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社会
心理社会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1年内共计94篇,主要集中在预防医学、卫生学、临床医学、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3篇、专利文献7774篇;相关期刊76种,包括大众心理学、学理论、中国健康教育等;
心理社会的相关文献由173位作者贡献,包括唐丽丽、刘美兰、吴文源等。
心理社会
-研究学者
- 唐丽丽
- 刘美兰
- 吴文源
- 翁晖亮
- 陈云卿
- 丁秀君
- 万嘉豫
- 于丽华
- 于剑
- 于闯
- 付华斌
- 付常和
- 何利
- 余定波
- 俞文兰
- 党忠珍
- 冉小冗
- 刁俊荣
- 刘化侠
- 刘国权
- 刘妍
- 刘春丽
- 刘津
- 刘福源
- 刘萍
- 刘贵萍
- 卢建
- 卢珊
- 厉萍
- 叶鸣
- 向虎
- 向静
- 吴大兴
- 吴宝明
- 吴敏秀
- 吴梅兰
- 吴汉荣
- 吴霞民
- 周立华
- 周红
- 哈吉特·莱谢姆
- 夏学林
- 孙良民
- 孟泊涛
- 宁喜
- 尚修娥
- 尤汉萍
- 尹利军
- 席丽华
- 席晓玲
-
-
王海燕
-
-
摘要:
目的:探讨社会支持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20年7月收治的62例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研究组社会支持护理.比较两组生活质量、社会支持情况.结果:与护理前相比,研究组护理后各项生活质量维度得分均有所下降,各项社会支持维度得分均有所提升(P0.05),研究组护理后症状和不良反应评分、动力和情力评分、心理社会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社会支持总分、支持利用度、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社会支持应用在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中,可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患者整体社会支持体系,改善患者预后.
-
-
郝玉平
-
-
摘要:
目的 将成人依恋对癌症患者的影响进行综述,以期为国内开展相关研究及癌症患者护理实践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 通过对国内外文献进行梳理,从心理、社会和生活3个层面分析了成人依恋对癌症患者的影响.结果 心理层面的影响包括:情绪调节、焦虑抑郁、创伤后成长;社会层面包括社会支持、人际关系,其中人际关系中主要包括医/护患关系和夫妻关系;生活层面包括生活质量和照护质量.结论 目前国内针对癌症患者成人依恋的相关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有待开展大范围、多方法、深层次的研究.
-
-
胡秦
-
-
摘要:
目的:研究药物治疗和认知行为疗法结合心理社会支持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时段:2018年 5月—2019年5月,研究对象:我院90例抑郁症患者,按治疗方式分类:对照组( n =45,常规药物治疗),观察 组( n =45,对照组+认知行为疗法+心理社会支持),对比两组的抑郁情绪和生活质量。结果:在两组患者治 疗前抑郁和生活质量情况无明显差异的前提下,治疗后观察组患者HAMD分值显著低于对照组、QOL分值显 著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抑郁症患者采用药物治疗联合认知行为疗法与心理社会支持取得了较好的效 果,可缓解患者的抑郁状态,提升其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
-
冉小冗
-
-
摘要:
目的 观察个案管理护理模式在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5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入住时间将其分为参照组(44例,给予常规护理)与管理组(44例,在参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个案管理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出院时与出院1年后,两组心理社会、运动与精力、症状表现及不良反应评分较分组时均降低,且管理组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1年后,两组患者心理社会、运动与精力、症状表现及不良反应评分均高于出院时(P<0.05).管理组的护理满意度为88.64%,显著高于参照组的65.9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中实施个案管理护理模式可提高患者的护理治疗配合度,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从而提高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
张晨雪;
赵山明;
郭舒婕;
李莉;
周立华;
常国胜;
贾朝京
-
-
摘要:
调研医院现行门诊诊疗流程后,尝试将临床心血管科生理-心理-社会-伦理整合医学诊疗模式与常规门诊诊疗模式进行规范与联合,建立更符合门诊特点、更适用的整合医学诊疗模式;建立该模式在高血压门诊的规范操作流程,并对实施的必要性和操作困难进行讨论.
-
-
梁志;
陈钫;
夏学林
-
-
摘要:
卒中后疲劳是独立于抑郁的常见症状,可能与社会心理及生物学因素均有关,它严重影响患者的临床康复与生存质量.因此,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密切观察及时发现卒中后疲劳至关重要.目前,临床以非药物治疗手段为主,包括正念减压治疗、正念认知治疗、认知分级活动训练等.该文介绍了卒中后疲劳的概念、分类、诊断标准及评估工具,概括了卒中后疲劳的发生率及其对预后的不利影响、心理社会学相关因素以及临床干预.
-
-
-
-