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
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相关文献在1992年到2022年内共计171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内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1篇、专利文献580167篇;相关期刊127种,包括中国医疗器械信息、中国社区医师、浙江临床医学等;
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相关文献由384位作者贡献,包括余保平、张丽、杨斌等。
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580167篇
占比:99.97%
总计:580338篇
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
-研究学者
- 余保平
- 张丽
- 杨斌
- 刘红叶
- 卢绮萍
- 周文平
- 张再洋
- 张晓东
- 曹钧
- 杨波
- 杨维良
- 林亮
- 潘陈为
- 王林香
- 田发林
- 肖勇
- 胡桂英
- 胡艳梅
- 邱云峰
- 郭圣龙
- 陈晓军
- 黄新利
- 丁伟
- 丁明峰
- 万淑莲
- 乐问津
- 乔宝山
- 乔辉
- 于孝峰
- 于振和
- 于晓峰
- 付玉红
- 付莹
- 何宝库
- 何应科
- 何德云
- 何继东
- 何还珠
- 倪世宇
- 冯志毅
- 刘中砚
- 刘丽鑫
- 刘仁贵
- 刘刚
- 刘喜才
- 刘大晗
- 刘天奇
- 刘小青
- 刘巍
- 刘建平
-
-
史国星;
杨菲;
张云昌
-
-
摘要:
目的探讨经皮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gallbladder drainage,PTGD)治疗创伤后中重度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7年1月至2020年8月华北医疗健康集团邢台总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29例创伤(包括创伤和手术)后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PTGD治疗21例(PTGD组),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8例(LC组)。结果PTGD组均一次性穿刺成功,患者治疗后血WBC、AST、GGT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安全渡过急性期后,3例(14.29%)于术后3个月行LC,恢复顺利;其余18例未行LC。LC组患者治疗后WBC、TBIL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例中转开腹,其中2例为术前发生坏疽、穿孔,并且术后并发切口感染。术后随访6个月,两组患者油腻饮食后均无右上腹不适,无右上腹压痛、胆瘘等,PTGD组肝胆B超无胆囊壁毛糙、增厚等,LC组复查肝胆B超胆管明显无扩张等。结论在无穿孔等并发症情况下,创伤后中重度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及时行一针法经皮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安全性高且效果显著,部分患者能够痊愈,避免二次手术切除胆囊。
-
-
聂洲
-
-
摘要:
目的 评估对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合并急性腹膜炎患者采用胆囊穿刺引流术及胆囊造瘘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合并急性腹膜炎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采用胆囊穿刺引流术治疗,n=46)和对照组(采用胆囊造瘘术治疗,n=46),比较两组临床效果、手术前后血清炎性因子及肝脏功能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抗生素应用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术后CRP、TNF-α、IL-6、TBIL、ALT以及AST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3.0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合并急性腹膜炎患者采用胆囊穿刺引流术治疗临床效果较好,可明显降低患者机体炎性因子水平,并保护肝脏功能,术后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
邵得志;
冯志毅;
郭乃超;
吕衍霖;
王晓翠;
董宇豪
-
-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AAC)的不同手术时机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行腹腔镜手术的42例AAC患者资料.依据ACC发病时间做为时间节点,分为72 h组(13例),应用SAS6.12统计软件分析,两组患者术中胆囊病变情况、手术方式、并发病发生率等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P72 h组胆囊坏死及穿孔比例升高,手术方式以腹腔镜胆囊大部切除术及胆囊造瘘术为主,且术后出血、胆汁漏、腹腔感染、肺部感染、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72 h组(P<0.05).结论 宜在AAC发病72 h以内实施手术.
-
-
王东
-
-
摘要:
目的:探究在进行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患者治疗时,选择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的效果,分析临床可用性.方法:将2017年10月至2019年6月作为研究时段录入该时段我院中资料登记有效的60例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两组患者进行Excel表格公式法两组均分,各组录入3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前接受为期两天的抗炎治疗,而实验组患者则在入院时立即接受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康复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状况进行记录.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完成后,患者的康复率为100%,所有患者均未见手术失败或手术中转开腹状况.实验组患者中共有1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33%,低于对照组患者的5(16.67%)那.例,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开展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的手术治疗时,将即刻手术方案应用于其中,能够保证患者在入院时就能够接受手术治疗,而选择保守抗炎治疗后再进行手术,可能会引发患者出现额外的不良反应.
-
-
孙桥梁;
胡晶晶;
彭书江;
潘希彬;
周劲松
-
-
摘要:
目的:探讨ICU老年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病因、发病机制、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2019年7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4例老年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所有患者的主要原发疾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结果:老年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多见于由严重创伤、腹部大手术后及感染等因素所致的强烈应激状态下的患者,发病与胆汁淤积、胆囊血运障碍及感染密切相关,B超检查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及相关实验室检查可诊断.14例患者中,行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PTGBD)8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4例,行保守治疗2例;除2例放弃治疗及1例因原发疾病加重死亡外,余11例恢复良好.结论:ICU老年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易被误诊、漏诊,其发病急,进展快,易出现坏疽、穿孔,及时运用床旁超声进行早期诊断,合理选择治疗方式,特别是PTGBD,可取得满意效果.
-
-
王玉梅
-
-
摘要:
目的:分析老年人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手术时机的选择.方法:于2016年1月--2019年1月,选取老年人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患者50例,回顾性所有患者全部的临床资料,对患者不同手术时机治疗后并发症、胆囊病理改变、死亡情况等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本组50例患者从症状发生至手术实施的间隔时间均值为(48.7±2.3)h,其中28例患者于症状发生后48h内开展手术,22例于48h后开展手术,48h内手术者术后并发症、胆囊穿孔坏疽的发生率较48h后手术者明显更少.48h后手术者中有4例发生死亡,死因为多器官功能衰竭和感染性休克等.结论:老年人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手术时机最佳选择为48h以内,既能减少术后并发症,还能避免或减少死亡.
-
-
刘丽鑫;
朱秀娟
-
-
摘要:
目的:分析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患者采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时间为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研究对象为本院100例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共50例行常规开腹胆囊切除术,观察组共50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结果: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后,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情况等数据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患者采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安全性较高.
-
-
王凤恩
-
-
摘要:
目的:探究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患者采用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选择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患者58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治疗,而对照组患者则采用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身体情况有所缓解,观察组患者手术过程中,出血量较少,手术时间短,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患者,采用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治疗效果.
-
-
-
贾国柱
-
-
摘要:
目的:探讨分析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60例)和治疗组(60例),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西药治疗,为治疗组患者在进行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在对照组60例患者中,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治愈的患者有23例(占患者总数的38.33%),为显效的患者有16例(占患者总数的26.67%),为有效的患者有8例(占患者总数的13.33%),为无效的患者有13例(占患者总数的21.67%),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8.33%;在治疗组60例患者中,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治愈的患者有34例(占患者总数的56.67%),为显效的患者有18例(占患者总数的30.00%),为有效的患者有6例(占患者总数的10.00%),为无效的患者有2例(占患者总数的3.33%),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67%.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