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外溢效应
技术外溢效应的相关文献在1998年到2022年内共计106篇,主要集中在财政、金融、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经济计划与管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3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183493篇;相关期刊87种,包括当代经济、现代经济信息、中国集体经济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第八届WTO与中国学术年会、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暨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跨学科学术研讨会、“中国与世界区域经济开放与发展”全国学术研讨会等;技术外溢效应的相关文献由148位作者贡献,包括佘雪锋、刘城、刘新宇等。
技术外溢效应—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83493篇
占比:99.94%
总计:183599篇
技术外溢效应
-研究学者
- 佘雪锋
- 刘城
- 刘新宇
- 刘汉文
- 刘铁敏
- 吴必城
- 周建坪
- 周慧英
- 孟凡臣
- 康增奎
- 朱廷珺
- 李季
- 桑百川
- 焦明瑞
- 申创
- 赵放
- 赵曙东
- 赵飞
- 郑云
- 郑慕强
- 郑春燕
- 郭英
- 钟鸣长
- 阮媛
- 陈飞翔
- 韩峰
- 鲁玥
- 黄敬前
- CHEN
- Fei-xiang
- GUO
- Ying
- 丁小义
- 丁玲玲
- 丁琪
- 万迪昉
- 中国人民银行孝感市中心支行青年课题组
- 付娟
- 代红果
- 何晖
- 余乐
- 侯瑾
- 关素婷
- 刁文
- 刘凤翔
- 刘向丽
- 刘娜
- 刘晶
- 刘磊
- 刘笑天
-
-
何晖;
石忠义;
洪丽君
-
-
摘要:
本文主要研究外商直接投资(FDI)对企业经营效率的影响,以上市公司前十大股东中外商所占股份份额及数量作为衡量指标,以企业创新能力为中介变量,对2008—2018年我国A股上市企业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外商直接投资以技术外溢效应促进企业创新发展,进一步提高企业经营绩效,并对按股权性质、资产规模、要素密集程度、生命周期划分的不同类型企业进行了差异化分析,得到了外商直接投资对不同企业具有不同影响效力的结论。
-
-
梁凯鹏
-
-
摘要:
通过对服务外包政策的实证研究发现,服务外包政策能持续有效促进当地外商直接投资,提升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水平,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对我国的“保增长”和“调结构”有重要意义。外商直接投资(FDI)是“引进来”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宏观经济有着重要影响,因其伴有较强技术外溢效应,有助于带动国内技术进步。为更好地“引进来”,我国先后出台了很多对外商投资优惠的产业政策,在带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通过技术外溢效应推动我国本土企业技术升级和产业优化升级,服务外包优惠政策是其中的一种。
-
-
刘娜;
汪志伟;
李瑾(摄影)
-
-
摘要:
11月5日,国家新能源汽车储供能产业计量测试联盟成立大会暨揭牌仪式在合肥举行。未来,联盟将在解决行业发展瓶颈问题、充分利用技术外溢效应、充分发挥平台作用等方面积极作为,为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储供能产业的转型升级和质量提升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能把这个国家级联盟放在安徽,足以说明安徽的新能源汽车储供能产业在国内具备一定的影响力。”
-
-
申创;
赵胜民
-
-
摘要: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发展,商业银行的收益水平受到了较大影响.本文选取我国101家商业银行2011-2015年的面板数据,首次利用百度指数构建互联网金融指数,并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深入研究了互联网金融对于商业银行收益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虽然互联网金融能够通过技术外溢效应对银行产生积极影响,但是由于竞争效应所带来的消极影响更强,所以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商业银行的收益水平造成了显著的负向影响.这主要是由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负债业务和非利息业务都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在此基础上,我们为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的良好协调发展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
-
王菲;
田俊芳
-
-
摘要:
本文基于内生技术进步的新增长理论,评估了中国服务贸易整体及各结构部门的技术外溢效应,发现当前中国服务产业开放的红利集中体现在以服务贸易为载体的国际技术扩散这一间接推动经济增长的效应上.中国涉外服务型企业大多停留在以提升国际市场份额和能力为主的低附加值服务领域,但是,服务贸易却通过外部性影响渠道对中国经济产生了技术外溢.开放从长远看有利于技术进步与服务产业成长,应当从鼓励制度和技术创新、加强产业融合发展、培育龙头服务企业与扩大服务产业开放等方面切实采取措施,增强中国服务产业与服务贸易的核心竞争优势.
-
-
中国人民银行孝感市中心支行青年课题组;
唐威
-
-
摘要:
武汉城市圈科技金融改革创新将成为促进武汉城市圈发展的新动力,但是,武汉市与城市圈其他8个城市在金融发达程度、金融资源配置、金融政策支持、科技企业金融服务等方面差距较大,难以形成武汉城市圈协同发展的局面。本文基于协同发展理论,重点分析了武汉城市圈科技金融协同发展的内涵、意义,从多个视角阐释了武汉城市圈1+8个城市在科技金融发展方面存在的差距及原因,最后提出了武汉城市圈科技金融协同发展的政策建议。
-
-
申创;
刘笑天
-
-
摘要:
本文利用我国101家商业银行2005-2015年的非平衡面板数据,首次深入研究了互联网金融、市场势力和商业银行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对于总体商业银行样本,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商业银行的绩效水平产生了显著的负向影响.但是,随着商业银行市场势力的增强,这一负向影响效果将会逐步减弱;当商业银行的市场势力超过临界值时,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甚至会提升银行的绩效水平.这是因为,随着商业银行市场势力的增强,互联网金融发展给商业银行带来的“技术溢出效应”将会逐步增强,“竞争效应”则会逐步减弱.(2)对于分类银行样本,在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过程中,地方性商业银行的绩效水平受到的冲击最大,股份制商业银行次之,国有商业银行受到的冲击最小.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市场势力越强的商业银行受到的互联网金融的冲击越小.在以上结论的基础上,向商业银行和监管者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
-
-
-
摘要:
当前,可以深入研究外资转型升级路径,积极把握外资发展趋势,通过外资技术外溢效应提升中国社会生产力水平,通过深度融入跨国公司的全球布局,巩固和提升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
-
李敬子;
毛艳华;
蔡敏容
-
-
摘要:
文章将服务业纳入工业生产函数,构建了动态两部门模型,以此为基础研究了不同地区、不同规模城市服务业发展的溢出效应,并将其分解为技术外溢效应和要素配置效应,进一步又采用了2003-2013年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进行了经验检验.结果表明,就技术外溢效应而言,整体上城市服务业对工业发展具有正向技术外溢效应,中西部城市大于东部城市,中等规模城市大于大城市和小城市;就要素配置效应而言,整体上城市服务业发展具有负向要素配置效应,但大小城市均呈正向效应而中等规模城市则呈负向.最后,将服务业细分为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进行稳健性检验,发现东部城市生活性服务业技术外溢效应大于中西部城市,而生产性服务业则相反.
-
-
韦开蕾
-
-
摘要:
文章选用SFA方法,将外商直接投资(FDI)作为影响农业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因素,通过对1992-2011年间全国层面以及东、中和西部地区层面的农业生产面板数据进行测算,估算结果表明我国农业产业所利用的FDI,其技术外溢效应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中部技术外溢效应最大,东部和西部则没有通过统计显著性检验;进一步地从内生经济增长理论角度分析了FDI对我国农业生产效率产生区域差异的原由,并通过实证分析进行了理论验证,认为主要是FDI技术外溢效应细分之下的竞争示范效应和人力资本效应以及不容忽视的资本规模效应在三大区域层面所发挥的效用不同导致;最后针对研究结果和我国当前农业利用FDI的现状以及预期趋势,提出若干相关政策建议.
-
-
-
-
李晓钟;
张小蒂
- 《“中国与世界区域经济开放与发展”全国学术研讨会》
| 2007年
-
摘要:
本文利用江浙1995-2006年的数据实证分析了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对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FDI对区域技术创新能力提升有促进作用但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认为FDI对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程度至少与两个方面相关:一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利用外资的模式;二是技术本身的原创程度、技术含量、研制难度及其对企业的重要性等.微观经济主体的控制权状况与内部化约束形态是影响区域技术创新绩效的关键.
-
-
李晓钟;
张小蒂
- 《“中国与世界区域经济开放与发展”全国学术研讨会》
| 2007年
-
摘要:
本文利用江浙1995-2006年的数据实证分析了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对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FDI对区域技术创新能力提升有促进作用但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认为FDI对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程度至少与两个方面相关:一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利用外资的模式;二是技术本身的原创程度、技术含量、研制难度及其对企业的重要性等.微观经济主体的控制权状况与内部化约束形态是影响区域技术创新绩效的关键.
-
-
李晓钟;
张小蒂
- 《“中国与世界区域经济开放与发展”全国学术研讨会》
| 2007年
-
摘要:
本文利用江浙1995-2006年的数据实证分析了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对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FDI对区域技术创新能力提升有促进作用但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认为FDI对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程度至少与两个方面相关:一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利用外资的模式;二是技术本身的原创程度、技术含量、研制难度及其对企业的重要性等.微观经济主体的控制权状况与内部化约束形态是影响区域技术创新绩效的关键.
-
-
李晓钟;
张小蒂
- 《“中国与世界区域经济开放与发展”全国学术研讨会》
| 2007年
-
摘要:
本文利用江浙1995-2006年的数据实证分析了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对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FDI对区域技术创新能力提升有促进作用但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认为FDI对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程度至少与两个方面相关:一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利用外资的模式;二是技术本身的原创程度、技术含量、研制难度及其对企业的重要性等.微观经济主体的控制权状况与内部化约束形态是影响区域技术创新绩效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