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传电台
数传电台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356篇,主要集中在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电工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16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19631篇;相关期刊150种,包括科技视界、冶金动力、机械管理开发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中国兵工学会第十五届测试技术学术年会、第二届电力自动化与电网监控技术研讨会、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力通信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学术会议等;数传电台的相关文献由680位作者贡献,包括王春华、张海军、李晓鹏等。
数传电台—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9631篇
占比:98.87%
总计:19855篇
数传电台
-研究学者
- 王春华
- 张海军
- 李晓鹏
- 张照良
- 黄光辉
- 黄建忠
- 郭荣祥
- 何金鹏
- 归达举
- 方彦军
- 王刚
- 陈泽钊
- 姚文杰
- 张述杰
- 李勇
- 杨久洲
- 汤卓凡
- 石世淡
- 龙亦
- 龙志坚
- 不公告发明人
- 冯友奎
- 刘清
- 卓鑫义
- 周光海
- 姜军毅
- 庄所增
- 张娟
- 张建清
- 张荣海
- 彭恩文
- 文述生
- 李宁
- 李强
- 游兆阳
- 王建华
- 王江林
- 肖浩威
- 范勇
- 邓松茂
- 郑庆荣
- 闫少霞
- 陈湛
- 陶超
- 韦锦超
- 丁永祥
- 乔幼胜
- 任立宗
- 何清素
- 余杰
-
-
田园;
文红;
何先定;
王思源;
唐斌
-
-
摘要:
针对采用开源飞控的消费级无人机探测存在识别率不高的问题,文中提出一种利用无人机数传电台瞬态信号特征进行无人机分类与识别的方法。首先,利用USRP X310采集无人机数传设备无线信号,通过能量和幅度方差轨迹完成瞬态信号的粗定位和精对准,设计无人机数传电台瞬态信号的提取方法;其次,利用3级Haar小波提取瞬态信号的包络特征,提出一种基于特征贡献度的加权KNN优化算法,利用瞬态信号包络特征进行射频指纹识别性能研究,并分析K值参数对识别性能的影响;最后,将加权KNN优化算法识别性能与Matlab工具箱中的KNN算法进行对比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加权KNN优化算法可以提高无人机数传设备的识别准确性,对无人机数传设备个体识别平均正确率可达到87.9%,类型识别平均正确率可达到92.8%。说明文中方法对采用开源飞控平台无人机进行探测识别具有有效性,能够弥补其他无人机探测方式的不足。
-
-
汪洋;
杨居丰;
张志豪;
陈松
-
-
摘要:
国内万吨以上重载组合列车普遍采用分布式动力机车无线同步操控系统实现牵引制动,无线通信通常采用GSM-R车载终端+数传电台设备或LTE车载终端+数传电台设备,双套设备保证了无线通信的可靠性,但是双套设备独立控制,逻辑复杂,不利于快速切换,难以实现重联机车在GSM-R与LTE线路互通。针对以上情况,采用了多通信技术冗余的一体化平台,统一控制GSM-R,LTE,数传电台等通信单元,并在国铁多个区段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一体化平台完全可以满足通信的可靠性,相比既有系统逻辑简单、成本低,尤其是可支持GSM-R,LTE等多种不同通信方式的线路。
-
-
王刚;
刘基睿;
杜江
-
-
摘要:
为提高靶弹微波源工作可靠性和天线指向控制精度,设计了一型靶弹微波源辅助控制系统,实现了靶弹微波源工作异常时的天线指向控制;该系统用卫星导航接收机获取靶弹和目标舰位置信息,用数传电台上传目标舰位置信息,用靶弹和目标舰位置信息在发射坐标系下计算微波源天线角度并对微波源天线进行辅助控制;对该系统弹载微波源辅助控制设备与地面站数据综合器的设备结构、软件和硬件进行了详细设计,弹载微波源辅助控制设备可以实现微波源的辅助控制,地面站可实现接收靶弹下传数据同时上传安控指令和目标舰位置信息;经过对样机的半实物仿真测试表明,该系统对微波源天线的实时控制精确可达0.5°。
-
-
薛冬晨;
鲁绍军;
郭彩霞
-
-
摘要:
结合厂区排水系统阀门控制需要,结合现场无网络控制系统的现状,为减轻岗位人员操作负担,节约设备及施工成本。设计了一套排水管道阀门远程控制系统。采用了数传电台无线网络,把厂区排水阀门监控起来。并实时通信,实现远程监控,为生产调配、设备运行提供有效支撑。
-
-
杨璐;
张泽辉
-
-
摘要:
针对无人机监管难的问题,基于数传电台技术,研究了采用无人机端和地面站达成大范围区域覆盖的无人机监管办法,提出了较低成本的基于数传电台作为通信手段的无人机监管系统设计.系统通过无人机端与地面站配合实现了较大区域的覆盖,通过入网、轮询、脱网等机制的设计保障了无人机实时位置的获取,通过不同地理环境的实验,证明了本系统具备相应的可靠性,进而为建立无人机监管体系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
-
孙军和;
房拴虎;
孙永峰;
邢振国
-
-
摘要:
可控震源电台通讯质量直接影响地震采集效率。在野外施工中,常因电台系统不匹配、外界干扰等因素导致地震仪器与可控震源通讯不畅。本文从无线电通讯基本原理入手,阐述了电台工作原理,并针对影响可控震源电台通讯距离的常见因素,通过Tach纽带纠错码技术获得的冗余编码来提升电台的纠错能力,在接收信息编码不完整的情况下通讯仍能正常完成,从而提升震源电台激发距离,提高地震采集效率。
-
-
王刚;
齐跃;
吴彦卓
-
-
摘要:
以数传电台为核心器件设计了一型适用于靶弹的测控系统;该测控系统由弹载数传设备和数传地面站组成,可以下传靶弹飞行状态信息同时上传用于控制靶弹自毁的安控指令;对弹载数传设备结构及采编器软件和硬件,数传地面站电气结构,收发控制器软件流程进行了详细设计;数传地面站采用时分多址的通信模式进行设计,可以实现4台地面站在不同的传输时隙内上传安控指令;该设计方法用于4台数传地面站沿着靶弹飞行航迹接力布站时,可保证4台数传地面站同时发送安控指令而不会相互干扰,该方法增加了数传地面站测控范围和工作可靠性;经过对工程样机的实物测试表明,该型靶弹测控系统实现了4台地面站对靶弹进行测控的功能.
-
-
孙军和;
房拴虎;
孙永峰;
邢振国
-
-
摘要:
可控震源电台通讯质量直接影响地震采集效率.在野外施工中,常因电台系统不匹配、外界干扰等因素导致地震仪器与可控震源通讯不畅.本文从无线电通讯基本原理入手,阐述了电台工作原理,并针对影响可控震源电台通讯距离的常见因素,通过Tach纽带纠错码技术获得的冗余编码来提升电台的纠错能力,在接收信息编码不完整的情况下通讯仍能正常完成,从而提升震源电台激发距离,提高地震采集效率.
-
-
兰奇发;
马小照;
麻荣武
-
-
摘要:
随着现代通信技术发展越来越快,无线传输通信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在工业应用领域无线传输技术的应用场景越来越多,如不同功耗速率传输的2G、3G、4G等广域网技术等.而低功耗低速率的广域网传输技术Lora侧基于扩频技术的超远距离无线传输方案,可提供无线通信技术运行于ISM频段(Industrial Scientific Medical Band),具有经济性好、组网方便、易于实现,并具有较好的抗干扰性等特点.它最大特点就是在同样的功耗条件下比其他无线方式传播的距离更远,实现了低功耗和远距离的统一,它在同样的功耗下比传统的无线射频通信距离扩大3-5倍,传输距离范围长达15至20公里.文章从无线传输技术应用需求为解决近距离可靠传输进行分析,结合两个站点间相距1公里内的无线通信存在的信号衰减、传输数据量和抗干扰能力等因素,提供了具有针对性的无线通信解决方案.
-
-
杜毅鹏;
徐飞;
高新国
-
-
摘要:
为了便捷、高效地对某着陆系统进行定期的测试评估,设计基于Lab VIEW的测试评估软件.通过422总线接收数传电台解析的某着陆设备回传信息和GPS数据,实现对某着陆系统状态监控、数据存储、动态回放和误差分析多项功能.经测试,该评估软件运行效果良好,具有较强的使用价值.
-
-
黎玲;
武海鹏;
朱磊;
魏萍
- 《2016中国石油石化企业信息技术交流大会》
| 2016年
-
摘要:
油气田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特殊,随着气区开采地域的扩大,天然气井口(以下简称井口)数据远程监控代替传统的人工巡井方式已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本文在研究了基于数传电台与工控机的无线监控系统的基础上,分析了井口数据采集、远程控制等方面存在的不足,通过升级井口协调器(以下简称井口RTU)和新增控制器,提出了井口数据集成、程序智能控制等优化解决方案.经过大量的应用实践证明,基于数传电台与控制器的无线监控系统有效整合了井口数据与逻辑控制,更好的满足了气井生产集中管理的需求.
-
-
-
-
-
王宝平;
常新平;
官建涛
- 《第十届全国保护和控制学术研讨会》
| 2005年
-
摘要:
本文对城市10kV配电线路手拉手环网供电开环运行方式下配电终端设备选型提供了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方案:由可电动操作的配电开关配置数传电台,根据故障电流和远方闭锁信号自我判断完成配电线路纵联保护快速切除故障与隔离.当设备出现异常状态时,对供电可靠性的影响采取重合闸补救方式,能满足提高供电可靠性的要求.
-
-
石志强;
唐世庆;
焦红革;
王小振;
赵萌
- 《中国兵工学会第十五届测试技术学术年会》
| 2010年
-
摘要:
从装甲车辆实车实验需求出发,分析了装甲车辆的传感器设备,以车辆状态采集器、GPS(全球定位系统)接收机为信息采集端,利用数据电台轮询方式时分多址传输的机制,实现了对装甲车辆实车实验时车辆状态、车辆位置等信息的显示和远程监控,并能在车辆状态超出设定阈值后向实验车辆发送报警信息.
-
-
石志强;
唐世庆;
焦红革;
王小振;
赵萌
- 《中国兵工学会第十五届测试技术学术年会》
| 2010年
-
摘要:
从装甲车辆实车实验需求出发,分析了装甲车辆的传感器设备,以车辆状态采集器、GPS(全球定位系统)接收机为信息采集端,利用数据电台轮询方式时分多址传输的机制,实现了对装甲车辆实车实验时车辆状态、车辆位置等信息的显示和远程监控,并能在车辆状态超出设定阈值后向实验车辆发送报警信息.
-
-
石志强;
唐世庆;
焦红革;
王小振;
赵萌
- 《中国兵工学会第十五届测试技术学术年会》
| 2010年
-
摘要:
从装甲车辆实车实验需求出发,分析了装甲车辆的传感器设备,以车辆状态采集器、GPS(全球定位系统)接收机为信息采集端,利用数据电台轮询方式时分多址传输的机制,实现了对装甲车辆实车实验时车辆状态、车辆位置等信息的显示和远程监控,并能在车辆状态超出设定阈值后向实验车辆发送报警信息.
-
-
石志强;
唐世庆;
焦红革;
王小振;
赵萌
- 《中国兵工学会第十五届测试技术学术年会》
| 2010年
-
摘要:
从装甲车辆实车实验需求出发,分析了装甲车辆的传感器设备,以车辆状态采集器、GPS(全球定位系统)接收机为信息采集端,利用数据电台轮询方式时分多址传输的机制,实现了对装甲车辆实车实验时车辆状态、车辆位置等信息的显示和远程监控,并能在车辆状态超出设定阈值后向实验车辆发送报警信息.
-
-
石志强;
唐世庆;
焦红革;
王小振;
赵萌
- 《中国兵工学会第十五届测试技术学术年会》
| 2010年
-
摘要:
从装甲车辆实车实验需求出发,分析了装甲车辆的传感器设备,以车辆状态采集器、GPS(全球定位系统)接收机为信息采集端,利用数据电台轮询方式时分多址传输的机制,实现了对装甲车辆实车实验时车辆状态、车辆位置等信息的显示和远程监控,并能在车辆状态超出设定阈值后向实验车辆发送报警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