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手术间

手术间

手术间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241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卫生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8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737988篇;相关期刊129种,包括中国社区医师、护士进修杂志、齐鲁护理杂志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中华护理学会第3届全国男护士发展论坛、中华医学会灾难医学分会第三届年会暨城市安全与灾难医学救援国际高峰论坛、中华护理学会第2届国际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会议等;手术间的相关文献由499位作者贡献,包括丁瑞芳、吴秀芳、王莉等。

手术间—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98 占比:0.03%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737988 占比:99.97%

总计:738190篇

手术间—发文趋势图

手术间

-研究学者

  • 丁瑞芳
  • 吴秀芳
  • 王莉
  • 陆叶青
  • 龚熙
  • 刘宝梅
  • 刘英
  • 单义倡
  • 吴元俊
  • 罗莉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彩华; 李丹; 陈云珊; 徐根超; 姚雪榕
    • 摘要: 目的研究护理品管圈应用在手术间接台手术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19年12月在广东省佛山市妇幼保健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治疗期间未实施护理品管圈的8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实施护理品管圈的80例患者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送接台手术时间、第一台手术等待时间、接台手术间隔时间、连台手术延迟率、医护与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送接台手术时间、第一台手术等待时间、接台手术间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连台手术延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手术医师、手术室护士的满意度以及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品管圈的应用可缩短手术室接台手术间隔时间及接台手术间隔时间,有助于工作效率以及满意度的提高。
    • 许瑛; 杨利君; 孟月华; 柳琳; 张怜恩
    • 摘要: 目的 探讨基于5S管理的信息化管理在手术室低值耗材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3—12月100台次手术为观察对象,所用低值耗材采用常规管理方法,设为对照组;选取2018年1—10月100台次手术为观察组,所用低值耗材采用信息化手段结合"5S"管理台次.比较两组手术室物品准备时间、耗材供应时间及物品摆放不规范次数、巡回护士在位台次.结果 观察组低值耗材准备时间、供应时间、物品摆放不规范次数、巡回护士在位台次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用信息化手段,结合"5S"管理,可以使手术间低值耗材得到有效管理,工作质量和效能进一步提升,营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围和就医环境,使护理工作更加优质、高效、规范.
    • 黄凤荣; 郭瑞平
    • 摘要: 目的:探讨PDCA循环法在手术间环境表面清洁消毒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9年1月至12月采用PDCA循环法对手术间环境表面清洁消毒质量进行管理,观察比较管理前后手术间空气、物体表面、清洁工具微生物监测阳性率.结果:实施PDCA循环法管理后,手术间空气、物体表面、清洁工具微生物监测阳性率低于管理前(P<0.01).结论:PDCA循环法管理能有效提高手术间环境表面清洁消毒质量.
    • 洪花; 窦红梅; 孙灿林
    • 摘要: 目的 探讨SBAR沟通模式下交接单在术后患者由各手术间转运至麻醉恢复室交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照组选取2017年3月~2018年2月进入本院手术室恢复室的术后患者,采取传统口头交接和常规简单交接单进行交接.观察组选取2018年3月~2019年2月进入本院手术室恢复室的术后患者,采用SBAR沟通模式交接单进行规范交接.结果 实施SBAR沟通模式后常见麻醉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护人员满意度及交接班护理工作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后患者由各手术间转运至麻醉恢复室交接中采用SBAR沟通模式后,进一步规范了手术间与恢复室的交接,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保障了患者的安全,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 殷霞晨; 赵静
    • 摘要: 目的 调查研究兴化市戴南人民医院的手术间使用率、人力资源配置情况,在明确原因的基础上实现对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更加合理地使用手术室资源.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9月、2019年9月期间所涉及到的相关数据,采取分层抽样的方法 进行统计,然后分析其前后变化情况.结果 人力资源配置计划实施后,人力资源得到更大优化(P<0.05).结论 为更好地利用手术间、提高手术间使用率,就采取相对应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的措施.
    • 李骏; 邓述华; 张会芝
    • 摘要: 随着COVID-19疫情逐渐得到控制,大多数医疗机构陆续恢复正常诊疗工作,手术逐步开展.在疫情防控期间,为保证安全开展手术工作,根据国家相关卫生规范及手术室环境管理经验,制定手术间环境表面清洁消毒管理制度及措施,旨在指导临床工作,保障医疗安全.
    • 裴娟
    • 摘要: 目的:探究一站式手术平车与手术对接车使用对洁净手术间空气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19年8月手术患者72例,按接诊顺序分为两组,各36例.观察组选择一站式手术平车;对照组选择手术对接车.比较两组医患意外事件发生率、百级和万级术间无菌切口情况.结果:观察组医患意外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沉降法空气培养结果发现,百级术间经含氯制剂消毒干预4人组、2人组的细菌生长率≤0.3%、≤0.2%;两组百级术间无菌切口情况、细菌培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万级术间经含氯制剂消毒干预4人组、2人组的细菌生长率≤21%、≤18%;两组万级术间无菌切口情况、细菌培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外科手术患者,采用一站式手术平车,可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洁净手术间空气质量,减少医患纠纷,避免延误手术时机,间接加快患者康复速度.
    • 张丽莎; 张转运; 杜萍; 华薇
    • 摘要: 目的:探讨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模式在手术间内麻醉耗材管理中的运行效果.方法:医院麻醉室实行手术间麻醉耗材一体化管理,制定了相关运行流程,将2019年1-12月应用传统管理模式的20间手术间设为对照组,将1-12月应用一体化管理模式的另外20间手术间为实验组;比较两组手术间年度整体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物品过期率,积压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物品的完备率和麻醉医师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一体化管理模式应用于手术间内麻醉耗材的管理有效的提高麻醉护士的工作效率,减少了工作量,提高麻醉耗材的管理质量;同时也提升了手术间内麻醉耗材摆放的规范、分类、整齐和美观化.此外,一次性耗材和无菌物品的过期数量减少,物品积压率显著降低,减少资源浪费,节约开支,增加了麻醉医师的满意度.
    • 王丹丹
    • 摘要: 目的 研究开展品管圈活动对降低手术间物品归位不规范率的影响.方法 在2016年12月1日至2017年5月31日开展品管圈活动,按照品管圈活动理念对手术间物品进行管理,并统计手术间400件物品归位的不规范率作为观察组.对照组为在2015年12月1日至2016年5月31日期间未实施品管圈活动时的400件手术间物品归位的不规范率.结果 实施品管圈活动前,手术间物品归位的不规范率较高,实施品管圈活动后,观察组的手术间物品归位的不规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开展品管圈活动可以有效降低手术间物品归位不规范率,因此适用于临床手术室护理管理的推广.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