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务精神
志愿服务精神的相关文献在2007年到2022年内共计233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政治、社会学、经济计划与管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31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181517篇;相关期刊160种,包括中国社会组织、创业天下、北京青年工作研究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社会秩序与价值建构2008·学术前沿论坛、2016年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术年会暨高等教育国际论坛等;志愿服务精神的相关文献由220位作者贡献,包括史阳、吴敏、张纯等。
志愿服务精神—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81517篇
占比:99.87%
总计:181750篇
志愿服务精神
-研究学者
- 史阳
- 吴敏
- 张纯
- 成双凤
- 李泽轩
- 武梦晨
- 王锦辉
- 赵海燕
- 郑翔
- 陆士桢
- 陈金明
- 万俊人
- 万晓燕
- 于冰峰
- 付海
- 付碧群
- 伍欣
- 何亮
- 何炫熠(图)
- 余金兰
- 侍青
- 侯波
- 俞涛
- 倪竞娴
- 冯秀军
- 刘佳
- 刘健池
- 刘允华
- 刘君
- 刘强
- 刘思言
- 刘畅
- 刘秀梅
- 刘筠梅
- 刘金发1
- 刘雁梅
- 北京师范大学教师志愿服务协会
- 单莉1
- 卜云
- 卢姣姣
- 厉晓华
- 叶伟良
- 向江
- 吴娅琪
- 吴永权
- 吴碧霞
- 周刚
- 周泽
- 唐振峥
- 团省委宣传部1
-
-
刘筠梅;
赵永军
-
-
摘要:
乌兰牧骑精神与志愿服务精神都是基于实践主体不为报酬自愿贡献自己的时间、精力、爱心、知识给他人的社会行为而提炼出来的精神特质,两者具有高度的趋同性。但因实践主体身份不同而导致两者内涵范畴与形成机制均不相同;同时,因实践客体的领域和对象不同,造成了两者在适用领域和表达重点方面也各不相同。因此,在建设内蒙古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背景下,应该厘清志愿服务精神与乌兰牧骑精神的相似性与差异性,明确乌兰牧骑与志愿服务两者的性质、定位、目标,正确运用好乌兰牧骑这支志愿服务队伍。
-
-
李荣华
-
-
摘要:
社会组织拥有各类专业化人才及志愿服务精神,是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主体。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能够化解社会矛盾、增强社会多元化合作、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当前,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存在法律不完善、自身能力不足、公信力不高等问题。在新时代,推进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需要强化党建引领、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加强自身建设、完善监管机制。
-
-
无
-
-
摘要:
为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大力弘扬雷锋精神和志愿服务精神,工商银行广大干部员工纷纷走进厅堂一线、社区街道,走向厂房车间、地里田间,深入基层做好事、办实事,以实际行动展现文明风貌、引领文明风尚。
-
-
无
-
-
摘要:
爱心助考路浓浓公交情十年磨一剑,一朝试锋芒。又是一年高考季,南宁公交集团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多措并举助力“爱心送考”活动,全力做好运输保障工作。邕城公交公司:多措并举助力高考邕城公交公司坚持做好每年的“爱心送考”活动,为高考学子保驾护航。6月7日~8日,邕城公交公司119条公交线路为考生开通绿色通道,全市高考考生凭准考证均可免费乘坐。
-
-
程建伟;
何炫熠(图)
-
-
摘要:
为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8月16日,省林业中心医院青年志愿者服务队联合成都市金牛区荷花池街道组织开展“喜迎二十大热血践初心”无偿献血志愿服务活动。早上8点30分,省林业中心医院广大干部职工以及周边热心群众来到采血点排队等候,大家自觉遵守现场纪律,做好疫情防护措施,有序进行填写表格、测量血压、系统录入、血型检验、采血等流程。
-
-
曲鹏磊
-
-
摘要:
“五一”假期刚过,河南省平顶山出现确诊新冠肺炎病例的消息让原本平静的城市掀起波澜。在此次疫情防控工作中,平顶山无线电管理局积极响应省工信厅及市委市政府防疫倡议,组织防疫志愿服务小队,化身红衣志愿者下沉社区做好防控工作,以实际行动践行了“抗疫路上,有我同行”的志愿服务精神。
-
-
胡忠婷
-
-
摘要:
志愿服务是新时代大学生以社会实践为依托进行自我教育和发展的重要途径。志愿服务精神与新时代大学生的成长成才相辅相成、密切相关,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获得感、成就感和幸福感。目前,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事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对志愿服务的认知有待提升、意志有待磨炼、实践水平有待提高等。新时代,对于大学生的志愿服务,要加强思想引领,改进大学生服务理念;调动多方协同,磨炼大学生顽强意志;强化组织培训,提升大学生实践水平,从而推动志愿服务事业的稳步前进和大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
-
-
无
-
-
摘要:
点点微光,汇聚浩瀚星海;绵绵温暖,凝聚奉献力量。在西宁全民战“疫”的行动中,无数志愿者挺身而出、勇敢逆行,投身于疫情防控一线,维持核酸采样秩序、录入核酸采集信息、保障居民生活物资供给、小区村社防控值守、公共场所环境消杀等各项服务工作。用默默奉献诠释志愿服务精神,用凡人星火点亮人间大爱,形成人人从我做起、共同支持抗疫的强大合力,用实际行动筑牢“抗疫堡垒”。
-
-
苏小娟;
韦晓
-
-
摘要:
文章从有利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两方面,阐释了培育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的意义,并分析了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培育存在的如下问题:对志愿服务精神缺乏正确的认识,高校志愿服务精神培育机制不健全,志愿服务精神培育内容和形式单一化,志愿服务支持力度不足、宣传不到位。基于此,从深化大学生对志愿服务精神的认知、构建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培育长效机制、创新大学生志愿服务内容和方式、加强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培育的支持和宣传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建议。
-
-
-
-
摘要:
2020年12月25日上午,北京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表决通过新修订的《北京市志愿服务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于2021年3月1日起施行。据悉,2007年9月,北京市人大常委会颁布《北京市志愿服务促进条例》以来,首都志愿服务工作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广大志愿者在2008年奥运会、国庆70周年庆典等大型社会活动、社区治理、抗击重大疫情和各类社会服务、社会建设活动中作出了重要贡献,志愿服务在社会发展和社会建设中的作用不断强化。
-
-
赵爱玲
- 《社会秩序与价值建构2008·学术前沿论坛》
| 2008年
-
摘要:
本文在全面把握新时期志愿服务精神的内涵及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分析了新时期弘扬志愿服务精神的重要意义,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对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有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新时期,要把弘扬志愿服务精神作为重要抓手,积极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需要不断深化志愿服务内涵,坚持把弘扬志愿服务精神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抓紧抓好,倡导志愿服务理念,努力营造积极参与志愿服务的浓厚社会氛围,正确宣传志愿服务精神,把弘扬志愿服务精神与服务他人、服务社会和实现个人价值有机结合起来,积极推动志愿服务制度化、机制化、常态化,构建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平台,在志愿者服务工作中,引入社会专业机构进行评估和督导,提高志愿行动的组织化程度。还要重视志愿者组织培养,着力培养志愿组织文化,努力把志愿组织和志愿者队伍打造成展示社会形象的重要窗口,不断延伸精神文明建设的手臂,构建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平台,切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发展与社会全面和谐。
-
-
陈志忠
- 《2016年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术年会暨高等教育国际论坛》
| 2016年
-
摘要:
尽管服务学习这个词出现的历史不长,但是美国高校服务学习理念历史悠久.有人认为把服务学习描述成教育中一种新的发展是不准确的,说的不好听就是无知.其实这个概念(不是这个名称)具有让人骄傲的渊源.包括19世纪60年代的"赠地运动"中大学到社区开设课程,20世纪初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以及20世纪60年代公民权利运动中的校园和社区组织联合倡议,等等.142可见服务学习的起源非常复杂,本文认为美国高校服务学习理念的思想源流可以追溯到美国高等教育对公共目的的历史承诺,知识与哲学起源,美国志愿服务精神的传统和社会行动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