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秀拉》

《秀拉》

《秀拉》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243篇,主要集中在世界文学、文学理论、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43篇、专利文献94332篇;相关期刊164种,包括青春岁月、文学教育、语文学刊等; 《秀拉》的相关文献由228位作者贡献,包括何中芹、刘雨薇、马小雪等。

《秀拉》—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43 占比:0.26%

专利文献>

论文:94332 占比:99.74%

总计:94575篇

《秀拉》—发文趋势图

《秀拉》

-研究学者

  • 何中芹
  • 刘雨薇
  • 马小雪
  • 李瑞英
  • 王化菊
  • 郑成英
  • 金美兰
  • 陈念君
  • 黄长萍
  • 刘惠玲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杨浩君
    • 摘要: 《秀拉》是托尼·莫里森描写黑人女性的佳作。以往多数研究都聚焦在主人公秀拉身上,旨在揭示其颠覆男权的行为以凸显小说主题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但本文认为秀拉并不是小说中唯一一个具有颠覆男权行为的女性角色。小说中伊娃对权力的掌控、汉娜对性的选择以及奈尔最后的醒悟都彰显了女性的自我意识。本文旨在通过细读分析伊娃、汉娜、秀拉和奈尔四位女性形象,展现她们身上独立女性的气质。
    • 阿呷烘扎
    • 摘要: 自二十世纪以来,创伤理论被广泛应用到文学文本之中对创伤人物进行分析。多数作者对于创伤治愈的方法沿用朱迪斯·赫尔曼提出的三阶段治疗法,主要强调创伤幸存者应当直面过去,讲述自己的故事,并且同社会及他者建立联系。然而这种创伤治愈理论却给女性幸存者提出一个难题:“建立社会联系”是治愈创伤至关重要的一步,但“直面过去”后决定追求新自我的女性却常受社会的排斥,无法为新的自我争取生存空间。通过分析两部经典女性作品凯特·肖邦的《觉醒》和托尼·莫里森的《秀拉》之中埃德娜和秀拉两个人物的创伤重复、尝试自愈、必然失败的过程,更能形象地展现出女性追求创伤自愈的难题所在,指出创伤治愈理论对于幸存者本人的强调忽视了造成创伤的社会原因,有利于学者进一步完善创伤治愈理论。
    • 刘明录; 王国婵
    • 摘要: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托尼·莫里森小说的历史背景多为美国历史尤其是美国黑人历史,其中的历史主体常常是社会生活中的边缘人物,体现了她的新历史主义创作思想。在《秀拉》中,莫里森将历史与文本相融合,以边缘人物的视角再现了20世纪前后的美国历史,揭开了被主流话语掩盖的黑人历史的面纱,通过戏仿历史来颠覆白人统治阶级的主流话语,消解主流意识形态和霸权,并以边缘性创作策略和挑战权力话语的形式建构起黑人的主体身份,体现了莫里森对黑人生存困境及悲惨命运的关怀。
    • 李晴; 余凝冰
    • 摘要: 共同体是莫里森小说反复出现的主题之一,但其共同体思想的发展性和进步性历来多被忽略。基于滕尼斯和鲍曼等人的共同体理论,文章对莫里森三部小说中的共同体思想进行解读,以期把握其嬗变历程:在《秀拉》中,莫里森不仅批评了男性专制的共同体,而且指明了个体沦为极端“独体”的危害;在《宠儿》中,她阐明了奴隶制逻辑内黑人建构的血缘及地缘共同体极易幻灭的困境,但同时也指明了黑人族群建立以尊重个体和深度交流为基础的深度共同体的可行性;在《天堂》中,通过描写两个“天堂”的陨落,她揭示了黑人族群的理想共同体在现实中无法维系的这一事实,并描绘了通往共同体的一条现实出路:即建立一个以开放包容为基础的、共属所有人的“天堂”。
    • 刘晓露
    • 摘要: 爱是莫里森小说的基本主题,也为考察莫里森早期作品中黑人女性的成长提供了合适的视角.在父权主义和种族主义的双重压迫下,黑人女性对自我身份和主体价值的追求沦为悲剧,她们成为底层居民的替罪羊,被成人世界抛弃.莫里森早期的两部小说挑战了传统的叙事手法,用一系列戏剧性的前兆式事件,搭构了一个个灵巧设置的故事框架,塑造了一群鲜活的女性形象.莫里森也因此跨越了性别和种族的立场,进入美国主流文学领域.
    • 蒋欣彤
    • 摘要: 立足于托妮·莫里森的长篇小说《秀拉》,对其进行主题学意义上的研究时,可以从中概括出"回归"这一母题。《秀拉》中的主人公在"回归"路上始终探索着黑人女性的命运、黑人民族的处境以及人类最终之归处。他们回归为了远离不公、意图施展抱负与反抗男性话语压迫,他们回归终为达成两性和谐、天人合一以及在异化的艰难处境中,寻觅人类最初的清明。
    • 王成玲
    • 摘要: 漫漫历史长河中,种族压迫一直笼罩在美国非裔人民的生活当中。作为描写美国非裔人民生活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之一,托尼·莫里森同样也用其极其细腻的笔触将种族主义对美国非裔人民生活的影响写进《秀拉》这一小说中。本文从后殖民主义理论视角出发,从小说中白人社会对生活在“底层”人民的居住地压迫、“身份”构建压迫、权力压迫以及思想压迫四个方面,具体分析小说《秀拉》中所体现的种族压迫,强调种族压迫给美国非裔人民所带来的伤害。
    • 辛珏如; 王羽青
    • 摘要: 托妮·莫里森的小说《秀拉》自出版以来,学者们大多肯定小说同名主人公秀拉离经叛道的恶中蕴含的积极力量.然而,在秀拉猛烈的颠覆下伦理美德的价值何在?文章以麦金太尔社群主义思想为理论参照,从德性、社群归属、人生叙事统一性三个视角分析小说主人公秀拉,并探讨传统伦理道德在现代社会的价值.文章指出,秀拉虽力图建构自我身份,但其脱离所属社群的无根状态让她失去约束,从而肆意践踏黑人社群的传统与美德,其所追寻的目标也沦为空洞的自我.秀拉的极端个人主义行为是现代性道德危机的缩影,秀拉式的自由主义者对黑人世代沿袭的传统文化的拒斥,也将让黑人群体更进一步陷入文化生存的困境.
    • 张延晏
    • 摘要: 《那不勒斯四部曲》在全球的发布销售引发了大众对女性友谊这一课题的重新审视.本文旨在探讨埃琳娜·费兰特的《那不勒斯四部曲》和托妮·莫里森的《秀拉》中的女性友谊在小说文本中的发展变化,同时探讨莉拉、秀拉等对其女性身份的认知.
    • 徐晨阳
    • 摘要: 托尼·莫里森是当代美国文坛的巨星,在杰出的创作中,她深切关注身处社会边缘位置的非裔美国青年的成长经历,并透过个体的成长探讨整个黑人民族争取独立和自由的斗争历程。《秀拉》和《所罗门之歌》是莫里森关于成长主题的代表作。《秀拉》通过对叛逆黑人女性秀拉的刻画,揭示了她在压迫下敢于背叛传统生活方式,勇于构建自我的艰辛之旅;《所罗门之歌》则通过描写奶娃由无知到成熟的跨越,探究了他在追溯种族文化中重拾自我的曲折过程。本文以成长小说的要素为依托,通过将秀拉和奶娃置于家庭、社区和身份的三重考验下,剖析两位主人公的人生境遇,并探讨坚定爱和身份对于个人实现救赎,对于整个民族探寻未来的可能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