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通信网
数据通信网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667篇,主要集中在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邮电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56篇、会议论文53篇、专利文献926403篇;相关期刊249种,包括电信科学、广东通信技术、数据通信等;
相关会议46种,包括中国铁道学会自动化委员会2017铁路通信专业学术交流会、中国通信学会信息通信网络技术委员会2015年年会、福建省电机工程学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等;数据通信网的相关文献由849位作者贡献,包括薛兴华、罗晖明、何天玲等。
数据通信网—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926403篇
占比:99.93%
总计:927012篇
数据通信网
-研究学者
- 薛兴华
- 罗晖明
- 何天玲
- 刘刚
- 刘畅
- 周开波
- 周波
- 唐静波
- 孟艾立
- 张大元
- 谢毅
- 赵慧玲
- 张佳昆
- 本刊编辑部
- 朱衍波
- 李元九
- 李守静
- 李长水
- 杨传厚
- 毕心安
- 汪润生
- 黄家英
- A·哈卡拉-兰塔
- H·比约克曼
- J·E·福斯勒夫
- K·克拉霍菲尔
- K·拉帕莱南
- M·诺尔德曼
- P·阿霍宁
- T·塔尔维蒂
- 丁炜
- 中平利一
- 于晓东
- 何海洋
- 何金
- 余锦业
- 倪朝
- 内藤晃
- 刘一蓉
- 刘伟荣
- 刘俊
- 刘君
- 刘楠楠
- 刘永
- 刘翔宇
- 刘飞岐
- 包达志
- 史蒂文·W·希尔兹
- 吴浩辉
- 吴英桦
-
-
-
-
摘要:
近日,国际铁路联盟(UIC)发布实施由我国主持制定的UIC标准IRS 60681:2021《高速铁路设计通信信号》,我国铁路标准国际化工作取得新成果。IRS 60681:2021是UIC高速铁路通信信号专业首个系统性、综合性设计标准,主要规定了信号专业地面固定信号、道岔转辙装置、轨道占用检查装置、联锁系统、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列车调度指挥系统、信号集中监测系统,通信专业传输网、数据通信网、接入网、无线通信网、调度通信系统、视频监控等的设计原则、设计要求。
-
-
李继元
-
-
摘要:
铁路通信承载网是铁路通信及铁路各业务系统共用的基础承载平台,包括传输网和数据通信网,是铁路运输生产和经营管理的重要保障。基于铁路通信承载网的技术现状,根据网络容量增长、技术演进的发展需求,研究如何提升承载能力、拓展功能性能、完善运用维护,提出应对策略,为铁路通信承载网技术发展建言献策。
-
-
刘畅
-
-
摘要:
针对铁路数据通信网一次边界网关协议(BGP)邻居中断告警,基于网管告警、设备软件版本、设备日志等进行故障分析,依据底层错误代码定位故障原因,最终在实验室复现了该故障,并在故障再现时定位了问题路由;分析起源站点(SoO)属性防止BGP路由环路的原理,同时对SoO编号方式提出建议。
-
-
-
沈蕾;
孙硕
-
-
摘要:
为了解决铁路数据通信网运维过程中缺乏IP地址的自动化准入和管理手段、CE交换机故障自动识别手段,以及对数据网设备、业务流量、IP地址的统一监测手段等问题,提出以综合运维、全网可视化、运维模型、IP画像等4种智能运维方法,实现更智能、更全面、更安全的智能运维管理平台。通过IP地址级的流量监测及分析、安全准入,及基于大数据的业务模型分析,实现数据通信网的集中管控和智能运维,以及异常流量、网络风暴、非法接入等监测功能。
-
-
田照宇;
陈芳;
宋桂林;
李长水;
张新桥
-
-
摘要:
随着电力行业数字化建设、IT技术持续快速发展,业务上云、视频、研发仿真测试等业务驱动网络变化越来越频繁,对数据网业务的快速开通部署、持续可靠运行、业务质量保障、维护响应的及时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网络基础设施无法与应用程序很好地融合,不能有效实现对资源的调度和使用,而SDN可以使网络架构中的物理层设备更加趋近物理,控制层更加接近应用,从而让应用更好地控制网络,更好地实现对资源的调度。
-
-
邓春雪;
钱升起;
李子凡;
张朝霞;
张吴迪
-
-
摘要:
随着全球能源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网络业务种类精细化对网络的要求呈现多样性。传统运营商、电力及金融行业大中型企业以MPLS VPN架构为基础的数据通信网络亟须向SDN网络进行演变。本文通过SDN段路由等新技术的采用,构建基于SDN的数据通信网进行应用测试,对比传统数据通信网可靠性、故障恢复及流量调度等方面的提升明显,为传统网络向SDN网络的平滑演进提供参考。
-
-
赵梦莹
-
-
摘要:
电力通信数据通信网与信息业务网络独立运行期间,存在着网络重复建设、重复维护、资源浪费、业务交叉以及不利于统筹规划和管理等问题。为进一步提升通信网络安全接入和管理水平,开展综合数据网与信息业务网两网融合工作,将由光纤透传、单设备传输的信息业务网接入双链路双路由传输的数据通信网,提升信息业务网的安全可靠性和信息系统的可用率。方案实施后平均减少1/3的网络跳点,修剪传输通道300余条,实现了业务网安全可控接入,促进了网络的优化整合,节省了传输资源,保障了网络的统一规划和管理。
-
-
于华
-
-
摘要:
铁路数据通信网用户侧设备采用双上行静态路由协议方式接入时,由于接入路由器与用户侧设备间可能存在非直连链路,两侧端口无法准确感知链路变化情况,会导致链路切换无法生效.为此,应用双向转发检测(BFD)技术,可解决非直连链路倒换端口无法感知链路变化问题.
-
-
滕蕾
-
-
摘要:
5G网络作为铁路的新型基础设施,其可靠性和稳定性直接影响所承载的各类业务的安全运行.铁路专用移动通信系统面临从当前的2G(GSM-R)网直接向5G演进,其中5G网络时间同步系统规划关系到5G网络的传输性能与稳定性.通过研究铁路时钟(频率)同步网、时间同步网、骨干传输网、骨干数据通信网及多条客运专线的网络规划、部署和运维,对铁路时间同步技术的现状与演进方向进行总体把握,探讨铁路时间同步架构对铁路5G专用移动通信系统(5G-R)的支撑作用.
-
-
陈丹晖
- 《中国铁道学会自动化委员会2017铁路通信专业学术交流会》
| 2017年
-
摘要:
本文通过对现阶段铁路GSM-R SIM卡管理系统运用现状介绍,研究铁路GSM-R SIM卡管理系统接入铁路数据通信网技术方案,并充分考虑对既有系统进行安全防护,保证SIM卡管理等承载在SIM卡网络的系统接入铁路数据通信网的稳定运行.
-
-
-
-
-
-
-
-
-
-
-
-
-
-
-
-
-
- 索尼公司
- 公开公告日期:1999-01-06
-
摘要:
在通过Internet和利用不同的线路通信前,第一通信终端发送给第二通信终端包括在Internet上至少第一通信终端的IP地址的信息一组。基于分别这样发送的IP地址,在第二通信终端上的用户开始通过Internet进行通信。这样建立两个终端之间通过Internet的直接端对接的通信。在诸如Internet为基础的电话呼叫的通信建立中,其中关于在网上所希望的用户的地址信息主叫用户事先不知道,本发明的方法允许两个用户彼此通过网络在端对端基础上直接通信,而不需要借助于集中服务器或类似的服务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