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课
摄影课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2年内共计84篇,主要集中在摄影艺术、中国文学、教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1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7824篇;相关期刊63种,包括今日中国:中文版、职业技术、风景名胜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2005国际工业设计教育研讨会等;摄影课的相关文献由81位作者贡献,包括刘瑞蕾、张一博、张刚等。
摄影课—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7824篇
占比:99.54%
总计:17906篇
摄影课
-研究学者
- 刘瑞蕾
- 张一博
- 张刚
- 张越
- 王占北
- 琳达·纳什
- 黄东黎
- Nana(摄影)
- Oliver Su
- 东方文化周刊东方全媒体记者
- 严峰
- 任敏
- 何伊宁
- 侯瑞丽
- 倪峰
- 倪晓璇
- 克里斯蒂娜·Z·安德森
- 刘军锋1
- 刘冲
- 刘力郢
- 刘大雁(摄影)
- 刘杰
- 叶华盛
- 吴晶
- 喜生
- 大萌
- 子意
- 孟享武
- 岑宁
- 布衣班长(摄影)
- 张春明
- 张腾
- 房振宏
- 朱七七
- 朱国伟(摄影)
- 朴成植
- 李川
- 李强
- 李成民
- 李方明
- 李科燕
- 杨小兵
- 杨帅
- 杨琼
- 柯达
- 段傲舒
- 殷仁木
- 江铁成
- 沐春风
- 波澜
-
-
朱七七;
无
-
-
摘要:
Q:旅游世界A:玛格鲁没Q1:您最初是怎么与摄影结缘的?从一开始接触摄影到现在,您觉得自己在摄影上经历了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特点和心得是什么?A:最初接触摄影应该是很小时候了,我母亲当时在厂里宣传科,同事有拍照的,小时候就经常混迹在她们的办公室,这应该是我对摄影最萌芽的状态;后来,在大学期间学的是视觉传达专业,专业课程中有一门是摄影课,这应该算是我初步系统接触摄影,毕业后一直在杂志社从事美术编辑兼摄影,刚开始只是为了配合杂志需求,去尝试拍摄,就是一张白纸的感觉,总是被骂,很沮丧,这个过程持续了大概半年的时间。
-
-
-
-
大萌
-
-
摘要:
我是一个公益摄影师,近5年来,我走遍了西部大部分偏远地区,给陌生人送出了超过15000张照片。面对大山里的孩子们充满渴望的眼睛,我从来没有吝啬于把自己的相机交给他们。有条件的话,我还会给孩子们上一堂公益摄影课。慢慢地,我积累下不少山区儿童拍摄的照片。也许这些照片并不出奇,但对他们来说,却意义非凡——这是他们人生中的第一次拍摄。
-
-
布衣班长(摄影)
-
-
摘要:
虽然我在大学上摄影课的时候就已经买了相机,但并没有持续地拍。现在用的相机是2017年购买的,今年是我拍摄人像的第四年,而拍摄私房的时间更短一些。目前我还处于一边学习一边拍摄的状态。摄影就是这样,你不知道今天会拍到什么,所以永远对下一张怀有期待。
-
-
雅木(摄影)
-
-
摘要:
从大一买第一部单反开始算起,我接触摄影已经有八年了,因为设计专业包含摄影课,而且我一直都对影像色彩很感兴趣,所以就攒钱买了相机。有了相机之后几乎每天都会背着相机去扫街,一出门就是一整天,记录城市里被忽略的普通人,拍一些纯粹的纪实,发现生活中普通人的闪光点是我最初的摄影冲动。
-
-
-
-
摘要:
一只蜻蜓,两颗排排坐的杨梅,小伙伴咧嘴一笑露出的缺掉的牙齿……每一样细小的事物,在镜头下成倍放大。孩子们的世界纯粹、宁静、专注,他们像对待整个世界那样,对待来到眼前的一切。"露珠计划"给大山里的孩子带来了相机这个"玩具",也带来一堂堂有趣的摄影课。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美育是重要的一环,但在农村地区美育却是相对薄弱的一环。4年来,湖南太阳慈善助学基金会美育项目"露珠计划"通过发放二手相机、建设农村摄影课堂等方式,将摄影和艺术引入农村学校,培养农村孩子基本的审美能力,让他们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透过影像记录生活、表达自我。
-
-
-
-
摘要:
一只蜻蜓,两颗排排坐的杨梅,小伙伴咧嘴一笑露出的缺掉的牙齿……每一样细小的事物,在镜头下成倍放大。孩子们的世界纯粹、宁静、专注,他们像对待整个世界那样,对待来到眼前的一切。"露珠计划"给大山里的孩子带来了相机这个"玩具",也带来了一堂堂有趣的摄影课。优质教育的均衡发展,美育是重要的一环,但在农村地区,美育却是相对薄弱的一环。
-
-
-
-
摘要:
"露珠计划"给大山里的孩子带来了相机这个"玩具",也带来了一堂堂有趣的摄影课。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美育是重要的一环,但在农村地区,美育却是相对薄弱的一环。《创作》杂志联合湖南日报"新湘江"公众号、湖南太阳慈善助学基金会开辟"露珠计划"专栏,将农村孩子的所见所思与全国各个城市的孩子们的文字汇集在一起,拥抱温暖彼此。
-
-
蒋明博
-
-
摘要:
蒋寻是艺术院校影视编导专业的学生,今天为了完成摄影课上老师留的作业,不得不起个大早,而且这次作业的主题竟然还是《那年冬天的我们》。蒋寻心想,你不能因为这是冬天就让拍那年冬天啊,拍宿舍的冬天生活不挺好吗?12月的北京不是很冷,却寒风刺骨。蒋寻裹紧了身上的羽绒服,抓着已经跨在身上的相机包,这可是摄像学生的根儿啊,更何况这个相机还是那年……想到这,蒋寻摇了摇头,打起精神,准备走过天桥,选一个不错的街景应付完事。大冷天的,如果不是怕挂科,谁愿意离开温暖的被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