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风险
房地产风险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102篇,主要集中在经济计划与管理、财政、金融、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0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23130篇;相关期刊87种,包括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法制与社会、领导决策信息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五届全国土木工程研究生学术论坛等;房地产风险的相关文献由121位作者贡献,包括张金鑫、司玉海、李欣泽等。
房地产风险—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3130篇
占比:99.57%
总计:23231篇
房地产风险
-研究学者
- 张金鑫
- 司玉海
- 李欣泽
- 杨红旭
- 丁安华
- 丁群
- 严林木
- 严跃进
- 严跃进2
- 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课题组
- 于磊
- 何可
- 何慧丽
- 冯科
- 刘世香
- 刘伊生
- 刘佳
- 刘双良
- 刘学良
- 叶檀
- 吴云海
- 吴忠
- 吴荫强
- 周诚
- 唐文芳
- 唐欣
- 唐黎明
- 孙涛
- 孙蕾
- 安托瓦内塔·班兹洛瓦
- 宋巍
- 宋焱
- 康雅琼
- 张占斌
- 张宏
- 张影强
- 张旭
- 张林
- 张永岳1
- 张锦屏
- 新华
- 易宪容
- 曹晓辉
- 曾军
- 本刊编辑部
- 朱光
- 李传裕
- 李士兴
- 李娟
- 李岩
-
-
冯科
-
-
摘要:
房地产与金融市场之间的联动使得房地产风险存在向金融市场传导的很大可能性,从而对整个金融市场的稳定产生威胁,最终影响宏观经济。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发展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面临许多新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需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其中之一就是"要正确认识和把握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
-
刘世香;
张金鑫
-
-
摘要:
近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重大风险的防范和化解,将其作为三大攻坚战之首。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重点是防控金融风险。因此,厘清房地产风险与系统性金融风险之间的演化逻辑和发生路径,对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保持国民经济和社会大局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房地产风险与系统性金融风险总体关系的基础上,分析土地交易、项目开发、房地产销售等不同市场环节房地产风险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基本路径,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
-
张金鑫
-
-
摘要:
以城市房地产风险为研究对象,基于35个大中城市的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动态因子模型从房地产开发风险、融资风险、价格风险、库存风险、城市环境风险五个维度科学构建房地产风险综合指数,使用空间面板计量模型检验各城市房地产风险的空间相关性。结果显示,人口增长变动和经济增长变动均会对房地产风险产生负向影响,人口和经济可以作为调控房地产市场风险的基本面因素。房地产风险空间滞后项系数和空间误差项系数均显著为正,说明城市房地产风险会受到邻近城市房地产风险的正向影响,且这种正向溢出效应会在邻近城市间加强。
-
-
李永华
-
-
摘要:
最近,全国多个城市烂尾楼盘的“停贷”风波,让房地产风险再次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种种似是而非的传言也给市场带来负能量。其实,数据显示,各银行涉及停贷事件的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占比,多数在0.01%左右。从各大银行公告来看,工行停工项目涉及不良贷款余额6.37亿元,占该行按揭贷款余额比为0.01%;农行初步认定“保交楼”风险按揭贷款余额6.6亿元,占该行按揭贷款余额比0.012%。
-
-
张金鑫
-
-
摘要:
为客观识别房地产风险影响因素,科学评价房地产市场风险,本文以北京房地产风险为研究对象,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房地产风险综合指数,并运用马尔科夫区制转移模型实证分析了风险波动状态.研究发现,近年来北京房地产综合风险波动逐步回落到低风险状态,市场非理性情绪得到缓解,市场运行总体保持平稳.其中,房地产融资风险整体回落,资金杠杆成本提高;房价呈现泡沫化倾向,房地产价格风险持续积累;商服地产库存化解较难,房地产库存风险进一步加剧.根据研究结果,本文从推进"租购并举"等房地产供给侧结构改革、稳妥实施去库存与降杠杆、加快长效机制落地实施三方面提出防范房地产风险的对策建议,并为解决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提供借鉴.
-
-
王毅
-
-
摘要:
尊敬的杨海英社长,柴强会长,各位专家和嘉宾: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参加2021年中国住房租赁发展论坛。长期以来,我国房地产购租两端一条腿长、一条腿短,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较为突出,产生了房地产“灰犀牛”。美国、日本等国家处理房地产危机的失败教训也警醒我们,化解房地产风险不能采取硬着陆的方式,加快发展住房租赁是稳定房地产市场平缓挤出泡沫,妥善化解市场风险最有效的渠道。
-
-
丁安华
-
-
摘要:
根据大致测算,2020年末我国城镇居民存量商品房市值达396万亿元,4倍于名义GDP总量,占居民总资产的69%。房地产融资合计约为64万亿元,只占商品房总市值的16%。若房价下跌10%,商品房市值将蒸发39.6万亿元,居民总资产将缩水7%,占名义GDP比重近四成。短期看,政策要注重化解防范风险,避免个案风险进一步发酵传导。
-
-
-
-
辜小勇
-
-
摘要:
当前我国房地产业存在着严重的风险隐患.房价总水平大幅虚高,住房高比例空置.这两方面的问题之所以长期存在,与住房发展的特殊市场结构有很大关系,与我国的土地财政体制也有十分密切的关联.房地产危机风险一直存在但"隐而不发",关键在于有快速城市化做支撑和对冲.我国住房建设、房地产发展的"排雷期"也就是快速城市化结束之前的这十来年时间,主要"排雷"手段即为"房住不炒".常识性思维逻辑下,"房住不炒"改革设计其实很简单:强制规定刚需面积标准(如人平50平方米)之外购买的住房,必须有10-20年的限售期,否则售房增值收益归公.这一措施的直接作用是将投机性需求从市场中驱逐出去,其深层次的影响则在于规范城市政府与居民间的城市建设资金分摊机制,抑制"土地财政"及行政权力的不合理扩张,使市场在配置社会资源方面更好、更充分地发挥作用.这项改革表面看是局部的技术性改革,其影响却是长期的、全局性的,具有关键性的"节点"意义.实施"房住不炒"改革存在一定的风险,但发生概率非常小.除了快速城市化在基本面上的有力支持,更在于我们有办法规避、缓释可能出现的房价和房地产短期波动.一是根据各城市实际,设置3-5年不等的较长过渡期.过渡期内,"房住不炒"改革只针对新购买行为.二是对"换房"交易网开一面.综合考虑权衡各方面的因素,当前应作力推进"房住不炒"改革,瞻前顾后是不必要的,很可能会错失时机.
-
-
吴荫强;
王建平
- 《第五届全国土木工程研究生学术论坛》
| 2007年
-
摘要:
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房地产风险在房地产决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为了使房地产决策更加合理、准确,给决策者更多有效的信息,文章充分分析了风险的特点,结合敏感性分析和概率分析引入了益损期望法,通过实例说明了益损期望法在房地产决策中的实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