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供给
总供给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562篇,主要集中在经济学、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财政、金融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62篇、专利文献21824篇;相关期刊312种,包括江汉论坛、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等;
总供给的相关文献由590位作者贡献,包括魏杰、王琢、刘迎秋等。
总供给—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1824篇
占比:97.49%
总计:22386篇
总供给
-研究学者
- 魏杰
- 王琢
- 刘迎秋
- 洪银兴
- 王积业
- 窦孝鹏
- 管怀鎏
- 刘修文
- 袁吉伟
- 贺安
- 韩小明
- 黄小祥
- 丁东
- 丁浩
- 何其钢
- 凌涛
- 周协民
- 宋养琰
- 宋则
- 屠端华
- 张中华
- 张健君
- 张振斌
- 彭志龙
- 支道隆
- 曹之虎
- 曾五一
- 本刊编辑部
- 朱家良
- 朱民
- 李连仲
- 杨文进
- 杨林枫
- 杨瑞龙
- 沙金平
- 海闻
- 潜水法
- 王小敏
- 董克用
- 蒋学模
- 谢圣华
- 贾瑞岗
- 赵自明
- 郭代模
- 郭希明
- 钟朋荣
- 闻潜
- 陆晓明
- 陆百甫
- 陈景扬
-
-
-
陆晓明
-
-
摘要:
美国通胀水平在疫情发生后大幅上升。本文深入分析了美国总供给和总需求情况,以及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在本轮通胀中的作用,探讨了美联储对通胀判断失误的原因及其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并对未来通胀的影响因素、货币政策走势及美债收益率变化进行了分析预测。
-
-
本刊编辑部
-
-
摘要:
预期是影响总供给和总需求的重要因素,甚至是导致经济波动的决定性因素,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体系的基石正是预期概念。凯恩斯指出,选择的基础,在干未来事件和环境的模糊不确知和容易发生变化的预期,由于这种预期缺乏实际的坚固基础,很容易受他人和外界的作用和影响。但是显而易见的是,企业家这个核心主体充满了对不确定性的预期行为.
-
-
斯蒂芬·罗奇;
叶一志(翻译)
-
-
摘要:
cqvip:尽管现代科学正在创造奇迹,但是新冠肺炎疫情之后的世界需要的不仅仅是疫苗。全球经济骤停之后的重启很难算得上是可持续的经济复苏。无论是否有疫苗,2021年的世界经济展望都比简单的反弹要有挑战得多。人类历史上的瘟疫都曾产生过长期的负面影响。它们对总需求和总供给造成不可逆的扰乱,再叠加对人类行为准则的重新思考,经济的复苏过程很容易夭折。
-
-
黄莉
-
-
摘要:
人力资源市场整体不旺呈供求双降态势。从2020年全市公共人力资源市场职业供求状况看,全年进入市场的用人单位登记劳动力总需求为5.41万人,同比下降37.76%;市场总供给为2.51万人,同比下降39.49%,求人倍率约为2.16,呈劳动力供小于求态势。人力资源市场供求不旺是“就业难”和“招工难”两难并存的现实反映。
-
-
苏剑
-
-
摘要:
全球人口老龄化持续加剧,中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也同样严峻,中国政府已经将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上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为了从理论层面厘清人口老龄化对宏观经济运行的影响,分别分析了人口老龄化对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跨国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老年抚养比提高1个百分点,会使GDP显著降低0.23个百分点,即一个国家的老年抚养比的提高会对经济增长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与此同时,结合联合国有关中国的人口预测数据来分析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于中国中长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少年抚养比的逐年递减和老年抚养比的逐年递增将导致中国中长期经济增长率逐年下降.建议制定配套政策鼓励生育、延迟退休年龄等,以缓解人口老龄化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在负面影响.
-
-
钱学锋;
高婉
-
-
摘要:
2019年末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在此背景下,本文结合总供给和总需求模型,分析此次疫情对中国物价的冲击.本文利用2018—2020年中国主要消费品和工业品的微观价格数据,借鉴Chen等的做法,将武汉封城作为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时间点,采用双重差分法研究疫情暴发对中国物价的影响,主要得出以下结论: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对中国物价产生了负向冲击,但整体冲击幅度不大.武汉市作为新冠肺炎疫情的集中暴发城市,其整体物价下降幅度显著高于中国其他城市.中国其他城市物价受到的负向冲击没有因新冠疫情严重程度不同而产生显著差异,也没有因其离武汉市距离的增加而减小.收入差距较大的省份城市,其整体物价和食品零售价格受疫情负向冲击更大;贸易依存度较高的城市,其工业生产资料价格受到的负向冲击更大;及时发放消费券的城市,其食品零售价格的恢复速度快于其他城市.本文以物价为切入点,从一个较新的视角研究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深入探究物价变化背后蕴含的深层经济机理,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了经验支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