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托尼·莫里森

托尼·莫里森

托尼·莫里森的相关文献在1993年到2022年内共计549篇,主要集中在世界文学、文学理论、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48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4846篇;相关期刊286种,包括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哈尔滨学院学报、海外英语(上)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江苏省外国文学学会201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等;托尼·莫里森的相关文献由498位作者贡献,包括吴胜利、庞好农、焦小婷等。

托尼·莫里森—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48 占比:3.56%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4846 占比:96.43%

总计:15395篇

托尼·莫里森—发文趋势图

托尼·莫里森

-研究学者

  • 吴胜利
  • 庞好农
  • 焦小婷
  • 吴玲
  • 于程
  • 刘瑾
  • 龚玲
  • 刘晓明
  • 唐宏
  • 张巧欢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期刊

    • 王鑫
    • 摘要: 莫里森小说不断呈现出母爱主题,莫里森2015年的新作《孩子的愤怒》更是将母爱这个主题呈现得栩栩如生.本文拟从母爱视角作为切入点,探讨当今社会依然存在的种族和性别歧视下黑人母爱的扭曲,同时也为孩子顽强地付出.
    • 侍鸣; 黄辉辉
    • 摘要: 《宠儿》是美国非裔女性作家托尼·莫里森于1987年出版的小说。作为一部批判奴隶制的经典文学作品,该部小说蕴含着丰富的伦理内涵。小说女主人公塞丝为了摆脱奴隶制的压迫而逃离“甜蜜之家”,她在情急之下的弑婴行为展现其反抗精神及大无畏的母亲形象。而塞丝的逃离及弑婴行为不仅仅在形象塑造上举足轻重,更是体现了莫里森呼吁黑奴解放、重获自由的伦理诉求。文章采用聂珍钊教授构建的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分析塞丝在特定伦理环境下社会伦理身份和家庭伦理身份的缺失,阐释塞丝伦理意识觉醒及伦理选择的必然性。
    • 马丹丹
    • 摘要: 《宣叙》描写了两位主人公罗贝塔与特怀拉在不同时空的相遇重逢,体现了两位主人公的成长。小说中的四个空间即孤儿院、餐馆、食品商场和果园是福柯定义下的异托邦空间。罗贝塔一开始就意识到在异托邦空间自己的劣势地位,努力改变。特怀拉在与昔日好友多次重逢后也意识到自己的种族偏见,得以成长。异托邦空间各种不公的缔造者正是白人,白人特怀拉迟来的醒悟尤为珍贵。
    • 成颖; 张小平
    • 摘要: 美国当代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小说《宠儿》是一部融合魔幻、现实和历史的伟大作品。通过研究创伤记忆在母女三代中的领受和传递,借助心理分析方法挖掘幽灵“宠儿”出现的原因,发现她不仅是罪恶的黑人奴隶制造成的创伤记忆的变形,也是母亲塞斯极力忘记却摆脱不了的再记忆,更是妹妹丹弗需要传承的后记忆。莫里森希冀通过《宠儿》去追寻个体创伤记忆,还原历史,传达真相,重塑后世非裔美国人的情感和文化。
    • 徐娜
    • 摘要: 《柏油孩子》一书中,莫里森没有用过激的言语指责白人或白人文化,也没有用冠冕堂皇之辞溢美黑人或黑人文化。她更像一个善于讲故事的史学家,把现实冷静深刻,同时又形象生动的示之于人。而故事的深刻与形象之处就在于,莫里森注重描写人物的内心,又善于运用贴切新奇的比喻,以及意味深长的暗示。尤其是她的暗示,看似无厘头,却深藏着其独特的民族文化。使小说虚实相生,便于笔者更全面的理解人物处境。但是她把这一切交代清楚,把这面纱彻底吹开之后,却不做任何论断,至少没有武断的评述任何人的对错。这也正是莫里森的睿智之处:是非对错,且由你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只做到点到为止。
    • 庞好农; 卢肖乔
    • 摘要: 莫里森在《天佑孩童》里把叙述角度和意识流能动地结合起来,采用多视角归一性聚焦、单视角发散性聚焦和单视角无焦点发散性视角等方式,揭露了人性的阴暗面,解析了现代人的心理困惑和生存窘境.她的偶然性命运反讽、反常性命运反讽和危机性命运反讽描述了社会现实中的善与恶,讽刺和调侃了人性的局限性.莫里森笔下的事件悬念、人物悬念和物件悬念,组成了一个相互交织、相互印证和相互作用的有机体,以令人耳目一新的方式表达了对美国当代种族问题和社会伦理问题的新认知.
    • 李忠丽
    • 摘要: 《爵士乐》是诺贝尔奖得主托尼·莫里森书写非裔族群城市化进程的代表作之一,展现了20世纪20年代从南方迁移到北方大都市的黑人们在物欲横流的消费社会中的生存境遇.本文主要运用鲍得里亚的符号消费理论,以小说中黑人女性的美妆消费为切入点,探究其中的美妆消费文化及其审美背后的深层社会结构.展现在物化的消费社会中,美妆不仅仅是作为一种消费品,而是作为审美的符号能指在不同的文化中具有象征意义.
    • 于程
    • 摘要: 《宠儿》是美国著名作家托尼·莫里森的代表作,流传至今已经成为现代文学史的经典.在《宠儿》发表后,就在美国文化界引起了巨大轰动,各大媒体报刊给予了该小说赞美、高规格评价,将其视为美国黑人历史的里程碑.同时,在《宠儿》中也将非凡而疼痛的母爱表现得淋淋尽致.本文就对托尼·莫里森《宠儿》中的母爱表现进行分析.
    • 白景璐
    • 摘要: 托尼·莫里森是美国著名黑人女作家,她初次发表小说是在1970年。作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她从第一部小说《最蓝的眼睛》开始陆续发表了11部长篇小说。托尼·莫里森小说描写的内容以其作为黑人女性独特的视角剖析了美国历史的变化历程。她以此作为女性特有的母性光辉重点展示女性自我认知、自我成长等内容。莫里森作品中活用了大量的隐喻、意象描写手法,她着重描写了家园的内容。本文将对托尼·莫里森作品中阐释的“家”的象征意义,以求帮助读者更好的领悟托尼·莫里森作品的独特魅力所在。
    • 熊子安
    • 摘要: 试探究托尼·莫里森短篇小说《宣叙》中叙事环境以及主要人物的象征意义,通过分析人物对话、心理活动,结合特怀拉和罗伯塔的成长轨迹,深入了解这一短篇故事背后的象征意义:收容所象征着美国社会,里面的孩子们就如当时美国社会的青少年;主人公特怀拉和罗伯塔象征着黑人与白人在美国社会的关系;黑人女性玛吉象征着长期以来一直受压迫受欺负的黑人群体。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