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库区移民
三峡库区移民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2年内共计208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政治、工业经济、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08篇、专利文献393774篇;相关期刊136种,包括长江论坛、中国审计、四川档案等;
三峡库区移民的相关文献由238位作者贡献,包括梁福庆、朱元惠、邱绪丕等。
三峡库区移民—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393774篇
占比:99.95%
总计:393982篇
三峡库区移民
-研究学者
- 梁福庆
- 朱元惠
- 邱绪丕
- 向德才
- 吴正凡
- 张技军
- 张洪国
- 张琼
- 戴建军
- 曾荣
- 朱农
- 杜刚
- 熊刚
- 王明高
- 谭平
- 蹇泽西
- 邓娟
- 郑波
- 陈正鱼
- ArtChina
- 丁建章
- 丁新正
- 万英平
- 于华
- 人可
- 付瑞炳
- 任清龙
- 伯见国
- 佐斌
- 何家军
- 何平
- 何建平
- 何贤友
- 冉世国
- 冯伟东
- 况成伟
- 刘健
- 刘善璧
- 刘建国
- 刘建平
- 刘抒
- 刘敏
- 刘昌江
- 刘晓云
- 刘晓华
- 刘智勇
- 刘本勇
- 刘本荣
- 刘海
- 刘畅
-
-
李常官
-
-
摘要:
作为承担对口支援三峡库区移民任务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区,30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总体部署,在自身经济发展任务重、财力紧张的情况下,围绕《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实施生效、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跨境中欧班列开行等热点领域,突出重点精准帮扶,着力帮助解决招商引资、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进步、移民致富等突出问题。
-
-
阮凤斌
-
-
摘要:
1994年4月7日,国务院办公厅发文确定云南省对口支援重庆市石柱县并协助江西省支援武隆县(2016年撤县设区)三峡库区移民工作。1996年11月,云南省成立省对口支援三峡库区移民工作领导小组,安排首批援助经费1000万元并部署了具体援助事项。30年来,云南省按照国务院“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各方支援、共同发展”要求,实施了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的对口支援协作工作。
-
-
-
-
摘要:
1992年·3月27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对三峡工程库区移民工作对口支援的通知》(国办发[1992]14号),标志着对口支援三峡库区移民工作进入启动探索阶段。·4月3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决议。·8月11—14日,国务院三峡工程移民暨对口支援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
-
王涛;
董亚妮;
刘辉;
陈俊康
-
-
摘要:
为评价三峡工程建设移民扶贫工作前期成效,以2013~2020年度三峡库区经济社会调查数据为依据,采用三阶段EDA模型测算三峡库区移民扶贫绩效,采用Dagum基尼系数及其子群分解法分析了三峡库区移民扶贫绩效的空间差异,采用Kernel密度估计对库区移民扶贫绩效的时间动态演变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三峡库区移民扶贫绩效真实水平整体保持良好,空间上呈现库区中部弱、两端略强的空间差异格局,扶贫绩效在时间上呈现分散化与两极化趋于收敛的特征。据此提出建立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健全领导核心体系、发展区域特色产业、促进乡村文明建设4个方面的政策建议。
-
-
-
-
摘要:
早在20世纪80年代,为了进一步发挥重庆的区位优势和中心城市带动作用,同时解决四川省太大、人口过多、不便管理和三峡库区移民等问题,中共中央已经有了把重庆从四川省划出来的设想。1985年1月19日,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福建厅参加完建设广东大亚湾核电站有关合同签字仪式后,专门听取了时任国务院副总理。
-
-
-
田姝
-
-
摘要:
将重庆设立为直辖市,既是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的一件大事,更是国家加快中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妥善解决三峡库区移民问题、支援三峡工程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历史基础重庆地处长江大动脉上游,云、贵、川三省的交界点,是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和西部资源富集地区的接合部。解放初期,重庆为西南大区代管的中央直辖市。1954年,《中央人民政府关于撤销大区一级行政机构和合并若干省、市建制的决定》正式发布,遵照中央人民政府的指示。
-
-
-
蹇泽西
-
-
摘要:
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地处重庆东部、武陵山连片特困地区,辖区面积3014平方公里,总人口55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76万户6.32万人,2014年贫困发生率12.7%,是重庆市唯一集民族自治县、三峡库区移民县、革命老区县和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于一体的特殊县份。2019年4月15日至16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石柱视察并作出重要指示,在重庆主持召开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为石柱高质量打赢打胜脱贫攻坚战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强大动力。
-
-
范家忠;
伯见国
-
-
摘要:
移民子女的教育问题是保障移民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致富和长治久安的重要路径。但移民子女就读学校却面临诸多问题,如教师力量整体偏低,学习内动力不足,教学能力与研究能力亟待提升,优秀教师调动频繁。建议各级政府和学校提高移民学校教师专业素养要求,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培训学习平台,尽量限制教师的频繁调动,提升学校育人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