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超滤
改良超滤的相关文献在1999年到2022年内共计120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儿科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8篇、专利文献61475篇;相关期刊76种,包括内蒙古中医药、心肺血管病杂志、中国老年学杂志等;
改良超滤的相关文献由417位作者贡献,包括朱德明、姜冠华、张蔚等。
改良超滤—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61475篇
占比:99.81%
总计:61593篇
改良超滤
-研究学者
- 朱德明
- 姜冠华
- 张蔚
- 王伟
- 韩培立
- 倪乐丹
- 吉灵
- 姚昊
- 张供
- 张鲁英
- 徐红亮
- 梁家立
- 王胜利
- 罗列
- 蔡隆仁
- 赵曙光
- 黄惠民
- 于广东
- 于建民
- 付庆林
- 付惟定
- 何争鸣
- 侯晓彤
- 俞瑾
- 冼明海
- 卫小春
- 史信宝
- 吴铁军
- 周朝元
- 唐嘉忠
- 唐志洁
- 姜志斌
- 姜磊
- 孙兰英
- 孙煦
- 孟保英
- 岳琴
- 巩红岩
- 廖元翠
- 廖益永
- 张希全
- 张广福
- 张志梁
- 张杰
- 张玮玮
- 张跃东
- 张近宝
- 彭勤宝
- 曹凡
- 李守先
-
-
韩晓阁;
徐红珍;
崔洁;
李洁;
董晏甫
-
-
摘要:
目的 观察并分析改良超滤(MUF)过程中患儿的体温变化趋势。方法 对2020年10月至2021年6月该院收治的120例体外循环后行MUF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持续监测鼻咽温和肛温,分别在MUF开始时和结束时记录数据。结果MUF过程中鼻咽温和肛温都呈下降趋势,鼻咽温下降幅度比肛温大;15min内鼻咽温和肛温下降幅度较小,基本在1°C以内;15~20min鼻咽温和肛温下降幅度较大,在1°C以上;20min以上鼻咽温和肛温下降幅度减小在1°C以内,20min以上鼻咽温和肛温下降幅度与10~15min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进行MUF时,尽量将MUF的时间控制在15min内,从而减少MUF对温度后降的影响。
-
-
袁从虎;
张亚军;
宋建祥;
于广东;
钱静
-
-
摘要:
目的:探讨改良超滤联合常规超滤技术对体外循环瓣膜置换术后肺损伤的改善作用.方法:纳入102例行瓣膜置换术的重症瓣膜病患者,分为常规超滤组(CUF组)和常规超滤联合改良超滤组(CMUF组),两组在体外循环(CPB)中均进行常规超滤,CMUF组在转流结束后进行改良超滤直至机血全部回输体内.分别于诱导后(T1)、常规超滤开始(T2)、常规超滤结束(T3)、改良超滤开始(T4)、改良超滤结束(T5)、CPB后2 h(T6)、CPB后8 h(T7)、CPB后24 h(T8)采集动脉血行血气分析并测定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红细胞压积(HCT)水平.计算T1、T5?8时氧合指数、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肺静态顺应性,记录气道压、术后呼吸机支持时间、ICU停留时间及住院总时间.结果:两组IL-6、TNF-α、HCT水平在改良超滤开始(T4)前均无统计学差异,CMUF组改良超滤结束(T5)后血浆IL-6、TNF-α水平显著低于CUF组,红细胞压积、氧合指数、肺静态顺应性较CUF组升高,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气道压较CUF组降低(P均<0.05).CMUF组术后24 h尿量、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ICU停留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CUF组(P均<0.05).结论:在重症瓣膜病患者体外循环中联合常规超滤和改良超滤,能有效浓缩血液,减轻炎性反应,改善瓣膜置换术后肺功能.
-
-
郑丰楠;
梁彦锴;
孟保英;
丁以群
-
-
摘要:
改良超滤(MUF)技术作为心肺转流中节约用血的重要手段之一,具有浓缩血液、清除炎性介质、减轻组织水肿等优点,但随着微小化体外循环技术的应用,MUF在临床应用中的获益性和必要性开始受到各中心的重新审视.本文对近年来MUF的临床使用进展予以综述.
-
-
曹凡;
周娜;
刘文华;
袁惠莉;
陈欣欣;
黄国栋
-
-
摘要:
目的:比较利用微小化体外循环(CPB)管路行简单心脏手术时是否使用改良超滤(MUF)对体重≤5 kg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婴儿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在我院行CPB下简单心脏手术,体重≤5 kg先心病婴儿(手术年龄:18天~11个月)208例.其中,CPB中使用MUF的婴儿纳入MUF组(n=128);仅使用微小化管路合并常规超滤(CUF)的婴儿纳入CUF组(n=80).比较两组婴儿术后不同时间点的血液学检测结果以及其他围术期资料.结果:CUF组的残余机血量和残余机血量/体重均显著高于MUF组;CUF组CPB中的红细胞压积(Hct)显著高于MUF组[(25.25±2.68)%vs.(24.47±3.82)%,P=0.000],而MUF组撤除CPB后的Hct显著高于CUF组[(30.88±4.51)%vs.(29.24±3.33)%,P=0.003];CUF组于心脏重症监护室早期血清乳酸浓度显著低于MUF组[入心脏重症监护室时:(1.59±0.60)mmol/L vs.(1.85±1.08)mmol/L,P=0.032;入心脏重症监护室后3 h:(1.31±0.61)mmol/L vs.(1.62±1.00)mmol/L,P=0.0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输血率和输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MUF相比,CUF并未带来不良影响,还能简化管路和操作,可安全用于婴儿CPB手术.
-
-
彭勤宝;
林天晓;
陈星;
孟维朋;
官莉;
郑少忆
-
-
摘要:
目的 探讨静脉-动脉改良超滤(VA-MUF)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TAAD)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3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心血管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TAAD患者81例,其中在体外循环(CPB)中应用VA-MUF(MUF组)32例,采用常规超滤(CUF组)49例.记录并比较两组的在麻醉诱导后(T1)、体外循环结束(T2)、返ICU即刻(T3)、术后6 h(T4)、术后12 h(T5)和术后24 h(T6)等不同时点的红细胞比积(HCT)和血清乳酸值(Lac)等血气指标,对比两组的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转流中的尿量、出入量和红细胞用量及术后早期各项恢复指标.结果 与CUF组相比,MUF组在CPB中超滤量更多[(8268.8±2132)ml比(7185.7±2105.4)ml,P=0.027],转中负平衡更明显[(-3509.3±1872)ml比(-2598.4±1708.8)ml,P=0.027],术后24 h引流量更少[(547.4±124.3)ml比(715.1±96)ml,P<0.01],监护室停留时间更短[(5.7±1)d比(6.4±1.1)d,P=0.003],在时点T3、T4、T5的HCT更高(均P<0.01).其余各临床指标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中应用VA-MUF技术相对安全、可行,不增加体外循环时间、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减少术后出血并促进患者早期恢复.
-
-
谢庆;
彭勤宝;
周成斌;
陈晓霞;
宋海娟
-
-
摘要:
目的探讨使用Bair-Hugger充气式升温系统对低体质量婴儿在体外循环改良超滤(modified ultrafiltra⁃tion,MUF)期间实施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广东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岁以内、体质量5~10 kg、诊断符合先天性心脏病、手术风险分级评分(RACHS-1)为2~3分的患儿共113例,随机分为实验组(M组,n=59)和对照组(C组,n=54)。全组患儿在全身麻醉体外循环下行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并在同一基线情况下持续行15 min MUF,在MUF期间M组使用Bair-Hugger升温系统以3 min为间隔时长分别使用38°C和43°C交替使用保温,而C组则全程使用38°C保温,其余保温措施相同。记录患儿体外循环结束(T_(1))、MUF后5 min(T_(2))、MUF结束(T3)、手术结束(T_(4))、入重症监护病房即刻(T_(5))共5个时点的鼻咽温(T_(n))及直肠温(Tr),术后患儿皮肤情况、体温异常情况、并发症及术后早期各项恢复指标。结果两组患儿基线资料、术后早期恢复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顺利手术并出院。两组患儿鼻咽温和直肠温的比较,在时点T_(1)、T_(4)、T_(5)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时点T_(2)及T_(3)时M组患儿维持更高的生理温度,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组内T_(2)时点的鼻咽温和直肠温显著低于T_(1)时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低体质量婴儿而言,MUF实施早期体温下降不可避免,使用Bair-Hugger升温系统在此期间实施间断热疗可较好维持患儿体温,且不增加并发症,值得推广。
-
-
-
-
袁从虎;
钱静;
郭震;
于广东;
纪月珑
-
-
摘要:
目的 评价改良超滤用于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心肺转流(CPB)后剩余机血处理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瓣膜置换术的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直接回输组(DF组,n=30)和改良超滤组(MUF组,n=30).DF组CPB停机后机血回收入储血袋后在需要时回输,而MUF组CPB结束后通过改良超滤浓缩机体血液并回输机血直至CPB管路剩余血全部回输体内.分别于诱导后(T1)、CPB开始(T2)、CPB结束(T3)、术后1 h(T4)、术后6 h(T5)和术后24 h(T6)监测凝血功能,T3~T6的净液体量、纤维蛋白原和凝血酶原复合物使用量、异体输血量和鱼精蛋白肝素量,术后24 h胸腔引流量,以及呼吸机支持时间、ICU停留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 MUF组T3~T4时点的血红蛋白(Hb)显著高于DF组(P<0.05);T4时点的血小板和D-二聚体显著高于DF组;T4~T5时点鱼精蛋白、纤维蛋白原和凝血酶原复合物的使用量DF组显著高于MUF组,而DF组晶体补液量低于MUF组,浓缩红细胞使用量和胸液引流量高于MUF组;在CPB结束后的改良超滤中,MUF组平均额外滤除787 ml的液体,同时剩余机血全部回输体内.此外各时间点的活化凝血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以及胶体溶液使用量、血浆使用量、24 h胸液量、尿量和术中超滤量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与机血直接回输相比,重症瓣膜病患者CPB后剩余机血经改良超滤回输后可有效提高患者术后短期Hb水平,减少异体血输注、胸液引流量和促凝药物的使用,但并不能改善术后总出血量和临床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