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积水
急性脑积水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1年内共计84篇,主要集中在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外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3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1967篇;相关期刊65种,包括浙江创伤外科、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黑龙江医学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中国微循环学会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2017年度学术年会等;急性脑积水的相关文献由220位作者贡献,包括刘伟国、刘赛、朱灵等。
急性脑积水—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1967篇
占比:99.30%
总计:12051篇
急性脑积水
-研究学者
- 刘伟国
- 刘赛
- 朱灵
- 李文清
- 李雅萍
- 梁冲
- 段劼
- 王清波
- 王鹏
- 胡世华
- 苏民
- 蒋梦婕
- 门旭乔
- Eugenia-Daniela Hord
- 丁蜓
- 丛日博
- 乔凌芳
- 付伟明
- 付春丽
- 付锐
- 任忠慧
- 何民
- 余璐
- 俞建华
- 俞黎
- 傅冬梅
- 冮淑凡
- 冯东侠
- 冯康
- 刘中远
- 刘存祥
- 刘学友
- 刘广存
- 刘德强
- 刘永军
- 刘汉东
- 刘秀梅
- 刘跃辉
- 刘辉
- 刘迪
- 卢华毓
- 卢炜鹏
- 印晓鸿
- 叶金练
- 向敏
- 吴文彬
- 吴智刚
- 吴玉琴
- 吴跃刚
- 吴运春
-
-
邱成茗;
刘学友;
王蒙;
孙红卫
-
-
摘要:
目的 分析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致急性脑积水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9-06—2020-06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致急性脑积水的患者40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时间段未发生急性脑积水的患者40例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相关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对2组患者的相关变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高血压史、后循环动脉瘤、脑室内积血、高Hunt-Hess分级的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史、后循环动脉瘤、脑室内积血、高Hunt-Hess分级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OR值分别为19.816、7.218、34.433、8.2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史、后循环动脉瘤、脑室内积血、Hunt-Hess分级是aSAH后急性脑积水形成的危险因素,应对有危险因素的患者及早行腰大池引流术或脑室外引流以减少急性脑积水的发生风险.
-
-
姚冉
-
-
摘要:
目的:探讨早期终板造瘘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急性脑积水患者的疗效.方法:研究资料为某院收治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急性脑积水患者88例,均为2014年1月~2019年1月期间收治,其中40例行单纯开颅动脉瘤夹闭术治疗作为对照组,另48例则同时施行终板造瘘治疗作为观察组,观察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转归良好率60.42%显著高于对照组37.50%,且观察组后循环患者转归良好率76.68%显著高于对照组后循环患者28.57%(P<0.05);观察组后循环患者术后分流依赖性脑积水发生率为5.26%,比对照组后循环患者的42.86%显著更低(P<0.05).结论:针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急性脑积水患者行早期开颅动脉瘤夹闭术及终板造瘘治疗可进一步提高疗效,尤其提高后循环动脉瘤患者疗效,治疗价值较高.
-
-
-
王宏宇;
李宏宇;
李刚
-
-
摘要:
目的 对比经皮下潜行固定与常规固定法对急性脑积水脑室外引流(EVD)术颅内感染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施行EVD术的脑室出血或少量丘脑出血破入脑室引起急性脑积水的患者14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引流管不同固定方式分为潜行固定的改良组(74例)与常规固定的对照组(74例),对比2组颅内感染率.结果 改良组术后颅内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脑积水患者行EVD经皮下潜行固定引流管能有效降低术后颅内感染率.
-
-
龚范勇
-
-
摘要:
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急性脑积水的临床影响因素与患者的年龄、动脉瘤部位、动脉瘤大小、出血量、血压、手术治疗措施等有关.在临床以常见的药物联合治疗与手术治疗为主要方式,即:颅内压升高用20%甘露醇、呋塞米、人血白蛋白等进行降压治疗.手术治疗如动脉瘤切除术、动脉瘤颈夹闭术等,通过Hess分级法对患者的清醒等级进行评估,从而确定手术时机与预后效果判定.若出现动脉畸形状况,通常选择全部切除,以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临床上根据患者病情、身体素质可以选择供血动脉结扎术、血管内植入栓塞、Y刀治疗方法等,动脉畸形瘤出血的风险要低于常规动脉瘤,故手术治疗可以选择最合适的时机进行.治疗后患者的并发症与护理方面通常性预防护理与预后护理措施,保证患者生命安全的同时尽量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
-
-
王洪志
-
-
摘要:
目的:评价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急性脑积水的治疗方法及可行性.方法:选入2017年9月到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急性脑积水患者90例,采用抽签法的分组形式将其平均分成实验组(n=45,脑积水外引流手术+动脉瘤闭塞手术治疗法)与对照组(n=45,常规治疗),分析Barthel评分、GOS评分与并发症.结果:实验组的Barthel评分、GOS评分与并发症优于对照组,数据之间的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急性脑积水实际治疗的过程中,不同治疗方法的应用效果不同,应根据实际的发病特点正确采用脑积水外引流手术+动脉瘤闭塞手术治疗法,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治疗服务.
-
-
刘永军;
高翔;
刘存祥;
申仑;
刘辉;
张鹏
-
-
摘要:
目的 探讨脑池积血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术后急性脑积水的影响.方法 将邯郸市第一医院2014年4月-2016年6月收治的90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术后根据病人有无出现急性脑积水分成研究组(急性脑积水)和对照组(非急性脑积水),针对诊断脑积水病人实施脑室引流术,比较两组急性脑积水发生率、病人脑池不同部位积血量.结果 本研究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90例病人,32例病人出现急性脑积水,发生率为35.5%,两组病人治疗方案、再出血情况、侧别、脑室积血、动脉瘤所处位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5个变量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消除各个因素互相影响,动脉瘤所处位置与脑室积血为独立危险因素.研究组急性脑积水病人各个脑池脚间池血量最高,其次是右侧外侧裂池底部,与对照组病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右侧脑池、中部脑池积血量较对照组显著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引发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因素众多,动脉瘤所处位置、脑室积血可为独立危险因素,由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属于梗阻性脑积水,因此脑池部位与脑池积血分布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生发展有重要影响,而在未发生脑池积血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脚间池、右侧外侧裂池底部积血量的增加会提高病人术后发生急性脑积水发生风险.
-
-
赵爽
-
-
摘要:
目的:观察颅脑术后并发急性脑积水的早期观察及护理方法.方法:随机将我院2016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70例颅脑术后并发急性脑积水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早期观察与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后早期给予相应观察及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了护理满意度以及患者的生活质量,缓和了护患关系,值得推广应用.
-
-
丛日博;
贺娟
- 《中国微循环学会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2017年度学术年会》
| 2017年
-
摘要: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是脑血管疾病中的一种少见类型,其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且无特异性,其误诊率、致残率及病死率均较高,预后往往不良,而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合并小脑梗死致急性脑积水的病例在临床上更鲜有报道,此文意在提高此病的临床诊断及预后,认识其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对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合并小脑梗死致急性脑积水患者进行早期诊断、及时脱水、抗凝、对症脑室外引流、改善循环、营养脑神经、营养支持等治疗,有利于降低患者的致死率和致残率,改善患者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