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三峡库区消落带的柳龙种植系统及方法

一种三峡库区消落带的柳龙种植系统及方法

摘要

本发明属于消落带治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三峡库区消落带的柳龙种植系统及方法,柳龙骨架设置有波浪形的耐水淹树种种植区,柳龙骨架的中心轴线整体呈横波形走向,中心轴线上下波动幅度15‑25m,曲线半径18‑28m,耐水淹树种种植区的平均宽度为8m;中心轴线整体呈横波形走向,轴线上下波动幅度15‑25m,曲线半径18‑28m。本发明提供一种适应于三峡库区消落带的新型柳龙种植结构,能适应三峡库区消落带的水位变动及夏季洪水过境时的没顶淹没,满足河岸稳固防护、生物多样性保育及地表径流拦截的功能。该种种植结构同时具备艺术造型及季相变化,能够起到消落带景观美化的作用。

著录项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消落带治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三峡库区消落带的柳龙种植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三峡库区是长江大保护的关键,消落带恢复治理是重中之重。由于防洪、清淤及航运等需求,三峡工程实行“蓄清排浑”的运行方式,即夏季低水位运行(145m),冬季高水位运行(175m)。因而,在145—175m高程的库区两岸,形成与天然河流涨落季节相反、涨落幅度高达30m的水库消落带。同时存在夏季洪水过境的情况,每年过水水位不一样,以2018年为例,夏季洪水过境在重庆主城区水位最高达到了184.3米,这也是一个对两河岸带植物生长的一个重大考验,且当前的植物种植结构多以带状或片状种植,简单覆绿为主,缺乏创新性和美观性,不能适应消落带的水位变动和消落带治理功能。

通过上述分析,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及缺陷为:现有的植物种植结构多以带状或片状种植,简单覆绿为主,缺乏创新性和美观性,不能适应消落带的水位变动和消落带治理功能。

解决以上问题及缺陷的难度为:三峡库区消落带的植物种植工程面临冬季高水位淹没和夏季洪水过境的双重考验,水位涨落违背自然规律,植物生长环境恶劣,且由于三峡库区消落带的形成时间尚短,消落带植物种植技术尚未成熟,以目前的技术而言,多选择单一树种的矩阵式带状或片状种植以适应季节性淹没,同时能具备一定的抗冲刷能力。

解决以上问题及缺陷的意义为:将通过多年实验及研究筛选出的适应于三峡库区消落带生长的树种,进行科学组合,并通过定位控制线控制种植“龙”形态,在消落带空间打造具有艺术风格的植物景观,使三峡库区消落带区域的植被治理工程兼备生态恢复和环境美化的功能。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三峡库区消落带的柳龙种植系统及方法。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三峡库区消落带的柳龙种植系统,所述三峡库区消落带的柳龙种植系统设置有:

柳龙骨架;

所述柳龙骨架设置有波浪形的耐水淹树种种植区。

进一步,所述柳龙骨架的中心轴线整体呈横波形走向,中心轴线上下波动幅度15-25m,曲线半径18-28m。

进一步,所述耐水淹树种种植区的平均宽度为8m。

进一步,中心轴线整体呈横波形走向,轴线上下波动幅度15-25m,曲线半径18-28m;

以轴线为中心,向轴线内侧、外侧各偏移4m,作为柳龙种植的范围控制线,则最终柳龙种植区域平均宽度为8m。

进一步,所述耐水淹树种种植区的柳龙均分布于吴淞高程172m-174m。

进一步,植物配置以竹柳为基调树种,竹柳配置比例占60%,结合乌桕、杨树、池杉、中山杉、落羽杉、枫杨、枫香其他耐水淹色叶树种,配置比例共占40%。

进一步,在进行苗木规格配置时,同一树种需选取大、小2种不同规格进行混合种植,以丰富柳龙的竖向空间层次感。

进一步,植物栽种控制在柳龙范围线之内,以竹柳为主,且竹柳分布保证沿中心轴线连续不间断,其他色叶乔木混植其间;整体乔木平面布置以自然式配置,大、小规格苗木间插种植,其中大规格乔木种植间距不低于5m,小规格乔木种植间距不低于2m。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施所述三峡库区消落带的柳龙种植系统的三峡库区消落带的柳龙种植方法,所述三峡库区消落带的柳龙种植方法包括:以竹柳为骨架树种,搭配乌桕、枫香、池杉、落羽杉、杨树耐水淹色叶树种,采用植物应用与空间布局;通过多层次的植物搭配。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消落带植被恢复方法,所述消落带植被恢复方法使用所述三峡库区消落带的柳龙种植系统。

结合上述的所有技术方案,本发明所具备的优点及积极效果为:本发明提供一种适应于三峡库区消落带的新型柳龙种植结构,能适应三峡库区消落带的水位变动及夏季洪水过境时的没顶淹没,满足河岸稳固防护、生物多样性保育及地表径流拦截的功能。该种种植结构同时具备艺术造型及季相变化,能够起到消落带景观美化的作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柳龙定位控制线原理示意图;

图1中:1、柳龙范围控制线;2、柳龙中心轴线;3、常水位水涯线。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植物配置比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植物栽种总平面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植物栽种模式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三峡库区消落带的柳龙种植系统及方法,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详细的描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三峡库区消落带的柳龙种植系统以竹柳为骨架树种,搭配乌桕、枫香、池杉、落羽杉、杨树等耐水淹色叶树种,通过巧妙的植物应用与空间布局,将中国传统文化“龙”元素融入到消落带治理工程中,在消落带能呈现更加灵动的景观效果。除此之外,新的种植方式通过多层次的植物搭配,还能丰富消落带物种类型,增加空间异质性,提升消落带生物多样性。

竹柳为杨柳科柳属植物,生长潜力大,耐水淹能力强,其水淹两个月仍能正常生长,非常适合用于消落带植被恢复工程。

1、柳龙定位控制线

①中心轴线定位

如图1所示,图中1为柳龙范围控制线,2为柳龙中心轴线,3为低水位水涯线。根据消落带实际情况,对柳龙中心轴线进行定位放线。中心轴线整体呈横波形走向,模拟飞龙之势,轴线上下波动幅度15-25m,曲线半径18-28m。

②范围线定位

以轴线为中心,向轴线内侧、外侧各偏移4m,作为柳龙种植的范围控制线,则最终柳龙种植区域平均宽度为8m。

2、植物种植方式

①植物种植高程

所述柳龙均分布于172m-174m间(吴淞高程)。

②植物配置比例

植物配置以竹柳为基调树种,竹柳配置比例占60%,结合乌桕、杨树、池杉、中山杉、落羽杉、枫杨、枫香等其他耐水淹色叶树种,配置比例共占40%。具体配置比例如图2所示。

③苗木规格配置

在进行苗木规格配置时,同一树种需选取大、小2种不同规格进行混合种植,以丰富柳龙的竖向空间层次感。为提高植物成活率,所有乔木到场前应去顶。具体苗木规格配置见下表:

苗木规格配置表

④植物栽种模式

植物栽种控制在柳龙范围线之内,以竹柳为主,且竹柳分布保证沿中心轴线连续不间断,其他色叶乔木混植其间。整体乔木平面布置以自然式配置,大、小规格苗木间插种植,其中大规格乔木种植间距不低于5m,小规格乔木种植间距不低于2m。具体栽种平面及模式如图3、图4所示。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