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调度
流量调度的相关文献在2000年到2023年内共计543篇,主要集中在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水利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1篇、会议论文12篇、专利文献140334篇;相关期刊81种,包括电信科学、电子与信息学报、广播与电视技术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中国航海学会2006年度学术交流会、全国信息与自动化技术推广应用大会、2001年黄河水资源管理研讨会等;流量调度的相关文献由1187位作者贡献,包括蒋文栋、黄韬、唐宏等。
流量调度—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40334篇
占比:99.91%
总计:140457篇
流量调度
-研究学者
- 蒋文栋
- 黄韬
- 唐宏
- 秦勇
- 刘韵洁
- 邹涛
- 郭小雪
- 崔勇
- 张娇
- 李清
- 杨振杰
- 江勇
- 汪硕
- 潘恬
- 张汝云
- 李宁
- 梁元
- 欧亮
- 王颖
- 肖戈扬
- 蔡岳平
- 衣晓玉
- 贾曼
- 邵苏杰
- 郭少勇
- 伊鹏
- 刘建锋
- 刘志华
- 刘江
- 夏俊
- 姚宗辰
- 孙琼
- 朱永庆
- 李丹
- 李星
- 李楚鸣
- 杨帆
- 梁根
- 洪珂
- 熊翱
- 王欣欣
- 王爱俊
- 田乐
- 肖诗汉
- 谢峥
- 谭兵
- 阮科
- 陈志忠
- 韦云凯
- 高庆官
-
-
张彤;
冯佳琦;
马延滢;
渠思源;
任丰原
-
-
摘要:
工业控制、航空电子、车载网络、移动前传网络等很多行业领域应用都需要确定性低延时的网络传输.为了实现此类业务的传输需求,IEEE 802时间敏感网络(time-sensitive networking,TSN)工作组将标准以太网扩展为TSN,受到学术界和工业界的持续关注.流量调度是TSN标准中的核心机制,通过调度算法在所有交换机出端口确定数据帧传输顺序和时间,满足流量各自的延时和带宽要求并同时优化传输性能.首先对TSN流量调度问题进行形式化描述,介绍了TSN网络与流量模型,并对调度约束和目标进行归纳;进而对现有TSN流量调度机制进行分析与总结,重点阐述每种调度机制解决的具体问题、关注的流量类型、优化的性能指标和求解算法;最后讨论了未来TSN流量调度的设计空间和发展趋势,并针对现有调度机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静态规划与动态调节联合的调度思路.
-
-
朱瑾瑜;
陈洁;
段世惠
-
-
摘要:
随着工业数字化转型的不断加快,传统业务的优化升级及新型业务的不断涌现,网络作为基础设施,需要在复杂场景下对综合承载的各类业务实现差异化质量保证。确定性网络已经成为其发展的必然方向。工业互联网作为确定性网络应用的重要场景,对于确定性网络要求高,业务场景复杂,其垂直行业需求呈现碎片化的特点,需要构建灵活统一的技术架构并融合相关新技术,来推动确定性工业网络不断演进。
-
-
段宜宾
-
-
摘要:
时间敏感网络(TSN)以标准有线以太网为基础,通过一系列标准化协议定义,使得传统以太网具备确定性传输的能力以及较好的兼容性。而随着5G标准的完善和技术的发展,5G网络的广覆盖、低时延、高可靠等特性除了可满足TSN基础的确定性传输需求,还能为其提供广泛灵活的无线连接。首先介绍了TSN的关键技术;然后分析了5G时间敏感相关关键技术;最后研究了两者融合的架构与关键技术点。
-
-
尹长川;
李妍珏;
朱海龙;
何欣欣;
韩文璇
-
-
摘要:
针对借助时间敏感网络(TSN)实现工业网络中混合流高效传输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结合时间感知整形与循环排队转发的混合流量调度机制。该机制通过求解网络最小时隙并调整预订流量采样周期,大幅降低时间敏感流对传输资源的占用;并针对流预留流,提出奇偶映射方案及流偏移规划算法,实现对大带宽流的调度规划。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机制的系统带宽利用率可达88%,并提升52%的网络调度成功率上界,实现了TSN中混合流的高效调度。
-
-
沙宗轩;
霍如;
孙闯;
汪硕;
黄韬
-
-
摘要:
软件定义网络(SDN)通过将控制平面与数据平面分离,可实现灵活的流量调度,更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但是,流表项数量、设备负载率及连接主机数量增加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会导致SDN交换机的转发效能降低,进而影响端到端的数据传输时延。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转发效能感知流量调度算法。首先,将交换机状态信息统一到感知模型中,通过神经网络建立交换机状态信息和转发效能的映射关系。然后,结合网络状态和流量信息,通过深度强化学习产生流量调度策略。最后,通过由最短路径和负载均衡算法产生的专家样本引导模型训练,不仅使模型学习到专家样本的知识以提升性能,同时提升模型训练效率。实验结果表明,与其他算法相比,所提算法不仅使端到端的平均传输时延降低了15.31%,而且保证了网络整体的负载均衡。
-
-
任臣;
颜永明;
张鹏程
-
-
摘要:
针对互联网大流量下的网络质量监控和故障定位困难现象,基于流量流向技术提出一种采用流量流向干预多点布控的端到端网络质量监控优化设计。首先对整体网络基于流量流向绘制可视化网络拓扑,在单一地区发起持续大量的ICMP包,统计并定位收敛节点,在对应的节点网络侧部署监控服务器,最终构建完整的full-mesh监控网络。该设计可以灵活地增减监控节点,并能实时监控各地之间的网络访问质量。结果表明,该端到端质量监控优化设计可以快速监控网络发生的异变,对网络故障定位效率和处理能力都有显著提升,并且监控节点配置灵活、扩展性强可以持续进行迭代升级。
-
-
张月华
-
-
摘要:
随着互联网快速发展,种类繁多的应用正在消耗越来越多的网络资源,尤其是网络视频、个人媒体、宽带电视等新应用,导致网络负荷急剧上升,业务承载质量难以保障,使得广电网络服务商的运营和管理成本大幅度增长。基于市场与技术等因素驱动,本文设计并实现了面向广电用户的流量分析调度系统,旨在探索网络流量精细化运营,以求进一步提高网络运行效率,提升用户满意度。
-
-
都繁杰;
李静;
郭志勇;
任颖文;
尹晓宇;
董小菱
-
-
摘要:
Coflow作为并行计算框架的典型流量模型,降低Coflow的完成时间(CCT)成为云计算领域的研究热点。现有Coflow调度机制未考虑云数据中心内网络瓶颈问题,容易造成网络拥塞,导致CCT增加。针对该问题,构建基于瓶颈感知的Coflow调度机制Bamq。利用Lagrange对偶优化Coflow调度模型,以加快Coflow流速并增大吞吐量,从而降低CCT。通过设计多级反馈队列机制,降低吞吐量对网络拥塞产生的影响,根据已发流的大小、宽度和流速信息,构建瓶颈因子以动态调整多级队列的优先级,实现拥塞感知,提高Coflow调度性能。在Facebook真实数据集上进行实验,结果表明,相比Baraat、Varys、Aalo机制,该机制的CCT平均缩短21.3%,吞吐量平均提高17.9%,能够有效提高链路的利用率。
-
-
李世宗;
陈智海;
颜永明
-
-
摘要:
IDC客户通过流量调度来降低成本会导致资源浪费、运营商运维成本提高,面积计费能够较有效地改善此问题,针对面积计费与当前IDC主流的95峰值计费方式进行研究对比,创新性尝试阶梯面积算法,通过联系95峰值和平均值的差与95峰值计费和面积计费价格差的方式进行数据降维,编程穷举计算得到二维散点图,分析其间的关系,探索面积计费的可能性。实验结果表明:面积计费能引导客户不采用流量调度的方式降低成本,阶梯面积计费方式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现阶段流量情况与95峰值计费方式相差较小,在流量上升时客户降低成本的需求,同时运营商也能得到相应的利润,达到双赢。
-
-
肖漫漫;
刘骥琛;
李艳丽;
马迎
-
-
摘要:
针对当前软件定义广域网在应对企业园区部署双协议栈出口链路、园区之间支持双协议栈通信的网络架构下,存在园区任意协议栈出口链路失效时,园区间双栈流量不可通信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适用于软件定义广域网的IPv4/IPv6双协议栈环境下的流量调度算法。该算法基于快速重路由机制,通过结合基于IPv6的分段路由技术分为路径编码算法和报文处理算法2部分实现。在广域网双栈出口任一链路失效时将不同园区的双栈流量进行调度。通过在Mininet中的仿真模拟验证了算法的可行性,并利用带宽测量工具iPerf对链路性能进行测量,测量数据表明利用双栈流量调度算法进行双栈流量调度极大地提高了园区间双栈链路的利用率和服务质量。
-
-
LI Qihao;
黎其浩;
YUE Yang;
岳杨;
JIANG Jingchen;
蒋京辰;
ZHANG Ying;
张颖;
ZHONG Jiayong;
钟加勇
- 《2019泛在电力物联网关键技术及应用研讨会》
| 2019年
-
摘要:
泛在电力物联网背景下,智能变电站中负责运行状态上传与控制命令下达的过程层网络负载将急剧升高.传统IEC61850标准协议中的高可用性无缝冗余(High-Availability-Reamless Redundancy,HSR)通信链路配置方法由于数据副本在存在环路的网络内循环产生额外流量与额外传输延时,存在信息传输实时性差的缺点.因此,提出基于贪心流量优化算法的过程层网络拓扑高冗余无缝配置方法.首先,在分析采用HSR技术的智能变电站过程层网络工作原理的技术上,提出两种高可用性无缝冗余配置方案:交叉(Cross-Links,CLs)方案与四连通环(Four-Connected Rings,FCRs)方案.其次,为避免过程层网络在流量汇聚时易产生拥塞导致传输时效性变差,提出基于贪心算法的流量调度策略.最后,基于Opnet的变电站仿真算例表明,与传统网络拓扑配置方案相比,所提方案的数据平均传输跳数与传统拓扑方案比下降50%,而采用贪心算法的过程层网络流量调度策略在数据拥塞时的传输延时、丢包率和吞吐量衰退服务分别降低32.7%,63.5%和33.3%.因此,所提方案能够显著提升智能变电站过程层网络性能.
-
-
王文蔚;
梁琦;
赵玉国
- 《第四届全国石油石化行业信息化创新发展论坛》
| 2018年
-
摘要:
本文着重介绍了流量调度领域的技术发展趋势.提出了油田网络的主要流量调度的需求,分析了现网流量调度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SDN的智能化流量调度方案.该方案使用了BGP-LS、Segment routing等技术,智能化的向设备批量下发路由策略配置,并可兼容传统的路由协议,为油田网络提供了一种更为灵活的流量调度和控制的方法.
-
-
杨阳;
汪玉成;
吕玉祥;
刘智威
- 《2017年西南三省一市(贵州、重庆、四川、云南)自动化与仪器仪表学术年会》
| 2017年
-
摘要:
随着电力通信网络的扩张以及电力业务种类的持续增加,传统基于同步光网络(Synchronous Optical Network,SONET)的电力通信网络已经难以满足网络资源动态分配、流量可观可控、业务感知流量调度的需求.软件定义网络(SoftwareDefined Network,SDN)采用集中的控制平面,能够实现全局化视角下的流量控制.为实时集中地监测和控制电网的运行状态,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SDN的电力通信网络架构.该架构在网络的汇聚层采用边缘SDN控制器,核心层采用云化SDN控制器.为保障电网业务的服务质量,提出了一种业务感知的流量调度机制.该机制运行在SDN控制器上,采用基于优先级的最大-最小公平共享带宽分配算法.仿真结果表明该流量调度机制能提高电网的吞吐量以及业务的服务质量.
-
-
-
魏志刚;
傅钢;
王勇
- 《中国航海学会2006年度学术交流会》
| 2006年
-
摘要:
1994年12月举世嘱目的长江三峡工程开工建设,2003年5月至6月大坝开始蓄水至135m(吴淞资用高程,下同).为了进一步发挥三峡工程的综合效益,从2003年11月6日起,三峡水库坝前水位进一步抬高至139m(其后各年6月至9月仍按135 m运行).三峡工程135-139 m运用以来,与天然情况相比,下泄水量变化不大,下泄沙量则大大减少,葛洲坝下游河道发生普遍冲刷,水位有所下降,给长江中游航道带来了新的变化和问题.2003~2004届、2004~2005届枯水期,为解决部分浅水道航道水深不足的问题,航道管理部门曾与三峡梯调中心协商要求增加水库下泄流量,三峡梯调中心给予必要的考虑和支持后,部分浅水道航道维护紧张的局面才得以缓解.本文研究135~139蓄水运用以来航道条件的变化及枯季航运流量补偿情况,航运畅通对枯季航运流量的基本要求,三峡-葛洲坝枢纽调度运行方式对航运影响分析。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