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镇痛
持续镇痛的相关文献在1999年到2022年内共计62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外科学、妇产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1篇、专利文献11814篇;相关期刊49种,包括中国临床保健杂志、中国医疗设备、齐鲁护理杂志等;
持续镇痛的相关文献由134位作者贡献,包括于海燕、任卫红、任秀云等。
持续镇痛—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1814篇
占比:99.49%
总计:11875篇
持续镇痛
-研究学者
- 于海燕
- 任卫红
- 任秀云
- 周萍
- 崔娟
- 张宝山
- 方克勤
- 施丽娟
- 李乃连
- 李兰梅
- 李群天
- 杜宁娜
- 杨宇清
- 纪绪师
- 蒋前锋
- 谭文京
- 赵琴
- 赵郁
- 黄五星
- 丁明
- 候建伟
- 冀赛光
- 刁亦非
- 刘健
- 刘凡菊
- 刘开超
- 刘永杰
- 刘洪敏
- 卞凌云
- 叶志彬
- 叶新梅
- 吴宏林
- 吴建存
- 吴景梅
- 周建平
- 周文莉
- 和华元
- 喻耀华
- 姚树汉
- 姜晓芳
- 孙刚
- 孙焕杰
- 孙百华
- 宁吉顺
- 宁辉
- 宋守华
- 宋蕾
- 崔宏先
- 左莉
- 左进
-
-
熊英
-
-
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B超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结合髂筋膜置管持续镇痛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2020年2月景德镇市第一人民医院麻醉科60例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麻醉与镇痛方法分为B超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结合髂筋膜置管持续镇痛组(持续镇痛组)、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结合经静脉自控镇痛组(自控镇痛组),各30例,统计分析两组麻醉效果、镇痛效果、生命体征、应激反应、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持续镇痛组患者的麻醉优良率为96.67%(29/30),高于自控镇痛组76.67%(23/30)(χ^(2)5.192,P<0.05)。术后2 h、12 h、1 d、2 d,持续镇痛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低于自控镇痛组(P<0.05)。T_(1)、T_(2)、T_(3)、T_(4),持续镇痛组患者的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心率(HR)均高于自控镇痛组(P<0.05)。T_(1)、T_(2)、T_(3)、T_(4),持续镇痛组患者的皮质醇(Cor)、白介素-6(IL-6)、血糖水平均低于自控镇痛组(P<0.05)。持续镇痛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2/30),低于自控镇痛组的30.00%(9/30)(χ^(2)5.455,P<0.05)。结论: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B超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结合髂筋膜置管持续镇痛的价值较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结合经静脉自控镇痛高。
-
-
喻耀华;
林良青;
林庆水
-
-
摘要:
目的:探析超声引导下术前髂筋膜间隙阻滞持续镇痛在老年髋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本院2018年10月—2019年11月收治择期拟行髋部骨折手术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入院即刻均在超声引导下实施腹股沟韧带上法髂筋膜间隙阻滞持续镇痛,直至术前;对照组间断给予地佐辛镇痛至术前.两组均采取喉罩下静脉吸入复合全麻完成手术,术后均采用静脉镇痛.对比两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记录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视觉模拟评分(VAS)、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评分、警觉-镇静评分(OAA/S),并记录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入院即刻、术后24h、术后72h的VAS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术前4h和术后12h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72h的MMSE评分和OAA/S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POCD发生率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13.33%<33.33%)(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术前髂筋膜间隙阻滞持续镇痛在老年髋部骨折手术中应用效果满意,可有效减轻术前疼痛和减少患者术后POCD发生率.
-
-
陈小聪;
袁金权;
周建平;
李伟阳;
叶志彬
-
-
摘要:
目的对肋间精准置管持续镇痛在肺癌根治术后应用的临床研究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4月10日至2018年5月30日期间收治的40例肺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0)与观察组(n=20),对照组施以静脉镇痛,自控式静脉镇痛(舒芬太尼100~150μg+生理盐水100 mL),观察组采用肋间精准置管持续镇痛,辅以盐酸罗哌卡因150 mg+生理盐水100 mL。对比两组患者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12、14 h疼痛评分、下床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肺癌根治术后应用肋间精准置管持续镇痛具有临床意义,可以降低患者疼痛,改善预后,值得推广。
-
-
李杨;
郑鹏肖;
马继韬
-
-
摘要:
目的:分析持续镇痛对术后患者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218例腹部手术老年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两组(对照组110例,观察组108例),给予对照组舒芬太尼持续镇痛,给予观察组地佐辛加舒芬太尼持续镇痛,比较两组的效果.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P<0.05;观察组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机械通气时间、首次自主咳嗽咯痰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以及舒芬太尼总剂量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地佐辛加舒芬太尼持续镇痛在腹部手术老年病人中应用,可明显减少不良反应,并减少舒芬太尼的使用剂量,在使用过程中安全可靠,促使患者早日康复,值得临床深入分析.
-
-
徐杨;
刘开超;
冀赛光;
刁亦非;
邵晨烨;
申翼;
强勇
-
-
摘要:
目的对传统椎旁神经阻滞方案进行改良,并探讨其在胸腔镜肺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2017年在解放军南京总医院心胸外科行胸腔镜肺癌手术的患者198例,根据镇痛方案的不同分为MPVB组和PCIA组。MPVB组给予改良椎旁神经阻滞,PCIA组给予病人自控静脉镇痛。比较两组术后镇痛效果及其他临床预后指标。结果 MPVB组共102例,PCIA组共96例。MPVB组操作成功率高(94.1%),术后第6、12、24、48 h的静息/活动VAS评分均明显低于PCIA组(P <0.05),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P <0.05),术后补充使用镇痛药物更少(P <0.05)。同时,MPVB组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和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均明显早于PCIA组(P <0.05)。结论改良术中直视下椎旁神经阻滞操作安全、可靠,术后持续镇痛效果稳定且不良反应少,有助于胸腔镜肺癌手术后机体的快速康复。
-
-
周文莉;
陈伟元;
赖尚导
-
-
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PCEA和PCIA用于TURP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梅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的前列腺增生患者90例,随机分组,观察组术后镇痛方式为硬膜外持续镇痛,对照组术后镇痛方式为静脉持续镇痛,比较术后各时间段的镇痛效果评分、不良反应率、膀胱痉挛时间、痉挛次数、术后冲洗时间等临床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的镇痛效果明显,观察组VAS评分在各时间段内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膀胱痉挛时间和痉挛次数也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EA和PCIA用于TURP术后镇痛效果满意,对于高龄患者PCEA镇痛方法可减少临床不良反应发生.
-
-
-
-
吴建存;
吴宏林
-
-
摘要:
目的:评估持续应用镇痛、解痉药物联合中药排石制剂(尿石通丸)在结石性肾绞痛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将203例临床诊断结石性肾绞痛的患者随机分入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于肾绞痛急性发作期采用肌注曲马多镇痛,联合应用解痉药物及增加补液的治疗方案,疼痛缓解后未再接受镇痛及排石治疗;研究组则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患者继续口服非甾体镇痛药(布洛芬缓释剂)、诺仕帕及中药制剂尿石通丸.比较两组一周内肾绞痛再发、结石排出及副反应的情况.结果:研究组肾绞痛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石排出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的副反应没有明显差异.结论:持续镇痛、解痉联合中药排石有助于肾绞痛疗效的巩固及小结石的排出,疗效优于单次镇痛治疗,副作用小,是治疗结石性肾绞痛的较好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