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电缆
数据电缆的相关文献在1997年到2023年内共计761篇,主要集中在电工技术、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6篇、会议论文9篇、专利文献753220篇;相关期刊46种,包括数控机床市场、电子产品世界、现代传输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中国通信学会2012年光缆电缆学术年会、2011中国通信光电线缆产业峰会、2010年中国国际广播电视信息网络展览会CCBN2010等;数据电缆的相关文献由979位作者贡献,包括王惠兵、吕秀云、金春敏等。
数据电缆—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753220篇
占比:99.99%
总计:753305篇
数据电缆
-研究学者
- 王惠兵
- 吕秀云
- 金春敏
- 陈夏裕
- 王子纯
- 刘雅梁
- 吴荣美
- 陈子洪
- 崔久德
- 张博
- 钱卫梅
- 陆春良
- 杨吉
- 高飞
- 周银祥
- 徐成业
- 司树华
- 吴士杰
- 李明星
- 王存良
- 陈彩云
- 王丽萍
- 潘红舟
- 陈志坚
- 刘党荣
- 张旭
- 孙国跃
- 方新春
- 林建康
- 邵朝阳
- 吴同庚
- 段和平
- 王栋
- 王正元
- 王维杰
- 简福军
- 罗启清
- 蔡如意
- 边子永
- 钟燕萍
- 钱江华
- 倪冬华
- 姚勰
- 孙梁
- 季大波
- 王永明
- 陈虹校
- 叶亚军
- 叶国强
- 吴品
-
-
郑世贵;
闫军;
宫伟伟
-
-
摘要:
航天器部件遭受超高速撞击具有随机性;撞击损伤既有机械损伤,也可能会有功能损伤;而撞击后果具有复杂性,可能不会影响正常工作,可能造成任务降级,也可能造成任务失败。在航天器的超高速撞击风险评估和防护中,首先需要明确部件的撞击失效模式,然后采取针对性的防护措施,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通过功率电缆、数据电缆、射频电缆、太阳电池阵、锂电池的超高速撞击效应,梳理出部件的主要失效模式,并给出了可能造成任务失败的失效模式,本文工作为航天器的空间碎片撞击影响和空间碎片防护设计提供参考。
-
-
杨桂方
-
-
摘要:
目前,骨密度检查已成为综合性医院的一项重要骨骼检查,其主要针对腰椎、股骨等骨骼的骨密度进行检查,用于确诊骨质疏松、骨质密度异常分布等疾病。双能X线吸收法是现阶段国际学术界公认的骨密度检查方法,该检查无创伤、微射线量,是诊断骨质疏松症的金标准[1]。
-
-
张义;
张红旗;
王征;
陶兆增;
范壮壮;
郭燕君;
焦美荣;
于福莉;
夏占军
-
-
摘要:
为评价宇航用千兆数据电缆的传输性能可靠性水平,基于宇航元器件评估技术对千兆数据电缆的衰减、差分阻抗、电容、延时差等关键传输性能指标开展了在不同温度及传输频率条件下的评估试验,从而掌握了产品在不同应用条件下性能参数的边界余量.通过分析评估试验结果得出了传输性能参数所呈现的变化趋势,可为航天型号选型提供数据支撑.
-
-
-
Bernd Muller1
-
-
摘要:
电缆如因老化而损坏或发生故障,会导致整个生产过程瘫痪,最为糟糕的是会导致明显的收入下滑。假设新电缆能迅速到位,那就不必为此担心,而如果通过几个简单的步骤便能完成连接则更好。为了节省装配过程中的时间和精力,Lapp公司开发了名为"Etherline PN Cat.6.Fast Connect"的电缆,为了达到最佳屏蔽,单个导线都以特定的缠绕角度用薄膜包裹,而现在则不再需要,因为该线缆使用了分隔四个线对的塑料交叉分离器并通过内部护套来实现共同的屏蔽。
-
-
-
-
-
张劲松
-
-
摘要:
随着我国通信技术的发展,局域网已经成为现代化信息网络的基础设置,而数据电缆作为局域网中的基础传输媒介,其性能直接对局域网的整体运行产生影响.本文将从实践经验出发,简单探讨设备、原材料以及制造工艺等方面的制造要点,希望能够对数据电缆的制造提供帮助.
-
-
-
肖飚
- 《中国通信学会2017年通信线路学术年会》
| 2017年
-
摘要:
本文首先回顾了对绞数据电缆串音的基本理论并对基于理论建立的电磁耦合模型进行了分析,阐述了近端串音与电缆结构、制造工艺的关系;接下来对批量生产情况下的4对非屏蔽六类电缆的近端串音衰减及其功率和进行了统计分析,证明电缆近端串音衰减及其功率和服从正态分布;最后,探讨了基于统计的线对节距调整新方法和假设检验在生产过程中对电缆近端串音衰减指标监测的应用.
-
-
-
王子纯
- 《2011中国通信光电线缆产业峰会》
| 2011年
-
摘要: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网络的应用越来越普及,用户也希望通过网络获得更加丰富多彩的信息服务,如:数据中心、高速工作站、网上购物、远程医疗(允许在全球传送医疗信息)、远程办公和远程教学、电子商务、VOD点播、远程计费、学校和商业园区培训、VOIP、高清视频/声音电子邮件、数字视频会议等。网络资源的增加,以及音频和视频等多媒体信息在网络上的传输大大增加了网络通信量,这就对网络传输介质的电缆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介绍了数据电缆发展以及各个生产工序的控制。
-
-
-
-
-
-
-
-
-
-
-
-
- 贝尔顿电报电缆公司
- 公开公告日期:2002-09-25
-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性能捆扎纵包屏蔽扭绞对电缆(20,25,30),其具有高性能数据缆芯(10A和B),其包含有至少四根捆扎纵包屏蔽扭绞对电缆(20,25,30),和制造该电缆的方法。捆扎纵包屏蔽扭绞对电缆(20,25,30)最好在20°C下具有4.5以下的标准阻抗偏差,并且包含有至少四根捆扎纵包屏蔽扭绞对缆芯(10)。扭绞对是采用金属屏蔽带(16)和织物、金属编织物或扎线(18)中之一以一定张力纵向绕包的,以制成上述缆芯。所述张力可提供小于25%并最好是小于18%纵包屏蔽扭绞对缆芯截面积的截面空隙面积。金属屏蔽带(16)以至少10%的搭接纵包。最好是,电缆(20,25,30)具有达600MHz和1000MHz的额定频率。本发明提供一种UL 910充气的至少为等级5的高性能电缆(20,25,30),其具有非氟化护套(19),以及在护套(19)和缆芯之间的耐热阻燃分隔带(27)。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