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近景摄影测量
数字近景摄影测量的相关文献在2001年到2022年内共计81篇,主要集中在测绘学、建筑科学、矿业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7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459628篇;相关期刊51种,包括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世界地质、煤炭科学技术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第二十六届空间探测研讨会、上海岩土力学与工程2011年学术年会、2008年测绘科学前沿技术论坛等;数字近景摄影测量的相关文献由186位作者贡献,包括杨化超、王凤艳、陈剑平等。
数字近景摄影测量—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459628篇
占比:99.98%
总计:459701篇
数字近景摄影测量
-研究学者
- 杨化超
- 王凤艳
- 陈剑平
- 韩东亮
- 黄桂平
- 邓喀中
- 于瑞鹏
- 刘子侠
- 刘超
- 张书毕
- 杨国东
- 丁振杰
- 刘千里
- 刘泉声
- 卢成静
- 卢继文
- 吕庆
- 吴祖堂
- 唐归
- 唐旭海
- 孟平
- 宁波
- 张劲松
- 张春森
- 徐浩嘉
- 朱宝良
- 李春友
- 杨林华
- 柳瑞武
- 潘泽昊
- 牛雪峰
- 翁振
- 胡祥超
- 蒋山平
- 郑俊
- 郭广礼
- 钦桂勤
- 陶俊
- 马开锋
- 黄莉萍
- Jiang Shanping
- Xiao Qingsheng
- Xu Jie
- Yang Linhua
- 丁翠
- 于承新
- 付鑫
- 任伟中
- 侯刚栋
- 侯鹏
-
-
蒋山平;
黄海;
张鹏嵩;
李竑松;
陶东兴;
杨林华;
徐焱林
-
-
摘要:
航天器结构在轨受到空间外热流影响而产生巨大温度梯度,将导致结构热致变形,为了保证有关地面模拟考核验证的有效性,必须对在轨外热流进行尽可能真实的模拟,同时采用高精度的热变形测量手段获取航天器的结构变形数据。文章介绍了一种热变形测试试验方法,系国内首次将太阳模拟器外热流模拟法和非接触摄影测量法结合应用在某天线的地面模拟热变形测试试验中,在真实模拟天线在轨温度分布的同时精确获取了天线上大量的点云变形数据。经数据比较分析,天线变形实测数据与在轨仿真分析一致,在1.5 m口径范围内的变形测量精度优于15μm,验证了该测试试验方法的有效性,为航天器结构的在轨热效应模拟和测试评估提供了新的试验手段。
-
-
-
袁健伟;
赵祖林;
包健;
田小丹;
尹浩
-
-
摘要:
动刚度是指起重机大梁结构抵抗动载荷引起变形能力,是衡量桥式起重机动力学特性的一个主要指标.数字近景摄影测量具有远距离非接触等优点,利用近景摄影技术测量起重机大梁动刚度,可以实现远距离非接触动刚度测量.与传统测量方法相比,无须在梁上放置传感器,直接在远处摄影,通过图像处理方式获得大梁振动频率以及振动时间参数,大大简化测量过程,具有安全、可靠方便测量等突出优点.
-
-
刘子侠;
陈剑平;
王凤艳;
韩东亮
-
-
摘要:
在应用数字近景摄影测量进行岩体结构面几何信息快速获取时,需要在岩体上布设一定数量的控制点,但特殊区域岩体(隧道、硐室、采石场)的结构面相对破碎、特征点极不明显,并且受施工进度的影响,无法在岩体上布设控制点.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应用自行设计的活动控制架,在控制架上布设28个控制点,将控制架和岩体结构面一起摄影,然后在VZ(VirtuoZo)工作站上进行内业解译,获取岩体结构面上特征点的空间坐标,再依据所给产状公式获取结构面信息.以净月二采石场岩体边坡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活动控制架安装与检验、外业数据采集与内业数据处理等工作;同时基于误差理论点位精度评定方法,对解译的控制点坐标与岩体结构面产状(倾向、倾角)同实测值对比并进行精度分析.结果 表明,该方法测量的岩体结构面产状中误差:m倾向=±4°,m倾角=±3°,满足岩体结构面精度测量要求.
-
-
刘子侠;
王凤艳;
韩东亮
-
-
摘要:
控制测量是数字近景摄影测量获取岩体结构面特征点三维信息最关键的环节,其观测结果(结构面特征点三维坐标值)直接影响在内业工作站上所建立的三维模型的精度及岩体结构面信息解译的准确性.以长春市净月北山二采石场边坡为研究对象,采用前方交会法、免棱镜极坐标法及活动控制系统法等3种不同的外业控制测量方法获取边坡控制点的坐标,并以此为依据分别在VirtuoZo工作站上建模,解译裂隙岩体结构面模型特征点的三维信息,并和全站仪现场实测的数据对比,并基于测量误差理论进行精度分析,结果表明3种控制测量方法的点位中误差均在±3 cm之内,都能满足数字近景摄影测量中等精度规范对被测目标的点位精度要求.通过现场观测,总结出了3种控制测量方法的优缺点,实际应用时应根据场地情况选择合适的控制测量方法进行建模.
-
-
-
-
聂士祥;
汪涛;
曹鹏
-
-
摘要:
文物变形监测是文物结构安全稳定分析与预报的重要方法,目前常用的全站仪、水准仪等监测方法主要是监测文物某些特征点的变化,以此反映文物的变形,其主要缺陷是不能全面准确反映监测目标的变形特征.文章提出基于数字近景摄影测量的方法实现室外大型文物的三维监测技术,创造性地克服了传统点监测方法的缺陷,极大地降低了传统点监测方法的工作量,监测效率成倍提高,并为表面鼓胀凹陷、风化、褪色、剥落、裂缝等变形破坏监测提供全新了的解决思路.
-
-
黄杰;
罗达;
侯鹏;
尤超蓝;
孔祥森;
付鑫
-
-
摘要:
The complex thermal circumstance is the key factor that influents the structure deform-ation of satellite platform.In order to fulfill the requirement of the satellite platform,the author designed the examination of the satellite platform structure deformation which could precisely get the structure deformation of satellite platform,the relative orientation between the two camera mounting surfaces,and then extrapolation of satellite orbit thermal deformation rule in designed in the paper.The test simulates the typical working condition of heat flux on the satellite plat-form,and tests the thermal deformation of two camera mounting surface using digital close range photogrammetry technology.The results of thermal deformation measurement show that the maximum deformation of installation surface of A camera is 5 7.5″,and the maximum pointing deformation of B camera mounting surface is 79.3″,which can be used as the basis for thermal deformation prediction of satellite during orbit operation.%太空复杂外界热环境是平台结构热变形的关键影响因素,为了满足某高轨光学遥感卫星对热变形的特殊要求,更准确获取平台结构热变形引起两台相机安装面指向变化,及两相机安装面之间的相对指向变化,进而推导卫星在轨热变形规律.文章设计了卫星平台结构热变形试验,模拟在轨典型外热流工况对卫星平台实施加热控制,使用数字近景摄影测量技术实时测量和分析热变形引起两台相机安装面的绝对指向变化和两相机安装面之间的相对指向变化情况.热变形测量结果表明:A相机安装面指向最大变形57.5″,B相机安装面指向最大变形79.3″,模拟试验的结果可以作为卫星在轨运行期间热变形预测的依据.
-
-
刘子侠;
陈剑平;
韩东亮
-
-
摘要:
为了满足特殊区域(硐室、隧道)岩体结构面三维信息快速采集的需要,利用S304不锈钢方钢管设计并制作了一套可拆卸的、其上带有28个控制点的活动控制系统,应用免棱镜激光全站仪对28个控制点进行观测获得其空间三维坐标值,精度评定点位误差为±2mm;同时对该活动控制架进行了室内外稳定性检验:室内通过检验两个邻近控制点的间距,结果显示其误差在±1mm之内;室外通过实际观测与坐标转换值进行对比其控制点误差在±3.2 mm之内,该误差可以满足数字近景摄影测量技术中对中等精度要求方面的工程应用。经野外验证该活动控制系统自身坚固、结构稳定、拆卸后体积小、重量轻、野外应用携带方便,加之高清晰度的成像为野外特殊区域的控制测量提供了保障。该系统的建立满足了数字近景摄影测量技术在特殊岩体结构面信息快速获取中的需要。
-
-
张国建;
于承新;
郭广礼;
刘胜震
- 《2016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测绘科学与技术)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测绘学科评议组工作会议》
-
摘要:
现今,对桥梁结构的瞬间实时监测已经成为研究的热门方向,但是常规的大地测量方式无法实现桥梁动态变形监测,针对常规变形监测手段的缺陷,文章采用数字近景摄影测量对桥梁进行瞬间实时变形监测:首先布设控制点和变形观测点,其次用经过检定的数码相机对桥梁进行拍摄,得到承载变形信息的照片,最后根据空间时间基线视差法完成数据的解算,并以图形的形式展现结果.数据表明:利用数字近景摄影测量对桥梁进行变形观测,操作简便,可以同时观测多个变形点,成果精度达到3/1000.对桥梁的变形监测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