的比值(E/E’a)。运用aCMQ技术获得2组两腔心纵向应变(AP2LS)、三腔心纵向应变(AP3LS)、四腔心纵向应变(AP4LS)及整体纵向应变(LVGLS),左室短轴基底段环向应变(SAXBCS)、左室短轴中间段环向应变(SAXMCS)、左室短轴心尖段环向应变(SAXACS)及整体环向应变(LVGCS),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室早组与对照组年龄、体表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室早组与对照组LVIDd、LVID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室早组AP2LS、LVGLS、SAXMCS绝对值较对照组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P2LS及LVGLS对频发室早患者左室收缩功能受损有较好的预测价值。结论:aCMQ技术能发现频发室早患者早期隐匿性的心功能改变,可作为一种评估左室收缩功能相对准确的方法。
    • 肖莉莉; 宋静; 陈晓乐; 林玲玲; 董雁雁; 吴道珠
    • 摘要: 目的:探讨自动心肌运动定量(aCMQ)技术评估射血分数保留型频发室性早搏患者左室收缩功能的价值.方法:选取34例射血分数保留型(LVEF>50%)频发室性早搏患者作为室早组.同期选取性别匹配的27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运用常规超声心动图获取2组左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未内径(LVI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IDs)、左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舒张早期和心房收缩期峰值流速比值(E/A)、二尖瓣舒张早期峰值流速与组织多普勒二尖瓣环(侧壁及室间隔)舒张早期速度平均值的比值(E/E'a).运用aCMQ技术获得2组两腔心纵向应变(AP2LS)、三腔心纵向应变(AP3LS)、四腔心纵向应变(AP4LS)及整体纵向应变(LVGLS),左室短轴基底段环向应变(SAXBCS)、左室短轴中间段环向应变(SAXMCS)、左室短轴心尖段环向应变(SAXACS)及整体环向应变(LVGCS),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室早组与对照组年龄、体表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室早组与对照组LVIDd、LVID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室早组AP2LS、LVGLS、SAXMCS绝对值较对照组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P2LS及LVGLS对频发室早患者左室收缩功能受损有较好的预测价值.结论:aCMQ技术能发现频发室早患者早期隐匿性的心功能改变,可作为一种评估左室收缩功能相对准确的方法.
    • 李礼; 邓又斌; 刘琨; 刘红云; 毕小军
    • 摘要: 目的 应用斑点追踪技术评价缩窄性心包炎患者心包切除术后左心室旋转及扭转角度,并观察其随时间的变化趋势.方法 2014年9月至2017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29例缩窄性心包炎患者,于心包切除术前1周和术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应用斑点追踪技术测量左室基底部和心尖部峰值旋转角度及左室峰值扭转角度.另选取同期29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结果 缩窄性心包炎患者左室心尖部峰值旋转角度[术前(6.62±3.19)°,术后1个月(7.07±4.02)°,术后6个月(7.88±4.46)°,术后12个月(7.85±4.51)°]、左室峰值扭转角度[术前(10.50±4.94)°,术后1个月(9.42±5.40)°,术后6个月(9.59±4.62)°,术后12个月(9.70±4.45)°]较对照组[(11.22±5.17)°,(16.35±5.21)°]显著减低(均P<0.05).左室基底部峰值旋转角度术后均较对照组显著减低[术后1个月(-3.85±3.20)°,术后6个月(-3.49±2.09)°,术后12个月(-3.53±2.01)°;对照组(-5.57±2.78)°](均P<0.05),而术前[(-5.22±3.14)°]与对照组[(-5.57±2.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缩窄性心包炎术前、术后各组间比较,左室基底部峰值旋转角度、心尖部峰值旋转角度及左室峰值扭转角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缩窄性心包炎术后长期虽然左室整体功能正常,但基底部、心尖部旋转及左室扭转仍较正常人减低.斑点追踪技术可用于评价缩窄性心包炎患者心包切除术后长期左室旋转及扭转功能的改变.
    • 葛贝贝; 缪长青; 姚静; 许迪; 陈椿; 张艳娟; 李明霞; 王小贤; 陈燕; 沈艳
    • 摘要: 目的:评估右心室不同起搏位点状态下左心室收缩功能及左心室径向应变参数的改变.方法:选择24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于射频消融手术成功后置入起搏导管,按照随机顺序分别行右心房起搏(right atrial pacing,RAP)、右心室心尖部起搏(right ventricular apex pacing,RVAP)、右心室流出道起搏(righ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 pacing,RVOP)、右心室间隔部起搏(right ventricular septal pacing,RVSP).应用经胸超声心动图技术获取不同右心室起搏状态下左心室收缩功能参数和不同节段心肌径向应变峰值参数.结果:与RAP相比,右心室3个位点起搏组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volume,LVEDV)、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心室每搏输出量(stroke volume,SV)均显著降低(均P0.05).3种起搏模式下心尖段收缩期径向应变峰值与RA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相较于RAP模式,右心室起搏均可导致左心室收缩功能降低,其中RVAP对左心室收缩功能改变最为显著.应用左心室径向应变参数可评价不同位点起搏状态下左心室收缩功能改变.
    • 兰津; 尹璐瑶; 鲁洪涛; 郭苒; 邵亭亭; 薛莉
    • 摘要: 目的 应用斑点追踪分层应变联合心肌做功技术评价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患者左室收缩功能及整体心肌做功变化,探讨各参数对HFpEF的诊断性能.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确诊的38例HFpEF患者(HFpEF组)以及性别、年龄与之匹配的38例体检健康者(对照组).采集常规超声参数,应用分层应变和心肌做功技术分别获取左室心内膜下层、心肌中层和心外膜下层整体纵向应变(GLSendo、GLSmid、GLSepi)及整体心肌做功指数(GWI)、整体做功效率(GWE)、整体有效功(GCW)、整体无效功(GWW)指标,计算整体纵向应变跨壁阶差(△GLS),分析两组间参数的差异.绘制ROC曲线,比较分层应变及心肌做功参数对HFpEF患者左室收缩功能的预测价值.结果 ①HFpEF组左房内径、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相对室壁厚度、左室质量指数、平均舒张早期二尖瓣口峰值流速(E)/舒张早期二尖瓣环运动速度(e')大于对照组,舒张晚期二尖瓣口峰值流速(A)、E/A、e'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E、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室收缩末期容积、短轴缩短率及左室射血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HFpEF组和对照组GLSendo、GLSmid、GLSepi由内向外依次递减的跨壁梯度仍然存在.③HFpEF组GLSendo、GLSmid、GLSepi、△GLS、GWE、GWI、GCW低于对照组,GWW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④ROC曲线显示,△GLS、GWE预测HFpEF患者左室收缩功能受损曲线下面积(AUC)相对较大,分别为0.884、0.882,最佳截断值为-5.8%、95%,敏感性为84.2%、71.1%,特异性为84.2%、89.5%.⑤两种技术联合诊断的ROC曲线显示,△GLS联合GWE的AUC最大为0.944,敏感性81.6%,特异性97.4%.结论 斑点追踪分层应变和心肌做功技术均能早期敏感检测HFpEF患者左心室心肌功能损害;△GLS、GWE是预测HFpEF患者左室收缩功能受损更可靠的指标,两种技术联合可提升对HFpEF的诊断性能.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