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征意义
象征意义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0年内共计3567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世界文学、常用外国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551篇、会议论文16篇、相关期刊1714种,包括青春岁月、中国新闻周刊、文学教育等;
相关会议15种,包括“物质文化与当代日常生活变迁”学术研讨会、第十七届中国科协年会、“丝绸之路经济带:构建与发展”学术研讨会等;象征意义的相关文献由3402位作者贡献,包括王丹、张玉春、张静等。
象征意义
-研究学者
- 王丹
- 张玉春
- 张静
- 徐忠根
- 王玲
- 陈一鸣
- 徐琳
- 拉巴次旦
- 李瑞清
- 李静
- 段士秀
- 王丽
- 王岩
- 王静
- 范琳琳
- 韩凯
- 傅丽莉
- 刘志基
- 刘省非
- 刘芳
- 康慨
- 张娜
- 张婧
- 张晓曦
- 张枫逸
- 张欣星
- 张行
- 张超
- 张雪
- 张颖
- 扎桑
- 曹津源
- 朱庆征
- 李传鹏
- 李佳
- 李娟
- 李敏
- 李盛仙
- 李艳
- 王宁
- 王新新
- 王磊
- 王芳
- 申清丽
- 薛伟
- 袁俭伟
- 许哲
- 贾妍
- 邬玲琳
- 郭灿金
-
-
张福建
- 《陶瓷》
| 2020年
-
摘要:
宜兴的紫砂艺人通过汲取传统文化之中的灵感和临摹各种传统工艺品上面的造型和纹饰,再通过紫砂良好的可塑性表现出来,从而把历史经典更好地再现为当代的艺术精品,在喝茶休闲的同时,能够感受到其中的造型艺术审美和蕴含的象征意义.从整体上来看笔者的这件作品《龙润壶》,首先把龙的形态摆在重要的位置捏塑凸显出来,再通过精湛细致的明针工艺把壶身的油润色泽和感觉处理得非常到位,还没有遇水使用就感觉到特别油润,让整器呈现出蓄势待发的状态,带给权利、尊贵、吉祥等祝福元素的同时,也将其中的精神寄托和象征意义充分表达出来了.
-
-
-
秦琼
- 《电影文学》
| 2020年
-
摘要:
2019年《流浪地球》的上映引发了中国科幻电影元年的大讨论.实际上,早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电影就已经展开科幻叙事了.新时期以来,中国科幻电影迎来了新的发展.通过对科幻电影中科学家的形象、 儿童/少年在叙事中的象征意义,以及科幻电影中民族国家叙事脉络的梳理,可以清楚地看到新时期以来在面对"外部世界"时,社会集体意识从迟滞、 疑虑到主动融入世界,并渴望在畅想未来中确立自身独特价值的演变.
-
-
-
-
-
-
-
-
吴娜
-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 2020年
-
摘要:
警察仪式是在公安机关内部开展的,借助于一系列象征符号,通过规范化的仪式操演,来传递警察职业精神和警察核心价值观的一种规范性、重复性、强制性的程式化活动.警察仪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可以分为通过仪式、庆典仪式和纪念仪式三大类别.作为一种文化表现形式,警察仪式是由一系列具有公安特色的象征符号组成的,在这些符号的背后传递着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和精神信仰,是符号与意义的有机统一.
-
-
卡丽娜
- 《中国博物馆协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暨服装博物馆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
| 2014年
-
摘要:
鄂温克族三大支系包括索伦鄂温克人、使鹿鄂温克人、通古斯鄂温克人.索伦鄂温克人中又分为牧业索伦鄂温克人和农业索伦鄂温克人.牧业索伦鄂温克人和通古斯鄂温克人从事畜牧业,农业索伦鄂温克人从事农业,使鹿鄂温克人从事古老而传统的驯鹿业.鄂温克族三大支系均信仰万物有灵的萨满.萨满在社会中享有很高的地位和权威,往往是部族的头领或者是高参.由于鄂温克族三大支系所生活的地域和生产生活方式的不同,萨满服也有所不同.萨满服一般为对襟、溜肩、长款,兽皮质地,均有铜镜和毛穗以及蛇纹,但花纹图案和制作工艺各有不同,各有其象征意义.本文从索伦鄂温克人的萨满服饰及其象征意义和工艺、通古斯鄂温克人的萨满服饰及其象征意义和工艺、使鹿鄂温克人的萨满服饰及其象征意义和工艺、鄂温克族三大支系加工兽皮萨满服的方法等四个方面来详细论述这一宗教服饰及其制作工艺.通过研究鄂温克族三大支系古老而传统的萨满服饰,可以折射出这一民族的信仰体系以及生产生活状况,同时对博物馆的中国东北民族宗教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
周晓燕
- 《“物质文化与当代日常生活变迁”学术研讨会》
| 2015年
-
摘要:
手机是当代中国文化生活中的一个新事物,它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中国学者围绕手机进行的研究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媒介为中心,进行宏观的思考和探究,对手机独特的媒介性质、传播情况、市场发展模式、受众构成等进行分析。另一类研究以微观研究见长,采取人文学科视角,研究与手机有关的语言问题、交际问题、社会心理问题。基于此文章从媒介、游戏和象征意义三方面分析了作者对手机的研究,手机所体现的媒介新特质可以从手机创立新的信息传递形式、新的交际对话模式、新的文化消费形式、新型的人机关系几个方面领会。多类型的手机能指符号是具有情感性的表征性符号,并不是完全任意而空洞的外在形式,它们在反复体验中传递态度和价值。手机既是现代通讯技术发展的产物,也处处呈现着文化意味。
-
-
CAI Jiangyu;
蔡江宇
- 《第十七届中国科协年会》
| 2015年
-
摘要:
生态(仿生)设计(Ecological bionic design)作为饱含了自然情怀的符号系统,传递了与自然生态有关的各类信息.生态(仿生)设计通过造型、构成、功能、材质和抽象形式等符号学元素,表现出了大自然生态神秘的现代符号特征.在内容和价值上,承载了和自然生态相关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生态(仿生)设计的行为和消费过程作为符号,建构了自然生态的“符号场”.
-
-
刘铭
- 《山东省农业历史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
| 2014年
-
摘要:
我国的牡丹饮食文化博大精深,丰富多彩,究其形成和发展的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第一,牡丹的药用和保健价值是人们食用它的直接原因;第二,牡丹本身所具有的丰富的营养价值,是人们食用之的客观原因;第三,文人士大夫的引导和提倡是牡丹饮食文化发展的重要原因;第四,牡丹的文化象征意义是牡丹饮食文化形成和发展的深层次原因.中国传统文化中,娇艳美丽,堂皇大气的牡丹被作为吉祥富贵,繁荣昌盛的象征,而深深扎根于国人的心脉里。正是由于牡丹的这种文化象征意义,民间百姓在日常生活中食用牡丹以及与牡丹文化相关的饮食行为,渐渐地具有了某种象征性,通过借助这种类似“交感巫术”的形式,希望能够用跨越时空的方式来获得牡丹的某种神秘力量,从而给人们带来吉祥如意,富贵繁荣的美好生活。
-
-
Xiao Haiyan;
肖海燕;
Liu Qinglin;
刘青林
- 《“球根花卉扮靓世界“延庆论坛》
| 2014年
-
摘要:
为了推动百合花卉文化的传播,促进百合产业的发展,本文收集了古今中外百合文化各个方面的资料,在对比中外百合文化差异的基础上,归纳出百合的文化意义.结果显示,百合文化不仅体现在食用、药用、观赏和专类园等物质生活中,还体现在诗词、绘画、影视、音乐及建筑等艺术作品中,更在神话、基督教中有丰富的记载.综合百合文化的各种形式,笔者认为,神圣纯洁、和谐美好、荣耀喜悦,可以作为百合文化的象征意义,从爱情、婚姻和家庭等三个不同阶段,表达人们对美好品质和美好事物的赞美和喜悦之情.
-
-
刘娟
- 《2014年上海市研究生学术论坛》
| 2014年
-
摘要:
抽象艺术作为现、当代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艺术表现形式亦是纷繁复杂.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人们审美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艺术的要求也不仅仅停留在对客观对象的简单描摹上,而是去寻找具有特色的符号来更加生动而形象地传达和表现作者的思想情感,使作品更具有视觉冲击力,给观众带来更深刻而丰富的遐想.就符号而言,毕加索曾经这样说过:"绘画是与一种符号打交道的艺术,当一种符号被表现出来,它便获得了自己的生命."由此可以看出符号在抽象艺术中的作用和地位,那么什么是符号,在抽象艺术中它又有什么样的特征,以及如何把握抽象艺术形态中的符号成为现、当代艺术中的重要课题.就笔者自身而言,相对于具象符号,更偏爱抽象符号。因为对于抽象符号来说,它不仅具有一定的装饰意义,同时也具有一定象征意义,它能够很好地反映出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在笔者看来,抽象艺术符号是一种很有趣味的艺术表现形式。因此,对于抽象艺术符号不但不能禁锢自己的思想,而且还要遵循自身的精神情感;同时不要被大众文化所影响,不随波逐流,要有自己的创新意识。最后,要勇于参加社会实践,加强对生活、对社会的感悟,这样才能用更深动形象艺术符号来反映社会现实的状况。
-
-
石硕
- 《“丝绸之路经济带:构建与发展”学术研讨会》
| 2014年
-
摘要:
公元7-9世纪唐地丝绸大量输入吐蕃,受到吐蕃贵族及上层人士的喜好与珍视,形成"重汉缯"的社会风气.但吐蕃气候寒冷,并不适合穿着丝绸,吐蕃贵族除用作头巾和衣饰以体现身分与等级外,一般不直接穿着丝绸.因实用空间受限,丝绸趋向了文化象征意义的发展路径.吐蕃中后期丝绸与佛教信仰日渐结合,成为体现佛、法、僧之崇高地位和表达敬仰的特殊礼仪品,也被视为"灵性"之物,此外还作为酬金、借贷和利息等进入交换领域.吐蕃丝绸使用的象征意义远大于实用价值,并奠定了后来藏地丝绸使用的基本路径.
-
-
LIU Qi-mei;
刘齐梅
- 《第五届全国生物质材料科学与技术学术研讨会》
| 2013年
-
摘要:
树木是大自然的孩子,优美的自然形态构建了人们的生存环境。随着人们对树木本身所具有的自然属性和文化属性得普遍认识,发现树木与人类生存与发展是息息相关的,在人类生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将从多个层次探讨树木的自然形态之美、象征意义之美、艺术形式之美,这将有利于提高人们对树木价值的认识、欣赏,可丰富树木的文化价值、陶冶人们的情操。
-
-
吴家鹏
- 《中国博物馆协会民族博物馆专业委员会2012年年会》
| 2012年
-
摘要:
茅古斯是湘西土家族人为了纪念自己的祖先刀耕火种、开拓荒野、捕猎狩渔的创世业绩的一种古老的舞蹈形式,土家人每逢"舍把节"(跳摆手)、还愿、祭祖等活动时,都要表演"茅古斯".笔者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保靖县龙溪乡做调查中观看到了当地村民的"茅古斯"祭祀表演,指出"茅古斯"表现了土家族原始耕猎的生产生活场景,"茅古斯"象征土家族原始的生殖崇拜,面对这一古老舞蹈形式的失传风险,笔者建议地方政府应对当地不愿去学这些古老的艺术而外出务工的青年人做工作,建立起切实可行的继承机制,采取多种措施对这一濒临消失的文化遗产进行抢救和保护,如对古老的摆手堂进行修葺和保护、发现和保护民间老艺人、建立文化生态博物馆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